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湯

J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心經 16%
胃經 15%
肝經 11%
肺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3%
小腸經 0%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健脾湯」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包括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大腹皮

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改善腹部脹滿、疼痛、便祕等症狀,其辛、苦、微寒的性味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腹部不適;促進腎臟排尿功能,使體內多餘水分順利排出,常被用於治療膀胱炎、尿道炎、腎結石等病症;味苦、性平,具有清熱解毒、增進食慾、健脾胃的作用,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脾胃濕熱等症狀。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茯苓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麥芽

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羣等,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脾胃功能,調節氣機,補益中氣,增強體力,緩解情緒問題,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是中藥中常用的一味健脾胃藥。

人參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砂仁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吳茱萸

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神麴

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和煩悶。

總結

中藥方劑「健脾湯」,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當歸、茯苓、白芍、神麴、吳茱萸、大腹皮、陳皮、砂仁、麥芽等,具有補氣、健脾、益血、活血、化痰、止瀉、止嘔、理氣、行氣等多種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女因飲食不節,誤服消導藥,導致消化不良,腹部脹滿,或在肋骨下形成積塊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分,甘草(炙,銼)1分,乾薑(炮)1分。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煎至7分,去滓熱服,並2服止。
烏頭建脾散(《雞峰》卷十二)、建脾散(《雞峰》卷十四)。

方劑組成解釋


健脾湯由人參、白朮、當歸、茯苓、白芍、神麴、吳茱萸、大腹皮、陳皮、砂仁、麥芽等中藥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白芍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消食的功效;當歸、吳茱萸、大腹皮、陳皮、砂仁、麥芽等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脾湯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白睛生疳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阿茲海默症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容易健忘經常疲勞想睡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條參、北耆、焦朮、茯苓、棗仁、砂仁、白蔻、桂圓、煨薑。 主治:脾虛噎膈。

健脾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廣藿香、白芍(炒)、白朮(炒)、白茯苓、苡仁、陳皮、甘草、車前子。 主治:小兒病後失調,元氣有虧,脾虛作腫。

健脾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分,甘草(炙,銼)1分,乾薑(炮)1分。 主治:胃虛泄瀉,老人冷瀉。

健脾湯,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人參2錢5分,茯神2錢5分,龍眼肉2錢5分,黃耆2錢5分,棗仁(炒,研)2錢5分,白朮2錢5分,木香5分,炙甘草5分。 主治:健忘。

健脾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當歸3錢,白茯苓1錢,白芍1錢,神曲1錢,吳萸1錢,大腹皮4分,陳皮4分,砂仁5分,麥芽5分。 主治:婦人傷食,誤服消導藥成脹,或脅下積塊。

健脾湯, 出處:《老中醫臨床經驗選編》。 組成:黨參9g,白朮9g,茯苓9g,半夏9g,陳皮6g,黃連3g,吳茱萸3g,白芍15g,甘草3g,瓦楞子12g。 主治:健脾和胃,緩急止痛,降逆止嘔。主治:脾胃虛弱,中脘疼痛,嘔惡泛酸,精神疲乏,納食減少,脈濡細或虛而無力;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慢性胃炎等偏於脾胃虛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