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4)

1. 驚積第四

茅先生小兒有驚積候:忽然地身熱氣喘,啼聲低,夜睡覺腹裡有物跳動,此候因驚久而不安,傳此所治者、用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夾硃砂膏(方見本門中)調理即愈。

白話文:

茅先生的小孩有驚嚇後積聚的症狀:突然的身體發熱、氣喘、聲音低沉,晚上睡覺時肚子裡有東西跳動,這種症狀是因驚嚇時間長而不安寧所致,治療方法是使用牛黃膏(方劑見膈熱篇)配合硃砂膏(方劑見本篇)調理即可痊癒。

《五訣》驚積候歌:(先真烏犀膏,取方見急慢驚風門中,次調氣,鎮心下涎。)

白話文:

《五訣》驚積候歌:(先用真烏犀膏,取方見急慢驚風門中,然後調氣,鎮心下涎。)

小兒驚積每因涎,積熱肝心腑臟傳,哽氣面青痰愈盛,胃虛頻嘔利多般。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驚風漸熱候歌:

漸熱多因積在脾,瀉如白土又如脂。朝來發內頻生汗,次後多煩渴水啼。若取轉虛其熱盛,涼心此患始相宜。更看耳畔為形候,赤者為風黑熱隨。

白話文:

發燒大多是脾胃積熱引起的,大便像白土一樣,有時候又像油脂一樣。早上起牀後經常出汗,後來煩躁口渴,哭鬧不止。若是治療方法不當,反而會讓熱盛更加嚴重,此時應該以清涼滋潤心肺的方法來治療。另外,觀察耳邊的形狀和顏色,紅色的代表是風熱,黑色的代表是熱盛。

因積聚致深,故使腹肚熱,手足心亦熱。又發驚候:飲冷水,又多煩躁渴飲,至夜則多啼叫,其瀉有如豆沙之狀。若失治,則睡重仍加手足發搐搦也。治須分水穀調氣,旋旋去其積,次止渴,發汗即愈。(《鳳髓經》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有風與生銀丸,有熱與金葉散。生銀丸方與《玉訣》同,見急慢驚風門,金葉散方見本門中。)

白話文:

由於長期積聚導致深層的熱症,因此使腹部和肚臍發熱,手腳心也發熱。還會出現驚嚇的症狀:喝冷水,並且煩躁不安、口渴,到了晚上會啼哭,大便像豆沙一樣。如果誤治延誤了治療,就會昏睡加劇,手腳還會抽搐顫抖。治療要分清水、穀物,調理氣息,逐漸去除積聚症狀,然後止渴,然後出汗,疾病就會痊癒。(《鳳髓經》的歌括與此條目一致,並註釋道:有風症狀的服用「生銀丸」,有熱症的服用「金葉散」。「生銀丸」的藥方與《玉訣》相同,請參閱「急慢驚風門」,「金葉散」的藥方請參閱本條目。)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驚風漸熱歌一同,後云:此候是驚積相兼潮熱,早晨額上有汗便是形證,只與蛜𧌴丸(方見一切癇門中)與服便安。或不退,微似疏瀉,次調氣。

白話文:

《小兒形證論》的四十八條預後中,有一條是說驚風漸漸發熱,同時伴有潮熱的現象,早晨額頭上有汗就是形證。此時只要服用蛜𧌴丸(方劑請見一切癇門中)就能夠痊癒。如果服用蛜𧌴丸後症狀沒有消失,那就考慮用微量的瀉藥來疏通腸胃,然後再調理氣血。

《仙人水鑑》取小兒驚積,不動臟腑。乳香丸

乳香,輕粉,白丁香白附子(生用),夜明砂(各一錢),巴豆(二七粒,去油),麝香(一字)

白話文:

乳香、輕粉、白丁香、白附子(生)、夜明砂(各一錢)、巴豆(27粒,去油)、麝香(一字)。

上為末,研勻,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淡薑湯下。

《仙人水鑑》又,犀角膏,方,取驚積。

犀角(一分),天南星(一個),乾蠍,白殭蠶(炒),鐵粉(各一錢),巴豆(三七粒),白附子(生用、二個),輕粉,麝香(各少許)

白話文:

犀牛角(一份)、天南星(一個)、乾燥蠍子、炒過的白色僵蠶、鐵粉(各一錢)、巴豆(三七粒)、生白附子(二個)、輕粉、麝香(少量)。

上為末,研勻,用蜜煉成膏,丸如黑豆大。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的上半部分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加入蜂蜜製成膏狀,丸成黑豆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湯送服。

茅先生治小兒驚積,驚熱。硃砂膏

硃砂(半兩),硼砂馬牙硝(各三錢),真珠末(一錢),元明粉(二錢。以上並別研),腦麝(各一字)

白話文:

硃砂(半兩),硼砂,馬牙硝(各三錢),真珠末(一錢),元明粉(二錢。以上均分別研磨),腦麝(各一字)

上件各為末,於一處拌和合,用好單角起,不久其藥自成膏。如小兒諸般驚,用藥一黃豆大,常用金銀薄

白話文:

把上列各味藥研製成細末,混合在一起,用良好的單角牛黃作為引子,不久,藥物會自然成為膏狀。像小兒各種驚嚇,用黃豆大小的藥,用金、銀箔為引。

荷湯少許化開下;如遍身潮熱,用甘草煎湯下;狂躁惡叫,用生地龍汁化下。一臘及一月日內小兒不通下藥,可用藥使乳調塗在奶上,令牙兒吮奶吮下。

白話文:

取少量荷葉汁溶解後服用;如果全身燥熱,用甘草煎湯服用;狂躁不安並大聲哭鬧的,使用生地龍汁溶解後服用。一個月以內的小孩,如果服用藥物後仍未通便,可用藥物調和乳汁,塗在奶頭上讓嬰兒吮吸服用。

《博濟方》治小兒驚積,鎮心臟,化疾涎。小朱砂丸

硃砂(一分,細研),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出油盡),杏仁(五枚,於熟灰內過湯退皮尖。一本用杏仁五十粒),半夏(湯洗七遍,焙為末,二七錢)

白話文:

硃砂(一錢,研磨成細粉)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用熱油炒到巴豆油都出來為止)

杏仁(五顆,用熟石灰和熱水混合,去除杏仁皮和尖端。另一版本用五十顆杏仁)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烘乾後研磨成粉,二錢七分)

上件四味,一處同研令細勻,以麵糊和為丸如綠豆大。二歲只服一丸,荊芥薄荷湯下。三歲加一丸,五歲服三丸。如有驚伏在內,即行盡仍舊藥出;如無驚,藥丸更不下,甚妙而復穩。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放在一起研磨成細膩均勻的粉末,用麵粉糊和勻做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兩歲的兒童只服一丸,用荊芥薄荷湯送服。三歲兒童加一丸,五歲兒童服三丸。如果體內有驚風潛伏,服用藥物後即可將其全部驅除,病情恢復如常。如果沒有驚風,則繼續服用藥丸,是非常好的並且能夠穩固病情。

《博濟方》治小兒伏驚積在內,壅並痰涎及奶癖取虛,中積轉驚。辰砂丸

白話文:

《博濟方》用於治療小兒伏驚積在體內,積聚和痰涎以及奶癖造成虛弱,中積轉化為驚駭。辰砂丸的製作方法如下:

辰砂,膩粉(各一錢),定粉(半兩),粉霜(一錢半),麝香(少許),白丁香(半字)

白話文:

  • 丹砂:1錢

  • 滑石粉:1錢

  • 定妝粉:半兩

  • 爽身粉:1錢半

  • 麝香:少許

  • 白丁香:半字

上件六味,同研為細末,用粟米飯和為丸如綠豆大,捏作餅子,慢火內微炮令紫色。用粟米飯飲化一丸,微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面所列的六味藥,研成細末,用粟米飯和成丸,丸的大小如綠豆,捏成餅狀,用小火慢慢烘烤,直到藥丸變成紫色。用粟米飯送服一丸,藥丸微利為度。

《博濟方》治小兒驚積壯熱。錢湯丸

豬牙皂角(燒灰),硃砂,滑石末(各一錢),天南星(末,半錢),輕粉(一分),巴豆(二十四粒,去皮尖)

白話文:

  • 豬牙皁角(燒成灰燼)

  • 硃砂

  • 滑石粉(各一錢)

  • 天南星(研磨成粉末,半錢)

  • 輕粉(一分)

  • 巴豆(二十四粒,去除皮和尖端)

上件六味,同研至細,以寒食麵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歲一丸,二歲二丸,三歲三丸,煎錢湯下,臨臥服。

《靈苑》治脾積氣及夾食,結胸傷寒,四肢逆冷,久患冷疾,兼小兒驚積食勞大效。水銀丸

白話文:

《靈苑》記載的水銀丸,對於治療脾胃積氣及夾食、結胸傷寒、四肢逆冷、久患冷疾,以及小兒驚積食勞都有顯著的療效。

水銀,硫黃(與水銀結成沙子),巴豆(去心皮,不去油,與前二味沙子同研。各一兩),礞石硇砂(同研。各半兩)

白話文:

水銀、硫磺(與水銀混合成砂狀)、巴豆(去掉皮和油,與前面兩種砂狀物混合研磨。各取一兩)、礞石、硇砂(一起研磨。各取半兩)

上五味,都更研令極細,以好米醋合和得所,先作一地坑如茶盞大,深四指,浮火煆通赤,去灰火,以醋紙襯攤藥在內,將碗子蓋土培之一宿,取出浪干,又再研,用熟水麵糊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或三丸,

白話文:

把五味藥材都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與上好的米醋調和均勻,做出一個直徑約五公分、深度約十公分的洞,用猛火把洞口燒得通紅,並把灰火去除,然後在洞口底部墊上一張醋紙,把藥粉均勻地鋪在醋紙上,再用碗蓋住,並在碗上覆蓋一層泥土,讓藥粉在裡面浸泡一夜。然後把藥粉取出晾乾,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煮熟的麵糊做成小於紅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到三粒。

生薑棗子湯下。傷寒用橘皮生薑棗子蔥湯下五丸至七丸。或四肢冷及時疾五七日不得汗者,用龍腦,麝香,膩粉、牛黃各少許研末,調冷水吞下五七丸。更看大人小兒虛實加減服。

白話文:

用生薑棗子湯送服。傷寒時用橘皮、生薑、棗子、蔥湯送服五到七丸。或四肢冰冷以及及時發病五到七天沒有出汗的人,可服用龍腦、麝香、膩粉、牛黃各少許,研磨成粉末,用冷水送服五到七丸。須依據大人或小孩的體質虛實加減服用。

《靈苑》取小兒急、慢驚風熱積大效。虎睛丸

乾蠍,天南星,半夏,膩粉,白附子(各一分),滑石末(一錢),巴豆(二十五粒,去皮膜,細研入)

上件七味藥,併為末,用粟米飯研合為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一丸。如大腸風熱,一歲二丸,並用薄荷冷熟水吞下。

白話文:

把上述七味藥磨成末,用粟米粉混合研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歲吃一顆,如果大腸有風熱,就吃兩顆,用薄荷冷開水吞服。

《靈苑》治小兒急、慢驚風,夜啼,虛積痰毒,宜用,硃砂丹

巴豆霜,乾蠍,天南星,硃砂(別研。各一錢),木鱉子(一個,炮去殼,研為末)

白話文:

巴豆霜、乾蠍子、天南星、硃砂(用研缽分別研磨,各取一錢)、木鱉子(一個,烘焙去除外殼,研磨成粉)

上件併為末,用蒸餅心研合為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二丸,用桃白皮煎湯,令溫吞之。

白話文:

將以上的材料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餅心研磨混合成綠豆大小的丸藥。

每一歲服用二丸,用桃樹白皮熬煮的湯服用,溫服。

《靈苑》治小兒驚風積,大效。軟金丹

白附子(大小二枚),蠍尾(七個),金汞沙子(豌豆大),硃砂,鉛白霜,粉霜,青黛(各一錢),膩粉(一錢),白礬(一錢,燒令汁盡),巴豆(二十個,細研,新瓦上油出)

白話文:

  • 白附子(兩枚,大小不拘)

  • 蠍尾(七個)

  • 金汞沙子(豌豆大小)

  • 硃砂(一錢)

  • 鉛白霜(一錢)

  • 粉霜(一錢)

  • 青黛(一錢)

  • 膩粉(一錢)

  • 白礬(一錢,燒至汁水完全蒸發)

  • 巴豆(二十個,研磨成細粉,在新的瓦片上用油炒至出油)

上件藥,併為細末。用天南星劈破,漿水煮令軟爛,和前藥末研合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荊芥龍腦湯磨下半丸至一丸,便取下驚涎,並不撓人,有患者只一服取效。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物,全部搗成細末。利用天南星劈開後,再用漿水煮至柔軟腐爛,接著將前面搗好的藥末混和在一起研磨,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使用荊芥龍腦湯送服半丸到一丸的藥量,即可除去驚涎,而且不會讓人感到不適,有病症的患者只需服用一次便會有效果。

《譚氏殊聖》治小兒驚積。青龍丸

青黛,輕粉(各一錢),蠍梢(三個),麝香(少許),巴豆(二七粒,去皮膜油)

上先將巴豆於缽內細研令如面泥,後入諸藥研令極細,用硃砂為衣如粟殼大。看小兒肥瘦,加減五三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首先把巴豆放在缽裡磨成細粉,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研磨至極細,再用硃砂包裹成粟米粒大小。根據兒童體質肥瘦,加減三到五丸,用薄荷湯送服。

《三十六種》治驚風,漸熱有積。羚羊角湯

子芩,羚羊角屑(等分)

上件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分作二服,如未解加煎。

《鳳髓經》,金華散,退小兒一切驚風,積實潮熱方。

鬱金(皂角水煮),天竺黃(各一錢),牙硝(煨),甘草(炒。各一分),硃砂(一錢半)

白話文:

鬱金(用皁莢水煮過):1錢

天竺黃:1錢

牙硝(用火煨過):1分

甘草(炒過):1分

硃砂:1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字,薄荷蜜水調下。

《聚寶方》,真珠丸,治小兒驚積、食積,溫壯,喘粗痰滯。

真珠末(半錢),天南星(炮黃),膩粉,白滑石,續荽子(去皮),半夏(漿水煮軟,切、焙。各一錢),巴豆(二十一個,去皮膜,水浸一宿,留油)

白話文:

  • 真珠末(半錢):用珍珠磨成的粉末,半錢的量。

  • 天南星(炮黃):將天南星炮製成黃色的藥材,一錢的量。

  • 膩粉:一種白色的粉末,一錢的量。

  • 白滑石:一種白色的礦物,一錢的量。

  • 續荽子(去皮):將續荽子的外皮去除,一錢的量。

  • 半夏(漿水煮軟,切、焙):將半夏用漿水煮軟,切成小塊,再烘焙乾,一錢的量。

  • 巴豆(二十一個,去皮膜,水浸一宿,留油):取二十一個巴豆,去除皮膜,用水浸泡一夜,留取浸出的油。

上七味為末,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二歲以下一粒,二歲以上二粒,三歲以上五粒,七歲以上七粒。取驚積,蔥湯下。只驚,荊芥薄荷湯下,臨臥服。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研成粉末,用糯米飯捏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兩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一粒,兩歲以上的服用兩粒,三歲以上的服用五粒,七歲以上的服用七粒。如果孩子受到驚嚇而積食,可以用蔥湯送服藥丸。如果只是受了驚嚇,可以用荊芥、薄荷湯送服藥丸,在臨睡前服用。

《劉氏家傳》,香犀丸,治小兒驚積,鎮心臟,化涎,一切無辜驚疾。

銀箔(各三十片),羌活遠志使君子(炮),京墨(燒過),全蠍,白附子,麻黃(去根節),犀角(各三錢),青黛(細研),滴乳(別研),熊膽蘆薈(各湯化),硃砂(別研),陳臘茶(第一等好者),天竺黃(別研。各二錢),真麝香(別研,一錢)

白話文:

金箔、銀箔(各 30 片),羌活、遠志、使君子(炮製過)、京墨(燒過)、全蠍、白附子、麻黃(去除根部和節)、犀角(各 3 錢),青黛(研磨至細)、滴乳(研磨至別致)、熊膽、蘆薈(各以熱湯化開)、硃砂(研磨至別致)、陳臘茶(最好的一等的)、天竺黃(研磨至別致)(各 2 錢)、真麝香(研磨至別致,1 錢)

上件為細末,煉好蜜丸如小彈子大。一丸分作六服,用薄荷湯化下。

《張氏家傳》,順氣丸,治小兒驚積及男子、婦人血氣臍腹疼痛。大人、小兒或有所傷並宜服之。

白話文:

《張氏家傳》中記載的順氣丸,可以治療小兒驚嚇積食,以及男子、婦女因血氣而引起的臍腹疼痛。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如果有以上症狀,都可以服用順氣丸。

甘草(爁),芍藥(洗),官桂(去粗皮,秤),川當歸(焙),蓬莪朮乾薑(各炮),陳橘皮(去瓤,秤),川大黃(濕紙裹,煨,切片子,焙),巴豆(去皮,用醋五升,入巴豆在銀石器中熱,醋盡取出,研令細),宣連

白話文:

甘草(烘烤),芍藥(清洗),官桂(去除粗皮,稱重),川當歸(焙炒),蓬莪術,乾薑(均按照炮製方法炮製),陳橘皮(去除果瓤,稱重),川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煮,切成片狀,焙炒),巴豆(去除外皮,用五升醋,放入巴豆在銀製或石製器皿中加熱,直到醋液完全耗盡,取出研磨成細末),宣連。

上件等分為末,以糯米粥為丸如麻子大。常服三五丸至十丸,茶湯溫水下。如要宣轉,量虛實加至十丸或十五丸。食積、氣積,生薑橘皮湯下。丈夫元氣,炒茴香鹽湯下。婦人血氣,當歸醋湯下。胸膈不快或瀉痢,生薑湯下。小便淋瀝,燈心湯下。小兒驚積,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將上文中的所有材料均等分為末。然後將糯米粥調入,搓成像麻子大的小丸子。通常服用三到五,以至十個丸子,用水或茶湯送服。若要促進藥物的宣發和轉化,可以根據虛實狀況服用十個或十五個小丸子。若為食積、氣積,則用生薑橘皮湯送服。如果是男子元氣不足,則使用炒茴香鹽湯送服。如果是婦人血氣不足,則使用當歸醋湯送服。若是胸膈不適或瀉痢,則使用生薑湯送服。如果是小便淋漓,則使用燈心湯送服。如果是小兒驚積,則使用薄荷湯送服即可。

《莊氏家傳》治積驚氣。

牛黃,夜明砂(各一分),苦楝子(十個,去皮),川大黃(一兩),胡黃連(半兩)

白話文:

牛黃、夜明砂(各一錢),苦楝子(十粒,去皮),川大黃(一兩),胡黃連(半兩)

上為末,用蜜丸如桐子大。溫水化一丸,取下為度。

《莊氏家傳》治小兒五驚積。硃砂丸,常服方

硃砂,雄黃(各二字),麝香(一字),檳榔(一分),大南星末,白附子(各一字),蠍梢(七個),巴豆霜(五個,水浸,研出油,瓦上泣盡)

白話文:

硃砂、雄黃(各兩錢),麝香(一錢),檳榔(一錢),大南星末、白附子(各一錢),蠍梢(七個),巴豆霜(五個,用水浸泡,研出油,在瓦片上烘烤至完全沒有油分)

上件為末,煮白糊為丸如粟米大。一歲二丸,常服,荊芥湯下。渾身熱亦可服三五丸。

白話文:

取上面所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煮好的白米糊混合製成如粟米般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小孩服用兩丸,定期服用,以荊芥湯送服。如果全身發熱也可以服用三到五丸。

《王氏手集》治驚積風涎,潮發不住,手足搐搦,不省人事。一醉膏

辰砂(上等好者),人參(好者。各一兩),乳香(一兩半,明者),真珠末,生龍腦(各一分),飛羅面(秤六分),酸棗仁(溫湯浸,去皮,二兩)

白話文:

辰砂(上品好者),人參(上好的,各一兩),乳香(一兩半,透明的),真珠末,生龍腦(各一分),飛羅面(秤六分),酸棗仁(用溫水浸泡,去皮,二兩)

上件碾為細末,一處勻和,再研令細,以煉蜜和,新竹筒內盛,用簝葉油紙封定,飯上蒸一時辰,取出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法酒一大盞溫化下。更以一盞投之,未愈再服,涎多即吐,小病大便出。小兒潮發搐搦,以薄荷水化皂角大。

白話文:

把前面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全都混合均勻,再研磨至更加細膩,加入煉蜜拌勻,裝入新的竹筒中,用箬葉和油紙封口,放在飯上蒸一個時辰,取出後把藥製成小彈丸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熱法的酒送服。再服用一杯酒,如果沒有療效可以再服一次,如果口水分泌增多就吐出來,小病的話會排出大便。小孩發高燒且抽搐,可以用薄荷水送服像皁角一樣大的藥丸劑量。

《吉氏家傳》治驚風取積及慢驚,或才生下三、兩日後,便宜服,桃紅散

白話文:

《吉氏家傳》中治療驚風及久治不癒的驚風,或在嬰兒出生後三四天內,就應該及時服用桃紅散。

天南星末,白附子末,硃砂(各一錢),全蠍(二十個),麝香(少許)

上同研為細末。每服一字,金銀薄荷湯下。

《吉氏家傳》治驚積。青金膏

水銀,青黛(各一錢),蠍(四個,全者),輕粉,麝香(各少許),巴豆(七粒,去油),棗子(十個,去皮核,同水銀入缽內研如泥)

白話文:

水銀、青黛(各一錢),蠍子(四隻,完整的),輕粉、麝香(各少許),巴豆(七粒,去油),棗子(十個,去皮核,與水銀一起放入缽內研磨成泥狀)

上將棗肉、水銀一處為膏,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金銀薄荷湯下。

《吉氏家傳》治諸般積,或驚怯不通,取積。木香散,此藥立取下。

木香(一錢),陳皮(去白,二錢),巴豆(五粒,去皮膜)

白話文:

  • 木香(一錢):木香是一種中藥,具有芳香健胃、行氣止痛的功效。

  • 陳皮(去白,二錢):陳皮是一種中藥,是用成熟的橘子皮曬乾而成的。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巴豆(五粒,去皮膜):巴豆是一種中藥,具有瀉下攻積、逐水消腫的功效。

上三味炒巴豆黃色,只取五片,不用以前藥,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陳米飲調下。如吐瀉,瓦瓶煎香附子湯下,大小加減服。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材與炒巴豆一起炒至巴豆呈黃色,只取五片巴豆,不用以前面的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整錢的劑量,用陳米湯送服。服藥後若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可煎煮香附子湯服用,劑量可根據病情加減。

《吉氏家傳》治夾驚傷寒驚悸,食積瀉等疾。青金餅

白附子,天麻,殭蠶,大附子(炮。各一錢),全蠍,青黛(各半錢),天南星(酒浸,煮熟,三錢)

白話文:

白附子,天麻,僵蠶,大附子(用火炮過,每種各一錢),全蠍,青黛(每種各半錢),天南星(用酒浸泡,煮熟,三錢)。

上件為末,入水銀一錢、輕粉二錢、麝香半字、巴豆十五粒去心膜,同研細為餅子,如此○大。每餅用腦子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加入水銀一錢、輕粉二錢、麝香半字、去膜的巴豆十五粒,一起研磨細膩製做成餅狀,每個餅的大小約為○。每次服用時,以薄荷湯將藥餅化開後服用。

《吉氏家傳》,蔥湯丸,取驚積、食積、潮熱、煩躁面赤、氣喘腹脹。

南星(末),白附子(末),滑石(末),硃砂(末。各挑二錢匕),全蠍(十個),輕粉(挑一錢匕),麝香(少許),粉霜(挑半錢匕),巴豆(十四個,去皮心膜,出油)

白話文:

  • 南星(研成粉末)

  • 白附子(研成粉末)

  • 滑石(研成粉末)

  • 硃砂(研成粉末)

  • 全蠍(10隻)

  • 輕粉(挑取一錢匕)

  • 麝香(少許)

  • 粉霜(挑取半錢匕)

  • 巴豆(14粒,去除外皮和內膜,榨出油)

若作真珠丸,加硃砂為衣。

上為末,稀麵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七丸加減。取積,蔥白薄荷湯,臨睡時下。

白話文:

打成粉末,用稀麵糊和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如○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到七丸,視情況加減。將丸子放在積聚的地方,用蔥白薄荷湯送服,在睡覺前服用。

《吉氏家傳》,烏犀膏,治小兒急驚、風熱、涎積。但是一切熱積,宜用此藥取。

京墨(火煆),水銀砂,犀角屑(各一分),輕粉,牛皮膠(蚌粉炒),粉霜(各一錢),硃砂(一錢半),滑石(末,一錢),白附子(一錢匕),麝香(少許),巴豆(三十粒,去殼,針穿,燈燒存性)

白話文:

京墨(火烤過),水銀硃砂,犀牛角粉末(各一份),輕粉,牛皮膠(蚌殼粉炒過),粉霜(各一錢),硃砂(一錢半),滑石粉(一錢),白附子(一錢匙),麝香(少許),巴豆(三十粒,去皮,針穿過,燈燒過,保存其藥性)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一皂子大或半豆大,加減服,食後用薄荷湯化,下涎為效。

《朱氏家傳》驚積,八寶散

大天南星(一個,文武火炮微黃色、存性,勿太過,蓋地上出火毒,為末),輕粉(三錢),雄黃(通明者),腦子(研),麝香,蠍(焙為末),硃砂(各半錢),生犀角(末,二錢)

白話文:

  • 大天南星(一個,用文火和武火炒成微黃色,保留其藥性,不要炒得太過,因為天南星含有毒性,炒太過會使毒性過多,研成細末)。

  • 輕粉(三錢)。

  • 雄黃(透明的雄黃)。

  • 腦子(研成細末)。

  • 麝香。

  • 蠍子(炒熟研成細末)。

  • 硃砂(各半錢)。

  • 生犀角(末,二錢)。

上件勻研。一月三歲以下一字,以上半錢。看大小加減,用金銀薄荷湯下。重者連服,二服了睡,或瀉或吐自止,用和氣藥。

白話文:

將方子中的藥物均勻研磨成細粉。一月至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服用一字(0.3克),三歲以上的服用半錢(1.5克)。根據病情輕重加減藥量,用金銀薄荷湯送服。病情嚴重的,連續服用,服用兩次後就能入睡,腹瀉或嘔吐的症狀會自行停止,之後服用和氣藥。

草果子(一個,去皮),丁香,木香(各一錢,蒸一度),青皮(五片,去瓢,炒)

白話文:

  • 草果子(一個,去除果皮)

  • 丁香(一錢,蒸一次)

  • 木香(一錢,蒸一次)

  • 青皮(五片,去除果皮,炒過)

上件末。熟水下一字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驚積方。孩兒驚積事難明,涎上時時不少停,眼畔山根如碧色,急須與取便醒醒。滾痰丸

白話文:

長沙醫師丁時發送了驚積的藥方。嬰兒驚積症很難理解,口水總是不斷流,眼睛和鼻子根部青碧色,需要趕緊用藥,讓嬰兒清醒。滾痰丸。

青黛,粉霜,水銀,滑石(各半錢),輕粉(一分),蠍(十四個),巴豆霜(二錢匕),硃砂,乳香,百草霜(各一錢),香墨(一寸),腦麝(各少許)

白話文:

  • 青黛: 半錢。

  • 粉霜: 半錢。

  • 水銀: 半錢。

  • 滑石: 半錢。

  • 輕粉: 一分。

  • 蠍子: 十四個。

  • 巴豆霜: 二錢匕。

  • 硃砂: 一錢。

  • 乳香: 一錢。

  • 百草霜: 一錢。

  • 香墨: 一寸。

  • 腦麝: 少許。

上件為末,蜜丸如此○大。三歲以上五丸,隨年歲加減,用金銀薄荷湯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