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八味順氣散

治正氣痰涎盛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青皮陳皮白芷烏藥

2. 胃風湯

治胃風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桂心等分,入粟米一小撮。如腹痛加木香五分。

3. 清熱順氣湯

治類中

當歸 黃連 黃芩 知母 赤茯苓 陳皮 香附 烏藥(各七分) 半夏(二錢) 貝母(一錢) 膽星(八分) 枳殼(五分) 甘草 姜三片

如痰涎壅盛者加白附子八分白殭蠶七分全蠍六分

4. 瘟疫

內經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傷寒論曰:「瘟病起於春,應瘟而反清,夏應熱而反寒,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丹溪曰:「眾人病一般者,此天行瘟疫也。」瘟取溫熱之義,疫取勞役之義,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蓋危重病也。大法表裡傳經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寒自外入,瘟疫毒自內出,此為異耳。

師云:凡看瘟疫,先看病者兩目露血絲否?次看口唇紅燥,舌苔黃白紫黑,以驗裡熱淺深。除舌苔遍白為熱稍輕,其餘睛赤唇紅苔黃斷紋俱是極熱重症。若紫黑燥裂,則又熱之極矣。又以病家之人,手按其胸膻脅肋,問其有無痛處,分別表裡經絡。次按小腹,舉有硬滿處,即便問其小便利否?若小便不利而身發熱者,必發黃,則是精液留結,宜用小柴胡去參合去桂五苓散。若小便自利,則是蓄血之症,宜下瘀血,用桃仁承氣湯枳殼,不犯上焦。

此法看傷寒亦然。初得病一二日有表症,自冬至春分前宜九味羌活湯人參敗毒散。自春分至夏至天氣已變溫熱,宜升麻葛根湯紫葛解肌湯、小柴胡去參。初得病一二日見太陽症,便溏瀉者,宜小柴胡去參合四苓散香連丸。稍久大便秘而渴,玄明粉乃要藥也。白虎亦可用。

若不渴者,禁用白虎。又凡瘟疫一起即發渴,是熱輒入陽明,宜五瘟丸、白虎湯三黃石膏湯加減用之。渴病藥味用天花粉、麥冬片、芩葛根天水散之類。衄血胃火白虎湯,見心火犀角地黃湯,切忌發汗解表,發狂譫語。大便滑而渴,宜加味白虎湯。不作渴大便秘結五七日不解,宜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下之。

瘟疫有氣虛血虛而染者,視形色察脈理,表裡症悉除者,宜參耆歸術溫補。自汗太甚者亦宜補。丹溪曰:「宜補宜散宜降,故知此三法者皆不可廢也。」凡瘟病初看未知端的,且先以敗毒散加減治之,看歸在何經,再隨經施治,此要法也。

5. 附大頭瘟

丹溪曰:大頭病乃濕熱在高巔之上,用羌活酒、芩酒蒸大黃,隨病加減,切不可用降氣藥。東垣曰:陽明邪熱太甚,資實相火少陽而為之也。濕熱為腫,木盛為病。此邪見於頭,多在兩耳前後出。治法大不宜藥速速,則過其病,所謂上熱不除,中寒復生。宜徐徐緩藥,當視其腫在何部分,隨經治之。陽明為邪首大腫,少陽為邪出於耳前後。

6. 附蝦蟆瘟

丹溪曰:此病屬風熱,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用小柴胡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側柏葉搗汁調火煉蚯蚓糞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