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5)

1. 喘嗽方論

肺主氣也,一呼一吸,上升下降,營衛息數,往來流通,安有所謂喘?惟夫邪氣伏藏,癡涎浮湧,呼不得呼,吸不得吸,於是上氣促急,填塞肺脘,激亂爭鳴,如鼎之沸,而喘之形狀具矣。有肺虛挾塞而喘者,有肺實挾熱而喘者,有水氣乘肺而喘者,有驚憂氣鬱肺脹而喘者。

白話文:

肺是人體主導氣的臟器,一呼一吸之間,氣的上升和下降,營衛之氣的運行和抵禦外邪,都會非常通暢流利,哪裡會有喘息的現象?只有當邪氣潛伏在肺臟,痰涎壅塞在肺的氣道,呼不出來吸不進去,就會出現上氣促急,肺部充滿了堵塞感,氣息激盪爭鳴,就像鼎中沸水一般,這便是喘的具體表現。喘息的類型有很多,有肺虛夾塞引起的喘息,有肺實夾熱引起的喘息,有水氣侵犯肺臟引起的喘息,也有驚恐憂懼之氣鬱結在肺臟,導致肺氣脹滿而引起的喘息。

又有胃絡不和,喘出於陽明之氣逆;真元耗損,喘生於腎氣之上奔。如是等類,皆當審證而主治之。肺虛、肺寒,必有氣乏表怯,冷痰如冰之證,法當溫補,如官桂、阿膠之類是也。肺實、肺熱,必有壅盛胸滿,外烘上炎之狀,法當清利,如桑白皮、葶藶之類是也。水氣者,漉漉有聲,怔忡浮腫,與之逐水利小便,如小半夏茯苓湯五苓散輩;驚憂者,惕惕悶悶,引息鼻張,與之寬中下氣,如四七湯桔梗枳殼湯輩。

白話文:

還有一種是因為胃絡不和,喘是因陽明氣逆而造成的;真元耗損,喘則是由於腎氣上奔引起的。像這樣類型的喘,都應該審慎地辨別證據然後進行治療。肺陰虛、肺寒,必定伴有氣力虛弱,外表畏寒怯弱、冷痰像冰一樣的癥狀,治療方法應當溫補,比如用生地黃、當歸等藥物。肺實、肺熱,必定伴有胸中鬱盛憋悶、身體外表灼熱上炎的癥狀,治療方法應當清利,比如用桑白皮、葶藶等藥物。水氣引起的喘,會有漉漉的聲音,心悸氣短,浮腫,治療方法應當逐水利小便,比如用小半夏茯苓湯、五苓散等藥物。驚嚇憂慮引起的喘,會有惕惕驚悸、悶悶不樂的癥狀,呼吸急促,鼻孔張大,治療方法應當寬胸理氣,比如用四七湯、桔梗枳殼湯等藥物。

陽明之氣下行,今逆而上行,古人以通利為戒,如分氣紫蘇飲指迷七氣湯半夏二陳湯加縮砂施之為當。真陽虛憊,腎氣不得歸元,固有以金石鎮墜,助陽接真而愈者,然亦不可峻驟,且先與安腎丸八味丸輩,否則人參煎湯下養正丹主之,雄黃麻黃馬兜鈴、漢防己雞內金諸品,非不主喘也。如前治法大要,究其受病之源。

白話文:

陽明的氣血原本應該往下運行,現在卻逆而向上運行,古人以通利為戒,例如使用分氣紫蘇飲、指迷七氣湯加上半夏、二陳湯加上縮砂來治療。真陽衰弱,腎氣無法歸於元氣,所以有以金石鎮墜,幫助陽氣接通真氣而治癒的,但是也不能峻烈驟急,而且先要服用安腎丸、八味丸之類的藥物,否則可以用人參煎湯送服養正丹。雄黃、麻黃、馬兜鈴、漢防己、雞內金等藥物,也都能治療喘息。像前面所說的治療方法的大要,追究其患病的根源。

至若傷寒發喘,表汗里下;腳氣喘滿,疏導收功。此則但療本病,其喘自安。圓機之士,可以舉隅而反矣。雖然喘有利下而愈者,亦有因瀉而殂者,喘有數年沉痼而復瘳者,亦有忽因他疾大喘而不救者。汗出發潤喘者,為肺絕;身汗如油喘者,為命絕;直視譫語喘滿者不治。

白話文:

至於得了傷寒症候羣而發喘,應該用表汗、裡下的方法治療;得了腳氣喘滿,則應該用疏導、收功的方法治療。這些方法都是隻治療根本病因,喘症也就會自然好轉。善於靈活變通的醫生,可以舉一反三,類推其他病症的治療。雖然喘症有因為瀉下而痊癒的,但也有人因為瀉下而死亡的;喘症有幾年病史的沉重痼疾而康復的,也有人因為其他突發疾病而喘不過氣而死亡的。汗水發出潤澤而喘的人,是肺部衰竭;身汗如油而喘的人,是生命垂危;直視、胡言亂語加上喘滿的人,是無法治癒的。

諸有篤病,正氣欲絕之時,邪氣盛行,多壅逆而為喘,然則喘之危惡,又安可以尋常目之?

白話文:

當病勢沉重,正氣衰敗將盡之時,邪氣旺盛,多會阻滯氣道而導致喘鳴。然而喘鳴的危急程度,豈能以尋常的眼光看待?

2. 喘嗽證治

九寶湯,經年喘嗽通用,常服屢效。

白話文:

九寶湯

多年來的咳嗽通氣困難都可以用來治療,經常服用屢次有效。

麻黃(去節),橘紅,腦荷(各一兩),辣桂,紫蘇,桑白皮(炒),杏仁(去皮尖),大腹子(連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 麻黃:草本植物的根莖,用於治療感冒和支氣管炎。

  • 橘紅:橘子的皮,用於治療咳嗽和化痰。

  • 腦荷:豬腦,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 辣桂:肉桂,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和腹瀉。

  • 紫蘇:草本植物的葉子,用於治療感冒和咳嗽。

  • 桑白皮:桑樹的樹皮,用於治療感冒和流感。

  • 杏仁:杏子的種子,用於治療咳嗽和哮喘。

  • 大腹子:草本植物的果實,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和肺炎。

  • 甘草:草本植物的根,用於治療咳嗽和咽喉痛。

上細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一個,水煎,食後臨臥服。或入童子小便半盞同煎,尤妙。

白話文:

上藥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五片生薑、一個烏梅,用清水煎煮,在飯後睡覺前服用。或者加入半杯童子小便一起煎煮,效果更佳。

定肺湯,治上氣喘嗽。

白話文:

定肺湯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治療上氣喘嗽。

紫菀茸,北五味子,橘紅,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蘇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殼(制。等分)

白話文:

紫菀茸:紫菀的根部或葉柄,切成細末。

北五味子:五味子的果實,產於北方。

橘紅:橘子的外皮,曬乾後磨成粉末。

杏仁:杏子的仁,去掉外皮和尖端,略微炒一下。

甘草:甘草的根部,經過炙烤後使用。

真蘇子:蘇子的果實,炒熟後使用。

桑白皮:桑樹的樹皮,炒熟後使用。

半夏:半夏的塊莖,經過炮製後使用。

枳殼:枳樹的果皮,經過炮製後使用。

等分:所有藥材等量使用。

上細銼。每三錢,姜五片,紫蘇五葉,食後煎服。

調降湯,治喘嗽。

白話文:

調降湯(方劑名稱),治療喘息和咳嗽。

組成:

  • 每劑藥材使用三錢
  • 薑片五片
  • 紫蘇葉五片

服用方式:

  • 食後將中藥煎煮後服用。

枳殼(制,一兩),半夏(制),北梗,青皮陳皮,真蘇子,檳榔茯苓,葶藶(隔紙炒。各半兩),木香白豆蔻仁,縮砂仁紫蘇葉(各二錢半),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枳殼(經炮製,一兩),半夏(經炮製),北梗,青皮,陳皮,真蘇子,檳榔,茯苓,葶藶(隔紙炒。各半兩),木香,白豆蔻仁,縮砂仁,紫蘇葉(各二錢半),甘草(經炙,三分)

銼散。每三錢,姜五片、煎服。

杏蘇飲,治上氣喘嗽浮腫。

白話文:

杏蘇飲

治療上氣喘嗽浮腫。

方劑:

  • 杏仁末 每三錢
  • 生薑五片

用法:

先將杏仁研成細末,然後與生薑片一起煎煮服用。

紫蘇葉(二兩),五味子,大腹皮,烏梅肉,杏仁(去皮尖。各一兩半),陳皮,北梗,麻黃(去節),桑白皮(炒)。阿膠(炒。各三分),紫菀,甘草(炒。各一兩)

白話文:

紫蘇葉(兩百公克),五味子、大腹皮、烏梅肉、杏仁(去皮尖,每種一百五十公克),陳皮、北梗、麻黃(去節)、桑白皮(炒過)。阿膠(炒過,每種三十分)。紫菀、甘草(炒過,每種一百公克)

上㕮咀。每三錢,姜五片,煎服。

五味子湯,治寒喘。

白話文:

五味子湯,治療寒喘。

每次取三錢五味子,加五片生薑,加水煎煮後服用。

北五味子,杏仁(去皮,麩炒),橘紅(各一兩),麻黃(去節,一兩半),甘草(炙),生乾薑,辣桂(各半兩)

白話文:

北五味子、杏仁(去皮,炒過),橘紅(各一兩),麻黃(去節,一兩半),甘草(烤過),生乾薑,桂皮(各半兩)

上粗末。每服二錢半,蘇三葉,煎服。肺虛,加炒阿膠;喘甚,加馬兜鈴

人參胡桃湯,治肺虛發喘氣乏。

白話文:

每帖使用二錢半,用蘇三葉,煎服。肺虛時,加入炒阿膠;喘氣嚴重時,加入馬兜鈴。

人參胡桃湯,用於治療肺虛引起的喘氣和氣力不足。

人參(一寸揀者),胡桃肉(二個,去殼不去皮)

白話文:

人參(選擇一寸長的),胡桃肉(兩個,去殼不去皮)

上切碎。姜錢五片,棗二枚,食後臨臥煎服。蓋人參定喘,帶皮胡桃斂肺。夷堅志方。

白話文:

五片,紅棗 兩顆,飯後睡前煎煮服用。

人參 治定喘,帶皮胡桃 收斂肺氣。

出處:《夷堅志》記載的藥方。

三拗湯(方見咳嗽門。)寒證喘者,加生乾薑、辣桂;熱證喘者,加葶藶、腦荷。煎畢,入朴硝少許。

白話文:

三拗湯(方見咳嗽篇)。寒證喘者,加生乾薑、辣桂;熱證喘者,加葶藶、腦荷。煮好後,加入少許朴硝。

玉華散,清肺定喘。

白話文:

玉華散

組成:

  • 石膏 30 克
  • 桔梗 10 克
  • 杏仁 10 克
  • 甘草 6 克
  • 生薑 6 克
  • 大棗 5 枚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為細末,過篩備用。

**用法:**每次 3 克,一日 2 次,用溫開水送服。

**功效:**清肺定喘

甘葶藶(焙香),桑白皮(炒),天門冬(去心),馬兜鈴,半夏(制),紫菀,杏仁(去皮尖),貝母(炮),百合,人參(各半兩),百部,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甘葶藶 (炒香),桑白皮(炒),天門冬(去核),馬兜鈴,半夏(薑汁製),紫菀,杏仁(去皮尖),貝母(烤製),百合,人參 ( 各半兩 ),百部, 甘草(炙製。各一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半,姜四片,大棗三枚,煎服。

白話文:

每服服用二錢半藥粉,加入四片薑、三顆紅棗,煎煮後服用。

小青龍湯(方見水飲門),本方去麻黃,加杏仁,去皮,三兩,治水氣喘嗽。若小腹滿,更加茯苓。

白話文:

小青龍湯(此方請參考水飲門),本方藥物除去麻黃,加上沒有殼的杏仁,三兩,用來治療水引起的氣喘咳嗽。如果小腹脹滿,再額外加入茯苓。

李仁丸,治水氣乘肺,動痰作喘,身體微腫。

白話文:

鬱[李仁丸],治療水氣侵犯肺部,導致痰液增多、氣喘,身體輕微浮腫。

葶藶(隔紙炒),杏仁(去皮尖),防己,郁李仁(炒)真蘇子,陳皮,赤茯苓(各半兩)

白話文:

葶藶(隔紙炒過),杏仁(去皮尖),防己,郁李仁(炒過)真蘇子,陳皮,赤茯苓(各半兩)。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食後,生薑紫蘇湯下。

白話文:

做成丸劑,像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三四十丸,飯後,用生薑紫蘇湯送服。

神秘湯,治水氣作喘

陳皮,北梗,紫蘇,人參,五味子,檳榔,桑白皮(炒),半夏(制),甘草(炙。等分)

上細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

白話文:

神祕湯

治療水氣引起的喘鳴

材料:

  • 陳皮
  • 北梗
  • 紫蘇
  • 人參
  • 五味子
  • 檳榔
  • 桑白皮(炒過)
  • 半夏(處理過)
  • 甘草(炙過,與其他藥材等量)

做法: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五片薑煎服。

小半夏茯苓湯五苓散(方見水飲門。)

白話文:

小半夏茯苓湯、五苓散(配方請參閱水飲篇。)

田七湯,治驚憂氣遏上喘。

半夏(制,二兩半),茯苓(二兩),厚朴(制,一兩半),紫蘇葉(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半,姜七片,棗二枚,煎服。

白話文:

以半夏(經過炮製,二兩半)、茯苓(二兩)、厚朴(經過炮製,一兩半)、紫蘇葉(一兩)等藥材為原料。

將上述藥材搗碎,每次取三錢半,加入生薑七片、大棗兩枚,煎煮後服用,治療驚嚇憂愁導致氣息堵塞、胸悶氣喘。

桔梗枳殼湯指迷七氣湯,分氣紫蘇湯(方見氣門。)

白話文:

桔梗枳殼湯:桔梗、枳殼、甘草、生薑、紅棗。本方用於治療咳嗽、咽痛、痰多。

指迷七氣湯:柴胡、升麻、葛根、芍藥、枳殼、甘草。本方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肌肉痠痛。

分氣紫蘇湯:紫蘇、荊芥、防風、薄荷、陳皮、甘草。本方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大棗(方見瘧類。)

白話文:

大棗(詳見瘧疾類。)

安腎丸(方見水飲門),八味丸養正丹(見痼冷門。),治腎虛上喘。凡腎虛而喘,須以人參為佐。

白話文:

安腎丸(配方見水飲門),八味丸,養正丹(配方見痼冷門),治療腎虛上喘。凡是腎虛而喘,必須以人參作為輔佐藥。

五靈丸,治久喘。

白話文:

五靈丸

治療久咳。

木香(半兩),馬兜鈴(去殼,炒),葶藶(微炒。各一分),川五靈脂(二兩)

白話文:

木香(37.5 公克),馬兜鈴(去殼,炒)。葶藶(微炒。各 7.5 公克),川五靈脂(150 公克)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二十丸,杏仁三個,捶碎,姜三片,煎湯下。

雄黃丸,至誠修合,治喘。

白話文:

以極真誠的心意配製,治療喘息。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搭配三個杏仁搗碎,三片生薑,煎水服用。

雄黃(研),白礬(煅),木香,生葶藶(各一分),馬兜鈴(去殼),雞內金淡豆豉(各三錢半)信砒(鋒芒瑩者,研,生用一錢半)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白礬(煅燒後研磨成粉)、木香、生葶藶(各一份)、馬兜鈴(去殼後研磨成粉)、雞內金、淡豆豉(各三錢半)信砒(鋒芒鋒利、明亮的,研磨成粉,生用一錢半)

上八味,各取實分數,並細末研,米漿煮糊丸如胡椒大。每服五丸,茶清稍冷,臨臥送下,加至七丸而止。次日飲食勿用熱,綠豆生嚼,解砒霜毒。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藥材,各取實數一份,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米漿煮成糊狀,製成像胡椒粒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用冷卻後的茶水送服,在睡覺前服用,逐漸增加至每次服用七丸。服用期間,飲食上要避免食用熱的食物,並且生嚼綠豆,以解砒霜的毒性。

控痰良方(方見痰飲門),治喘嗽。

虛勞喘嗽,眩運方

白話文:

治虛勞喘嗽,頭暈目眩的良方(詳見痰飲門)

虛勞喘咳,頭暈目眩的方劑

靈砂(一兩,研細),人參,木香(各二錢半),大香附(杵淨),大紅川椒(去合口並子,焙出汗。各半兩)

白話文:

  • 靈砂:一兩,研磨成細粉

  • 人參:二錢半

  • 木香:二錢半

  • 大香附:用棍子搗淨

  • 大紅川椒:去除核和蒂,烘烤出汗。半兩

上細末,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橘皮湯下。(川椒引氣歸元。)

白話文:

將川椒研磨成細末,用糕糊製成麻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飯前,用橘皮湯送服。(川椒引氣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