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萬氏女科》~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妊娠漏胎

漏胎者,謂既有孕而復血下也。女子之血,在上為乳汁,在下為經水。一朝有孕,而乳汁、經水俱不行者,聚於子宮以養胎也。今復漏下則是氣虛、血虛,胞中有熱,下元不固也。法當用四君子以補其氣,四物以補其血,黃芩黃柏以清其熱,艾葉以止其血,杜仲續斷以補下元之虛,未有不安者矣。增損八物湯主之。

人參白朮,歸身,白芍熟地,艾葉,條芩,黃柏,知母阿膠,炙草(各等分)

薑棗引。水煎,食遠服。兼用杜仲丸。見上。

2. 妊娠傷寒

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和胎為主,各隨六經所見表裡之證治之。務宜謹慎,不可與常病傷寒同治,以致損胎,誤其母子性命也。此予家傳之秘,宜珍重之。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見惡寒、頭痛、發熱,即病邪在表也,宜用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

蘇葉,條芩,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如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太陽經。本方加羌活藁本川芎、草風各一錢,連須蔥三莖,姜引。水煎熱服,以厚衣被蓋之,汗出而解。

如惡寒卻不發熱,只頭痛、鼻乾或項強,此病在陽明經也。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風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服,以汗而解。

如寒熱往來,頭眩,或嘔,或心下煩,或胸脅滿,此病在少陽經也。本方加柴胡人參各一錢。嘔,加半夏七分;胸脅滿,加枳殼桔梗各一錢;頭眩,加川芎一錢;薑棗引。

如發熱、惡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陰經也。本方加麻黃(去根節)、杏仁各一錢,蔥白三根,姜引。水煎,食後服,以汗而解。

如惡寒無熱,腹中疼痛,吐瀉不渴,手足逆冷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人參、乾薑(炙)、白芍(酒炒)各一錢,薑棗引。水煎,熱服。

如惡寒倦臥、發熱、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少陰腎經也。本方加獨活熟地細辛各一錢,生薑大棗引,熱服。

如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痛如被杖,頭項頂痛者,此病在足厥陰經也。本方加歸身(酒洗)、吳茱萸(炒)、羌活、細辛各一錢,連須蔥白三根,姜引,熱服。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無惡寒,無頭痛,只發熱、口燥、咽乾而渴者,此病邪在裡。用黃龍湯為主,各隨所見之症加減治之。

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各一錢)

如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者,此在手足太陽小腸膀胱腑病也。本方加白朮錢半,豬苓澤瀉、赤茯、木通各一錢。

如其發熱大渴者,病在手足陽明胃與大腸也。本方加知母一錢,石膏(捶碎)二錢,竹葉十五皮,粳米一撮,煎服。

如大熱、大渴、躁煩,大便不通者,此病在足陽明胃腑也。本方去人參,加枳實(炒)、大黃(煨)、芒硝各一錢半,姜引。水煎,溫服,以利為度。

如發熱,口乾而渴,心煩不得眠者,或乾嘔者,此病在足少陽膽腑也。本方加麥冬、天花粉、山梔仁、酸棗仁各一錢,竹茹一大團。煎,去渣,再煎一沸服。

如發熱而渴,腹中痛,自利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膠(炒)、白茯各一錢,引薑棗三枚,食前服。

如發熱而渴,利下膿血,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厥陰肝臟也。本方加歸身、白芍(酒炒)、白朮、白茯各一錢,烏梅一個,食前服。

凡傷寒瘥後,調理失宜,復發熱者,此勞復也。用黃龍湯加知母、麥冬各一錢,石膏(杵)二錢,淡竹葉十五皮,粳米一撮。煎服,以汗為度。

如因飲食失節,復發熱者,此食復也。四味紫蘇和胎飲加枳實(炒)、黃連(炒)、陳皮、神麯(炒),薑棗引。水煎,食遠服。更宜節省,免致內傷。

若天行時氣傳染者,只依上法,分六經表裡治之無失。或於初病之時,用敗毒散加和胎藥解之,亦是妙方。

人參,羌活,柴胡,前胡,白茯,甘草,川芎,桔梗,枳殼,黃芩,白朮,蘇葉,葛根,姜引,蔥白(三根)

水煎,熱服,蓋覆得汗而解。

凡病傷寒熱病不解,遍身發斑,赤如錦紋者,加味化斑湯主之。

人參,知母(各一錢),石膏(二錢),甘草,黃芩,梔子仁,生地(各一錢),淡竹葉(二十皮),豆豉(半合)

水煎,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