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紅丸子

治食瘧惡食胸悶或有積塊

青皮(炒三兩) 阿魏(醋化二錢五分) 蓬朮(醋煮) 三稜(醋煮各二兩) 胡椒(一兩)

白話文:

青皮(炒過三兩) 阿魏(醋浸化散,二錢五分) 蓬朮(醋煮,用量不詳) 三稜(醋煮,各二兩) 胡椒(一兩)

上為細末用陳倉米阿魏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2. 勝金丸

治一切寒熱瘧疾胸膈停痰發散不愈

檳榔常山

上為末,用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當發前一日,臨睡時,用冷酒一口吞下。

3. 露星散截藥

治元氣盛發五七次不止者

甘草(五分) 檳榔 茯苓 常山(各一錢)

白話文:

甘草(5 克) 檳榔 茯苓 常山(各 10 克)

上作一服,用水一鍾,浸露一宿,臨發日五更空心,溫熱去渣服。

4. 五苓散

治見前合小柴胡湯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官桂

白話文:

  • 白朮: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
  • 茯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補益脾胃的功效。
  • 豬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澤瀉: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 官桂:一種中藥材,具有溫腎助陽、益氣活血的功效。

5. 阿魏丸

治瘧疾日久不止有瘧母

阿魏、慄瓣者不拘多少,研為細末,用麵糊和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臨作日空心,用人參煎湯送下。量人大小加減丸數用。

白話文:

阿魏和慄瓣,用量不限,研磨成細粉末。用麵糊和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以硃砂為外衣。每次服用十五丸,於療程第一天清晨空腹時,用人參湯送服。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丸藥數量。

6. 祛瘧飲

治瘧疾發久,元氣虛弱,不得止者,用此截即住,隨服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白朮:具有健脾利濕、止瀉的功效。 青皮:具有理氣化痰、醒脾開胃的功效。 厚朴:具有行氣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 常山:具有祛風濕、通關節、止痛的功效。 草果:具有行氣止痛、溫胃散寒的功效。 檳榔:具有驅蟲、下氣、止咳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固澀止血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熱潤肺、滋陰降火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水二鍾,姜三片,烏梅一個去仁,煎至八分,臨發日空心溫服。

7. 病源

食積、濕熱、風毒下陷、暑熱、白屬氣、赤屬血、疫痢

痢者滯下也,本自脾胃所受飲食內傷留滯不行,至於秋時調養失宜,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濕熱內蒸而成痢矣。其症腹痛急迫,後重如廁不能縱行者是也。蓋肺主氣與大腸通為表裡,因肺氣留陷於大腸不得升提,是故里急而後重也。然四時感受之不同,必求所因而治。因風而致者,純下清血;因濕而得者,下黑豆汁;因寒積於內而成者,寒久而變熱怫熱內而成赤白矣。又有脾胃虛弱為寒所凝,以致身冷汗利如魚腦者,治當溫之。

白話文:

痢疾是一種腹瀉的症狀,原本是脾胃受到飲食內傷,導致食物滯留不能行進所致。到了秋天未能適當調養,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濕熱內蒸,就會形成痢疾。它的症狀是腹痛急迫,後重(大便排出不暢)而不能順利排便。這是因為肺主氣,與大腸互為表裡,所以肺氣因濕熱滯留在腸道裡,不能向上提昇,因此大便急促且排出不順。然而,不同季節受的病因不同,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因風邪導致的痢疾,會排出清澈的血液;因濕邪導致的,會排出黑色的豆汁;因寒氣積聚於體內而成的,寒氣久而化熱,熱氣灼燒腸道,就會排出白色和紅色的黏液。另外還有一種是脾胃虛弱受寒凝滯,導致身冷、流汗、大便稀薄如魚腦的,治法應當溫補。

此水火陰陽偏勝之,豈可執一而以熱論哉?治法當先疏通積滯,分利陰陽,補養脾胃,不可使用止澀之藥。況郁毒未散,止澀太早而成噤口者多矣。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白話文:

這種水火陰陽失衡的情況,難道可以用偏頗的「熱論」來進行治療嗎?正確的療法應該是優先疏通體內的阻滯,調和陰陽失衡,調理健脾健胃,不能直接使用止澀的藥物。況且體內的鬱毒還沒有消散,如果過早使用止澀藥物,導致病情加重甚至無法張口的情況並不少見。這可不是小事,必須慎重應對!必須慎重應對!

8. 形證

丹溪云:濕熱傷氣則成白痢,濕熱傷血則成赤痢,氣血俱傷則成赤白痢。其症臍腹㽲痛,或下赤白黃黑五色者,或下如黑豆汁,如魚腦,如屋漏水,或下清血,或大孔痛,頻欲登廁,日夜無度,皆是候也。

白話文:

丹溪子說:濕熱損傷脾氣就會形成白痢,濕熱損傷血液就會形成赤痢,脾氣和血液都受損就會形成赤白痢。它的症狀是臍孔和腹部疼痛難忍,有的排泄出赤、白、黃、黑五種顏色的痢疾,有的排泄出像黑豆汁、魚腦或屋頂漏水一樣的痢疾,有的排泄出清血,或者肛門疼痛劇烈,頻繁想要上廁所,日夜不停,這些都是赤白痢的表現。

戴云:痢雖有赤白二色,亦無冷熱之分,皆是濕熱,但新久更量虛實,與赤白帶同;又云:赤自小腸來,白自大腸來。

白話文:

戴雲說:痢疾雖然有赤色和白色兩種,但並無寒熱之分,都是由濕熱所致。但具體情況要看病程長短、病情輕重、虛實狀況,與赤白痢疾同。另說:赤痢來自小腸,白痢來自大腸。

內經曰:身熱則死,身寒則生。此大概之言,必兼形勝,察之可也。豈無身熱而生,身寒而死者哉;又曰:先水瀉後膿血,此脾病傳腎為賊邪難愈;先膿血後水瀉,此腎傳脾為微邪易愈。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身體發熱就會死,身體發冷就會生。這是一個大概的說法,必須結合具體的症狀和體質才能準確判斷。怎麼可能沒有身體發熱卻生還,身體發冷卻死亡的例子呢?

還有一種說法:先出現腹瀉,後出現膿血便,這是脾病傳變到腎,形成難以治癒的邪惡之氣;先出現膿血便,後出現腹瀉,這是腎病傳變到脾,形成容易治癒的微弱之邪。

9. 不治症

如魚腦者凶;如塵腐者死;純血者凶;如屋漏水者死;肛門空陷者死;身熱煩渴者死。

10. 脈法

脈訣云:下痢微小卻為生;脈大浮洪無瘥日。

11. 治法

河間云:行血則便膿自愈,和氣則後重自除,宜[芍藥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8%E8%8D%90%E8%8C%85)

白話文:

河間(醫家)說:通暢氣血,膿血就能自動癒合;疏通調和氣機,便後墜脹感就能自然消除。適宜服用芍藥湯。

一、痢病後重者宜下,腹痛者當和,身重者除濕

一、痢本濕熱,首先除濕,清熱,開鬱,化積,行氣,和血為主

一、痢病一二日間,元氣未虛,先用推逐之藥,宜用[調胃承氣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0%83%E8%82%A4%E6%94%AF%E6%B4%BB%E8%8C%85)加減

白話文:

  1. 痢疾發病一、兩天內,元氣尚未耗傷,應先使用驅逐病邪的藥物,可以加減用「調胃承氣湯」。

一、三五日後,脾胃漸虛,當用消導化滯之藥,宜用[導氣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F%BC%E6%B0%8F%E8%8C%85),[化滯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6%E7%9A%84%E8%8C%85)加減

白話文:

一、過了三到五天,脾胃逐漸虛弱,應使用消導化滯的藥物,建議使用導氣湯化滯湯加減使用。

一、病久挾虛,當用滋補收澀之藥,宜用[真人養臟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C%9F%E4%BA%BA%E7%94%9F%E5%85%A5%E8%8C%85)加減

白話文:

如果疾病拖延了很長時間,且夾雜虛弱的症狀,應當使用滋補和固澀的藥物,可以適當加減使用「真人養臟湯」。

一、痢初起,不問陰陽,赤白者,宜用[胃苓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2%A4%E8%8C%85)加減

白話文:

腹瀉剛開始時,不論是陰證或陽證,只要是赤色或白色的大便,都可以用「胃苓湯」加減藥方來治療。

一、傷暑下痢,脈微細者,宜用[黃連香薷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8%8C%85)加減

白話文:

一、如果因為暑熱而腹瀉,而且脈搏微弱細小,適合使用黃連香薷散加減方

一、因風而痢者,下如黑豆汁,或如濁酒,宜用[胃風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2%A4%E9%A3%8E%E8%8C%85)加[木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8%E8%8D%90),黑豆,陳米

白話文:

因為風邪導致的痢疾,大便黑色如豆汁或渾濁如酒,可使用「胃風湯」加入「木香」、「黑豆」和「陳米」。

一、因寒下痢,如魚腦,肚腹疼痛,四肢逆冷,口中如霜雪,此為冷痢,宜用[理中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0%86%E4%B8%AD%E8%8C%85)加減

白話文:

由於受寒而腹瀉,大便稀薄如魚腦,肚子和腹部疼痛,四肢發冷,口中感覺像有霜雪,這是因為寒氣入侵導致的腹瀉,可以用理中湯加加減減來治療。

一、未經止澀,噤口不食者,是乃毒氣充塞心胃之經,宜用倉廩湯,[香連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8%8C%85),同蓮肉,人參

白話文:

如果患者沒有服用止瀉藥,也不進食,說明毒氣已經充滿了心經和胃經。應使用倉廩湯和香連丸,搭配蓮肉和人參服用。

一、一大孔痛,是毒氣流陷於大腸也,宜溫之,清之;久病身冷,脈小者,宜溫之,用[當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BD%92),肉豆蔻,升麻之類;暴病身熱,脈大者,宜清

白話文:

古文: 一大孔痛,是毒氣流陷於大腸也,宜溫之,清之;久病身冷,脈小者,宜溫之,用當歸,肉豆蔻,升麻之類;暴病身熱,脈大者,宜清

如果大腸處有一大塊疼痛,是毒氣進入大腸所致,應當用溫和清熱的藥物治療。如果患病時間較長,身體寒冷,脈搏細弱,應當用溫補的藥物治療,如當歸、肉豆蔻、升麻等;如果突然發病,身體發熱,脈搏強勁,應當用清熱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