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精要》~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崩漏門諸論

《經》曰: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也。又曰:陰虛陽搏謂之崩。然有得之悲哀者,七情傷心之崩也;有得之勞力者,內傷勞倦之崩也。崩者,經血卒然大至,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如山之崩,勢不可遏之謂也。有崩甚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不敢止截。

白話文:

《醫經》上說:悲哀過度,就會導致心臟系統緊張,肺部氣體積聚,上焦不通暢,熱氣在體內迴旋,因此血液運行不暢而導致崩漏。又說:陰虛陽亢會導致崩漏。崩漏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悲哀過度,七情傷心而導致的崩漏;有的是因為勞累過度,內傷勞倦而導致的崩漏。崩漏是指經血突然大量湧出,有清有濁,或者直接排出淤血,就像山崩一樣,勢不可擋。有的人崩漏時會嚴重的腹痛,很多人懷疑是惡血沒有排盡,又看到血色瘀黑,就更加確信是惡血,不敢止血。

殊不知血因經絡之氣而流行,故能色鮮而不滯,若一出經絡既失陽和,復無氣運,猶天寒風靜,水即為冰,停在腹中,便為瘀血。以瘀為惡,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瘀而腹痛,血行則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芎歸湯加薑、附止其血而痛自止去。以色黑為瘀血,而盡去之,則經絡中之乘虛而走者,何時而生耶。

白話文:

殊不知血液因為經絡之氣而流行,所以顏色鮮豔而不停滯,一旦離開經絡就失去了陽和之氣,又沒有氣的運行,就像天氣寒冷,風平靜,水就會結成冰,停留在腹中,就成了瘀血。以瘀血為惡,又怎麼知道瘀血不是因為虛冷呢。瘀血而腹痛,血運行則疼痛停止,崩漏而腹痛,血止則疼痛停止。芎歸湯加薑、附子止住了血,疼痛自然停止。以顏色發黑為瘀血,而將其完全去除,那麼經絡中趁虛而入的,什麼時候才能產生呢。

必氣脫人亡而後已。甚有涎郁胸中,清氣不升,故經脈壅遏而降下,非開涎則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能以歸隧道。治宜二陳之類,先服後吐之,既開胸膈之痰涎,復散鬱滯之濁氣,則氣升濁降,血歸隧道而不崩矣。

白話文:

人的精氣必定會脫離身體而死亡,因此才會有死亡。如果痰液鬱結在胸中,清氣就不能上升,經脈就會閉塞而下沉。如果不讓痰液排出,就不能讓氣運行;如果不抬升氣,血液就不能流回到它的通道。治療應該使用二陳湯之類藥物,先服後吐,既能化解胸膈之痰涎,又能散去鬱積的濁氣,這樣氣就可以升,濁氣就可以降,血液就能回到它的通道而不會崩潰。

衝任為經脈之海,凡血氣調適,則外循經絡,內榮臟腑,經下依時。若勞傷過極,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經血,乃為崩中暴下。治當大補氣血,升舉脾胃之氣,微加鎮墜心火,補陰瀉陽而崩自止。若過涼劑投服,則加遏陽氣於氣海,經血愈難寧靜。古人多用燒乾姜灰,或燒桂心灰,方書用治寒崩,非治寒也,取其散結從治法耳。

白話文:

衝任二脈是經脈的海洋,凡是血氣調和,則在身體外側循行經絡,在身體內裡滋養臟腑,經血按時運行。倘若勞累損傷過度,衝任二脈的氣很虛,不能約制經血,就會出現崩漏而引起月經暴下。治法應當大力補養氣血,升舉脾胃之氣,適當的鎮墜心火,補陰瀉陽,崩漏就會停止。如果用過於寒涼的藥,就會加重氣海的陽氣阻滯,經血反而很難安靜下來。古人多用燒乾姜灰或燒桂心灰,方書稱之可用於治療寒性崩漏,其實不是治療寒性,而是採用消散結塊的治法。

然更當分陰陽而治。夫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陰,陰根陽,一升一降循經而行,無崩漏也。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出上竅;陽不定則降者勝,血出下竅,故血隨陽氣而升降。陽氣者,風也,風能上升,然必須東方之溫風,始能升生長養也。

白話文:

不過更應根據陰陽來診治。氣血是人體的陰陽,陽主升,陰主降,陽為陰根,陰為陽根,氣血一升一降沿著經脈運行,就不會發生崩漏。假設陽氣太盛,升降就會勝利,血液就會從上竅而出;陽氣不定,則降者勝出,血液就會從下竅而出,所以血液會隨著陽氣升降。陽氣就是風,風能上升,但必須是溫暖的東風,才能讓生物生長發育。

婦人血崩,來如潮湧,明是熱勢妄行,然豈可用寒治。寒則血凝泣,而熱鬱於中宮益深矣,治宜清補兼為升提,血自循經,經自攝血,故宜不可驟止也,宜地黃、阿膠、芍藥、麥冬、桑耳灰、木耳灰之類。久則亦多虛寒,而宜溫補脾腎者,當以脈侯之。然血症多兼用黑藥者,以血者火之色也,黑者水之象也,血挾火勢,令水化制之,故黑能勝紅也。

白話文:

婦女血崩,來勢如潮水湧進,明顯是熱勢妄行,但不能用寒涼藥物治療。因為寒涼藥物會使血液凝結,而熱邪鬱積在體內宮中更加嚴重。治療應該採用清補兼為升提的方法,使血液循經而行,經絡自然攝住血液,所以不能驟然止血。應該使用生地黃、阿膠、芍藥、麥冬、桑耳灰、木耳灰一類的藥物。血崩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虛寒症狀,這時宜溫補脾腎,應根據脈象來決定。血癥多用黑色藥物,因為血是火的顏色,黑色是水的象徵,血挾火勢,令水化制之,所以黑色能勝過紅色。

《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蓋尺脈既虛,陰血已損,寸脈搏擊,虛火愈熾,火迫妄行而為之。崩皆從胞絡中出也,血久下行,已為熟經,則本宮血乏,十二經之血皆從此滲漏矣。然胞絡下繫於腎,上通於心,故此症實關心腎二經,宜有陰虛陽搏之脈也。東垣用十二經引經之藥,使血歸十二經,然後用黑藥止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陰虛陽搏稱為崩。尺脈虛弱,陰血已經損耗,寸脈搏擊,虛火更加熾盛,虛火迫使血妄行而導致崩漏。崩漏都是從胞絡中流出的,血液長期向下運行,已經成為熟經,那麼本宮血虛,十二經的血液都會從這裡滲漏出來。但是,胞絡下面與腎相連,上面與心相通,因此此症實際上與心腎二經有關,應該有陰虛陽搏的脈象。東垣用十二經引經的藥物,使血歸於十二經,然後用黑藥止血。

若不先服引血歸經,則止血藏於何所,勢必益增氾濫無拘矣。尤宜清心絕欲,則心得拱默之德,腎得閉藏之司,肝無妄泄之害矣。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不服藥來讓血液歸回經脈,那麼止血該怎麼做,事態必然更加氾濫無法控制。尤其應該清心寡慾,那麼心才會有內斂平靜的美德,腎有閉藏的功能,肝也不會有妄自發泄的禍害了。

崩者,倏忽暴下也;漏者,淋瀝不斷也。總由勞役過度而傷中,喜怒不節而傷肝,脾虛不能統血,肝傷不能藏血,而為崩中漏下。或悲思憂恐太甚,陽氣內動,真陰愈虛,不能鎮守胞絡,相火迫血而崩,故宜養血安神為主,若因脾胃氣虛下陷,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而致者,宜調理養血為主;或大小新產,遽觸房事;或經水未絕,欲熾而傷血海,皆致崩漏,並宜調氣養血,於肝心脾腎則臟求之。

白話文:

崩漏,是指突然而劇烈地出血,或淋瀝不斷地漏下。總是由於勞役過度而損傷中氣,或喜怒不節而損傷肝氣,導致脾虛不能統攝血液,肝臟損傷不能藏住血液,而發生崩漏。或者由於悲傷、憂慮、恐懼過度,導致陽氣內動,真陰更加虛弱,不能鎮守胞絡,相火迫血而發作崩漏,因此治療崩漏宜以養血安神為主。如果崩漏是由於脾胃氣虛下陷,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所致,宜以調理養血為主。或者由於大小新產,忽然就觸犯房事;或者經水尚未停止,慾望過於強烈而損傷血海,都會誘發崩漏,均宜調氣養血,從肝、心、脾、腎四臟中尋找病因。

女子漏下惡血,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或勞倦傷脾,或心氣不足。夫脾為至陰,滋榮周身者也;心主血脈,實腎貫脾者也。二者受病,病皆在脈。脈者,血之府也;心者,脈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絡代之。心系者,胞絡命門之脈也,主月事生孕。因脾胃虛而心包乘之,故漏下血水不止,當除濕去熱,用升陽除濕湯,即提陽氣之下陷,復假風藥以勝其濕熱之勢也。

白話文:

女性小便中漏下惡血,或突然崩漏不止,多數是因飲食不節制,或勞累過度損傷脾臟,或心氣不足而引起的。脾臟具有至陰之性,滋養全身;心臟主導血脈,固腎根並貫通脾臟。如果脾臟和心臟生病了,那麼病症就會表現在脈象上。脈象是血液的庫房,心臟是脈象的神靈,心臟失去主導,心包經就會代替它。心繫的經絡與胞絡和命門的脈絡相連,主導月經和生育。因脾胃虛弱而心包經乘虛而入,因此出現漏血崩漏不止,應該祛除濕熱,服用升陽除濕湯,用升陽氣來治療氣血下陷,再輔以風藥來勝過濕熱。

若病愈,經血惡物已盡,必須以黃耆人參甘草當歸之類補之;若經血惡物下之不絕,因虛不能收攝者,當益脾胃,補氣血,兼升兼止;因於熱者,兼以清心涼血之藥。

白話文:

如果疾病痊癒,經血和惡物已經完全排出,必須使用黃耆、人參、甘草、當歸之類的中藥來補養身體;如果經血和惡物一直下個不停,是因為身體虛弱而無法收攝,應該益氣健脾,補氣補血,同時兼具升提和止血的作用;如果是因為熱邪造成的,則應該再加上清心涼血的藥物。

人之七情過極,則動五志之火,五志之火一甚,則經血暴下如風動水搖,火燃水沸也。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舊。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則滔天之勢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復其舊,則孤立之陽無以立。故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本末勿遺,前後罔紊,方可以言治。

白話文:

人類的七情如果過度激動,就會引起五志之火,一旦五種志意之火中有一種特別旺盛,就會使經血暴烈地下流,好比風吹水搖,火燒水沸一樣。治療崩漏的順序,先是止血以阻斷血流,然後用清熱涼血的方法澄清血熱的根源,最後再用補血的方法使血恢復原有的狀態。如果只止血不澄清血熱的根源,那麼奔騰的勢頭就無法遏止;如果只澄清血熱的根源而不補血,那麼孤立的陽氣就沒有立足之地。所以,緊急情況下先治標,緩慢情況下再治本,本末兼治,前後順序不容混亂,這樣纔可以說治療得很妥當。

立齋曰:有婦人患崩,過服寒藥,脾胃久虛,中病未已,寒病復起,煩渴引飲,粒米不進,昏憒時作,脈洪大而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而外假熱也,十全大補加附子而崩減,日服八味丸而愈。又有久患崩者,服四物涼血劑,或作或止。有主降火為治,則更加腹痛、手足俱冷。

白話文:

立齋說:有個婦人患了崩漏,服用了過量的寒涼藥物,導致脾胃久虛;她的病症尚未痊癒,寒症又再次發作,出現煩躁口渴、想喝水,一點飯都吃不下去,時常昏迷糊塗,脈象洪大但按壓時卻很微弱。這是因為她內裡虛寒,但外在卻假象有熱,服用「十全大補」加上附子可以減輕崩漏的症狀,每天服用「八味丸」就可以痊癒。還有位病患長年患有崩漏,服用四物涼血劑,有時會好轉,有時又會復發。有人主張用瀉火的方法來治療,結果讓她腹痛加劇,手腳都變冷了。

此脾胃虛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湯,次用濟生歸脾、補中益氣二湯而崩愈。崩且水瀉,是前後二陰之氣下脫也,參苓耆朮佐升柴,大升大補為佳。如病人自覺寒冷如水,時欲喜暖所,下汙水色如屋漏,或多白帶,脈雖洪緊而無力,或沉伏者,此屬濁氣鬱滯衝任所致,宜以升散開結平肝為要,必兼辛散,平以辛涼,其純熱純寒之藥俱不可用。炒黃柏蒼朮香附、撫芎、半夏、青陳皮白芷柴胡肉桂、炮姜之類最宜。

白話文:

這是脾胃虛寒引起的。先用附子理中湯,然後用濟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崩漏就好了。崩漏且水瀉,那是前後二陰之氣下脫。參苓耆朮佐升柴,大升大補是最好的。如果病人自己感到寒冷如水,總是喜歡靠近暖和的地方,水瀉物如屋漏,或白帶很多,脈象雖然洪緊卻沒有力,或沉伏的,這是濁氣鬱滯衝任所引起的,應以升散開結平肝為主要治療方法。一定還要兼用辛散,以辛涼來平和,純熱或純寒的藥物都不能用。炒黃柏、蒼朮、香附、撫芎、半夏、青陳皮、白芷、柴胡、肉桂、炮姜等類藥物最適合用。

凡受熱而色赤者,謂之陽崩;受冷而色白者,謂之陰崩。五臟皆虛,五色隨崩俱下。一臟虛,隨臟見色者:下色白如涕,肺臟之虛冷也;色青如藍,肝臟之虛冷也;色黃如爛瓜,脾臟之虛冷也;色赤如絳,心臟之虛冷也;色黑如肝血,腎臟之虛冷也。五臟俱虛,五色相雜,謂之五崩。

白話文:

  1. 陽崩: 如果受到熱的影響,使身體出現紅色症狀,特別是鮮紅色、嬌紅色,就叫做「陽崩」。

  2. 陰崩: 如果受到冷的影響,使身體出現白色症狀,特別是透明的白色,就叫做「陰崩」。

  3. 五臟皆虛: 如果五臟功能都虛弱,那麼五種顏色(白、青、黃、紅、黑)就會隨著崩潰而出現。

  4. 一臟虛: 如果只有一臟功能虛弱,那麼就會出現與該臟相應的顏色:

  • 白色:肺臟虛弱,出現白色症狀,如涕水般的白色。
  • 青色:肝臟虛弱,出現青色症狀,如藍色的青色。
  • 黃色:脾臟虛弱,出現黃色症狀,如爛瓜般的黃色。
  • 紅色:心臟虛弱,出現紅色症狀,如絳紅般的紅色。
  • 黑色:腎臟虛弱,出現黑色症狀,如肝血般的黑色。
  1. 五崩: 如果五臟都虛弱,那麼五種顏色就會同時出現,互相交雜,就叫做「五崩」。

立齋曰:血崩兼心痛者,心主血,去血過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也,宜十全湯倍參朮多服;如瘀血不行者,失笑散;陰血耗散者,烏賊丸斂之。然崩為急症,漏為緩症;崩必大怒傷肝,衝動血海,或火盛之極,血熱沸騰也;漏則房勞過度,傷損衝任二脈,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或其人平素多火,血不能安,故不時漏泄;崩宜理氣降火升提,漏宜滋陰補氣養血;或兼制火也。

白話文:

立齋說:出現了血崩兼心痛的症狀,這是因為心臟主導著血液,過多的血液排泄,心臟就沒有了養分,因此出現了疼痛。此時,應當服用十全湯,加倍人參和白術,多服用幾次。如果還有瘀血沒有排出,可以服用失笑散。如果陰血大量耗散,可以服用烏賊丸來收斂。但是,崩漏是一種急症,漏則是緩症;崩漏一定要有大怒傷肝,衝動血海,或者火勢太旺,血液沸騰的情況。漏則是房事過度,損傷了衝脈和任脈,導致氣虛,無法控制經血,或者這個人平時就火氣旺盛,血液不安,因此不時漏泄。崩漏應當調理氣血,降火升提,漏則應當滋陰補氣養血,或者兼顧降火。

崩漏不止之症,先因心火亢甚,於是血脈泛溢,以致肝實而不能納血,出納之用遂廢。《經》曰:子能令母實。是以肝腎之相火,上挾心火之勢,從而相扇,至令月水錯經妄行,無時泛溢。若不早治,變為血枯發熱癆怯矣。

白話文:

崩漏不止的症狀,一開始是因心火過旺,因此血脈充盈,導致肝臟實而不收血,所以血液的收納作用便失效了。《黃帝內經》說:「兒子能使母親充實。」因此肝腎的相火,乘著心火的威勢,從旁煽動,導致月經錯亂,不定時氾濫。如果不早點治療,就會變成血枯、發熱、癆怯的症狀。

《經》云:陽絡傷,血外溢;陰絡傷,血內溢。又云脾統血、肝藏血。故崩漏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統血運行。或因肝經有火,血得熱而下流。或因肝經有風,血乘風而妄動,或因怒動肝火,血熱沸騰。或因脾經鬱熱,血不歸經。或因悲哀太過,胞絡傷而滲漏。治療之法,脾胃虛弱者,四君子加芎歸。

白話文:

《醫經》上說:陽絡受傷,血就會流到體外;陰絡受傷,血就會流到體內。又說脾臟統管血液,肝臟貯藏血液。所以崩漏的發生,是因脾胃虛弱損傷,不能統管血液運行。或者由於肝經有火,血液受到熱氣而向下流動。或者由於肝經有風,血液乘著風氣而妄動。或者由於憤怒而使肝火旺盛,血液熱氣沸騰。或者由於脾經鬱熱,血液不能歸經。或者由於悲哀過度,胞絡受傷而滲漏。治療的方法,如果是脾胃虛弱的,就用四君子湯加芎歸。

脾胃虛陷者,補中湯白芍。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脾經鬱火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丹皮。悲傷胞絡者,四君子加升、柴、山梔。初起多從熱,久則又當從寒。然陽強陰弱者,崩愈久而陰愈虛愈熱,乃陰虛之假熱,不可用寒涼正治也。

白話文:

對於脾胃虛陷的人,可在補中湯中加入白芍。對於肝經血熱的人,可在四物湯中加入柴胡、山梔。對於肝經風熱的人,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發怒導致肝火上升,也可以使用上述藥物。對於脾經鬱火的人,可在歸脾湯中加入山梔、柴胡、丹皮。對於悲傷傷及胞絡的人,可在四君子湯中加入人參、柴胡、山梔。疾病初期多從熱證入手,時間長了則又要從寒證入手。但是,對於陽氣強盛、陰氣虛弱的人,崩漏時間越久,陰氣越虛,火氣越旺,這其實是陰虛造成的假熱,不能直接用寒涼藥物進行治療。

朱丹溪、東垣云:凡下血證,須四君子收功。又曰:氣虛血虛,皆以四物加參耆。因勞力者,參耆加升麻。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急用獨參湯救之。其發熱、潮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真陽不能內藏,真陰不能內守,假熱之脈也,尤宜人參。此等症候,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中有胃氣,受補則可救。

白話文:

朱丹溪、東垣說:凡是下血的證型,都必須使用四君子湯來收功。又說:氣虛血虛的證型,都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和黃耆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勞動而造成的,可以在人參和黃耆中加入升麻。如果大出血之後,不要用脈象來診斷,趕快使用獨參湯來搶救。發熱、潮熱、咳嗽、脈數這些症狀,都是元氣虛弱、真陽不能內藏、真陰不能內守,所以出現假性的熱脈,更應該使用人參。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脾胃先受損,所以脈象洪大,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胃氣還在,用了補藥就可以救治。

設遇寒涼,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蓋諸血症皆以胃藥收功,蓋脾能統血,而脾胃又為生化之源也。至於先貴後賤,名曰脫勢;始富後貧,命曰脫營。由心氣不足,其火內燔血脈之中,經候不調,形體容顏似不病者,此心病不影於胗,至於飲食不節,則病矣。

白話文:

如果遇到風寒涼氣,再次傷害脾胃的生氣,反而不能收攝血液歸於經絡,那麼病情會迅速惡化。各種血癥都以胃藥來治療,因為脾臟能夠統管血液,而且脾胃又是生化的源泉。至於先富貴後貧賤,叫做脫勢;開始富裕後來貧窮,叫做脫營。由於心氣不足,心火在血脈中內浮,經期不調,形體容貌看起來沒有生病,這是心病沒有表現在外表,直到飲食不節制,就會發病。

凡此宜勸解,以慰其心,再以大補氣血,調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補陰瀉陽,而經自調矣。

《脈訣》曰:崩漏下血,脈遲小虛滑者,生疾急;大實緊數者,死;黃柏虛者,漏血;脈浮者,死,不治。

白話文:

《脈訣》上說:崩漏下血,脈搏遲緩、虛弱、滑動的人,病情急劇;脈搏大而實在、緊而數的人,會死亡;黃柏脈虛弱的人,會漏血;脈搏浮起的人,會死亡,無法治療。

膠艾湯

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漓不斷,及妊娠調攝失宜,治氣不安,或因損動漏血傷胎。

阿膠(炒),芎藭,甘草(炙,各二兩),艾葉(炒,一兩),當歸(二兩),熟地,白芍藥(各四兩)

白話文:

阿膠(炒),川芎,甘草(炙),艾葉(炒),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各四兩)。

每服五錢,水一鍾,酒半鍾煎服。

柏子仁湯

治婦人憂思過度,勞傷心經,不能藏血,遂致崩中下血不止。

鹿茸(火去毛,酒蒸烙),香附子(炒去毛),柏子仁(炒。各二兩),芎藭,茯神(去木),當歸,小草(各一兩),甘草(炙,五錢),川續斷(一兩),阿膠(二兩,炒成珠)

白話文:

鹿茸(用火烤去皮毛,用酒蒸熟,再用火烙),香附子(炒熟,去掉毛),柏子仁(炒熟。各二兩),羌活,茯苓(去掉木質部分),當歸,益母草(各一兩),甘草(烘烤過,五錢),川續斷(一兩),阿膠(二兩,炒成珍珠狀)

每服四錢,酒一鍾,姜五片煎七分,空心溫服。

一方

治月水不止,用阿膠炒枯為末,好酒空心調服四錢,或白湯亦可。

烏雞丸

治婦人羸弱,血虛有熱,經水不調,崩漏帶下,骨蒸等疾不能成胎。

白毛烏骨公雞(一雙,重二斤半許,閉死,去毛,腸淨),艾(四兩),青蒿(四兩剉碎),納一半在雞腹,用酒罈一個納雞並余艾蒿在內,用童便和水灌,令沒雞二寸許,煮絕干,取出去骨,余俱搗爛如薄餅狀,焙乾,研為細末。

白話文:

白毛烏骨公雞(一對,重約兩斤半,自然死亡,去毛,內臟清洗乾淨),艾草(四兩),青蒿(四兩,切碎),將一半的艾草和青蒿塞入雞肚子裡,用一個酒罈子盛裝雞和剩下的艾草和青蒿,用童便和水混合灌入罈子中,使液體沒過雞肉約二寸,煮至液體完全收乾,取出雞肉,去除骨頭,將剩下的材料搗碎成薄餅狀,烘乾,研磨成細末。

南香附(去毛淨一斤,分作四分,米泔水浸一分,童便浸一分,醋浸一分,酒浸一分,春秋一夏一冬四日取出,曬乾),熟地黃(四兩焙乾),當歸(酒浸洗炒),白芍藥(酒炒),鱉甲(醋浸炙黃色),人參(焙),生地黃(懷慶者勿犯鐵器),白朮(炒),黃耆(蜜炙),川牛膝(酒炒),牡丹皮(酒炒),柴胡(蜜酒炒),知母(酒炒),貝母(薑汁拌炒。各二兩),地骨皮乾薑(炒黃),玄胡索,黃連(酒浸炒。

白話文:

南香附(去除毛髮,淨重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米泔水浸泡,一份用童便浸泡,一份用醋浸泡,一份用酒浸泡,春秋各一次,夏季一次,冬季一次,浸泡四天後取出,曬乾)。

熟地黃(四兩,焙乾)。

當歸(用酒浸泡後清洗並炒製)。

白芍藥(用酒炒製)。

鱉甲(用醋浸泡後炙烤至黃色)。

人參(焙製)。

生地黃(懷慶出產的,不能接觸鐵器)。

白朮(炒製)。

黃耆(用蜂蜜炙烤)。

川牛膝(用酒炒製)。

牡丹皮(用酒炒製)。

柴胡(用蜂蜜和酒一起炒製)。

知母(用酒炒製)。

貝母(用薑汁拌炒。每種各二兩)。

地骨皮、乾薑(炒至黃色)、玄胡索、黃連(用酒浸泡後炒製)。

各一兩),秦艽(一兩五錢,蜜酒持炒),川芎,白茯苓(各二兩五錢)

白話文:

各取一至二錢,秦艽(一錢五分,以蜂蜜酒一起炒),川芎,白茯苓(各二錢五分)

上同香附子共為細末,和雞末,溫酒或米飲下,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莧菜

芩心丸

治婦人四十九歲以後,天癸當住,每月卻衍或過多不止。

黃芩(新枝條者二兩,以米醋浸七日,炙乾,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日三服。

十灰丸

治崩中下血不止。

黃絹灰,馬尾灰,藕節灰,艾葉灰,赤松皮灰,蒲黃灰,蓮蓬灰,油發灰,棕櫚灰,綿灰(各等分)

白話文:

黃色的絹布灰,馬尾灰,藕節灰,艾葉灰,赤松皮灰,蒲黃灰,蓮蓬灰,油發灰,棕櫚灰,棉花灰(各等份)

為末,醋煮糯米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米飲下。

備金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香附子(四兩炒),當歸(一兩二錢),五靈脂(一兩)

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淡醋湯調下,立效。丹溪云:崩過多者,先用五靈脂末一服,當分寒熱,五靈脂能行能止。

白話文:

將藥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5 錢,空腹時用淡醋湯送服,效果顯著。丹溪(朱肱)說:血崩過多的患者,先服用一服五靈脂末,應區分血崩是寒凝血滯還是熱絡妄行,五靈脂可以行氣活血,也可以止血。

蓮蓬散

治經血不止。

蓮蓬燒灰存性為末。

白湯調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