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5)

1. 治傷寒潮熱不退諸方

夫傷寒熱毒不退。伏留於臟腑而不能散。即攻於表。隨其王衰。而作發歇。遍身壯熱。或進或退。故謂之潮熱也。診其脈各隨其五臟六腑洪數者是也。

白話文:

當傷寒熱毒無法消退時,它會潛伏在臟腑中而無法散發。於是,熱毒便攻擊人體表層,隨著熱度的強弱而發作或緩解。患者會出現全身發熱,時而加重時而減輕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潮熱。診脈時,可以根據患者脈搏的洪大或數急來判斷熱毒侵犯的臟腑部位。

治傷寒。發歇潮熱。頭痛煩渴。四肢無力。胸膈痰滯。不思飲食。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半去裙襴生用),恆山(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地骨皮(一兩),石膏〔二(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知母(半兩)

白話文:

鱉甲(60克,去掉邊緣,生用) 恆山(12克,研磨碎) 甘草(20克,炙烤至微紅後研磨碎) 大黃(20克,研磨碎,略微炒過) 地骨皮(40克) 石膏(80或40克,視情況而定) 麥門冬(40克,去掉根) 知母(2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成細粉。每次服三錢。用小碗盛一碗水,加入五十粒小麥。煎煮到剩下六分之一。濾渣,不拘時間,趁溫熱時服用。

治傷寒潮熱不退。每發。口乾渴逆。飲食全少。四肢無力。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蘆根(一兩銼),麥門冬(半兩去心),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黃耆(三分銼),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人蔘:一兩,去掉蘆頭 半夏:半兩,在水中煮七次,去除表面的粘液 蘆根:一兩,切碎 麥門冬:半兩,去掉根部 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 黃芪:三分,切碎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赤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赤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篩過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重。加入一大杯水、半片生薑、三顆紅棗、五十粒粳米。煮到剩五分之一。去除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潮熱往來。口乾煩躁。頭目疼痛。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葛根(一兩銼),麻黃(三分去根節),黃芩(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川朴硝(三分)

白話文:

麥門冬(兩百克,去種仁後烘烤) 葛根(一百克,切碎) 麻黃(三十分之一,去除根部和節) 黃芩(三十分之一) 川大黃(三十分之一,切碎後微炒) 川朴硝(三十分之一)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新汲水調下一錢。

治傷寒潮熱。口乾頭痛。四肢煩疼。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

白話文:

葛根(一兩,切片) 黃芩(一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片) 石膏(一兩) 柴胡(一兩,去掉根鬚) 知母(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經十日以上。潮熱不解。日晡即發。壯熱如火。胸滿嘔逆。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桂心(半兩),黃芩(三分),栝蔞根(半兩),牡蠣(一分燒為粉),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柴胡(50克,去根) 桂心(25克) 黃芩(15克) 栝蔞根(25克) 牡蠣(5克,煅燒成粉) 甘草(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煩悶。體痛嘔逆。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柴胡(三分去苗),人參(三分去蘆頭),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話文:

苦參(15克),柴胡(15克,去除根尖),人參(15克,去除參須),半夏(15克,用熱水洗滌七遍去除黏液),炙甘草(30克,微炙成赤褐色並切碎),麥門冬(60克,去除心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不退。發歇無時。宜服秦艽散方。

秦艽(一兩去苗),鱉甲(一兩去裙襴塗酥炙令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半分生薑,半合醬油,兩莖蔥白。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過濾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數日。潮熱不退。口乾煩躁。或多痰逆。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人參(去蘆頭),柴胡,石膏,葛根(銼),赤茯苓(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地骨皮 1 兩
  • 人參 1 兩(去除頂端)
  • 柴胡 1 兩
  • 石膏 1 兩
  • 葛根 1 兩(切碎)
  • 赤茯苓 1 兩
  • 甘草 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二七日外。潮熱不退。四肢無力。昏沉如醉。恐變成百合病。宜服百合散方。

百合(一兩),葛根(一兩),麻黃(半兩去根節),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石膏(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百合:**一兩

**葛根:**一兩

麻黃: 半兩,去除根和節

麥門冬: 半兩,去除中心

**黃芩:**半兩

前胡: 三分,去除根部

**石膏:**一兩

甘草: 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心胸壅悶。潮熱頭痛。肢節拘急。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前胡(三分去蘆頭),柴胡(三分去苗),甘菊花(三分),赤茯苓(三分),赤芍藥(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蔓荊子(三分),黃芩(一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石膏(60克),前胡(18克,去掉蘆頭),柴胡(18克,去掉芽苗),甘菊花(18克),赤茯苓(18克),赤芍藥(18克),防風(18克,去掉蘆頭),蔓荊子(18克),黃芩(6克),甘草(18克,烤至微微發紅,切碎),枳殼(18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數日。頭痛。潮熱不退。或發憎寒。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羚羊角屑(三分),石膏〔一(二)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葳蕤(50克),柴胡(50克,除去根鬚),羚羊角粉(15克),石膏(50-100克),桑樹白皮(50克,切碎),川朴硝(5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頭痛。四肢拘急煩疼。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赤茯苓,麥門冬(去心),葳蕤,柴胡(去苗),梔子仁(以上各一兩),桑根白皮(三分銼),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羚羊角粉末、赤茯苓、麥門冬(去核)、葳蕤草、柴胡(去根鬚)、梔子仁(以上各 60 克),桑樹根白皮(9 克,切碎),石膏(120 克),甘草(30 克,烘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不退。四肢沉重。不欲飲食。胸中溢塞。小便赤澀。宜服龍膽丸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前胡(三分去蘆頭),白蘚皮(一兩),黃連(三分去須),子芩(半兩)梔子仁(三分),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川升麻(三分),大麻仁(一兩半別研如膏),鱉甲(一兩去裙襴塗醋炙令微黃),川芒硝(一兩)

白話文:

龍膽草(一兩,去除根莖) 前胡(三分之一,去除根莖) 白蘚皮(一兩) 黃連(三分之一,去除鬚根) 子芩(半兩) 梔子仁(三分之一) 川大黃(一兩半,切碎、略微炒過) 川升麻(三分之一) 大麻仁(一兩半,研磨成膏) 鱉甲(一兩,去除骨裙,塗上醋炙烤至微黃) 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麻仁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加入麻仁一起研磨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和藥粉一起搗300-400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水送服3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