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堂散記》~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論暑月吐瀉初起須用黃連香薷飲

長夏暑濕當令,脾土受病,暴感時行之氣,多有發熱吐瀉者。吐瀉,里症也,發熱汗出,表症也;口渴心煩,表裡俱病。黃連香薷飲為對症之藥,一服可平,再服可愈。庸俗不明此理,例用疏散消食通套之方,藥病不合,徒傷正氣,吐瀉不止,精神已困,額熱指冷,目陷神脫。雖名暑風,實與慢驚同類。

白話文:

炎熱潮濕的夏季,脾胃虛弱容易生病。如果突然感染流行疾病,很多人會出現發燒、嘔吐和腹瀉。嘔吐腹瀉是內部症狀,發燒出汗是外部症狀;口渴心煩則是內外都生病了。黃連香薷飲是對症的藥,第一劑就能緩解,第二劑就能治癒。普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通常使用疏散消食的一般方劑,藥物不對症,反而損傷正氣,導致嘔吐腹瀉不止,精神萎靡,額頭發熱手腳發冷,眼睛陷下去,神志不清。雖然名為暑風,但實際上與慢性驚嚇相似。

病家恐駭,每每更醫。醫有見其額熱口渴,暑症猶在而用黃連者;有見其發熱指冷,表症猶在,而用香薷者,不知吐瀉大作,胃氣暴傷,故目眶陷而四肢冷,暑邪內陷。故內熱口渴心煩,其治法與初病不同,初病正氣未傷,可服黃連香薷飲,故一服而效。及待胃氣既傷而始用,是用於不可用之時也。

白話文:

病人十分恐慌,經常更換醫生。有醫生看到病人額頭發燙、口乾舌燥,認為暑氣未退而使用黃連;有醫生看到病人發燒但手指冰冷,認為表證尚未消除而使用香薷。他們都不知道,嘔吐腹瀉如此嚴重是因為胃氣受損,所以眼窩凹陷、四肢冰冷,說明暑邪已經侵入體內。因此,內熱、口渴、心煩的治療方法與最初發病時不同。初期發病時,正氣尚未受損,可以使用黃連香薷飲,所以一服見效。等到胃氣受損後才使用,就變成在不適當的時候使用藥物了。

一見目眶陷四肢冷長蟲出,雖有額熱口渴心煩等症,總以六君扶正為主。體素實者,少加炒黃連於劑內。若囪門陷,面㿠白,體素虛者,雖有熱症,六君子只加扁豆花黃土水甘寒之品,以清脾胃之暑,一切金石等丸屏棄不用,庶凡十救二三。若湯丸亂投,十不救一矣。長夏秋初,小兒患此者,歲歲皆然,予前有參連飲之論,又有黃土稻花湯之論,皆屬後起之功,點破機關,莫若黃連香薷飲,劈頭一服之為愈也。

白話文:

一看到孩子的眼眶凹陷,四肢冰冷,長出蟲子,即使有額頭發熱、口乾舌燥、心煩等症狀,也應以六君子湯為主要治療方法。體質實的人,可以在藥方中少加一點炒黃連。如果囟門凹陷,臉色蒼白,體質虛的人,即使有發燒症狀,六君子湯只加扁豆花、黃土水等甘寒之品,以清除脾胃的暑熱,一切金石類藥丸都不要用,這樣才能救治十分之一、二的人。如果隨意服用藥湯藥丸,十個人中救不了一個。在炎炎夏日和初秋,小孩子常常患這種病,我以前有談到過參連飲和黃土稻花湯,這些都是後來的治療方法。解開病症的關鍵,最好是服用黃連香薷飲,第一劑就能痊癒。

香薷,黃連,厚朴麥芽,生扁豆,木瓜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白話文:

香薷:一種芳香的草藥,用於治療感冒。

黃連:一種苦味的草藥,用於治療腹瀉和炎症。

厚朴:一種辛辣的草藥,用於調理脾胃。

麥芽:一種發芽的穀物,用於促進消化和開胃。

生扁豆:一種豆類,用於健脾。

木瓜:一種水果,用於調理脾胃。

陳皮:一種乾燥的柑橘皮,用於理氣健脾。

半夏:一種塊莖,用於化痰止咳。

茯苓:一種真菌,用於健脾利水。

甘草:一種甜味的草藥,用於調和藥性。

分兩量兒大小

暑傷脾胃,解暑為急,故用香薷從外一升,黃連從里一降,藥之擔力,二味為主,劑之偶者也。厚朴、麥芽以平胃氣,扁豆、木瓜以和脾氣。二陳和胃以行痰水。暑濕傷脾之症,何患不除。臨症雖有加減,亦宜斟酌,不可輕易變亂萬萬。未至盛暑,黴月濕甚,多有風濕挾食之症,發熱吐瀉,又宜香砂平胃,藿香正氣等方。黃連、香藿是暑熱之藥,風濕非所宜也。

白話文:

在夏季,暑熱會損傷脾胃,因此急需袪暑,所以使用香薷一升從外發散,黃連一兩從內清熱降火,這兩種藥物是藥方的主藥,劑型中搭配使用的藥物。厚朴、麥芽用於調和胃氣,扁豆、木瓜用於調和脾氣。二陳湯用於調和胃氣,以消除痰水。因暑濕而損傷脾的症狀,用這副藥都能治療。在臨牀治療中,雖然有加減藥物的調整,但也必須斟酌,千萬不要輕易的隨意更改。在還沒到炎熱的夏季,梅雨季節濕氣很重,常有風濕夾雜食物的症狀,出現發熱、嘔吐、腹瀉,這時候宜選用香砂養胃湯、藿香正氣散等藥方。黃連、香藿是治療暑熱的藥物,不太適合用於風濕。

暑邪初感,病氣方盛,雖體質素虛,亦宜劈頭一服,蓋清急於補也。病經多日,目陷肢冷,雖有熱症未除,亦宜六君扶正,蓋補重於清也。

白話文:

暑邪剛入侵時,病情正盛,即使體質原本虛弱,也宜先用重劑清除暑邪,因為清熱比補虛更重要。

如果病情已經持續多天,患者出現眼睛凹陷、四肢冰冷的症狀,即使還有熱症未消,也需要改用六君子湯來扶正氣,因為補虛比清熱更重要。

四肢冷不得用黃連,瀉痢皆然。尤當視唇舌,唇舌緋紅、乾渴,四肢雖冷,亦有用黃連者,是用黃連,又當以唇舌為準,壯熱煩渴葉瀉初作,黃連生用,吐甚者,薑汁炒,瀉甚陳土炒,皆有分辨。

白話文:

對於四肢冰冷的患者,不可貿然使用黃連。無論是腹瀉或痢疾,都應審視患者的脣舌。如果是脣舌鮮紅、口乾舌燥的情況,即使四肢冰冷,也可能需要使用黃連。使用黃連時,應以脣舌的狀態為準。如果患者壯熱煩渴且腹瀉剛開始,可以使用生黃連;如果嘔吐症狀嚴重,可以使用薑汁炒製的黃連;如果腹瀉嚴重且伴有陳舊性,可以使用陳土炒製的黃連。這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辨證施治。

單吐而不瀉者最惡,宜加代赭以鎮逆,瀉而不吐,無熱症,六君不能止者,錢氏益黃散是為對症之藥,凡止瀉,丸散優於湯劑,宜備用。

白話文:

只吐不瀉是最糟糕的,應該加入代赭石來鎮定反胃。只瀉不吐,沒有熱症,服了六君子湯也止不住的,可以用錢氏益黃散對症治療。凡是止瀉,丸劑和散劑比湯劑效果好,建議備用。

加減錢氏益黃散

青皮,醋拌炒三錢,白朮,土炒五錢,木香,麵裹煨三錢,訶子肉,同上四錢,炙甘草,三錢

白話文:

**青皮:**3 錢,用醋拌炒。

白朮: 5 錢,用土炒。 木香: 3 錢,裹上麵粉煨製。 訶子肉: 4 錢,與木香同上法(麵裹煨製)。 炙甘草: 3 錢。

共為細末,磁瓶收好,或用六君調下,或炒米水調下。

2. 甲辰秋時痢甚計其所見覆論症記之

河間云:「下痢紅白,俗謂赤熱白寒者非,通作濕熱處治」。又云:「寒則不能消穀,何由反化為膿也。」又云:「俗言寒熱相兼,其說尤誤,寒熱異氣,豈能俱甚於腸胃而同為病乎?通作濕熱處治,此定論也。」

白話文:

河間先生說:「腹瀉呈紅色或白色的,一般認為紅色是熱,白色是寒,這種說法不對,要把它們作為濕熱來治療。」

他又說:「如果受寒,食物就不能消化,怎麼會反而變成膿液呢?」

他又說:「民間說寒熱同時存在的說法更加錯誤,寒熱是不同的氣,怎麼能在腸胃裡同時加重而同時致病呢?通通作為濕熱來治療,這是確定的論斷。」

問下痢之本,必由夏傷於暑,常見時氣傳染,感而病作,何也?予曰:是人腸胃中本有伏暑,兼有停滯,時氣相引,則病作,我無伏暑,何患時氣。

白話文:

詢問下痢的根源,必定是由於夏天受暑熱所致。常見到季節性流行疾病傳染,於是產生感覺而發病,這是為什麼呢?

我回答說:這個人腸胃中本來就有潛伏的暑熱,加上有停滯的食物,季節性流行疾病作為誘因,於是發病。如果沒有潛伏的暑熱,又何必擔心季節性流行疾病呢?

問下痢膿垢,白如豕膏,此何物也?予曰:是腸胃中之脂膏也,俗名刮腸痢,熱逼腸胃,如刀刮而下也。腸胃脂膏,以厚為貴,刮則腹痛,腹痛則作勢而所下無多,非糟粕,是脂膏也。刮多則腸薄。潔古云:宜黃連厚腸胃而止痢,玩厚字之義,自知刮腸之病也。

白話文:

請問拉肚子有膿液,白色像豬油,是什麼東西?我說:這是腸胃裡的油脂,俗稱刮腸子痢疾,熱氣迫使腸胃,像刀子刮著往下走一樣。腸胃的油脂,以厚實為好,刮掉它就會肚子痛,肚子痛就會用力拉肚子,但拉出來的不多,不是大便,而是油脂。刮掉太多,腸子就會變薄。古籍《潔古》中說:應該用黃連膏,讓腸胃變厚實,來止痢疾,體會「厚實」的意思,就能明白刮腸子的病症了。

問河間言通作濕熱處治,古名家治案,亦有用姜附而愈者,何也?予曰:此傷於瓜果生冷,或食燒炙之後飲冷貪涼而成,故其初起以溫藥佐之效,若屢進,必加甚矣。

白話文:

請問河間醫家提到濕熱證的治療,古時名醫的案例中也有使用生薑、附子這類溫熱藥物治癒的,這是什麼原因?我認為:這種濕熱證是因過食瓜果生冷食物,或是食用燒烤過後飲用冷飲貪涼造成,所以初期用溫熱藥物輔助會有效果。但是如果反覆進補,病情必定會加重。

凡痢疾身熱脈大者不治。予重用芩、連一二服,熱漸減,脈漸平者,續用調中之劑亦愈。

唇紅口渴者不治。有用黃連烏梅者,有用人參白虎者,但得應藥,即有轉機。

白話文:

如果脣色鮮紅且口渴,則病情難以治癒。

有人使用黃連和烏梅治療,有人使用人參和白虎湯治療。只要找到對症下藥的方法,病情就會有轉機。

見食即嘔不治。《名醫類案》云:方蔭山治一小兒,八歲患時痢,日夜百度,食入即嘔,以面作餅炙熟,分二片,以一片中空之,用木鱉子三個去殼、搗爛,加麝少許,填入餅中,貼臍下,軟帛系定,外用熱鞋底熨之,待腹中作響,喉中有香氣,即思食、食少進,是夜痢減半,三日後漸愈。予用此法治噤口痢多驗,勝於用田螺多矣。

白話文:

看到食物就嘔吐,無藥可治。《名醫類案》記載:方蔭山治療一個八歲的兒童,患有久痢,晝夜發燒,吃東西就嘔吐。他用麵粉做成餅,烤熟,分成兩片,把一片中間挖空。用三個木鱉子去殼搗碎,加入少許麝香,填入餅中,貼在肚臍下方,用軟布固定,外面用熱鞋底熨燙。等腹中響動,喉中有香味,孩子就會想吃東西。少吃一點,當晚痢疾減半,三天後逐漸好轉。我用這種方法治療噤口痢,效果很好,比用田螺好多了。

渴而思酒者不治。渴之甚,茶水不能解,故思酒。嘔甚作噦聲音不治,嘔之聲短,噦則其聲重大而長,胃中空,則邪熱干之,故作嘔、作噦,嘔出長蟲者亦不治。皆驗。

白話文:

口渴卻想喝酒的人,不可救治。口渴非常嚴重,茶水都無法解渴,所以纔想喝酒。嘔吐劇烈伴隨著呃逆聲的人不可救治,嘔吐的聲音短促,而呃逆的聲音沉重而悠長,表示胃中空虛,邪氣和熱氣侵襲造成的,所以嘔吐和呃逆,嘔出長蟲的人也不可救治。以上驗證皆為真實。

目陷神脫者不治,額汗指冷者不治,若欲救之,急用四君加木香乾薑。此芩、連之過劑也。

白話文:

眼睛凹陷、眼神呆滯的人無法醫治,額頭冒汗、手指冰冷的人無法醫治。如果想救治這樣的人,必須立刻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木香、乾薑。這是因為服用過量黃芩、黃連造成的。

長蟲下多者不治,胃氣敗,蟲不得安也。

糞門如竹筒者不治。莖頭起白點者不治。

痢多日,腸胃熱甚,有口角鼻門瘡爛者,有腮腫牙疳臭爛者,有身發紫癍者,有肛門濕爛作癢者,此等見症皆由初起不善治而得,或誤服辛熱藥亦有之。與傷寒、狐惑、胃爛、發癍同類,不治之症也。若欲救療,急須白虎湯加黃連。

白話文:

腹瀉多日,腸胃熱得很嚴重,出現嘴角和鼻子潰爛;或腮部腫大、牙齦潰爛發臭;或身上長出紫色的毒瘡;或肛門潮濕潰爛發癢;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適當治療,或誤服辛熱藥物所致。這種病症跟傷寒、狐惑、胃潰瘍、毒瘡同類,屬於難治的疾病。如果想要救治,必須立即使用白虎湯加黃連。

下痢脫肛,有虛有實。虛者略努便脫,色淡而不甚腫,宜補中益氣湯,陷者舉之。肛門壅腫,努甚脫出,色如紫李、身熱脈大,此為濕熱下逼,芩、連、山梔佐以理氣升提之味。

白話文:

腹瀉脫肛有虛實之分。虛證者:稍一用力便脫肛,脫出的部分顏色淡,腫脹不嚴重,適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將脫出的部分提回。實證者:肛門腫脹,用力大便時脫肛,脫出的部分呈紫紅色,身體發熱,脈搏有力,這是濕熱下迫所致,可用黃芩、黃連、山梔子等清熱利濕之藥,佐以理氣升提之味。

肛門脫出不宜見風,洗冷水,犯之則難收。有痢止而肛不收者,溫水頻洗,軟帛托入,再用石榴皮煎水洗之,或用熱醋沃新布折坐亦好。

白話文:

用藥有三個原則:

用藥有三法,黴令長夏濕勝於熱,治宜從濕。入秋則熱勝於濕,重宜清熱。秋深久亢則濕氣盡消,燥氣方勝,用藥不宜燥劑。蓋痢甚津液既傷,燥與利皆損液之藥也。

1. 夏季濕氣大於熱氣,治療時應注重祛濕。

2. 入秋後熱氣大於濕氣,治療時應注重清熱。

3. 秋末長期乾燥,濕氣消失,燥氣旺盛,用藥時不宜使用燥性的藥物。因為痢疾已傷津液,燥性和通利性的藥物都會損害津液。

黴令濕勝,用平胃散防風葛根以升清氣,少佐芩連以清熱,山楂、神麯行滯,一二劑後再加赤苓、澤瀉車前以滲之。

白話文:

夏季潮濕盛行時,使用平胃散,並加入防風、葛根來提升清氣,再少量加入黃芩、黃連來清熱,山楂、神曲來幫助消化。服用一兩劑後,再加入茯苓、澤瀉、車前草來利水消腫。

入秋熱勝,初宜柴、葛以升清,芩、連以泄熱,厚朴檳榔、木香以通腸胃之壅閉,車前、木通以導其濕熱。食滯不行,神麯、山楂、麥芽以化之。腹痛甚,芍藥、甘草以和之。病熱稍平,然後芩,連可退,再加和胃之品。

白話文:

秋季天氣炎熱,初期應使用柴胡、葛根升發清氣,黃芩、黃連清熱。厚朴、檳榔、木香疏通腸胃壅滯。車前草、木通引導濕熱。如果吃東西消化不良,可用神曲、山楂、麥芽來化解。腹痛劇烈,可用芍藥、甘草調和。病熱稍退後,可以減量黃芩、黃連,再加一些健胃之品。

發於秋深久亢,口渴唇燥舌起黑煤者有之,津液大傷,貧士無力服參,予嘗用沙參、麥冬、生地、甘草以生津液,少加芩連以泄熱,白芍、木香以和血行滯,變燥為潤,因乎時也。痢有譁口。刮腸之辨,噤口者治在胃,刮腸者治在腸。噤口者得食便定,刮腸者熱不除雖能食亦死。膿垢從腸中刮下,始而腸薄,漸致腸化,濕熱蘊於腸中,如癰膿之腐爛而化出也。

白話文:

秋天末期如果天氣長期乾燥,有些人會出現口渴、嘴脣乾裂、舌頭發黑的情況,這是因為津液嚴重受損。貧窮人可能無法服用人參,我可以試用沙參、麥冬、生地黃、甘草來生津,再少加一些黃芩、黃連來清熱,白芍、木香來活血化瘀,從而消除乾燥,適應時節。

痢疾有噤口和刮腸之分。噤口是指治療應著重胃部,刮腸是指治療應著重腸道。噤口的人進食後會緩解症狀,刮腸的人熱症不除,即使能進食也會死亡。腸道中的膿水排泄出來,起初腸壁較薄,逐漸導致腸道腐爛,濕熱積聚在腸道中,就像膿瘡腐爛化膿一樣。

腸刮而腐化者,多屬小腸,故紅痢腹痛甚,痛甚則腸斷而死,以大腸肥厚而小腸薄嫩也。

小兒夏月暑濕之熱,客於營衛,結成癢癤。入於腸胃則為瀉痢,痢之紅白如癤之膿血,膿出不盡,則癤必不收,紅白不盡,痢必不止。

白話文:

在夏季,小兒容易受到暑熱濕氣侵襲,困擾在營衛之氣中,形成濕疹。若暑熱濕氣侵入腸胃,就會導致腹瀉,痢疾的分泌物呈紅白顏色,就像濕疹的膿血一樣。如果膿液沒有完全排出,濕疹就不會痊癒;如果紅白痢疾分泌物沒有排盡,腹瀉就不會停止。

其時瘧痢並作者數人,皆用和解行滯之劑,瘧先止,痢亦漸減。惟驚與痢並作者,競不能救。

溪南吳氏子六歲,園中隨賞桂花,其夜發熱腹痛,天明下痢,上午驚作,連下數行,延予至已二更矣,急入診視,額汗指冷,脈息已絕。後數日,又一三歲子,亦於夜間發熱、腹痛,天明驚作,旋下白凍,延予至,見其病難救,不忍坐視,勉與平肝風扶脾土之劑,六君加柴胡、鉤藤、山梔、白芍、木香、車前,一服而驚梢定,二服而食稍進,但腹痛下痢不減,第三日清晨連下數行而脫。予所見驚與痢齊作者,竟不能救。

白話文:

溪南的吳家六歲兒子,在花園裡玩賞桂花,當晚發熱腹痛,天亮後開始拉肚子,上午出現驚厥,連續好幾次,到我被叫來看病時已經是半夜兩點了。我急忙診視,發現他的額頭冒汗、手腳冰涼,脈搏已經沒有了。幾天后,他們的另一位三歲兒子,也在晚上發熱、腹痛,天亮後驚厥,接著拉出白色水樣大便,我到時發現他的病情很難救治,不忍心放任不管,勉力開了平肝風、扶脾土的藥方,六君子湯加上柴胡、鉤藤、山梔、白芍、木香、車前,喝了一劑後驚厥稍微緩解,兩劑後飯量也稍微增加了,但腹痛腹瀉還是沒有好轉,第三天清早連續拉了好幾次大便後,就去世了。我所見過的驚厥和腹瀉同時發生的,最後都沒有能救治成功。

有驚定熱退而後痢作者,又在可治之例。

有痢後作驚者,脾土虧敗,肝木生風,亦不治之症。

痢後多有浮腫、肚脹之患,大概服芩、連之後,熱症既除,寒症續起,四肢冷,皮色白而光亮者是也,總以補脾去濕為主,不得用辛熱藥。

白話文:

痢疾康復後,常有水腫、腹脹的後遺症。大抵是服用黃芩、黃連等藥物後,熱症已消除,但寒症又隨之而來,表現為四肢冰冷,皮膚白亮。這類情況應以健脾祛濕為主,不宜使用辛熱類藥物。

有痢止未久而復作者,腹痛後重糞後有膿血,名曰休息痢。此濕熱伏於曲腸之中,最難速止,予用補中益氣湯加白芍、木香、茯苓車前子之類多愈。

白話文:

有的人痢疾剛治好,沒過多久又發作了,肚子痛,排便費力,大便中有膿血,這種情況稱之為「休息痢」。這是因為濕熱之氣藏在直腸中,很難快速痊癒。我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白芍、木香、茯苓、車前子等藥材,治療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