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五臟虛實補瀉之法

按五臟虛實補瀉之法。引經解之。經云。邪氣盛則實。真氣奪則虛。所謂實則瀉之者。瀉其邪氣也。虛則補之者。補其真氣也。如真氣實則為無病兒矣。豈有瀉之者乎。云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者。此卻是本臟之氣也。蓋肝乃少陽之氣。兒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陽生長之氣。以漸而壯。故有餘也。腸胃脆薄。穀氣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

白話文:

要根據臟腑虛實,辨證論治,來使用補瀉之法來治療疾病。中醫經典中說:邪氣盛了就實,正氣不足了就虛。所謂實證就要瀉,瀉掉邪氣;虛證就要補,補正氣。如果是正氣實,那麼就不會有疾病了,還用得著瀉嗎?說肝常有餘,脾常不足,這是指臟腑本氣的盛衰。肝屬少陽之氣,嬰兒剛出生時,肝氣就像樹木剛剛萌芽一樣,是少陽生長之氣,逐漸增長壯大,所以肝氣常有餘。腸胃嬌嫩,消化能力弱,所吸收的食物不足,所以脾氣常不足。

小兒五色修明。聲音清響。此心肺之氣足也。乳食能進。大小便調。此腸胃之氣足也。手足和暖。筋骨剛健。此皆腎肝之氣足也。是謂無病易養。不宜妄投藥餌。誅罰無過也。

白話文:

小孩的臉色紅潤明亮,聲音洪亮清脆,這說明心臟和肺部的氣足夠。能吃母乳或其他食物,大小便正常,這說明腸胃之氣足夠。手腳溫暖,筋骨健壯,這說明腎臟肝臟之氣足夠。這就是所謂的無病易養,不應該隨便服用藥品。懲罰不超過過錯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面色晄白。聲音微小。此心肺不足也。乳食減少。吐痢頻並。此腸胃不足也。顱解項軟。手足痿弱。此肝腎不足也。是兒多病難養。此以形體之虛實。辨五臟之強弱也。有病者。各宜隨五臟之虛實。按方治之。

白話文:

如果面色慘白,聲音很小,這是心肺虛弱。吃奶減少,嘔吐腹瀉頻繁,這是腸胃虛弱。頭骨分散、頸軟、手腳無力,這是肝腎虛弱。這樣的孩子多病難養,這是根據形體的虛實來辨別五臟的強弱。有病的人,應該根據五臟的虛實,按照方子治療。

小兒熱證有七,面腮紅,大便秘,小便黃,渴不止,上氣急,脈弦急,足脛熱(以上不宜服熱藥)

小兒冷證有七,面晄白,糞青色,腹虛脹,眼珠青,嘔奶乳,脈微沉,足脛冷(以上不宜服寒藥)

此熱證者。邪氣實也。宜用寒涼瀉之。如服熱藥謂之實實。寒證者。真氣虛也。宜用溫熱補之。如服寒藥。謂之虛虛。經云。毋實實。毋虛虛。毋夭人長命。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是熱證。邪氣太盛了。應該用寒涼的藥物加以瀉下。如果服用熱藥,就是熱上加熱。寒證。是真氣不足。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補充。如果服用寒藥,就是寒上加寒。經典上說:不要熱上加熱,不要寒上加寒,不要斷送人的性命。就是這個意思。

2. 因五邪之氣所生病

經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泄。飧泄者。謂飧食不化也。

發揮云。難經有五瀉之辨。脈訣云。濕多成五瀉。又有胃風湯證。雖大小不同。間亦有之。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發揮說,難經有五瀉的區別,脈訣說,濕邪過多會成為五瀉。另外還有胃風湯症。雖然大小便的情況有所不同,但偶爾也會出現。不能不知道這些。

如傷風吐瀉者。風屬木。脾胃屬土。土虛故木乘之。水穀不化。謂之完穀也。此從胃中來故不化。若自小腸來。則半腐化。出來成糟粕矣。自大腸來水穀已別。谷多水少矣。故傷風飧瀉。有惡風表證者。宜發散之。桂枝羌活黃芩防風。或瀉青丸大黃。加炙甘草。或加減敗毒散。無表證者神朮散。風瘧柴苓湯

白話文:

如果染上傷風腹瀉的疾病,那麼風屬於「木」,脾胃屬於「土」,「土」虛弱而「木」就乘虛而入,水穀沒有消化,就稱為「完穀」,這是在胃中因而消化不了。如果從小腸排出的,則已腐化一半,排出成為糞渣。從大腸排出的,水穀已經分開,穀物的比例多,水的比例少。因此傷風拉肚子,有畏寒怕風的表證,宜用發散治療。如用桂枝湯加上羌活、黃芩、防風。或瀉青丸去掉大黃,加上炙甘草。或加減敗毒散。若沒有表證,可用神朮散,或風瘧柴苓湯。

加減敗毒散獨活枳殼當歸。(各等分。薑棗引。)神朮散治春傷於風。夏生飧泄。

白話文:

加減敗毒散去獨活枳殼加當歸(各等份,用薑棗引導藥效)。神朮散用於治療春天因風邪所傷,夏天出現飧泄的病症。

蒼朮(一錢半),藁本川芎(各六分),羌活(四分),甘草(炙六分),細辛(二分),上為末。分二服。姜水煎。

白話文:

蒼朮(一錢半)、藁本、川芎(各六分)、羌活(四分)、甘草(炙六分)、細辛(二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劑二服。用薑湯煎服。

如下鮮血者。此風熱也。胃風湯主之。

傷風咳嗽。此風入肺也。宜發散。人參荊芥散主之。(見驚風條內。)

夏月傷暑作吐瀉者。宜加味五苓散主之。

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桂枝,藿香葉砂仁(各等分),為末。白湯化下。

白話文:

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桂枝、藿香葉、砂仁各取等分,搗成粉末,用白開水服用。

夏月泄瀉。小兒極多。治有三法。清暑一也。利小便二也。溫中三也。以涼藥止之。治壞病也。

發揮云。初瀉有發熱口渴者。此宜以清暑氣為先。不可便用理中湯丸。恐內有熱。乾薑犯時禁。加減香薷飲主之。

白話文:

發揮說:開始瀉肚子時有發熱口渴。這種情況應該先以清暑氣為治療重心。不可以隨便使用理中湯丸。擔心內部有火氣。乾薑不適用在這個時候。應該加減香薷飲來治療。

香薷黃連,炙甘草(各等分),上煎湯熱服。

或理中湯冷服之。或六一散生薑湯調服。

白話文:

或者服用理中湯,趁冷喝下。或者服用六一散,用生薑湯調服。

如初水瀉無熱無渴者。不可服玉露散太多。恐犯胃氣也。宜理中湯加藿香煎成湯。澄冷服。或理中丸用冷水化開服之。

白話文:

如果剛開始拉肚子沒有發燒沒有口渴,不要服用過多的玉露散,以免損害了胃氣。應該服用理中湯,加入藿香,煎成湯汁,澄清冷卻後服用。或者服用理中丸,用冷水化開服用。

玉露散

寒水石(煅三兩),滑石(三兩),甘草(末一兩),共研勻。冷水調服。

白話文:

寒水石(煅燒三兩),滑石(三兩),甘草(研磨成粉末一兩),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均勻。用冷水調和服用。

如上法不止者。宜利小便。有熱有渴者。六一散同服。無熱無渴者。入理中丸化開服之。此吾家傳治夏月瀉泄之良方也。從吾法者有發有降。違吾教者得少失多。詳見前。

予甘妾初生男未周歲。六月病瀉。妾兄甘大用吾所傳者。治之不效。反加大熱大渴。予歸問。曰所服者理中丸。吾蓋料其不知用熱遠熱之戒。犯時禁也。乃制玉露散以解時令之熱。冷水調服。一劑而安。玉露散自此收入小兒方也。

白話文:

我的愛妾剛生了一個兒子,還未滿一歲,六月份得病腹瀉。妾兄甘大用使用我傳授給他的方法治療,卻沒有效果,反而使孩子的體溫增高、口渴加劇。回府後,我詢問情況,得知孩子服用的是理中丸。我猜想甘大用不曉得使用溫熱藥物遠離熱邪的禁忌,犯了治療錯誤。於是我配製了玉露散來解除時令的暑熱,用冷水調服。服用一劑藥後,症狀就好轉了。從此之後,玉露散被收錄在小兒方劑中。

本縣一屠家徐姓者。有兒十二歲。六月病瀉。請大用。用因前失。以玉露散服之。不知中病即止恐犯胃氣之戒。又失之。此兒初服藥後瀉渴俱止。再服之瀉益甚。又服之大熱大渴。面赤如火。張口喘呼。用見事急。自邀我同看。予問所服者何藥也。云前所制玉露散也。又問服幾次。

白話文:

本縣有一戶屠戶,姓徐,有個十二歲的兒子。在六月的時候,患了腹瀉。請了「大用」這個醫生前來診治。大用醫生因為早先曾經治療失誤,所以這次給他使用了「玉露散」這種藥服下。大用醫生不知道這名小孩的病症已經停止腹瀉了,他擔心犯了服藥禁忌,所以又給他開了第二劑藥。沒想到,這名小孩服用了第二劑藥之後,腹瀉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更加嚴重了。大用醫生又繼續給他開了第三劑藥,小孩服用了之後,出現了大熱、大渴的症狀,臉紅得像火一樣,張口喘氣。大用醫生見狀,知道事情緊急,就請我一起去看看。我問他給小孩服用的藥是什麼?他說:「是之前開的玉露散。」我又問他服用了幾次?

其父母應云。初服一次效。後連服三日。越服越不好。望相公救之。予教用理中湯加熟附子一片服之。又教云。服藥後若安靜即止。藥後若煩躁。再與一劑。用受教往治。果加煩躁。連進二服而安。用獲厚謝。特至吾家。拜曰。以報日前之教。因問予。二子病證相同。治法各別何也。

白話文:

那個病人的父母告訴我,第一劑藥服下去就見效。之後連續服用三天,每服藥後病情的表現越來越不好。希望我能救救他。我教他們使用理中湯加上熟附子一片服用。並且告訴他們,如果服藥後,病患比較安靜,就只要服用一劑。但如果服藥後煩躁不安,再服用一劑。病患家人依照我的指示,為病患治療。果然不久病患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連續服用了兩劑藥之後,病情才安穩下來。病患家人得到我的救命之恩後,特地來到我家向我道謝。並順便問我,這兩個病患的病徵相同,但治療方法卻不同,這是為什麼?

予曰。夏至後瀉者。七分熱。三分寒。治此瀉者。當七分寒藥。三分熱藥。前證因汝多服理中湯。犯用熱遠熱之戒。故用玉露散。以解火令之熱。後證因汝過服玉露散。傷其中氣。故用理中湯加附子以救里也。用曰。何以安靜者不治。煩躁者反可治也。曰。夏至後垢卦用事。

白話文:

我說:夏至之後泄瀉的人,病氣有七分成熱,三分成寒。治療這種泄瀉的人,應該用七分寒涼的藥和三分溫熱的藥。前面的情況是因為你服用過多的理中湯,違反了「用熱藥去除熱病」的戒律。因此,我使用了玉露散來解除火熱之熱。後面的情況是因為你服用過量的玉露散,損傷了中氣。因此,我用了理中湯加附子來補救裏氣。你問:安靜的人為什麼不治,煩躁的人反而可以治呢?這是因為夏至之後,垢卦當令。

伏陰在內。六月建未。其位在坤。坤為腹而生土。土愛暖而惡寒。玉露性寒。傷其脾土。陰盛於內。陽脫於外。故用理中附子之辛熱。所以收斂欲脫之陽。勝其方長之陰。服藥安靜者。脾氣敗絕。投藥不知。故不可治。如煩躁者。寒熱相搏。脾有生意。故再投藥。使勝其寒也。

白話文:

伏陰在內。六月建未。其位置在坤卦。坤卦屬於腹而生土。土性喜暖而惡寒。玉露性寒。傷害脾土。陰盛於內,陽脫離在外。所以用理中丸中附子的辛熱。所以收斂想要脫離的陽氣。戰勝其正盛的陰氣。服藥後安靜的人,脾氣斷絕。服用藥物也不知道。所以不能治。如果煩躁的人,寒熱交搏,脾有生機。所以再用藥,使它戰勝寒氣。

用曰。如此神妙。予初何以知之。下次治此熱瀉。當如之何。予曰。看其病證何如。瀉多熱渴少者。急以溫中為主。先進理中湯。後以玉露散微解之。不渴者不可用也。先大熱大渴瀉少者。此裡熱甚也。急解其暑毒。以玉露散解之。熱渴略止後。用理中湯補其中氣。泄止不可再服也。

白話文:

他說:「如此神妙,我一開始怎麼知道呢?下次治療這種熱瀉,該怎麼辦?」我說:「觀察他的症狀如何。如果是腹瀉多、口渴少的人,應以溫補中焦為主。先用理中湯治療,之後再用玉露散略微解除暑熱。但不口渴的人不能用。如果是大熱大渴、腹瀉少的人,這是體內暑熱很盛。應急解暑毒,用玉露散來解除。熱渴略微停止後,再用理中湯來補益中氣。腹瀉停止後就不能再服用了。」

如渴不止。只用白朮散治之。理中玉露皆不可服也。切記吾言。再勿誤也。白朮散治瀉渴不止要藥也。如服白朮散渴瀉不止者。此水壅以犯腎。腎得水而反燥。故轉渴瀉。宜白朮散去乾葛加炒乾姜等分服之。辛以潤燥。致津液。用自此後醫術漸通。家道頗昌。

白話文:

如果口渴到無法止住,只要用白朮散來治療就可以了。理中湯和玉露散都不能服用,千萬要記住我的話,不要再誤解了。白朮散是治療瀉渴不止的要藥。如果服用白朮散後,仍然無法止瀉可渴的,這是因為水分積壅,侵犯到腎臟。腎臟得到水分後反而變燥,所以會導致口渴腹瀉。這時應該服用白朮散,去除乾葛,加入炒乾薑,等分服用。辛味可以滋潤燥熱,滋生津液。用過此藥以後,醫術逐漸精通,家道也漸漸興旺。

暑瘧者。柴胡白虎湯。即小柴胡白虎湯

白話文:

暑瘧。用柴胡白虎湯治療,就是小柴胡湯合併白虎湯。

暑咳者。甘桔湯黃連阿膠丸

白話文:

暑咳症狀的人,使用甘桔湯與黃連阿膠丸合用來治療。

經云。夏傷於暑。秋髮痎瘧。予謂瘧之為病。不唯中暑有之。凡風寒暑濕飲食勞倦。皆能為病也。大抵民病瘧痢者多。蓋四時之氣。太陰濕土之令。手太陰肺經。受風寒暑濕之氣。病瘧多。足太陰脾經。受飲食水穀之邪。則病痢多。二經俱受邪則瘧又病痢也。病瘧者。平瘧養脾丸主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夏季傷於暑氣,秋天就會發作瘧疾。我認為瘧疾的病因,不一定只是中暑所致。風、寒、暑、濕、飲食、勞倦等因素,都能導致瘧疾。總體而言,民衆患瘧疾和痢疾的人較多。這是因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以太陰濕土之令為主。手太陰肺經受到風、寒、暑、濕之氣的侵襲,容易導致瘧疾。足太陰脾經受到飲食水穀之邪的侵襲,則容易導致痢疾。這兩個經絡同時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出現既患瘧疾又患痢疾的情況。對於瘧疾病人,可以用平瘧養脾丸治療。

病痢者。和中丸主之。此家傳不易之秘法也。寶之重之。勿輕示人也。難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肺主皮毛。秋冬病宜攻者多。因傷寒得之。鼻塞聲重。宜發散。麻黃主之。

白話文:

得了痢疾的人,可以用「和中丸」來治療。這是家傳的、不可改變的祕方,一定要珍惜重視。不要輕易告訴別人。難經說:形體寒冷飲用冷飲就會傷害肺。肺主皮毛,秋冬疾病,宜於攻者較多。因傷寒而得痢疾,鼻塞聲音沉重,宜發散,用麻黃來治療。

麻黃(連根水泡去沫),杏仁(去皮尖炒),生甘草(各等分),上用水煎服。熱甚者加生石膏末。臘茶葉。名五虎湯神效。

白話文:

麻黃(連根,用水浸泡並去除泡沫),杏仁(去皮尖端,炒熟),生甘草(各等份),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熱症很嚴重,可以加入生石膏粉末。臘茶葉。此方名為「五虎湯」,具有神奇的療效。

濕傷腎。利而下重。秋月病痢者。皆腎病也。宜地黃丸去丹皮。加黃柏酒炒。破故紙炒。小茴香炒。各二兩。乾薑炒黑五錢。研末丸服。

白話文:

濕邪會損傷腎臟。小便增多,大便下墜沉重。在秋季患痢疾的人。都是因為腎臟疾病引起的。宜服用地黃丸,去除丹皮。加黃柏炒酒。破故紙炒。小茴香炒。各二兩。乾薑炒黑五錢。研磨成粉丸服。

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溫熱之病也。況冬月暄熱令行。則陽氣暴泄。不能閉藏。為寒所折。至春則發為熱病也。小兒得之。則發瘡疹病者。亦溫熱之類也。如有此氣。宜預服代天宣化解毒丸。甚有良驗。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冬天受到寒氣傷害,春天必定會得溫病,因為溫熱之病屬於陽氣盛旺、陰氣衰微的病症。況且冬季暄熱令行,陽氣就會突然洩漏,不能閉藏,被寒氣所折損,到了春天才會發為熱病。小兒患上這種病,就會出現瘡疹。患瘡疹病的人,也是溫熱之病的一種。如果有這種病,應該提前服用代天宣化解毒丸,療效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