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四肢拘急」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四肢拘急是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表現為四肢關節僵硬、疼痛,活動不利。

四肢拘急的病因有很多,常見的有風寒濕邪侵襲、肝腎陰虛、氣血不足等。

風寒濕邪侵襲,會導致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四肢拘急。

肝腎陰虛,會導致肝腎精血不足,筋脈失養,從而引起四肢拘急。

氣血不足,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從而引起四肢拘急。

四肢拘急的治療,以疏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

風寒濕邪侵襲者,可用羌活、防風、白芷、獨活等藥物。

肝腎陰虛者,可用熟地、山藥、枸杞子、龜板膠等藥物。

氣血不足者,可用黃芪、當歸、白芍、川芎等藥物。

四肢拘急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避免受寒,在寒冷的季節,要注意保暖,避免四肢受涼。

  2. 注意飲食,飲食要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 適當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四肢拘急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乾薑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厥只因誤治,致成一時激動而急迫之厥,不比四逆湯之下利清穀,四肢拘急,脈微,大汗厥冷也。其甘草之分量倍乾薑者,以緩急迫也。觀咽乾,煩躁,吐逆證,可以知其病情矣。」
  • 2.《傷寒六書》:「太陽自汗,四肢拘急,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小便數,誤服桂枝湯,得之便厥,與甘草乾薑湯、甘草芍藥湯。
  • 3.《古今醫統大全》:「【溫】太陽自汗,四肢拘急,難以屈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小便數者,不可行桂枝,宜與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
  • 4.《醫宗必讀》:「太陽汗吐後,小便數,譫語,調胃承氣湯。太陽自汗,四肢拘急,心煩微惡寒,小便數,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

四逆湯

  • 1.《皇漢醫學》:「《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厥只因誤治,致成一時激動而急迫之厥,不比四逆湯之下利清穀,四肢拘急,脈微,大汗厥冷也。其甘草之分量倍乾薑者,以緩急迫也。觀咽乾,煩躁,吐逆證,可以知其病情矣。」
  • 2.《皇漢醫學》:「**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 3.《千金翼方》:「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湯主之。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裡寒外熱,脈微欲絕,四逆湯主之。
  • 4.《外台秘要》:「仲景傷寒論,既吐且痢而大汗出,小便複利,或下利消穀,裡寒外熱,脈微欲絕,或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四逆湯主之方。
  • 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或吐利俱發,小便或澀、或利,或汗出過多,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逆冷,及一切虛寒厥冷,並宜服之。凡病傷寒有此證候,皆由陽氣虛,里有寒,雖更覺頭痛體疼,發熱惡寒,四肢拘急,表證悉具者,未可攻表,先宜服此藥,助陽救里。
▼ 展開更多

四物湯

  • 1.《奇效良方》:「若妊娠傷寒,四肢拘急,身涼微汗,腹中痛,脈沉而遲,少陰病也,宜附子六合湯。

桂枝湯

  • 1.《祖劑》:「即桂枝湯去大棗加附子、紅花治婦人傷寒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經水適斷。
  • 2.《幼幼新書》:「假令傷風自汗,若脈浮而弱,設當行桂枝,服湯後,無桂枝脈息證候而煩者,即不可再服也。若傷寒自汗出而小便數者,尤不可與桂枝也。仲景云:太陽病,自汗,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若小便難者,可桂枝湯內加附子服之。若小便數者,慎不可與桂枝附子湯,宜服芍藥甘草湯。
  • 3.《傷寒六書》:「太陽自汗,四肢拘急,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小便數,誤服桂枝湯,得之便厥,與甘草乾薑湯、甘草芍藥湯。
  • 4.《方機》:「身體強脈沉遲者。發熱汗出四肢拘急者。或桂枝湯證而渴者。栝蔞桂枝湯主之。於本方內加栝蔞根二兩。(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六分。栝蔞根甘草各四分。上六味。煮如本方。)

芍藥甘草湯

  • 1.《古今醫統大全》:「【溫】太陽自汗,四肢拘急,難以屈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小便數者,不可行桂枝,宜與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
  • 2.《醫宗必讀》:「太陽汗吐後,小便數,譫語,調胃承氣湯。太陽自汗,四肢拘急,心煩微惡寒,小便數,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

理中湯

  • 1.《雜病廣要》:「霍亂,或有寒,腹滿痛,或四肢拘急,下利腳轉筋,理中湯加附子一枚生用,並粗末,作湯服之。(《活人》)
  • 2.《傷寒六書》:「吐利汗出,脈微,惡寒,手足厥冷,拘急,四逆湯。腹滿而痛,四肢拘急,轉筋下利,理中湯加附子、官桂。加減詳見本方。
  • 3.《古今醫統大全》:「【溫】腹痛,四肢拘急,吐利轉筋者,理中湯。寒多不渴者,理中丸、治中湯、四順附子湯。吐利轉筋入腹者,雞矢白湯。脈微緩四肢冷,建中湯。脈沉細,四君子湯加芍藥生薑。吐利止,汗出而厥,不飲水,四肢拘緊,脈微欲絕,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
  • 4.《丹溪心法》:「霍亂熱多而渴者,五苓散;寒多而不飲水者,理中湯,或有寒腹滿而痛,四肢拘急,轉筋下利者,以理中湯加生附子、官桂;中暑霍亂,煩燥大渴,心腹撮痛,四肢冷,冷汗出,腳轉筋,用藿香散。《千金》云:轉筋者,用理中湯加火煅石膏。若霍亂吐瀉,心腹㽲痛,先以鹽湯探吐,後服藿香正氣加木香半錢。
  • 5.《陰證略例》:「腹痛者,加人參一兩。寒者,加乾薑一兩半。渴欲得水者,加白朮一兩半。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或四肢拘急腹痛者,或腹滿下利轉筋者,去朮,加附子一枚,生用。

通脈四逆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吐利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方。
  • 2.《本草綱目》:「又云霍亂病吐下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主之。蓋陽氣太虛,陰氣獨勝。純與陽藥,恐陰氣格拒不得入。故加豬膽汁,苦入心而通脈,寒補肝而和陰,不致格拒也。汪機曰:朱奉議治傷寒五六日癍出,有豬膽雞子湯。

附子理中湯

  • 1.《銀海指南》:「_附子理中湯_,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 2.《吳氏醫方彙編》:「女腹滿,去甘草;嘔,去白朮,加半夏。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治中寒、腹痛不止,四肢拘急。

桂枝加附子湯

  • 1.《退思集類方歌注》:「治太陽病發汗太過,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者;並治寒疝腹痛,手足冷,身疼不仁。
  • 2.《古今醫統大全》:「【溫經】發汗後病不解反惡寒者,表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脈細身倦者方可服。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中悸,身瞤動,振欲擗地,真武湯。發汗後身疼痛,脈沉者,桂枝加芍藥人參湯。太陽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
  • 3.《大方脈》:「若尺遲營弱,誤服麻黃湯,致變漏汗惡風,四肢拘急,小便少而難出,當用桂枝加附子湯以救逆(見發表門)。
  • 4.《經方例釋》:「_桂枝加附子湯方_(《傷寒論》、《玉函經》),治四肢拘急及脈浮大,兩脛拘攣。
  • 5.《退思集類方歌註》:「治太陽病發汗太過,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者;並治寒疝腹痛,手足冷,身疼不仁。

麻黃湯

  • 1.《聖濟總錄》:「治產後中風,四肢拘急,筋節掣痛,麻黃湯方
  • 2.《大方脈》:「若尺遲營弱,誤服麻黃湯,致變漏汗惡風,四肢拘急,小便少而難出,當用桂枝加附子湯以救逆(見發表門)。

芍藥甘草附子湯

  • 1.《簡明醫彀》:「四肢拘急:拘急者,四肢屈伸不便,蜷臥惡寒之貌,乃諸陽本虧,過汗所致,宜芍藥甘草附子湯。誤謂餘邪,重發汗必死。

附子湯

  • 1.《備急千金要方》:「風濕相搏,骨節煩疼,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則痛,自汗出而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頭面手足時時浮腫方。
  • 2.《奇效良方》:「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疼,四肢拘急,不得屈伸。
  • 3.《皇漢醫學》:「又有一種,諸證大同,脈沉微,面色如常,四肢拘急,或疼痛,或麻痹,手足冷者,此病人雖有痰飲之變,非主證也,宜用附子湯兼用應鐘,時時以紫圓攻之。其不奏效者,可以七寶丸攻之。雖麻痹偏枯之類有緩急,而治法無異也。」
  • 4.《御藥院方》:「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疼,四肢拘急不得屈伸,近之則痛,自汗而短氣,惡風不欲去衣,或頭面手足時時浮腫。

烏頭湯

  • 1.《皇漢醫學》:「一婦人,苦梅毒十餘年,諸藥皆無效。請余治,診之,脈沉數,顏色憔悴,四肢拘急,肩腕腹背結毒,膿汁常出,臭氣射鼻,因先作烏頭湯及伯州散使服之。四十餘日,更作化毒丸(求真按:「此方,薰陸、大黃、雄黃、亂髮霜、生生乳而成之丸方也」)服之,凡八日,諸患減半。後二十日,再作化毒丸服之如前。

桂枝附子湯

  • 1.《沈氏尊生書》:「名曰亡陽症,其身體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湯。)又陽虛亡陽,

半夏湯

  • 1.《聖濟總錄》:「治虛勞寒熱進退,痰飲不消,四肢拘急,手足時冷,半夏湯方

升麻葛根湯

  • 1.《祖劑》:「即升麻葛根湯加人參、秦艽、防風、桂枝、白芷,治中風,手足陽明經口眼喎斜,四肢拘急,惡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