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時方歌括》~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四君子湯

治面色痿白。言語輕微。四肢無力。脈來虛弱者。若內熱或飲食難化作酸。乃屬虛火。須加乾薑

白話文:

外觀色澤黃白色正氣不足,聲音微弱,手腳無力,脈象虛弱。如果內熱或飲食難以消化成為酸性,是虛火,需要加乾薑。

2. 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痞滿痰多。

3. 香砂六君子湯

治氣虛腫滿。痰飲結聚脾胃不和。變生諸症者。

4. 五味異功散

健脾進食。為病後調補之良方。

苓朮參甘四味同。(人參茯苓白朮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加薑棗煎。名四君子湯。)方名君子取謙沖。增來陳夏痰涎滌。(前方加陳皮一錢順氣。半夏二錢除痰。名六君子湯。)再入香砂痞滿通。(六君子湯木香砂仁各八分。以行氣消脹。名為香砂六君子湯。)水穀精微陰以化。

白話文:

茯苓、白朮、人參、甘草四味藥材一起使用。(人參、茯苓、白朮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加入薑、棗煎煮。叫做四君子湯。)方劑名稱取名為君子,是取其謙虛恭謹之意。再加入陳皮、半夏,可以清除痰涎、順氣。(在四君子湯中加入陳皮一錢,順氣。半夏二錢,去除痰涎。稱作六君子湯。)最後再加入木香、砂仁,可以行氣消脹。(在六君子湯中加入木香、砂仁各八分。可以行氣消脹。稱作香砂六君子湯。)脾胃虛弱的人,可以服用此方,以補益脾胃。

(飲食增則津液旺。充血生精。以復其真陰之不足。)陽和布護氣斯充。(食入於陰。氣長於陽。晝夜循環。周於內外。)若刪半夏六君內。錢氏書中有異功。(六君子湯內。去半夏。名五味異功散。)

白話文:

飲食增加,津液就會旺盛。充盈血液產生精華,用來恢復真陰的不足。陽氣和睦地分佈,氣就會充盈。(食物進入體內屬於陰,氣在陽氣中生長。晝夜循環,在內外之間周流運行。)如果把半夏從六君子湯中去除,錢氏的書中說有不同的效果。(六君子湯中去除半夏,稱之為五味異功散。)

陳修園曰。胃氣為生人之本。參朮苓草。從容和緩。補中宮土氣。達於上下四旁。而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故一切虛證。皆以此方為主。若加陳皮。則有行滯進食之效。再加半夏。即有除痰寬脹之功。再加木香砂仁。則行氣之藥。多於補守。凡腫滿痰飲結聚等證。無不速除。

白話文:

陳修園說:胃氣是人類生命的根本。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這四味藥物性情平和緩和,可以補充中焦的土氣,並將藥力達於上下四旁,使五臟六腑都能收到藥氣的補益。因此,一切虛證都以這個方劑為主。如果再加入陳皮,就能起到行氣進食的作用。再加入半夏,就能起到除痰寬胸的作用。再加入木香和砂仁,就會使行氣的藥物多於補益的藥物。凡是腫滿痰飲結聚等證,沒有不快速消除的。

此猶人所易知也。而為數方之主。則功在人參。人皆曰人參補氣補陽。溫藥藉之以盡其力量。而余則曰。人參補陰養液。燥藥得之則臻於和平。故理中湯中薑朮二味。氣勝於味。以扶陽。參草二味。味勝於氣。以和陰。此湯以乾薑易茯苓。去其辛而取其淡。亦陰陽兼調之和劑也。

白話文:

這就如同人容易瞭解的道理。而成為眾多藥方的主角,則要歸功於人參。大家都說人參可以補氣補陽,溫性的藥物藉由人參可以發揮最大的療效。但我卻認為人參是補陰養液的,燥性的藥物得到人參的輔助,則能達到平和的狀態。因此,理中湯中的生薑和白朮這兩種藥材,氣味較濃烈,用來扶助陽氣。人參和甘草這兩種藥材,藥味比氣味更強烈,用來調和陰氣。這個藥方將茯苓改成乾薑,去除辛辣味而取其清淡味,也是兼調陰陽的和諧劑。

凡醫家病家。俱重人參。全未識人參之性。皆不讀神農本草經之過也。今錄本草經原文而釋之。或數百年之誤。於茲而一正也乎。

白話文:

所有的醫生和病人,都十分看重人參。但他們卻都不瞭解人參的性質。這都是因為沒有讀《神農本草經》的錯。現在我把《本草經》中的原文抄錄下來並加以解釋。也許可以糾正數百年來的誤解。

按神農本草經云。人參氣味甘。微寒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原文只此三十七字。其提綱云。主補五臟。以五臟屬陰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驚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陰虛為亢陽所擾也。今五臟得甘寒之助。

白話文:

根據神農本草經上說,人參的味道甘美,性微寒,沒有毒性。它能補五臟,安撫精神,穩定魂魄,止驚悸,消除邪氣,明目開心,增智益智。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原文只有這三十七個字。其提綱雲,人參能補五臟,因為五臟屬陰。精神不安,魂魄不定,驚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都是陰虛為亢陽所擾造成的。現在五臟得到甘寒的滋補,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消失了。

則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開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氣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陰虛而壯火食氣。火氣即邪氣也。今五臟得寒甘之助。則邪氣除矣。余細按經文。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之性。

白話文:

這樣就有使陰氣安定、精氣固定、氣血停止流動、神志清明、毛孔開合、增加精氣的效果。所說的邪氣並不是指外來的邪氣,而是陰虛而壯火、耗食精氣,火氣就是邪氣。現在五臟得到寒冷甘味的幫助,邪氣就消除了。我仔細稽查經文,沒有找到一處文字提到溫補回陽的功能。

仲景於汗吐下陰傷之證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陽方中。絕不加此陰柔之品。反緩姜附之功。故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為回陽第一方。皆不用人參。而四逆加人參湯。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湯用之者。以其煩燥在汗下之後也。今人輒云。以人參回陽。此說倡之宋元以後。

白話文:

仲景在汗吐下陰傷的證候中使用人參,以挽救津液。而在一切回陽的方劑中,絕對不會加入這種陰柔之品,反而會延緩生薑、附子的功效。所以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作為回陽第一方,都不使用人參。而四逆加人參湯中加入人參,是因為它可以止血而加入的。茯苓四逆湯使用人參,是因在汗下之後出現煩躁。現在的人經常說,用人參回陽。這種說法是從宋元以後開始的。

而大盛於薛立齋張景岳李士材輩。而李時珍本草綱目。浮泛雜沓。愈亂經旨。學者必於此等書焚去。方可與言醫道。○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參者。只有一十八方。新加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桂枝人參湯半夏瀉心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生薑瀉心湯黃連湯

白話文:

而薛立齋、張景嶽和李士材等人則大為盛行。而《李時珍本草綱目》內容浮泛雜沓,將經旨弄得更加混亂。學者必須將此類書籍焚燒丟棄,才能與之談論醫學。○仲景所著的113個藥方中,只有18個藥方使用了人參,包括:新加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桂枝人參湯、半夏瀉心湯、四逆加人參湯、茯苓四逆湯、生薑瀉心湯、黃連湯等。

旋覆代赭石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炙甘草湯。皆因汗吐下之後。亡其津液。取其甘寒以救陰也。抑或辛剛劑中。取其養陰以配陽。即理中湯。吳萸湯附子湯三方之法也。

白話文:

旋覆代赭石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炙甘草湯,

都是因為汗吐下之後,津液損傷,用甘寒的藥物來補救陰分。

或者是在辛剛的藥劑中,用養陰的藥物來配伍陽剛的藥物,

這就是理中湯、吳萸湯、附子湯三種方劑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