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咳逆上氣」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咳逆上氣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為咳嗽、氣逆、胸悶、喘息等。其病因多為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情志不遂等,臨床上常見於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咳逆上氣的治療,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常用中藥有麻黃、杏仁、白果、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咳逆上氣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咳逆上氣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調胃承氣湯

  • 1.《本草備要》:「治熱入血室(衝脈),血燥血痞,損傷積血。血痢經閉,咳逆上氣(血和則氣降),皮膚血熱,燥癢蓄血,發熱如狂(仲景治膀胱蓄血,有桃仁承氣湯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抵當湯,用桃仁、大黃、虻蟲、水蛭。水蛭,即馬蟥。蛭食血之蟲,能通肝經聚血,性最難死。

射干麻黃湯

  • 1.《類證治裁》:「〔喘嗽〕咳而上氣,蘇子膏。喘咳發熱自汗,安肺湯。咳逆上氣,喉中有水雞聲響,射干麻黃湯。肺脹喘咳,鼻扇肩抬,越婢加半下湯。咳而喘急,咽燥如有塞,唾血者,杏仁膏。肺虛久嗽作喘,補肺阿膠散。喘促脈沉數,五味子湯。
  • 2.《退思集類方歌註》:「射干麻黃湯細辛,紫菀款冬味夏朋,薑棗同煎療肺冷,咳而上氣水雞聲。酸收苦泄兼辛散,肺氣宣通痰自平。(此治形寒飲冷傷肺之要方也。喉中水雞聲者,痰氣出入而嗘咯也。由肺中冷,陽氣不能宣其液,鬱於肺而生聲,乃復用《本經》主治咳逆上氣之品,大泄陰液,宣通肺氣。
  • 3.《退思集類方歌注》:「射干麻黃湯細辛,紫菀款冬味夏朋,薑棗同煎療肺冷,咳而上氣水雞聲。酸收苦泄兼辛散,肺氣宣通痰自平。(此治形寒飲冷傷肺之要方也。喉中水雞聲者,痰氣出入而嗘咯也。由肺中冷,陽氣不能宣其液,鬱於肺而生聲,乃復用《本經》主治咳逆上氣之品,大泄陰液,宣通肺氣。

小青龍湯

  • 1.《醫學綱目》:「水三升,入棗,先煮取二升,去棗,入葶藶,又煮一升,頓服之。又曰:治肺癰胸滿脹,一身並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知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用前方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須先與小青龍湯一劑,乃與之。
  • 2.《証治準繩‧瘍醫》:「水三升,入棗先煮取二升。去棗入葶藶,又煮一升,頓服之。又曰:治肺癰胸滿脹,一身並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知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用前方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須先與小青龍湯一劑,乃與之。
  • 3.《赤水玄珠》:「_葶藶大棗瀉肺湯_,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先服小青龍湯一帖。
  • 4.《備急千金要方》:「上二味㕮咀,以水二升先煮棗,取二升,去棗納葶藶二方寸匕,煮取七合,頓服,令盡,三日服一劑,可至三四劑。治肺癰胸脅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咳逆上氣,喘鳴迫塞,宜先進小青龍湯,卻服前藥。(小青龍湯方見前第九卷傷寒門。)

當歸建中湯

  • 1.《經方實驗錄》:「_佐景按_,當歸建中湯,即桂枝湯加味也。姑以本方為例,甘草之不足,故加飴糖;白芍之不足,故加赤芍;桂枝之不足,故加當歸。《本經》表桂枝治上氣咳逆,表當歸治咳逆上氣,然則其差也僅矣。我今用簡筆法,略發其義於此,而貽其詳畀讀者。

厚朴麻黃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咳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其脈浮者方。
  • 2.《本草崇原》:「澤漆五枝五葉,白汁白根,稟金土之精,故能制化其水,蓋金生水而土製水也。氣味苦寒,故主治皮膚熱,土能制水,故治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金能生水,故治丈夫陰氣不足。《金匱》有澤漆湯,治咳逆上氣,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續命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並治咳逆上氣,但伏不得臥,面目浮腫者。
  • 2.《退思集類方歌註》:「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並治咳逆上氣,但伏不得臥,面目浮腫者。
  • 3.《醫通祖方》:「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 4.《張氏醫通》:「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 5.《景岳全書》:「《金匱》,續命湯,治中風肢體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能轉側,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 展開更多

十棗湯

  • 1.《丹溪手鏡》:「_芫花味辛苦,性溫有小毒_,主咳逆上氣、胸中痰水,故十棗湯散飲逐水。

桔梗湯

  • 1.《祖劑》:「按成無己雲:陽邪傳於少陰,邪熱為咽痛,服甘草湯則瘥。若寒熱相搏為咽痛者,服甘草湯若不瘥,與桔梗湯以和少陰之氣。蓋桔梗辛溫以散寒,甘草甘平以除熱。甘桔相合,以調寒熱。海藏加減法,加訶子皮(二錢),煎去滓飲清,名訶子散,治失音無聲。○如咳逆上氣者,加陳皮。

二陳湯

  • 1.《成方切用》:「(加膽星以助半夏,加枳實以成沖牆倒壁之功。有痰飲流入四肢,肩背痠痛,手足疲軟。誤以為風,則非其治,宜導痰湯加木香片子薑黃。)再加菖蒲,治驚悸健忘,怔忡不寐。導痰湯加木香香附,名順氣導痰湯。治痰結胸滿,咳逆上氣。加枳實栝蔞菔子山楂神麯,治食積痰嗽發熱。

桃仁承氣湯

  • 1.《本草備要》:「治熱入血室(衝脈),血燥血痞,損傷積血。血痢經閉,咳逆上氣(血和則氣降),皮膚血熱,燥癢蓄血,發熱如狂(仲景治膀胱蓄血,有桃仁承氣湯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抵當湯,用桃仁、大黃、虻蟲、水蛭。水蛭,即馬蟥。蛭食血之蟲,能通肝經聚血,性最難死。

補肺湯

  • 1.《備急千金要方》:「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
  • 2.《千金翼方》:「主肺氣不足,病苦氣逆,胸腹滿,咳逆上氣搶喉,喉中閉塞,咳逆短氣,氣從背起,有時而痛,惕然自驚,或笑或歌,或怒無常,或乾嘔心煩,耳聞風雨聲,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語無聲,劇者吐血方:
  • 3.《雞峰普濟方》:「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心胸氣逆,喉中悶塞,咳嗽短氣,寒從背起,有時而痛,乾嘔,心煩,耳聞風雨聲,面目白色,口中如含霜雪,語聲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