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面赤色

傷寒面赤色,雖有表熱裡熱之分,然表症居多,故身熱少汗,六脈浮數,發汗乃解。若太陽見症,無汗脈浮緊者,加減羌活湯。有汗脈浮緩,加減防風湯。陽明見症,無汗發熱脈浮緊者,葛根湯。有汗脈洪長者,乾葛石膏湯。少陽見症,無汗惡寒,脈浮緊,羌活柴胡湯。有汗脈弦,小柴胡湯

白話文:

傷寒患者面部發紅

雖然有表熱(外感熱邪)和裡熱(內在熱邪)之分,但表證(外感熱邪)居多。因此會出現身熱少汗、六脈浮數的症狀。這種情況下,用發汗法治療。

太陽經證

出現太陽經證狀而無汗,脈浮緊者,使用「加減羌活湯」。出現太陽經證狀而有汗,脈浮緩者,使用「加減防風湯」。

陽明經證

出現陽明經證狀而無汗、發熱、脈浮緊者,使用「葛根湯」。出現陽明經證狀而有汗,脈洪長者,使用「乾葛石膏湯」。

少陽經證

出現少陽經證狀而無汗、惡寒、脈浮緊者,使用「羌活柴胡湯」。出現少陽經證狀而有汗,脈弦者,使用「小柴胡湯」。

若裡熱面赤,汗多不惡寒,渴而飲水,六脈沉數,知母石膏湯涼膈散。陽明裡熱面赤,大便實者,涼膈散加酒蒸大黃,以清血分之熱。失用大黃,有衄血之患。若風溫症,有汗發熱面赤色,宜防風乾葛石膏湯。若初起不發熱,口不渴,唇不焦,脈沉遲,面赤色,即陰極發躁等症,另用四逆湯

白話文:

  • 如果身體內熱,臉色發紅,出汗多而不怕冷,口渴想喝水,六脈脈象沉數(快而有力),使用知母石膏湯、涼膈散。
  • 如果陽明經內熱,臉色發紅,大便實滯,在涼膈散中加入用酒蒸過的大黃,以清血中的熱氣。
  • 如果不用大黃,可能會出現流鼻血的症狀。
  • 如果是風熱症,有出汗、發熱、臉色發紅的現象,適合使用防風乾葛石膏湯。
  • 如果剛開始出現症狀時,沒有發熱,不口渴,嘴脣不乾燥,脈象沉緩(慢而弱),臉色發紅,屬於陰極發躁等症狀,另用四逆湯。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白話文:

太陽病,發病八九天後,症狀類似瘧疾,有發熱和畏寒,但發熱時間長,畏寒時間短。不嘔吐、大便清稀,想自己痊癒,一天發作兩三次,脈搏微弱而緩慢,表示快好了。脈搏微弱而畏寒,表示陰陽兩虛,不能再發汗、瀉下、催吐了。面色仍然發紅,說明病還沒好,由於不能稍微出汗,身體一定會發癢,宜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

此條表邪面赤熱。詳註似瘧。

又云太陽病,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慄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瘥。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

此陽微難作汗,故面熱赤。至六七日作汗之期,若戰慄,當汗出而解。發熱者,則陽氣復而症瘥。若因脈遲無陽,不能戰惕發熱作汗,其身必癢。

白話文:

現在陽氣偏弱,很難出汗,所以會面紅發熱。到了約六七天出汗時間,如果出現發抖症狀,這時出汗就會緩解。發燒則表示陽氣恢復,病情好轉。如果因為脈搏遲緩沒有陽氣,無法發抖發熱出汗,那麼身體一定會發癢。

陽明病,合面赤色,不可攻。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面合赤色,此表邪作汗之徵。若誤攻下,則表熱不散。熱瘀於上,必蒸黃色於皮毛;熱瘀於下,必熱結膀胱而小便不利。此條不立方法,既曰陽明病,當用防風乾葛湯,解在表發熱之黃。既曰小便不利,當用豬苓湯,分利下焦。

白話文:

面部發紅,這是邪氣內攻導致出汗的徵兆。如果錯誤地治療為瀉下,則表面的熱氣無法散發。熱氣瘀滯在上,必會蒸發出黃色的汗液;熱氣瘀滯在下,必會熱結膀胱導致小便不利。針對這個情況,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既然說是陽明病,就應該用防風乾葛湯來緩解表面的發熱和發黃。既然是小便不利,就應該用豬苓湯來分利下焦。

並病篇曰:二陽合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其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白話文:

在《辨病篇》中提到: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起初太陽病發作時,有時會發出汗液。汗出時不暢,於是轉為陽明病,接著會持續出微汗,而且不惡寒。如果太陽病無法解除,則不適合攻下,因為攻下會導致逆行。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微微發汗。如果患者面色鮮紅,說明陽氣鬱積在表層,應當使用燻蒸的方法來疏解。如果發汗不暢,自然不能說陽氣鬱積難以宣通,應當讓患者出汗,但患者卻出不了汗,感到煩躁不安,不知道疼痛在哪裡,有時在腹部,有時在四肢,按壓也無法找到,而且患者呼吸短促,這些都是因為出汗不暢造成的。繼續發汗則可以痊癒。為什麼知道患者出汗不暢?因為脈象澀滯,所以可以判斷。

曰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不徹,因轉屬陽明,雖名合併病,實病也。然必得表邪盡解,方可下,若太陽症未罷,下之則為逆,如此尚可小發其汗。設若面色連連赤色,此是邪汗未出,則非小發汗,急當以藥解表,以湯熏汗。若汗原不透徹,語言不能完全,此陽邪不得發越,其人必煩躁,呻吟叫痛,乍云在腹,乍云四肢,按之不得痛處,其人喘逆短氣,但當坐以汗出不徹,更出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其脈澀滯模糊,尚是表汗未出。

白話文:

在太陽病的初期,如果發汗不徹底,就會轉變為陽明病。雖然名為合併病,但實際上是獨立的疾病。但必須等到表面的邪氣完全解除,才能服用瀉下的藥物。如果太陽病的症狀還沒有結束,就服用瀉下的藥物,就會導致病情逆轉。即使如此,也可以稍微發汗。如果面部持續出現紅色,這是因為邪汗沒有出來,所以不能再發小汗,應該趕緊服藥解表,用藥湯燻汗。如果汗水本來就不暢通,語言也不能完整表達,這說明陽邪不能發散,病人必然會煩躁不安,呻吟叫痛,時而說在腹部,時而說在四肢,按壓卻找不到痛處,病人喘息短促。這種情況下,隻要坐著,汗水不出,就表示沒有好轉。如何知道汗水沒有出透?因為脈象澀滯模糊,說明表汗還沒有出來。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白話文:

陽虛型傷寒病,拉稀清便,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手腳冰涼,脈搏微弱接近消失,全身卻不覺得冷,病人臉色發紅,可能伴有腹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者腹瀉停止,脈搏不出者,使用通脈四逆湯方治療。脈搏出現後病情好轉。

厥陰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而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人面戴陽下虛故也。又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厥陰證型的腹瀉,脈象沉而緩慢,患者臉色微紅,身體輕微發熱,腹瀉排出清澈的水谷,這種情況必定會出現胸悶和冒冷汗,然後症狀得到緩解,患者會出現輕微的厥證(昏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患者陽氣不足,導致下焦虛寒。

另外有記載說,腹瀉排出清澈的水谷,說明體內有寒氣,體外有熱氣,出汗後出現厥證,應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

以上二條,皆陰症似陽之面赤,故皆用四逆湯。

《金匱》云: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提到:病人身體發熱但雙腳冰冷,脖子僵硬疼痛,怕冷;有時頭部發熱、臉色和眼睛發紅,只有頭部能活動,突然之間嘴巴緊閉,背部向後反弓的人,這是痙病。如果讓病人發汗,寒濕就會結合,皮表會更虛弱,因此會更怕冷。發汗後,他的脈搏就會像蛇一樣細小。

此痙病門面赤色。仲景論痙,專主血虛液燥,故即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面赤,尚禁發汗。詳痙病加減羌活湯

白話文:

這種痙攣病的症狀是面色潮紅。張仲景論述痙攣,主要認為是由於血虛液燥造成的,所以患者會出現身體發熱但腳部冰冷、頸項僵硬、怕冷、面色發紅等症狀。此時應避免發汗。詳見「痙病加減羌活湯」的方劑。

羌活獨活,防風,荊芥柴胡,乾葛,廣皮,甘草

白話文:

羌活:具有祛風邪濕、止痛的功效。

獨活:具有祛風濕、散寒的功效。

防風:具有散風熱、止痛的功效。

荊芥:具有祛風熱、解肌的功效。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燒的功效。

乾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的功效。

廣皮: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色赤表熱,欲汗之候,又見浮大急數之表脈,故用此方。

加減防風湯,見頭痛。

面赤自汗,身熱不減,脈見浮緩者,以此方治之。

葛根,見惡寒。

陽明病,禁用麻、桂,今以無汗脈浮緊,故用此方,然亦北方冬月治法。

乾葛石膏,見寒熱。

同一陽明面赤,前條無汗脈浮緊,則用乾葛湯。今有汗脈洪長,則用此方。

白話文:

同樣是陽明經所致的面紅,但前面提到的情況是沒有出汗、脈象浮緊,這種情況適用於乾葛湯。而現在這個情況是有出汗、脈象洪大有力,則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柴胡羌活湯,即小柴胡湯加羌活。

白話文:

柴胡羌活湯是以小柴胡湯為基礎,加入羌活的方劑。

面赤之症,不特太陽陽明,即少陽表邪不散亦有,故以柴胡湯加羌活、防風。

小柴胡湯,見寒熱。

前方治少陽太陽表邪者,此方治少陽表裡兼見者。

知母石膏湯

知母,石膏,門冬,竹葉,粳米

仲景面色赤,皆以表邪主治。然亦有陽明裡熱、上衝頭面,汗多口渴而面赤者,故以此方治之。

涼膈散,見發狂。

陽明裡熱、口渴消水之面赤,則用知母石膏湯。若胃熱上衝而刑肺金,則用此方。大便結,加玄明粉。腹脹不得大便,有下症者,大、小承氣湯

白話文:

陽明熱證,口渴消水,面赤:

使用知母石膏湯。如果胃熱上衝,損傷肺金,也用此方。

大便便祕:

加入玄明粉。

腹脹不能大便,有下痢症狀:

使用大、小承氣湯。

防風石膏湯,即乾葛石膏湯加防風。

陽明風熱面赤色,故用此方。

四逆湯,見身痛。

面赤色皆是陽邪,然陰症中又有虛陽上浮者,故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