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1)

1. 小便赤澀第六十九

膀胱餘熱小便澀。火毒如何消散得。無分初潮與收後。三苓導赤為定格。

小便赤澀。此裡熱甚之症也。在初熱正出之時見之。乃熱邪下滲。是為正候。麻出現時。小便赤澀或淋者。以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燈心、石膏、葶藶、射干治之。若熱甚。小便赤澀、譫語驚恐者。以導赤散(見二十六條)去甘草。合三苓散(見二十七條)加辰砂主之。夏月以辰砂益元散(見六十三條)去甘草。

白話文:

小便呈紅色且排尿困難。這是體內熱邪較重的症狀。在疾病初起,熱邪正盛時出現。是熱邪向下滲透入膀胱引起的。麻疹出現時,小便呈紅色且排尿困難或熱痛者。用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燈心、石膏、葶藶、射干治療。如果熱邪很重,小便呈紅色且排尿困難、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驚恐不安者。用導赤散(見二十六條)去掉甘草。合三苓散(見二十七條)加辰砂治療。在夏季,可以用辰砂益元散(見六十三條)去掉甘草來治療。

加石膏主之。若小便不利而嘔吐者。以三苓散(見三十三條)加藿香竹茹枇杷葉治之。一二日不通者。以加味導赤散(見四十九條)主之。若於正收及收後、而見小便不通者。是內有熱毒。不得消散。而餘熱下匿膀胱。用導赤散(見二十六條)加麥冬。或用加味導赤散(見四十九條)以滋氣化。

白話文:

加石膏為主藥。如果小便不利、嘔吐的,用三苓散(見第 33 條)加入藿香、竹茹、枇杷葉來治療。一、兩天都沒有通,用加味導赤散(見第 49 條)為主藥。如果正值收斂或收斂之後,出現小便不通的,是體內有熱毒。沒有消散,餘熱下藏於膀胱。用導赤散(見第 26 條)加麥冬。或用加味導赤散(見第 49 條)以滋養元氣和化解熱氣。

導利而小便仍不通者。必因大便秘郁之故。速宜通利大便。以通幽湯(見六十八條)去升麻熟地、甘草、加枳殼、丑牛、合導赤散(見二十六條)治之。大便一通。而小便自利矣。

白話文:

服用導利藥而小便仍然不通暢的人,必定是因為大便祕結的緣故,必須趕快服用治療便祕的藥,使大便通暢。可以使用通幽湯來治療,並去除升麻、熟地、甘草,加入枳殼、丑牛,再配合導赤散一起使用。大便一旦通暢,小便自然也就會順暢了。

2. 大小便不通第七十

麻疹二便閉不通。邪火熾甚在其中。通關涼膈利臟腑。管取一服見奇功。

麻疹自出至收。總宜大小便滑利。二便俱不宜秘。秘則急宜通利。若麻症有大小便俱不通者。是火邪內熾之極。宜以河間涼膈散(見二十六條)去甘草。加牛蒡車前木通治之。甚則以通關散去甘草、人參八正散去甘草治之。

白話文:

麻疹從發病到痊癒,宜使大便小便通暢,兩便都不宜便祕。若麻疹患者大便小便都不通暢,這是火邪內熱極盛導致的,應當使用河間涼膈散,去除甘草,加入牛蒡、車前草、木通來治療。症狀嚴重的,使用通關散去除甘草、人參;使用八正散去除甘草來治療。

通關散,通心經、利小便、良方。

梔仁(炒),大黃(酒蒸各一錢),木通,赤茯苓車前子(炒),瞿麥滑石萹蓄(炒),人參,甘草(各三五分),燈心十根引。

白話文:

  • 梔仁:炒至微黃。

  • 大黃:用酒蒸過,各取一錢。

  • 木通:三十分之一。

  • 赤茯苓:三十分之一。

  • 車前子:炒至微黃,三十分之一。

  • 瞿麥:三十分之一。

  • 滑石:三十分之一。

  • 萹蓄:炒至微黃,三十分之一。

  • 人參:三十分之一。

  • 甘草:三十分之一。

  • 燈心:十根,用來引藥。

八正散,治濕熱下注。口渴咽乾。淋痛尿血。小腹急滿。

木通,瞿麥,車前子,梔仁,大黃,滑石,萹蓄,甘草梢,燈心引。木通、瞿麥、燈心、入小腸而降心火。車前、入膀胱而瀉肝火。山梔仁、瀉三焦之鬱火。大黃、滑石、乃瀉火利水之捷藥。萹蓄、利水止痛。甘草梢、入莖止痛。雖治下焦。而不專治下焦。必三焦通利。水方能下行也。一書加木香

白話文:

木通、瞿麥、車前子、梔仁、大黃、滑石、萹蓄、甘草梢、燈心引。

木通、瞿麥、燈心,進入小腸而降心火。

車前,進入膀胱而瀉肝火。

山梔仁,瀉三焦之鬱火。

大黃、滑石,乃是瀉火利水之捷藥。

萹蓄,利水止痛。

甘草梢,進入莖部止痛。

雖然治下焦,但不專治下焦,必須三焦通利,水才能往下行。

有一本書還加了木香。

3. 吐利並作下滯裡急後重脫肛第七十一

發熱之時吐利並。任他吐利不須驚。胞胎蓄毒從斯解。腸胃停汙自此清。

發熱蒸蒸吐利並。或時滯下作腸鳴。火邪內迫宜清解。法向時行麻症尋。

自利甚時多變更。裡急後重症隨生。須為通利泄其毒。若犯澀劑病更增。

麻症脫肛何所因。火邪內迫後重成。升提清熱是神手。若作氣虛定傷人。

久瀉脫肛氣血虛。治法不可一例拘。養血升提成妙用。破滯用下更增危。

麻本胎毒。發熱之時。吐利並作。毒火因之而解。此為美候。如吐利並作。或時下滯。或作腸鳴。亦是火邪內迫而然。純是熱候。不可作寒而治。治法總宜清解。依麻科憑症施治。庶保無虞。如上焦火甚者則吐。下焦火甚者則瀉。中焦火甚者則吐瀉並作。(朱曰,此三句。抉出吐瀉之因。

白話文:

麻黃具有促進胎毒排出體外的作用。在發熱的時候,如果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症狀,這就說明毒火得到了有效的釋放,這是一個好的徵兆。但是,如果嘔吐和腹瀉的同時,還伴有下腹不暢或腸鳴,那說明體內還有火邪,這純粹是熱證,不能當作寒證來治療。治療方法總的原則是清熱解毒,根據麻黃科的病症來進行治療,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如果上焦火氣旺盛,那麼就會出現嘔吐;如果下焦火氣旺盛,那麼就會出現洩瀉;如果中焦火氣旺盛,那麼就會出現嘔吐和洩瀉同時發生的情況。(朱丹溪說,這三句話揭示了嘔吐和洩瀉的原因。)

)自利甚者。則必見裡急後重、而為滯下矣。如見裡急後重之症。而病者不耐。猛力下氣催便。而脫肛之症。又勢所必致也。如麻發熱之時。吐多者。以竹茹石膏湯、去半夏、加柿蒂主之。自利甚者。以秘本豬苓湯、去升麻甘草分利之。發熱時、吐利並作者。以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竹茹、柿蒂、滑石主之。

白話文:

)腹瀉太厲害。必定會出現裡急後重,而且會變成滯下。如果看見裡急後重的症狀。而病人受不了。猛力向下推氣促使排便。而脫肛的症狀。也是勢必會到的。像麻疹發熱的時候。以吐為主。用竹茹石膏湯,去掉半夏,加上柿蒂為主。腹瀉太厲害。用祕本豬苓湯,去掉升麻、甘草分開。發熱的時候,又吐又瀉。用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上竹茹、柿蒂、滑石為主。

(朱曰,柿蒂斂內蘊之熱。既有竹茹、石膏以清熱。更加柿蒂以斂之。止吐自速。)下滯以加味黃芩湯。去白芍藥、甘草。加枳實連翹牛蒡子青皮以治之。麻收後、熱毒未曾解盡。有下積滯者。當以連石茱萸丸。去升麻、乾葛、甘草、白芍藥。加枳殼山楂肉、麥芽、青皮治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說,柿蒂可以收斂內在的燥熱。既有竹茹、石膏來清熱,再加上柿蒂來收斂它。所以嘔吐可以很快地停止。

如果大便不通暢,就用加味黃芩湯,去白芍藥、甘草,再加枳實、連翹、牛蒡子、青皮來治療。

麻收割以後,暑熱的毒氣還沒有完全解除。患了下部積滯的,應當用連石茱萸丸,去升麻、乾葛、甘草、白芍藥,再加枳殼、山楂肉、麥芽、青皮來治療。

但方中茱、萸。若非陰寒膈寒而挾有熱者。亦須除去。愚按下積滯之症。非僅麻收後有之。即將出正出之時。亦常有見者。愚謂不拘先後。但麻見有下積者。則當以清熱導滯湯(見七十二條)去白芍藥、厚朴、甘草、當歸竹葉。加山楂肉、麥芽治之。更為妥當。自利甚、而變為裡急後重者。

白話文:

但是藥方中的茱萸,如果不是因陰寒膈寒兼有發熱的體質,也必須除去。愚按積滯的疾病,並不是隻有麻收之後纔有,即將出正出麻之時,也常常有見到。愚以為不論先後,只要麻見有下積的人,則應該用清熱導滯湯(見七十二條)去除白芍藥、厚朴、甘草、當歸、竹葉,加入山楂肉、麥芽來治療。更加妥當。如果自行通便太過,而變成裡急後重的人。

黃連解毒湯(見三十五條)加連翹、牛蒡子、青皮治之。若小便短少者。更加木通、滑石治之。如裡急甚者。則當加半生半炒黑白丑牛以利之。或以銅壁山人黃芩湯。去人參赤芍、甘草。加連翹、牛蒡子、丑牛以利之。或以加味黃芩湯。去白芍、甘草。加枳實、木通、連翹、牛蒡子、丑牛以利之。

白話文:

用黃連解毒湯(見三十五條)加入連翹、牛蒡子、青皮來治療。如果小便少,再加木通、滑石治療。如果裡急很嚴重,則應該加入半生半炒的黑白藥來緩解。或者使用銅壁山人的黃芩湯。去掉人參、赤芍、甘草。加連翹、牛蒡子、藥以緩解。或者使用加味黃芩湯。去掉白芍、甘草。加枳實、木通、連翹、牛蒡子、藥以緩解。

若夫脫肛之症。多見於將收已收之後。而治法有不可一例者。若因毒火內迫。大腸枯澀。肺金受傷。不能傳送。致成裡急後重之症。而病者難忍不耐、用力送氣催便、以冀稍松。適肛脫出。不可認作氣虛施治。治法總宜清熱解毒。導利行滯。瀉火清金。兼用升提之品。以加味導赤散

白話文:

如果出現脫肛的症狀,多發生在痔瘡即將收回去或已經收回去之後。而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由於毒火內迫,大腸乾燥,肺金受到傷害,不能輸送,導致裡急後重之症,病人難以忍受,用力送氣催促排便,希望稍微放鬆一點,結果肛門脫垂。不能認為是氣虛而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總的來說應該清熱解毒,導利行滯,瀉火清金。同時使用升提藥物,以加味導赤散。

薄荷、淡竹葉。加當歸尾潤腸胃、破惡血、而養心血。牛蒡子以消毒。枯黃芩瀉肺火、以涼肺血。枳殼以破氣滯。滑石通利六腑九竅、以蕩熱散濕。上五味。各八分。丑牛四五分。以除壅滯。丹皮四五分。以開陷伏之邪、使之外散。升麻五六分。以升散大腸、胃、膽、三焦之火熱。

白話文:

去除薄荷和淡竹葉。加入當歸尾來潤腸胃、破惡血,並滋養心血。牛蒡子用來消毒。枯黃芩用來瀉肺火,並使肺血涼爽。枳殼用來消除氣滯。滑石通利六腑九竅,以使熱氣消散,濕氣排出。以上五味藥各八分。丑牛四五分,用以消除壅滯。丹皮四五分,用以散發伏邪,使之向外發散。升麻五六分,用以散發大腸、胃、膽、三焦的火熱。

如兼有潮熱者。加鮮地骨皮二三錢治之。若因久瀉而脫肛者。亦以加味導赤散。去薄荷、竹葉。加當歸身錢許。川芎錢許。升麻六七分。以養血理氣。升散大腸、胃、膽、三焦之火熱。而枳殼、丑牛。又不宜概用矣。

白話文:

如果同時有潮熱的症狀,加入鮮生地骨皮2-3錢治療。如果是由於久瀉而脫肛,也用加味導赤散。去掉薄荷、竹葉,加入當歸身1錢,川芎1錢,升麻6-7分。這樣可以養血理氣,升散大腸、胃、膽、三焦之火熱。而枳殼、丑牛這兩種藥就不宜概括使用。

朱曰,麻證脫肛與氣虛脫肛不同。所示清熱解毒諸法。允為合拍。

竹茹石膏湯

竹茹,石膏,黃芩,陳皮,半夏,水煎服。

秘本豬苓,治泄。

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黃連,升麻,甘草,燈心引。水煎服。並治病人用力催便脫肛。

白話文:

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黃連、升麻、甘草、燈心引。以上藥材用水煎服。用於治療病人用力催便而脫肛的症狀。

加味黃芩湯

黃連,黃芩(各一錢五分),滑石,白芍(各三錢),甘草(七分),水煎服。血痢。加地榆皮二錢。

白話文:

黃連、黃芩(各1.5錢),滑石、白芍(各3錢),甘草(0.7錢),用水煎服用。血痢。加入地榆皮2錢。

連石茱萸丸

黃連(酒炒),滑石(飛過各一兩),黃芩,乾葛,白芍(各八分),茱萸(一兩),升麻(七分),甘草(四分),為末。以山藥研粉、作糊合丸。梧子大。食遠。用白湯送下三五錢。

白話文:

黃連(用酒炒過),滑石(各飛過一次,各一兩),黃芩,乾葛,白芍(各八分),茱萸(一兩),升麻(七分),甘草(四分),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山藥研成粉末,加水調成糊狀,將藥末和山藥糊混合並搓成丸劑。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錢,一日服多次。用白開水送服。

銅壁山人黃芩湯,治裡急後重。

黃芩,黃連,生地黃,木通,枳殼,當歸尾,赤芍藥,人參,甘草,三劑。水煎服。初劑。加大黃微利之。

白話文:

黃芩、黃連、生地黃、木通、枳殼、當歸尾、赤芍藥、人參、甘草,三劑。

用冷水煎煮服下。第一劑藥中加入大黃,以微瀉通便。

加味導赤散

生地黃(酒洗一錢五分),川木通,川元參(各五分),連翹(六分),川黃連(六分),薄荷葉(四分),淡竹葉(七分),燈心引。水煎服。

白話文:

生地黃(用酒洗淨一錢五分)川木通、川元參(各五分)連翹(六分)川黃連(六分)薄荷葉(四分)淡竹葉(七分)燈心引。水煎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