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0)

1. 小便閉癃

經云:肝足厥陰之脈,過陰器,所生病者閉癃。又云:督脈者,女子人系廷孔。廷,正也,直也,言正中之直孔,即溺竅也。其孔,溺孔之端也。女人溺孔在前陰,半橫骨之下也。孔之上際為之端,乃督脈外起之所,此雖以女子為言,然男子溺孔亦在橫骨下中央,但為宗筋所函,故不可見耳。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此生病,不得前後。莖,陰莖也。不得前後,二便俱閉也。此雖督脈所生,而實亦衝任之病。蓋此三脈,皆由陰中而上行,故其為病如此。又云:三焦下腧,在於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名曰委陽,是足太陽絡也。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此言三焦下腧之所行,與所主之病也。將,領也,三焦下腧,即足太陽之別絡,故自踝上五寸間,別入腨腸,以出於委陽穴,並太陽之正脈,入絡膀胱,以約束下焦,而其為病如此。又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不約者,不能約束收攝也。

愚按:閉與癃,二證也。新病為溺閉,蓋滴點難通也;久病為溺癃,蓋屢出而短少也。閉癃之病,《內經》分肝與督脈、三焦與膀胱四經,然太陽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溺者,皆肝經及督脈及三焦也。又考膀胱為州都之宮,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主氣化者,太陰肺經也,若使肺燥不能生水,則氣化不及州都,法當清金潤肺。

車前紫菀麥門冬茯苓、桑皮之類。如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法當燥脾健胃。蒼朮白朮、茯苓、半夏之類。如腎水燥熱,膀胱不利,法當滋腎滌熱。黃柏知母、茯苓、澤瀉通草之類。夫滋腎瀉膀胱,名為正治;清金潤燥,名為隔二之治;健胃燥脾,名為隔三之治。

又或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腑因而燥竭,宜以淡滲之品,茯苓、豬苓、通草、澤瀉之類。分利而已。或有氣滯,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順氣為急,枳殼木通橘紅之類。有實熱者,非與純陰之劑,則陽無以化;上焦熱者,梔子黃芩,中焦熱者,黃連、芍藥;下焦熱者,黃柏、知母。有大虛者,非與溫補之劑,則水不能行。

如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是也。如東垣治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腹脹,皮膚欲裂,服淡滲之藥無效。東垣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處,思至半夜,曰:吾得之矣!膀胱為津液之府,必氣化而能出.服淡滲而病益甚,是氣不化也。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淡滲氣薄,皆陽藥也,孤陽無陰,欲化得乎?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即愈。

丹溪嘗曰:吾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竅無以自通,必上竅開而下竅之水出焉。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先服後吐;血虛者,芎歸湯,先服後吐;痰多者,二陳湯,先服後吐;氣閉者,香附、木通探吐。更有瘀血而小便閉者,牛膝、桃仁為要藥。《別錄》云:小便不利,審是氣虛,獨參湯如神。

由是觀之,則受病之源,自非一途,若不從望、聞、問、切察之明,審之當,而浪投藥劑,幾何不以人命為戲耶!

2. 妊娠小便不通

孕婦胎滿壓胞,多致小便塞閉,宜升舉其氣,補中益氣湯探吐。仲景用八味丸,酒服。或令穩婆手入產戶,托起其胎,溺出如注。或令孕婦眠於榻上,將榻倒豎起,胎即不壓而溺出,勝於手托多矣。或各有所因者,並依證施治。

3. 產後小便不通

陳皮去白為末,空心酒調二錢,外用鹽填臍中,卻以蔥白皮十餘根作縛,切作一指厚,安鹽上,用大艾炷滿蔥餅上,以火灸之,覺熱氣入腹內即通。此唯氣壅者宜之,若氣虛源涸,或有他因者,更當審詳也。

4. 醫案

郡守王鏡如,痰火喘嗽正甚時,忽然小便不通,自服車前木通茯苓澤瀉等藥,小腹脹滿,點滴不通。余曰:右寸數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錢、麥門冬三錢、北五味十粒、人參二錢,一劑而小便湧出如泉。若淡滲之藥愈多,則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先兄念山,謫官浙江按察,鬱怒之餘,又當盛夏,小便不通,氣高而喘。以自知醫,服胃苓湯四帖不效。余曰:六脈見結,此氣滯也。但用枳殼八錢,生薑五片,急火煎服,一劑稍通,四劑霍然矣。

孝廉俞彥直,修府志勞神,忽然如喪神守,小便不通。余診之曰:寸微而尺鼓,是水涸而神傷也。用地黃、知母各二錢,人參、丹參各三錢,茯苓一錢五分,黃柏一錢,二劑稍減,十劑而安。

八正散,治心經邪熱,燥渴煩躁,小便不通。

瞿麥萹蓄車前子滑石甘草(炙),山梔仁,木通,大黃(麵裹煨,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入燈心煎至七分,食後臨臥服之。

五苓散,方見泄瀉。

木通湯,治小便不通,小腹甚痛。

木通,滑石(各五錢),牽牛(取頭末,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鍾,燈心十莖,蔥白一莖,煎至一鍾,食前服。

通心飲,治心經有熱,唇焦面赤,小便不通。

木通,連翹(各三錢)

水鍾半,燈心十莖,煎八分服。

牛膝湯,治血結小便閉,莖中痛。

牛膝(五錢),當歸(三錢),黃芩(二錢)

水鍾半,煎八分服,日三服。

金匱腎氣丸,治腎虛小便不通,或過服涼藥而愈甚者。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方見腫脹。

琥珀散,治老人虛人,心氣閉塞,小便不通。

琥珀為末,每服一錢,人參湯下,極效。

利氣散,治老人氣虛,小便不通。

黃耆(炙),陳皮(去白),甘草(各一錢)

水一鍾,煎七分服。

參耆湯,治心虛客熱,小便澀數。

赤茯苓(一錢五分),生地黃,黃耆,桑螵蛸(微炙),地骨皮(各一錢),人參,菟絲子(酒浸,研),甘草(炙,各五分)

水一鍾,煎七分,入燈心二十一莖,一沸服。

治肺散,治渴而小便閉澀。

茯苓(二錢),豬苓(三錢),澤瀉,瞿麥,琥珀(各五分),燈心(一分),萹蓄,木通(各七分),通草(二分),車前子(一錢)

水二碗,煎至一碗服/

滋腎湯,治陰虛小便閉。

黃柏(酒洗,焙),知母(酒炒,各二兩),肉桂(二錢)

上為末,熟水為丸,如芡實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百沸湯空心下。

滋腎化氣湯,治因服熱藥,小便不利,臍下痛。

黃連(炒),黃柏(炒),甘草(各一錢半)

水煎,食前服。未通加知母。

滑石散,治男婦轉胞,小腹急痛,不得小便。

寒水石(二兩),葵子(一合),滑石,亂髮灰,車前子,木通(去皮節,各一兩)

水十碗,煎至五碗,每服一碗,一日服盡,即利。

洗方,治胞轉小便閉。

先用良薑(五錢),蔥頭(二十一枚),紫蘇(二兩),煎湯,密室內熏洗小腹、外腎、肛門、留湯再添。蘸綿洗,以手撫臍下,拭乾。被中仰坐,垂腳自舒其氣。次用蜀葵子(二錢半),赤茯苓,赤芍藥,白芍藥(各五錢)每服三錢,煎取清汁,調蘇合丸三丸,並研細青鹽五分,食前溫服。

又法,炒鹽半斤,囊盛,熨小腹。

蔥熨法,治小便閉,小腸脹,不急治,殺人。

用蔥白三斤,細切炒熟,絹包分二袋,更替熨臍下即通。

又法,以自爪甲燒灰,水服。

塗臍方,治小便不通。

大蒜(獨顆者,一枚),梔子(七枚),鹽花(少許)

上搗爛,攤綿紙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塗陰囊上立通。

又法,治小便閉,垂死者神效。

桃枝柳枝,木通,川椒,白礬(枯,各一兩),蔥白(七個),燈心(一握)

水三十碗,煎至十五碗,用磁瓶熱盛一半藥汁,熏外腎,周迴以被圍繞,不令外風得入,良久便通如赤豆汁,若冷即易之,其效大奇。

小便赤黃

經曰:肝熱病者,小便先黃。又云:(胃)氣盛則身已前皆熱,……消穀善飢,溺色黃。又云:(肺)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又云:冬脈不及,令人䏚清脊痛,小便變。上二段言胃肝有實熱,下二段言肺腎有虛寒,此四者皆能令人小便黃赤也。厥陰之勝,胠脅氣並,化而為熱,小便黃赤。

此運氣之屬風者也。少陰司天,熱淫所勝,病溺色變。又云:少陽之勝……溺赤善驚。又曰: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暴熱至,陽氣鬱發,小便變。此皆運氣之屬熱者也。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此言脾虛也。

愚按:小便黃赤,人皆以下焦有熱,清之利之而已矣。寧知《內經》臟腑寒熱之別,有如是耶?故一切證候,莫不有五臟六腑之分,虛實寒熱之別,苟不詳察,其不禍人者幾希矣。

火府丹,治心肝有熱,小便黃赤。

黃芩(一錢五分),生地黃(三錢),木通(四錢)

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時服。

涼胃散,脾胃有熱,消穀善飢,溺色黃赤。

黃連(一錢二分),甘草(四分,生用),陳皮(二錢,去白),茯苓(四錢,去皮)

水二杯,煎一杯,食遠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脾肺虛,小便黃赤。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炒黃),黃耆(一錢二分),甘草(三分),當歸(五分),陳皮(六分),升麻(三分),柴胡(二分),茯苓(二錢),車前子(一錢)

水二鍾,煨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溫腎湯,治尺脈虛澀,足脛逆冷,小便黃赤。

附子(制熟,二錢),肉桂(去皮,一錢),熟地(二錢),茯苓(一錢五分),牛膝(一錢二分)

水二杯,煨姜五片,煎一杯,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