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24)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24)

1. 47.厥陰病白虎湯證

《傷寒論》原文: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太陽篇白虎湯證,脈浮滑是表裡皆有熱也。此節之白虎湯證,脈滑而厥,是里有熱表有寒也,此所謂熱深厥深也。愚遇此等證,恆先用鮮白茅根半斤切碎,煮四五沸,取湯一大碗,溫飲下,厥回身熱,然後投以白虎湯,可免病家之疑,病人亦敢放膽服藥。若無鮮茅根時,可以藥房中干茅根四兩代之。

白話文:

太陽篇中記載的白虎湯證,脈象浮滑,表示裏外都有熱。

但這裡的白虎湯證,脈象浮滑但手足厥冷,表示體內有熱,體表有寒,這就是所謂的「熱深厥深」。

我遇到這樣的證狀,通常會先使用新鮮的白茅根半斤,切碎後煮四到五沸,取一大碗湯,溫熱後喝下。這樣一來,手足厥冷的現象會緩解,身體發熱的症狀也會改善。接著再使用白虎湯,這樣可以消除病患的疑慮,病人也會安心服藥。

如果沒有新鮮的白茅根,可以使用藥房裡的乾燥白茅根四兩代替。

若不用茅根時,愚恆治以白虎加人參湯,蓋取人參能助人生髮之氣,以宣通內熱外出也。

白話文:

如果不用茅根,我通常用白虎湯加人參湯來治療,因為人參可以幫助人體生髮氣,讓內部的熱氣向外宣通。

2. 48.厥陰病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證

《傷寒論》原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白話文:

如果手腳冰冷無溫,脈搏微細幾乎消失,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如果是長期遭受寒氣的人,建議使用添加吳茱萸和生薑的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沈堯封曰:叔和釋脈法,細極謂之微,即此之脈細欲絕,即與脈微相渾。不知微者,薄也,屬陽氣虛,細者小也,屬陰血虛,薄者未必小,小者未必薄也。蓋榮行脈中,陰血虛則實其中者少,脈故小;衛行脈外,陽氣虛則約乎外者怯,脈故薄。況前人用微字,多取薄字意,試問:「微云淡河漢」,薄乎?細乎?故少陰論中脈微欲絕,用通脈四逆主治回陽之劑也。此之脈細欲絕,用當歸四逆主治補血之劑也。

白話文:

沈堯封說:叔和傳授的診脈方法,很細微的地方稱為「微」,這裡所說的脈細微弱接近消失,與「脈微」意思混淆。不明白「微」字的人,認為它代表虛弱,屬於陽氣虛弱;「細」字代表細小,屬於陰血虛弱。但是虛弱不一定細小,細小也不一定虛弱。

因為榮氣在脈中運行,陰血虛弱的話,脈中盈滿的東西就少,所以脈就顯得細小;衛氣在脈外運行,陽氣虛弱的話,包裹在脈外的氣就虛弱,所以脈就顯得虛弱。而且前人使用「微」字,多取「虛弱」的意思。請問:「微波在銀河間盪漾」,是「虛弱」嗎?還是「細微」?所以,少陰經論述的「脈微欲絕」,是用於補陽藥物的;這裡所說的「脈細欲絕」,是用於補血藥物的。

兩脈陰陽各異,豈堪混釋!

【當歸四逆湯方】,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大棗二十五枚擘,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

白話文:

當歸四逆湯配方:

  • 當歸 三兩
  • 桂枝 三兩(去皮)
  • 芍藥 三兩
  • 細辛 三兩
  • 大棗 二十五枚(剖開)
  • 甘草 二兩(炙過)
  • 通草 二兩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即前方加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切,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溫五服。

白話文:

在「當歸四逆湯」中,加入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切片。用六升水和六升清酒一起煮,直到湯液剩下五升。過濾掉渣滓,分五次溫服。

王和安曰:厥陰經氣來自足少陰經,宣於手太陰經,成循環不息之常度。若以血寒自鬱於臟,脈象應有弦凝之徵。今脈細欲絕,可知少陰經氣來源先虛,及複本經受臟寒之感,則虛寒轉甚,細而欲絕也。

白話文:

王和安說:肝經的氣血來自於腎經,再擴散到肺經,形成一個不斷循環的規律。如果因為血寒滯留於內臟,脈象應該會出現緊繃的徵兆。但現在脈象細弱欲絕,可見腎經提供的氣血本來就虛弱,加上本經又受到內臟寒氣的影響,虛寒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導致脈象細弱欲絕。

治以當歸四逆湯,意在溫肝通郁,而必以桂枝、白芍疏浚經氣之源,細辛、通草暢達經氣之流,內有凝寒,重加吳萸、生薑,溫經通氣,仍加入原方以全其用,解此,則治經氣之定義可三反矣。

白話文:

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目的是溫暖肝臟,疏通鬱滯。而桂枝、白芍疏通經氣的源頭,細辛、通草暢通經氣的流動,內有寒凝結,再加入吳萸、生薑,溫暖經絡,疏通氣血,仍然加入原方以發揮其全部功效。理解了這個,那麼治療經氣的定義可以推翻三次了。

3. 49.厥陰病白頭翁湯證

《傷寒論》原文: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白話文:

叫做「白頭翁湯」的藥方,包含以下藥材:

  • 白頭翁:兩錢
  • 黃連:三錢
  • 黃柏:三錢
  • 秦皮:三錢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醫宗金鑑》注曰:三陰俱有下利證,自利不渴屬太陰,自利渴屬少陰。惟厥陰下利,屬寒者厥而不渴,下利清穀;屬熱者消渴,下利後重,便利膿血。此熱利下重,乃鬱熱奔逼廣腸、魄門重滯難出。初痢用此法以寒治熱,久痢則宜用烏梅丸,隨所利而從治之,調其氣使之平也。

白話文:

《醫宗金鑑》中記載:三陰經同時出現腹瀉症狀,自發腹瀉不口渴屬於太陰經,自發腹瀉口渴屬於少陰經。只有厥陰經腹瀉,如果是寒症,則腹瀉不渴,下痢清水穀物;如果是熱症,則口乾舌燥,腹瀉後肛門重墜,排出膿血。這種熱証腹瀉肛門重墜,是鬱熱衝入大腸,魄門阻塞難以排出造成的。初發腹瀉時可以用寒性藥物治療熱症,如果腹瀉時間長,則宜使用烏梅丸,根據腹瀉的具體情況施治,調節氣機使其平衡。

白頭翁湯所主之熱利下重,當自少陰傳來,不然則為伏氣化熱竄入厥陰,其證雖熱,而仍非外感大實之熱,故白頭翁湯可以勝任。乃有病在陽明之時,其病一半入府,一半由經而傳於少陽,即由少陽入厥陰而為腑臟之相傳。則在厥陰者既可成厥陰熱利之下重,而陽明府中稽留之熱,更與之相助而為虐,此非但用白頭翁湯所能勝任矣。愚遇此等證,恆將白頭翁、秦皮加於白虎加人參湯中,則莫不隨手奏效也。

白話文:

白頭翁湯所治療的發燒、大便不通、小便不利,應是由少陰經傳來的。如果不是這樣,就是潛伏體內的病氣化熱,竄入厥陰經。雖然症狀表現為發燒,但並非從外部感染而來的嚴重發熱,因此白頭翁湯可以有效治療。

但是,有些疾病發生在陽明經,一部分病氣進入腑臟,另一部分則沿著經絡傳到少陽經,再從少陽經傳入厥陰經,成為腑臟之間的互相傳遞。那麼,在厥陰經的發燒、大便不通、小便不利既可以由厥陰經自身造成,而陽明經腑臟中滯留的熱氣又會雪上加霜,這就不是單靠白頭翁湯就能解決的。

我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在白虎湯中加入白頭翁和秦皮,然後再加人參,這樣幾乎都能很快地見效。

曾治一中年婦人,於孟春感冒風寒,四、五日間延為診治。其左脈弦而有力,右脈洪而有力,舌苔白而微黃,心中熱而且渴,下利膿血相雜,裡急後重,一晝夜二十餘次,即其左右之脈象論之,斷為陽明、厥陰合併病。

白話文:

曾經治療一位中年婦人,在早春時節感染了風寒,過了四、五天後才來診治。她的左手脈象弦緊有力,右手脈象洪盛有力,舌苔發白並微泛黃色,感覺心中發熱且口渴,大便中帶有膿血,有一種急著上廁所和排便不暢的感覺,一晝夜間排便二十多次,根據她左右手的脈象來判斷,診斷為陽明經和厥陰經同時發病。

有一醫者在座,疑而問曰:凡病涉厥陰,手足多厥逆,此證則手足甚溫何也?答曰:此其所以與陽明並病也,陽明主肌肉,陽明府中有熱,是以周身皆熱,而四肢之厥逆,自不能於周身皆熱時外現也。況厥陰之病,即非雜以陽明,亦未必四肢皆厥逆乎?醫者深韙愚言,與病家皆求速為疏方,遂為立方如下:

白話文:

在座的一位醫生提出了疑問:"凡是屬於厥陰經的疾病,通常會出現手足冰冷的症狀,但是這個病人手腳卻很溫暖,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回答道:"這是因為此病同時還合併了陽明經的病症。陽明經主管肌肉,陽明經腑中有熱,所以全身都會發熱。至於四肢的冰冷症狀,不可能在全身發熱的時候同時出現。況且厥陰經的疾病,即使不合併陽明經,也不一定都會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

這位醫生深表贊同,於是病人和他的家人都請求我儘快開出治病的方劑。我便為他們制定了以下的方劑:

石膏(三兩搗細),生杭芍(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野臺參(四兩),白頭翁(八錢),秦皮(六錢),天花粉(八錢),甘草(三錢)

白話文:

生石膏(180克,搗碎成細粉) 生杭白芍(48克) 生淮山藥(48克) 野臺參(240克) 白頭翁(48克) 秦皮(36克) 天花粉(48克) 甘草(18克)

上藥八味,共煎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方中之義,是合白虎加人參湯與白頭翁湯為一方,而又因證加他藥也。白虎湯中無知母者,方中芍藥可代知母也。蓋芍藥既能若知母之退熱滋陰,而又善治下利者之後重也。無粳米者,方中生山藥可代粳米也,蓋山藥汁漿濃郁,既可代粳米和胃,而其溫補之性,又能助人參固下也,至於白頭翁湯中無黃連、黃柏者,因與白虎湯並用,有石膏之寒涼,可省去連、柏也。又外加天花粉者,因其病兼渴,天花粉偕同人參最善生津止渴。

白話文:

這個方劑的意思是,將白虎加人參湯和白頭翁湯合為一個方劑,再根據症狀加入其他藥物。白虎湯中沒有知母,但方劑中的芍藥可以代替知母,因為芍藥既能像知母一樣退熱滋陰,又能治療腹瀉後遺症。方劑中沒有粳米,但生山藥可以代替粳米,因為山藥汁液濃鬱,既能像粳米一樣和胃,又能溫補助固下。至於白頭翁湯中沒有黃連和黃柏,因為它與白虎湯一起使用,石膏的寒涼性質已經足夠,所以可以省去黃連和黃柏。此外再加入天花粉,是因為患者伴有口渴,天花粉搭配人參可以有效生津止渴。

將此藥三次服完,諸病皆減三分之二。再診其脈仍有實熱未清,遂於原方中加滑石五錢,利其小便,正所以止其大便,俾仍如從前煎服,於服湯藥之外,又用鮮白茅根半斤煎湯當茶,病遂全愈。

白話文:

服用這個藥方三次後,各種病症都減輕了三分之二。再次診脈,發現仍然有實熱未清。因此在原來的方子中加入五錢滑石,利尿導熱,這其實是為了止瀉。繼續按照之前的方子煎藥服用。此外,還用半斤新鮮的茅根煎湯代替茶飲。後來,疾病就完全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