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迷七氣湯

ZHI MI QI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三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7%
肝經 15%
肺經 15%
心經 7%
三焦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指迷七氣湯」

成分:

  • 莪朮: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藿香: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止嘔止瀉、理氣和中的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益智仁: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主治功效:

  • 無論是大人小孩,體內都有蟲積的症狀,例如喜歡吃生米、喜歡吃牆壁的泥土、喜歡吃茶葉末和木炭、喜歡吃鹹辣苦酸等各種刺激性食物,導致各種痞積病。表現為面黃肌瘦、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5克,一日3次。
  • 煎服,一次5-10克,一日3次。

禁忌: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氣血虛弱者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總結:

  • 指迷七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莪朮、三稜、藿香、甘草、肉桂、桔梗、青皮、益智仁、陳皮、香附、大黃、檳榔等12味中藥組成。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血,化瘀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
  • 臨牀上用於治療蟲積痞積等症。

傳統服藥法


廣陳皮、杭青皮、 藿香葉、芽桔梗、蓬莪朮、香附米、法半夏、上肉桂、公丁香、益智仁、炙甘草。
疏利臟腑。
上(口父)咀。加生薑、紅棗,水2碗,煎至1碗,母子同服。

方劑組成解釋


  • 莪朮、三稜、青皮、大黃、檳榔等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可將積聚在小兒腸胃中的食物碎塊排出體外,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 藿香、甘草、肉桂、桔梗、陳皮、香附等具有化痰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小兒因積食而引起的痰多、咳嗽、胸悶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胎毒胰臟炎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腹瀉身體消瘦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指迷七氣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二。 組成:廣陳皮、杭青皮、藿香葉、芽桔梗、蓬莪朮、香附米、法半夏、上肉桂、公丁香、益智仁、炙甘草。 主治:疏利臟腑。主治:小兒陰陽不升降,氣道壅塞,腹痛寒熱,多啼不乳。

指迷七氣湯,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莪朮(醋制)、三棱(醋制)、藿香、甘草、官桂、桔梗、青皮、益智、陳皮、香附、大黃、檳榔。 主治:大人、小兒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好食壁泥,好食茶炭、鹹辣苦酸,以致諸般痞積,面色萎黃,肢體羸瘦,四肢無力。

指迷七氣湯, 出處:《杏苑》卷三。 組成:木香5錢,檳榔8分,桔梗7分,厚朴7分,半夏7分,紫蘇8分,香附1錢,橘紅(去白)2錢,白朮2錢,甘草(炙)5分,人參3錢,麥門冬1錢,桑白皮7分,丁香8分,草果7分,藿香4錢。 主治:疏壅滯之氣。主治:七情之氣相乾,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