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6)

1. 膿血相雜痢第八

(重下痢附)

《巢氏病源》小兒赤白滯下候:小兒體本挾熱,忽為寒所折,氣血不調,大腸虛者則冷熱俱乘之。熱搏血滲腸間,其痢則赤。冷搏腸津液凝,則痢白。冷熱相交,血滯相雜,腸虛者泄,故為赤白滯下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赤白滯下症:小兒體質本就偏熱,忽然受到寒氣侵襲,氣血運行不調,大腸虛弱的人則會同時受到寒熱的侵害。熱氣與血液在腸內搏鬥,所以痢疾是紅色的。寒氣與腸液凝結成塊,所以痢疾是白色的。寒熱交錯,血液凝滯混雜,大腸虛弱的人瀉泄,所以就形成了赤白滯下症。

《巢氏病源》小兒重下痢候:重下痢者,由是赤白滯下痢。而挾熱多者,熱結肛門,痢不時下而久𠸯氣,謂之重下痢也。

白話文:

《巢元方病源論》小兒重下痢的症狀:嚴重的下痢是由於赤白痢疾引起的。而且夾雜著熱的很多,熱結肛門,大便不規律而持續不斷地排出氣體,這種情況叫做重下痢。

《聖惠》:夫小兒膿血痢者,由熱毒在臟,血得熱則流溢,滲入大腸,與腸間津液相搏,積熱蘊結,血化為膿,腹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

白話文:

《聖惠》:小兒膿血痢疾是由於熱毒存在臟腑所致,血液因為熱的緣故而溢出,滲入大腸,與腸道中的津液互相搏擊,積聚的熱量蘊結成膿,腹中空虛則會洩瀉,所以形成了膿血痢疾。

《葛氏肘後》小兒毒下及赤滯,下如魚腦。白頭翁丸

白頭翁(三分),黃連(六分,研),石榴皮(三分,有毒除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白話文:

白頭翁(三分),黃連(六分,研磨成粉),石榴皮(三分,因有毒性,所以可改用犀角屑三分)。

上三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兒生四十日以五合,為三服。大者則加藥。

《葛氏肘後》乳母方。

扁豆莖(一升,炙令乾,乃切之),人參(三兩)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大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與乳母食之良。常遍蓋覆乳,勿冷,佳。又法:乳母常食粥,仍欲乳兒,先捻去少許即當,佳。

白話文:

用三升水煎取一大升半的湯汁,去除渣滓,煮成粟米粥給乳母食用,效果很好。經常覆蓋乳房,不要著涼,效果很好。另外一種方法:乳母經常吃粥,想讓孩子吃奶的時候,先把乳頭上的一點粘稠物捻掉,效果很好。

《葛氏肘後》:《近效》方療小兒三歲即患痢,初患膿少血多,四日膿多血少,日夜四十餘行,,朱子丸,方服即效。

白話文:

《葛氏肘後》中記載的《近效》方,可以治療三歲以上兒童患的痢疾。痢疾初期,膿液少,血多;四天後,膿液多,血少,每天拉肚子四十多次。服用朱子丸,藥到病除。

生地黃(汁,五小合),羊腎脂(一小合)

上先溫腎脂令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須禁食,並有乳母方在卷內。

《千金》,黃柏湯,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疼,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於寒,使熱氣便入胃也,服此方良。若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劇。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後以澀熱藥斷之,下既不取,倍增壯熱者,服之既效。或是溫病,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如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黃柏湯,用於治療小兒夏季因暑傷風寒,寒邪內侵,導致高熱,熱入胃腑,下痢、赤白相雜,狀如魚腦,壯熱頭痛,身熱手足煩躁不安。這是由於太陽之氣在外被寒邪所傷,導致熱氣侵入胃所致,服用此方可有效治療。

若誤用瀉下藥物治療,或用溫脾湯治療,則會加重熱勢。用瀉下藥物治療,會導致頻繁瀉出赤汁,狀如腐肉;或者瀉下後仍未痊癒,之後再用澀熱藥物斷除瀉下,不僅不能止瀉,還會加重壯熱。服用此方後,症狀即可見效。

另外,若為溫病,熱盛之時,又遇暴寒所折,熱邪內陷腹中,下痢出血,狀如魚腦,也可服用此方治療。

黃柏,黃連,白頭翁(一作白蘞),升麻當歸牡蠣,石榴皮,黃芩,寄生,甘草(炙。各二分),犀角,艾葉(各一分)

白話文:

黃柏、黃連、白頭翁(一作白蘞)、升麻、當歸、牡蠣、石榴皮、黃芩、寄生、甘草(炙。各二錢)、犀角、艾葉(各一錢)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餘日至期歲,一服三合半。

《千金》,治中結腸丸,斷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脫肛出,積日腹痛,經時不斷者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治療中結腸丸的藥方,專門用於治療因腸道不通暢導致的腹痛,這種腹痛可能會反復發作,並且會伴有赤色、白色或青色的分泌物,以及脫肛和積日腹痛的症狀。

赤石脂(五分),吳茱萸(三分),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厚朴白朮(炮),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二分)

白話文:

赤石脂(五公克)

吳茱萸(三公克)

乾薑(炮製過)

附子(炮裂後,去皮、臍)

當歸、厚朴、白朮(炮製過)、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二公克)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大豆。二歲兒服五丸,三歲以上服十丸,十歲以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之。

白話文:

把上面這十二味藥搗成粉末,用蜜作成如黃豆般大小的藥丸。兩歲的兒童服五丸,三歲以上的服十丸,十歲以上的服二十丸。急性腹瀉的人服少量藥丸就能痊癒。久瀉的人吃一劑之後再吃更合適的藥方。

《千金》治小兒赤白滯下方。

薤白(一把),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柏葉,麻子(末。各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沸。百日兒每服三合。

《千金》又方

上搗石榴汁服之。

《千金》又方

亂髮(灰),鹿角(灰。等分)

上二味,三歲兒以水和服三錢匕,日三。

《千金》又方

上用牛角䚡灰水和服三方寸匕。

《千金》又方

上用燒蜂房灰水和服之。

《千金》治小兒赤白痢方

地黃汁,白蘘荷根汁(各五合)

上二味微火上煎一沸服之。

《千金》又方

上單服生地黃汁一合。

《千金》又方

上用五月五日蝦蟆灰飲服半錢匕。

《聖惠》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腹痛。吳藍散

吳藍,川升麻,赤芍藥,龍骨(各一兩),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 吳藍:一兩

  • 川升麻:一兩

  • 赤芍藥:一兩

  • 龍骨:一兩

  • 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豉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困重。樗根皮散方

臭樗根皮(一分,銼,炒微黃),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黃連(去須,微炒),蕪荑(微炒),赤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 臭椿根皮(一分,切碎,炒至微黃)

  • 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果肉)

  • 黃連(去掉鬚根,稍微炒一下)

  • 胡頹子(稍微炒一下)

  • 赤芍藥(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三十粒,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用粗羅篩製成散末。每次服用一錢,將藥末放入一小碗水中,加入三十粒豆豉,一莖蔥白,煮到六分量,去除渣滓,不限制服用時間。根據兒童大小適當調整服用劑量,溫熱服下。

《聖惠》治小兒膿血痢,每日三、二十行。立效方

棗(四顆,肥乾者),梔子仁(四枚),乾薑(一分)

上件藥同燒為灰,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膿血痢,多時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飲食。人參散

人參(去蘆頭),當歸(銼,微炒),地榆(微炙,銼),阿膠(搗碎,炒令黃燥),黃連(去須,微炒),子芩,黃柏(微炙,銼),赤芍藥,蕪荑(微炒),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地榆(稍微烤一下,切碎),阿膠(搗碎,炒至乾黃),黃連(去鬚,稍微炒一下),知母,黃柏(稍微烤一下,切碎),赤芍藥,蕪荑(稍微炒一下),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至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成粗末的藥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茶匙水和一支薤白、五十粒黃豆,煎煮到液體只剩五分之一,並去掉藥渣,不限服用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來調整服用劑量,溫熱服用。

《聖惠》治小兒膿血痢不瘥,漸加瘦弱。雞屎礬丸

雞屎礬(燒灰),龍骨,阿膠(搗碎,炒令黃燥),黃連(去須,微炒。各一兩),胡粉(一分,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煎釅醋為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漿水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用濃醋熬煮成膏狀,混合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

每次服用七丸,用溫熱的漿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或四次。

根據兒童的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太醫局,靈砂丹,治腑臟怯弱,內有積滯,臍腹撮痛,下痢膿血,日夜無度,裡急後重,腸鳴腹脹,米穀不化,少氣困倦,不思飲食,或發寒熱,漸向羸瘦方。

白話文:

靈砂丹,是太醫院的方劑,用於治療臟腑虛弱,內有積滯,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不止,裡急後重,腸鳴腹脹,米穀不消化,少氣睏倦,不思飲食,或發寒熱,逐漸消瘦等症狀。

信州砒霜,硝石(與砒,處細研,入瓷罐子內用石灰蓋口,以炭燒半日,取出火毒),粉霜,膩粉(各半兩。研),枯礬,黃丹(各一兩半。研),硃砂(飛,研,一兩),桂府,滑石乳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信州出產的砒霜,硝石(與砒霜,都研磨細膩,放入瓷罐子內,用石灰蓋上口,以木炭燒製半天,取出消除毒性),粉霜,膩粉(各半兩。研磨),枯礬,黃丹(各一兩半。研磨),硃砂(經過昇華,研磨,一兩),桂花,滑石,乳香(研磨。各一分)

上件藥研細為末,用蒸餅二兩四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溫粟米飲下。未愈,加丸數再服。小兒可服一丸至兩丸。隨兒大小,臨時增減服之。

白話文:

將前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加入二兩四錢的蒸餅碎末,混合均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溫熱的粟米粥送服。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增加藥丸的數量,繼續服用。小孩子可以服用一丸到兩丸,視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物的服用量。

《養生必用》治熱痢下重,膿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老人、產婦、虛勞人、小兒並宜服,黃連阿膠丸,方。

白話文:

《養生必用》記載的治熱痢下重,膿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老人、產婦、虛勞人、小兒均可服用,其藥方為黃連阿膠丸。

黃連(去須,一兩半),白茯苓白芍,阿膠(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別杵為細末。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一兩半),白茯苓,白芍,阿膠(搗碎,用慢火炒至如珠子狀,另行搗成細末。以上各半兩)

上三物為細末,斟酌米醋多少,熬膠得所,和勻,入臼杵萬下,眾手丸如綠豆大。每服自二十丸為始,止於五十丸。食前溫米飲下,日二、三,以知為度。未知加藥更丸一等如黃米大,與小兒服。

白話文:

把附子、細辛、烏頭這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根據米醋的多少,熬成膏狀,均勻混合,放進杵臼裡搗打一萬下,再用手把藥膏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藥從二十丸開始,最多服到五十丸。在飯前用溫米湯送服,每天服藥兩到三次,根據病情來決定服藥的次數。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加一些藥材,把藥丸做成黃米大小,給小孩服用。

《嬰孺》治腸澼水膿血,白石脂散方

白石脂(二分,燒赤),桂心(一分)

上為末,百日兒方三分匕,著乳頭哺。

《嬰孺》治腸澼下膿血,燔發散

白石脂(一分),發(燒),甘草(炙。各二分)

上為末,米汁和二刀圭,日二服。

《嬰孺》治少小痢不止,或赤白滯下。結腸丸方

當歸,乾薑(各三兩),烏頭(半兩),女萎,黃連,桂心,雞骨,雲實,附子(炮。各二兩)

白話文:

當歸、乾薑(各三兩),烏頭(半兩),女萎、黃連、桂心、雞骨、雲實、附子(炮製,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一歲兒二丸,先食服,日再。禁不得熱者,少飲冷水。

《嬰孺》治小兒諸注下,及膿血寒熱不絕。蠟蜜丸

鹽豉(八十粒,炒香),巴豆(十四粒,去皮心、膜,出油),大豆(一雞子大,炒),黃連(三方寸),芫花(一方寸),硝石(一方寸),白蠟(一雞子黃大)

白話文:

  • 鹽豉(八十粒,炒香):將八十粒鹽豉炒香。

  • 巴豆(十四粒,去皮心、膜,出油):將十四粒巴豆去皮、心、膜,並炒至出油。

  • 大豆(一雞子大,炒):將一雞子大小的大豆炒熟。

  • 黃連(三方寸):三方寸的黃連。

  • 芫花(一方寸):一方寸的芫花。

  • 硝石(一方寸):一方寸的硝石。

  • 白蠟(一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小的白蠟。

上為末,研合,煉蠟丸之。四十日兒,服黍大一丸。一百日兒,二丸。二百日,麻子大二丸。一歲,胡豆大一丸,日進一服。腸中病下,日中藥力盡,至暮不止者,復服一丸。夜半病下,雞鳴藥力盡不止者,明早復服一丸。謂下赤白也,極者不過三服。大人下病,如大豆三丸。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混合均勻,添加蠟做成丸子。四十天大的嬰兒,服用小麥那麼大的丸子一個。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兩個。二百天大的嬰兒,服用芝麻那麼大的丸子兩個。一歲大的嬰兒,服用蠶豆那麼大的丸子一個,每天服用一次。如果患有腸道疾病,腹瀉頻繁,在白天藥物效果消失時,在大約下午繼續服用一個丸子。如果半夜腹瀉頻繁,藥物效果到天亮後消失時,早上再服用一個丸子。此藥針對的是大便呈紅色或白色的疾病,症狀嚴重的情況也不過服用三次就能痊癒。成年人患有腹瀉疾病時,服用三個大豆那麼大的丸子。

張渙,建胃丹,治泄利兼膿血,日漸羸瘦方。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白礬(一分,枯,令汁盡),烏梅肉(炒),龍骨,白石脂,神麯(炒),乾薑(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微炒)

白礬(一分,烘乾,去除水分)

烏梅肉(炒)

龍骨(半兩)

白石脂(半兩)

神麯(炒,半兩)

乾薑(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治冷熱相交,赤白相雜膿血。青橘丹方

橘皮(湯浸去白,焙),當歸(湯洗,焙),黃連,乾薑(各一兩),厚朴(生薑制),肉豆蔻(各半兩)

白話文:

青橘皮(用湯浸去白色,然後烘乾),當歸(用湯洗淨,然後烘乾),黃連,乾薑(各一兩),厚朴(用生薑加工製成),肉豆蔻(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麵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

《王氏手集》,赤石脂丸,治冷熱不調,痢下膿血頻數無度,腸胃虛弱,煩渴多睡,腹痛後重,身體壯熱,不思乳食方。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的「赤石脂丸」,用於治療冷熱交替,腹瀉膿血頻發,腸胃虛弱,煩渴嗜睡,腹痛下墜,身體壯熱,不想吃奶的疾病。

赤石脂,乾薑

上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飲下,食前。

《王氏手集》,訶梨勒丸,治冷熱相搏,時發腹痛,下痢青黃,乳食不化,腹脅脹滿,及下痢膿血方。

訶梨勒(去核,一分),青皮薑黃(各一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長沙醫者王兌傳,通神丸,治小兒、大人痢疾,下膿血,裡急腰重,臍腹疼痛方。

白話文:

長沙醫師王兌的方劑傳世,通神丸能夠治療小兒和大人痢疾,排除膿血,腹內絞痛腰部沉重,肚臍腹部疼痛的症狀。

沒藥五靈脂,乳香(各研細,炒。一錢),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壓出油)

白話文:

  • 沒藥、五靈脂、乳香(各研磨成細粉,炒熟,一錢)

  • 巴豆(七粒,去除果皮、心膜,壓出油)

上四味同研令細勻,滴水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粒,生木瓜研水下,不拘時候。

《千金》灸法:小腸泄痢膿血,灸魂舍一百壯。小兒減之。穴在俠臍兩邊相去各一寸(《翼》云:相去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