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觀

《絳雪丹書》~ 胎症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胎症上卷 (6)

1. 子煩

孕婦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宜服竹葉安胎飲

單氏竹葉安胎飲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條芩(八分),川芎(七分),陳皮(七分),炙草(四分),當歸(二錢),棗仁(一錢),遠志(八分),麥冬(一錢),生地(一錢半),竹葉(十片),薑棗煎服。煩渴加竹茹一團;有痰加竹瀝一盞,薑汁二匙;虛加人參二錢;脾胃虛常瀉去生地、棗仁,加薏米。(此方原名單氏竹葉安胎散,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三校。

白話文:

人參 (5 克),白朮 (10 克),條芩 (4 克),川芎 (3.5 克),陳皮 (3.5 克),炙草 (2 克),當歸 (10 克),棗仁 (5 克),遠志 (4 克),麥冬 (5 克),生地黃 (7.5 克),竹葉 (10 片),用薑和棗煎服。

如果口渴加竹茹一團;有痰加竹瀝一杯,薑汁兩匙;氣虛加人參 10 克;脾胃虛弱易腹瀉去生地黃、棗仁,加薏米。

(此方原名「單氏竹葉安胎散」,現根據竹林寺《女科祕旨》卷三校對。)

毓注。)

2. 腹脹

孕婦脾胃虛弱,飲食停滯,以致腹脹嘔吐,安胎飲恐力緩,宜用人參平胃散。胃脘當心痛,服左金丸立愈,後用逍遙散六味飲調之。如愈後再發,復服。如又發,此氣虛也,用理中湯,如兼嘔吐,有蛔蟲者,用安蛔理中湯。孕婦腰背痛,用杜仲續斷補骨脂炒為末,每服二錢,嚼胡桃一枚,溫酒下。

白話文:

懷有身孕的婦女如果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腹脹嘔吐,單用安胎飲恐怕藥力太緩,宜用人參平胃散治療。如果胃脘感到疼痛,服用左金丸可以迅速止痛,之後用逍遙散、六味飲調整調養。如果病癒後又復發,就再服用上述藥方。如果再次復發,是氣虛所致,用理中湯治療,如果兼有嘔吐,有蛔蟲,用安蛔理中湯。懷有身孕的婦女腰背疼痛,用杜仲、續斷、補骨脂炒成粉末,每次服二錢,嚼胡桃一枚,用溫酒送服。

人參(一錢),蒼朮厚朴(各七分),白朮(一錢),陳皮(四分),炙草(四分),姜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6克),蒼朮、厚朴(各4.2克),白朮(6克),陳皮(2.4克),甘草(2.4克),用姜水煎服。

左金丸

黃連(一錢),吳茱萸(二錢半炒),水一碗,煎至一小盞,徐徐呷下。

白話文:

黃連(1 錢),吳茱萸(2.5 錢,炒過),水 1 碗,煮到剩一小碗,慢慢喝下。

安蛔理中湯

人參,黃耆,炙草,乾薑,川椒,烏梅雄黃蘆薈附子肉桂,胡連,使君子,煎服。

白話文:

將以下中藥材煎服,用於治療疾病:

  • 人參
  • 黃耆
  • 炙甘草
  • 乾薑
  • 川椒
  • 烏梅
  • 雄黃
  • 蘆薈
  • 附子
  • 肉桂
  • 胡連
  • 使君子

3. 水腫

孕婦胎成三月後,兩足面漸腫至腿膝,行步艱難以致喘悶,飲食不美,狀似水氣,至於腳趾間出黃水,名曰水氣,當先服天仙藤散,不效,再服補中健脾湯可也。蓋脾主四肢,脾虛不能制水,故發腫,脾經少氣,故氣促悶滿。虛人服天仙藤散必加參朮當歸補藥。

白話文:

懷孕三個月後,孕婦的雙腳腳面逐漸腫脹到小腿和膝蓋,走路困難,導致喘息和胸悶,食慾減退,症狀類似水腫,直到腳趾間流出黃色液體。這種情況稱為水腫。此時,應該首先服用天仙藤散。如果無效,可以再服用補中健脾湯。因為脾臟主管四肢,脾臟虛弱無法控制水分,所以會出現水腫;而脾經氣血不足,所以會出現氣促和胸悶。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服用心仙藤散時,必須加入人參、白朮和當歸等補益藥物。

天仙藤(洗淨),香附(炒,各六分),陳皮(四分),甘草(三分),烏藥(七分),木瓜(一錢),紫蘇(四分),姜皮(四分),水煎服。虛人加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脾胃虛弱兼服補中益氣湯或補中健脾之藥。

白話文:

將天仙藤洗淨,香附炒香,各取六份;陳皮四份,甘草三份,烏藥七份,木瓜一錢,紫蘇四份,生薑皮四份,加水煎服。

體質虛弱者可加入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脾胃虛弱時,可同時服用補中益氣湯或補中健脾的藥物。

黃耆(一錢,蜜炙),人參(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茯苓(八分),當歸(一錢,酒洗),遠志(八分,去心),木香(三分),炙草(五分),棗仁(一錢,炒黑),龍眼肉(一個),姜(一片),水煎服。方內木香一味打碎。俟藥煎成再入,略煎,即傾出此藥,宜晚服。

白話文:

黃芪(1錢,用蜂蜜炙烤)、人參(1錢)、白朮(1錢,用土炒)、茯苓(8分)、當歸(1錢,用酒洗)、遠志(8分,去掉心)、木香(3分)、炙甘草(5分)、棗仁(1錢,炒黑)、龍眼肉(1個)、生薑(1片),加水煎服。方劑中的木香要搗碎。等到藥煎好後再加入木香,稍微再煎一下,立即倒出此藥飲用,適合晚上服用。

補中益氣湯

當歸(錢半,酒洗),白朮(錢半,土炒),陳皮(六分),人參(二錢),炙草(六分),升麻(四分),柴胡(一錢),黃耆(二錢,蜜炙),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半錢,用酒洗過)、白朮(半錢,土炒過)、陳皮(六分)、人參(二錢)、炙甘草(六分)、升麻(四分)、柴胡(一錢)、黃耆(二錢,用蜂蜜炙過),加水煎煮服用。

當歸(一錢,酒洗),白芍(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茯苓(八分),柴胡(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一克,用酒清洗),白芍(一克),白朮(一克,用土炒),茯苓(0.8克),柴胡(一克),甘草(0.5克),加水煎服。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揀去閉口者,取淨)。上二味以水三盅,同煮乾,去吳茱萸不用。加木香一兩,共為末,醋糊為丸,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

白話文:

川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挑出果口封閉的,取淨的)。以上兩味藥用三碗水一同煮乾,去除吳茱萸不用。加入木香一兩,全部研磨成粉,用醋糊成丸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米湯送服。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土炒),茯苓(錢半),炙草(八分),橘皮(五分),半夏(八分,薑汁炒),姜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3錢),白術(2錢,經黃土翻炒),茯苓(1.5錢),甘草(0.8錢),橘皮(0.5錢),半夏(0.8錢,用薑汁炒製),用薑水煎煮服用。

熟地(二錢),歸身(一錢),白芍(錢半),川芎(八分),水煎服。

白話文:

用兩錢熟地、一錢當歸、半錢白芍、八分川芎,加水煎煮後服用。

(首云二十七症,此僅列十一症,余見下卷。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