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2)

1. 消渴證治

茯菟丹,三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菟絲子(酒浸三宿,水淘,砂盆研細,捏餅,焙乾,一十兩,),北五味子(七兩),白茯苓(五兩),石蓮肉(三兩)

上末,山藥六兩,末,為糊,攪和搗三百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米湯下,神妙。

降心湯,治心火上炎,腎水不濟,煩渴引飲,氣血日消。

人參遠志(姜醃,取肉,焙),當歸川芎熟地,白茯苓,黃耆(蜜炙),北五味子,甘草(微炙。各半兩),天花粉(一兩)

上銼細。每三錢,棗煎,食前服。

生地黃膏,渴證通用。

生地黃(束如常碗大,二把),冬蜜(一碗),人參(半兩),白茯苓(一兩)

上將地黃洗切,研細,以新水一碗調開,同蜜煎至半,次入參、苓末拌和,磁器密收,匙挑服。

黃耆湯,治諸渴疾。

黃耆,茯神,栝蔞根,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北五味子,甘草(炙。各半兩),生乾地黃(一兩半)

上銼細。每四錢,新水煎服。

豬肚丸,治諸渴疾。

黃連(五兩),淨白乾葛,知母,茯神,麥門冬(去心),大熟,地黃(洗,焙。各二兩),栝蔞根,粟米(各三兩),人參(一兩)

上木臼中同搗為散,入淨豬肚內縫密,置甑內蒸極爛,乘熱再杵細,若硬加蜜,丸桐子大。蒸汁下五十丸,或粥飲下。

又方,一味黃連末,入豬肚內縫密,滿甑粳米上蒸熟,曬過,杵丸如前法。

川黃連丸,治諸渴。

川黃連(淨,五兩),白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上末,以生地黃汁牛乳汁夾和搗,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粳米飲下。

玉泉丸,治煩渴口乾。

麥門冬(去心,曬),人參,茯苓,黃耆(半生半蜜炙),烏梅肉(焙),甘草(各一兩),栝蔞根乾葛(各一兩半)

上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一丸,溫湯嚼下。

止渴銼散

枇杷葉(新布拭去毛,炙),白乾葛,生薑(切片,焙。各一兩),大烏梅(七個),大草果(二個,去皮),淡竹葉,甘草(生。各半兩)

上銼。每四錢,新水煎服。

衛生天花丸,治渴通用。

黃連(淨三兩,童尿浸三宿,焙),白扁豆(薑製,去皮炒,二兩),辰砂,白茯苓,牡蠣粉,知母,苦參,天花粉,鐵粉(各半兩),蘆薈(一分),金銀箔(各二十片)

上末,取栝蔞根生汁和生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麥門冬湯下。

桑椹方,治渴疾。桑椹熟時,盡意食之為妙。

又方,生牛乳細呷。

又方,生蘿蔔搗取汁,時飲少許。

蠟苓丸,補虛,治濁,止渴。

黃蠟,雪白茯苓(各四兩)

上茯苓為末,熔蠟和丸,彈子大。每一丸,不飢飽細嚼下。

繭絲湯,治渴神效。煮繭搔絲,湯任意飲之,頓效。如非時,以絲或綿煎湯服。

辰砂妙香散,治渴證,小便澀數而瀝,兼有油濁。(方見疸門。)用燈心草茯苓煎湯下。

天花粉丸,治消渴,飲水多,身體瘦。

天花粉,黃連(去須。各一兩),茯苓,當歸(各半兩)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茅根煎湯下

瓜連丸,治消渴骨蒸。

黃連(淨銼,用冬瓜汁浸一宿,曬乾,凡七次)

上末,冬瓜汁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半飢飽熟水下,或五十丸米飲下。

玉壺丸,治消渴引飲無度。

人參,栝蔞根(等分)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麥門冬煎湯下。

天花散,治消渴。

天花粉,生乾地黃(洗。各一兩),乾葛,麥門冬(去心),北五味子(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粳米百粒,同煎服。

錢氏白朮散,治消中,消穀善飢。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藿香葉(一兩),白乾葛(二兩),木香(半兩),加北五味子柴胡枳殼(制。各半兩)

上粗末。每三錢,新水煎服。

茯神丸,治消中,煩渴消穀,小便數。

人參,茯神,生乾地黃,黃連(淨),麥門冬(去心,焙),枳殼(制),牡蠣粉(各一兩),石蓮肉,黃耆(炙),知母(各半兩),栝蔞根(三分)

上末,煉蜜同搗三百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清粥飲下。

小菟絲子丸,治消腎,以天花粉、北五味子煎湯下。(方見疸門。)

枸杞子丸,治消腎,久渴困乏,小便滑數。

枸杞,菟絲子(酒浸,研,焙),白茯苓,黃耆(炙),牡蠣粉,牛膝,熟地黃(洗),麥門冬(去心。各一兩),雞內金(微炙,一兩半),桑螵蛸,栝蔞根(各三分),山茱萸牡丹皮(各半兩)

上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粥飲下。

八味丸,治消腎,補虛止渴。(方見痼冷門。)本方去附子,以北五味子代之,納澤瀉截塊再蒸,熟地黃再蒸。

平補丸,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

菟絲子(酒浸,研,焙),山茱萸(酒浸,焙),當歸,益智仁(各半兩),川楝肉,牛膝,葫蘆巴(炒),厚杜仲(薑製,炒),巴戟(去心),蓯蓉(酒浸,焙。各三錢半),乳香(二錢)

上末,糯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棗湯或鹽湯食前服。

雙補丸,治腎虛水涸,燥渴勞倦。

鹿角膠(二兩),沉香(半兩),澤瀉(截塊再蒸,半兩),覆盆子,白茯苓,人參,宣木瓜薏苡仁,黃耆(炙),熟地黃(洗,再蒸),蓯蓉(酒浸,焙),菟絲子(酒浸,蒸,碾焙),北五味子,石斛(炒),當歸(酒浸,焙。各一兩),麝香(一錢)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硃砂衣。每五十丸,空心棗湯下。

煞蟲方,治消渴有蟲。(出夷堅志。)

苦楝根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少許,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飲之。雖困頓不妨,自後下蟲三四條,狀如蛔蟲,其色真紅,而渴頓止,乃知消渴一證,有蟲耗其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