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5)

1. 辨太陰病形證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沉者宜攻其里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裡者宜承氣湯

白話文:

發病四天,太陰脾經受到病邪侵襲。腹脹滿,吐出所吃食物。瀉下後病情加重。時常腹痛,心胸感到堅實滿脹。如果脈象浮起來,可以發汗解表。脈象沉下去,宜攻裡化熱。發汗可用桂枝湯。攻裡可用承氣湯。

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澀而長。為欲愈也。宜青龍湯。太陰病痢而不渴者。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

白話文:

太陰風證

表現症狀:四肢痠痛煩躁。脈象:陽脈微弱,陰脈澀滯而綿長。這表示病情有望好轉。適宜服用青龍湯治療。

太陰病痢但不口渴

病因:脾胃受寒。治療:宜服用四逆湯溫暖脾胃。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為系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

白話文:

當遇上傷寒時,脈象浮緩,手腳溫暖,這表示陽氣停留在太陰,導致小便不通暢,患者可能出現黃疸。此時適合使用茵陳湯治療。

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餘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

白話文:

太陰病症狀沒有好轉,雖然出現突然發作的煩躁、腹瀉。十幾次後腹瀉就自己停止了。之所以會自行停止,是因為脾胃系統有積滯,經過腹瀉把腐敗物排出去的緣故。這時適合服用橘皮湯。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2. 辨少陰病形證

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其脈微細。但欲寐。其人慾吐而不煩。五日自利而渴者。屬陰虛。故引水以自救。小便白而利者。下焦有虛寒。故不能制水而小便白也。宜龍骨牡蠣湯

白話文:

患上傷寒五天。少陰經受了病邪。他的脈搏微弱細小。只想睡覺。病人想吐,但並不煩躁。五天後自己大便稀溏且感到口渴的。這是因為陰虛。所以引水來救濟自己。小便清白且大便稀溏的。這是因為下焦有虛寒。所以不能控制水液,導致小便清白。此時應當服用龍骨牡蠣湯。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為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豬苓湯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裡。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

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蜷。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宜大柴胡湯

少陰病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宜黃芩湯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

白話文:

虛寒證的病人嘔吐腹瀉,手腳不冰冷,反而發燒的,適合用葛根半夏湯治療。

少陰病始得之其人發熱。脈反沉者。宜麻黃附子湯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脈沉者宜四逆湯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逆。煩躁者。宜吳茱萸湯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宜豬苓湯。

少陰病咽痛者。宜甘草桔梗湯

少陰病下利。宜白通湯

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豬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

少陰病四肢心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此為有水氣。宜玄武湯。

少陰病下利水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時利止。而脈不出者。宜四逆湯。

白話文:

虛寒體質的人腹瀉水樣大便。體內發寒,體外發熱。手腳冰冷發青。脈搏微弱細小,幾乎感覺不到。身體覺得冷,卻又排斥溫暖。病人口脣發紅。有腹痛、乾嘔、喉嚨痛等症狀。偶爾腹瀉會停止,但是脈搏仍然感覺不到的。這時應該使用四逆湯治療。

少陰病下利。咳而嘔。煩渴不得眠臥。宜豬苓湯。

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少陰病利清水色青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

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少陰病其脈沉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其人飲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蒂散

白話文:

少陰病,患者吃了東西就會吐。心中溫熱。想吐又吐不出來。手腳冰冷。脈搏弦細而跳動緩慢。這是因為胸中有實熱。不可用藥物瀉下治療。應該使之嘔吐。可以使用瓜蒂散。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3. 辨厥陰病形證

傷寒六日。厥陰受病。其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也。宜建中湯

傷寒六日渴欲飲水者。宜豬苓湯

傷寒六日煩滿而囊縮。此則毒氣在臟。可下而愈。宜小承氣湯

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

傷寒六日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宜大柴胡湯

白話文:

傷寒發病已經到了第六天,病人的陽脈微弱難觸,陰脈顯得緊而弦硬。這時病人會出現腹中劇烈疼痛。先給予小建中湯治療。如果疼痛不能緩解,則應該改用大柴胡湯。

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顛倒。宜梔子湯

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脅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為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

白話文:

傷寒已經六天了,已經發汗。但胸脅脹滿,大腸有點不通,小腸也不通暢,但是沒有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冷熱交替,而且煩躁不安。這說明病症還沒有解除。應當用小柴胡湯加桂枝湯來治療。

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證未去。宜柴胡桂枝湯

白話文:

得傷寒病後六天出現發燒。怕冷較不嚴重。身體各關節肌肉疼痛。心窩憋脹。外部症狀沒有消失。適合服用柴胡桂枝湯。

傷寒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欲解。宜梔子湯。

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

白話文:

患了傷寒六天後腹瀉。胸悶煩躁,神智不清。小便不通暢。說胡話。全身疼痛無法轉動。適合使用柴胡湯治療。

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裡。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

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澀。宜朮附湯

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為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為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為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白話文:

傷寒病在第六天後,到了第八、第九天。症狀就像瘧疾,但發熱時間較長,發冷時間較短。一天發作兩次。此時,如果脈象微弱而緩慢,表示將要康復。如果脈象微弱且惡寒,表示陰陽皆虛,不應再進行吐法或瀉法。如果發汗後,面色發紅且有發熱,表示即將痊癒。此時應服用桂枝麻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