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卷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7)

1. 大頭論第三十(雷頭風附)

夫大頭病者。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之也。多在少陽。或在陽明。或傳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見於頭。多在兩耳前後先出。皆主其病也。治之大不宜藥速。速則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必傷人命。此病是自外而之內者。

白話文:

大頭病是由於陽明經的邪熱過於旺盛,導致少陽經的相火受累所致。多發生在少陽經,或陽明經,或傳到太陽經。根據腫塊所在的位置,沿著相應的經絡治療。濕熱會導致腫脹,肝火旺盛會導致疼痛。這些邪氣會在頭部顯現,通常會先在兩耳前後出現。這些都是判斷疾病的主要部位。治療這種疾病時,服藥不宜過快。如果過快,藥性會超過病竈所在位置。也就是說,原本頭部的熱邪沒有去除乾淨,結果服藥後又導致中間產生寒邪,這樣一來必然會危及生命。這種疾病是由外而內傳播的。

是血病。況頭部分受邪。見於無形跡之部。當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著無形之分部。既著無形。無所不至。若用重劑速下過其病難已。雖用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皆失緩體。則藥不能除病。當徐徐浸漬無形之邪也。或藥性味形體擬象。皆要不離緩體是也。

白話文:

這是類型的血病。況且頭部已受到邪氣影響。出現在無形之處。此時處理應該先緩和後急促。先緩和,是指邪氣在頭部,影響到無形之處。既已影響到無形,就無處不到。如果使用重劑快速攻下,反而會使病情難以控制。即使使用緩和的藥,如果服用過急,或在飽腹前、或一次性大量服用,都會失去緩和的作用。這樣藥物就無法祛除病邪。應該逐漸浸潤無形之邪氣。或者根據藥物的性味、形體以及適應症,在不脫離緩和的作用即可。

且後急者。謂緩劑已瀉。邪氣入於中。是到陰部。染於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則損陰也。此終治卻為客邪。當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當緩者。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各本家病也。若急治之。不能解紛而益亂也。此故治主當緩。治客以急者。謂陽分受陰邪。陰分受陽邪。

白話文:

這個病人情況危急,必須立即處理。假如少陽陽明經絡有病。少陽經絡有邪氣,會導致耳前耳後疼痛。陽明經絡有邪氣,會導致頭部腫脹。先用黃芩、黃連、甘草煎服。藥量很小,不要停頓,或者等藥劑喝完後,再用大黃煨、鼠黏子炒香。煎好藥之後去掉藥渣,加入芒硝。所有藥材的用量相同。不時少量服用,不要讓飲食滯留在體內,這樣才能起到緩解的作用,等到邪氣消退後就可以了。

此客氣急除去之也。假令少陽陽明為病。少陽為邪。出於耳之前後也。陽明為邪者。首大腫是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湯。通炒過剉煎。少少不住服。或劑畢。再用大黃煨。鼠黏子新瓦上炒香。煎藥成去滓。內芒硝。俱各等分。亦時時呷之。無令飲食在前。得微利。及邪氣已。

只服前藥。如不已。再同前次第服之。取大便利。邪氣即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如少陽渴者。加栝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羌活防風之類。

白話文:

只需要服用前面的藥物。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就可以再次按照前面的順序服用藥物,直到排便暢通,邪氣就會消失。

如果是有陽明經證,同時有口渴的症狀,可以加用石膏。如果是有少陽經證,同時有口渴的症狀,可以加用栝樓根。

陽明經的常用方劑:升麻、芍藥、葛根、甘草。

太陽經的常用方劑:羌活、防風等。

雷頭風附

夫治雷頭者。諸藥不效。為與證不相對也。夫頭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予製藥內加荷葉。謂象其震之形。其色又青。乃述類象形也。當煎局方中,升麻湯

白話文:

太陽相對月亮

升麻(一兩),蒼朮(一兩),荷葉(一個全者)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食後。或燒全荷葉一個。研細調煎藥服。亦妙。

耳論附

論曰。耳者蓋非一也。以竅言之。是水也。以聲言之。金也。以經言之。手足少陽俱會其中也。有從內不能聽者主也。有從外不能入者經也。有若蟬鳴者。有若鐘聲者。有若火熇熇狀者。各隨經見之。其間虛實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聾者腎也。何謂治肺。肺主聲。鼻塞者肺也。

白話文:

古文:論曰。耳者蓋非一也。以竅言之。是水也。以聲言之。金也。以經言之。手足少陽俱會其中也。有從內不能聽者主也。有從外不能入者經也。有若蟬鳴者。有若鐘聲者。有若火熇熇狀者。各隨經見之。其間虛實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聾者腎也。何謂治肺。肺主聲。鼻塞者肺也。

論述說,耳朵並不是單純的器官。從孔竅的角度來說,它是水;從聲音的角度來說,它是金;從經脈的角度來說,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都匯聚在其中。如果有從內部無法聽見聲音的,是臟腑出了問題;如果有從外部無法傳入聲音的,是經脈出了問題。耳鳴的聲音有像蟬叫的,有像鐘聲的,有像火苗燃燒的,這些都根據不同的經脈而出現。其中虛實的變化不可不察。比如假設耳聾是腎臟出了問題,為什麼要治療肺?肺主聲,鼻塞也是肺出了問題。

何謂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從受氣為始。腎受氣於巳。心受氣於亥。肝受氣於申。肺受氣於寅。脾王四季。此法皆長生之道也。

白話文:

什麼是調養心臟?心臟主管身體的腐臭。按照這種方法,都是從接收氣息開始的。腎臟在巳時(上午9-11點)接收氣息,心臟在亥時(晚上9-11點)接收氣息,肝臟在申時(下午3-5點)接收氣息,肺臟在寅時(凌晨3-5點)接收氣息,脾臟則統治四季。這些方法都是延年益壽之道。

2. 小兒斑疹論第三十一

論曰。斑疹之病。其狀各異。瘡發焮腫於外。屬少陽三焦相火。謂之斑。小紅靨行於皮膚之中不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斑證者。若自吐瀉者。慎勿治。則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大凡瘡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妄動而生變。此謂少陽通表宜和之也。當先安其里以解毒。

白話文:

原文:斑疹之病,其表現形態各不相同。瘡發紅腫於外,屬於少陽三焦相火,稱為斑。小紅點散佈在皮膚中不出者,屬於少陰君火,稱為疹。凡是表現為斑點症狀的,如果出現自發吐瀉,那麼就不要治療,多數結果良好。這表示邪氣上出和下出均已排出。

對於瘡疹,原則上不可過早瀉下。擔心妄動而導致病情變化。這就是所說的少陽通達於表,應該調和之。應該先安撫其內,以解毒消邪。

次微發之。安里解毒者。謂能安和五臟。防風湯是也。如大便不秘。次微發之。微發之藥。錢氏方中甚多。宜選用之。如大便過秘。宜微利之。當歸丸棗變百祥丸是也。初知是斑疹。若便發之。令斑並出。小兒難禁。是使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已吐利。

白話文:

發病初期應輕微發汗,以安和五臟解毒。例如防風湯。

如果大便不祕,可輕微發汗。錢氏方中有許多輕微發汗的藥物,可選用。

如果大便過於祕結,應輕微瀉下。例如當歸丸、棗變百祥丸。

剛發現斑疹時,如果立即發汗治療,會導致斑疹全部發出,小兒難以承受,並可能誘發其他病症。

治療過程中,首尾不可下。首指上焦,尾指下焦。如果已經出現嘔吐或腹瀉,則不可再下。

不可下也。便宜安里藥三五服。如能食大便秘者內實。宜微疏利之。若內虛而利者。宜安里藥三五服。末後一服。調微發之藥服之。大抵用安里之藥多。發表之藥少。秘則微疏之。邪氣不並出。能作番次。使小兒易禁也。身溫者順。身涼者逆。則宜服防風湯以和之。

白話文:

不可動用瀉藥,先使用安裏藥服用三到五帖。如果能吃東西但有大便不通的情況,表示內部有積滯,適合用輕微通瀉藥物治療。如果內部虛弱而導致腹瀉,應服用安裏藥三到五帖。最後一帖,加入少量發散藥物一同服用。總的來說,使用安裏藥的劑量較多,而發散藥的劑量較少。便祕的時候使用輕微通瀉藥,避免邪氣同時發作,可以分次調理,讓小兒容易痊癒。身體發熱的順服,身體發冷的逆反。此時宜服用防風湯調理。

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耆,芍藥,枳殼荊芥穗,牛蒡子(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防風(50克),地骨皮、黃耆、芍藥、枳殼、荊芥穗、牛蒡子(每種各25克)

上為細末。溫水調下。或為粗末。煎服二三錢。更妙。

治大便秘而內實能食。宜,當歸丸。

當歸(五錢),黃連(二錢半),大黃(二錢),甘草(一錢炙)

白話文:

當歸五錢,黃連二錢半,大黃二錢,甘草一錢(經過炙過的)

先將當歸熬作膏子。入藥三味為丸。漸次服十丸。妙。

治斑疹大便秘結。棗變百祥丸

大戟(去骨一兩),棗(三個去核)

上二味。用水一碗。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不用。將棗焙乾。可和劑旋丸。從少至多。以利為度。

五臟病各有所見證

熱則從心。寒則從腎。嗽而氣上則從肺。風從肝。瀉從脾。假令瀉見嗽而氣上。脾肺病也。瀉白益黃散合而服之。又宜黃芩厚朴湯白朮厚朴湯。謂脾苦濕肺苦燥氣則上逆也。其證先瀉。又兼面色黃。腸鳴呦呦者是也。如見渴熱多者。當服厚朴湯。不渴熱少者。當服白朮厚朴湯。其他五勝若有兼證。皆如此類。然更詳後說。四時經移用藥。

白話文:

以下情境而外,則為甚,此。過。傷喉。::左。右。左,。。其。:。,。補。,。淡有或。真屬。木木木木。後。、。、、,,、、、、、、、、、。、、、、、、、、、、、、、、、、、、、、、、、、、、、、、、、、、、、、、、,,,,。,,,,,,,,,,,,,,,,、、、、、、、、、、、、、、、、、、、、、、、、、、、、、、、、、、、、、、、、、、、、、、、、、、、、、、、、、、、、、、、、、、、、、、。。。。。。。。。、、、、、、、、、、、、、。、、、、、、、、、、、、、、、、、、、、、、、、、、、、、、、、、、、、、、、、、、、、、、、、、、、、、、、、、、、、、、、、、、、、、、、、、、、、、、、、、、、、、、、、、、、、,,,,,,,,,،,、、、、、、、、、、、、、、、、、、、、、、、、、、、、、、、、、、、、、、、、、、、、、、、、、、、、、、、、、、、、、、、、、、、、、、、、、、、、、、、、、、、、、、、、、、、、、、、、、、、、、、、、、、、、、、、、、、、、、、、、、、、、、、、、、、、、、、、、、、、、、、、、、、、、、、、、、、、、、、、、、、、、、、、、、、、、、、、、、、、、、、、、、、、、、、、、、、、、、、、、、、、、、、、、、、、、、、、、、、、、、、、、、、、、、、、、、、、、、、、、、、,,,,,,、、、、、、、、、、、、、、、、、、、、、、、、、、、、、、、、、、、、、、、、、、、、、、、、、、、、,,,,、、、、、、、、、、、、、、、、,,,,,,,,,,、、、、、、、、、、、、、、、、、、、、、、、、、、、、、、、、、、、、、、、。。。、。。。、、、、、、、、、、、、、、、、、、、、、、、、、、、、、、、、、、、、、、、、、、、。。。。。。。。。。。、、、、、、、、、、、、、、、、、、、、、、、、、、、、、、、、、、、、、、、、、、、、、、、、、、、、、、、、、、、、、、、、、、、、、、、、、、、‘‘‘‘‘、、、、、、,,,,,,,,,、、、、、、、、

假令春分前。風寒也。宜用地黃羌活防風。或地黃丸瀉青丸相間服之。春分後。風熱也。宜用羌活防風黃芩。或瀉青丸用導赤散下之。立夏之後。熱也。用三黃丸赤散。夏至後。濕熱也。宜導赤瀉黃散合而服之。或黃芩甘草白朮茯苓之類。為勝濕之藥。立秋後。宜用益黃散瀉白散

白話文:

春分前:若患上風寒,宜服用地黃、羌活、防風組成的藥方。或服用地黃丸與瀉青丸交替服用。

春分後:若患上風熱,宜服用羌活、防風、黃芩組成的藥方。或服用瀉青丸,再用導赤散輔助下行。

立夏後:若患上熱症,宜服用三黃丸與導赤散。

夏至後:若患上濕熱,宜服用導赤瀉黃散合劑。或服用黃芩、甘草、白朮、茯苓等藥材,具備祛濕功效。

立秋後:宜服用益黃散與瀉白散。

陳皮厚朴人參木香之類。秋分後。用瀉白散。立冬之後。地黃丸主之。謂腎不受瀉也。大凡小兒斑疹。已發有瘡有聲音者。乃形病氣不病也。無瘡無聲音者。乃氣病形不病也。有瘡而無聲音者。是形氣俱病也。後一證。當清利肺氣。八風湯涼膈散。大黃芒硝亦可。或如聖湯加大黃。

白話文:

像陳皮、厚朴、人參、木香等藥材,在秋分後應使用瀉白散。立冬後,則以地黃丸為主。因為腎臟不能耐受瀉下的緣故。

一般來說,小兒出疹子,如果已經形成瘡口並有聲響,表示形體有病,但氣無病。如果沒有瘡口也沒有聲響,表示氣有病,形體無病。如果有瘡口但沒有聲響,表示形氣都有病。

對於後一種情況,應清利肺氣。可以服用八風湯或涼膈散,也可以使用大黃或芒硝。另外,也可以在聖湯中加入大黃。

或八味羌活湯加大黃。此是春時發斑。謂之曰風斑耳。瘡疹者。內經云。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斑子者。是相君行命三焦真陽氣之所作也。若氣入肺。變膿胞。入肝為水胞。自病為斑。心乃君火。入於皮作癮疹。為肺主皮毛。心不害肺金。此乃君之德也。未瘡而發搐。乃外感寒邪內發心熱而發搐。

白話文:

可以加上大黃在八味羌活湯中。此種春季出現的斑點,稱為風斑。斑疹類疾病,《內經》記載,疼痛、瘙癢、瘡瘍,都與心火有關。斑點是由人體司令官(相君)行使三焦真氣的功能所造成。如果氣進入肺部,會變成膿皰;進入肝臟,會變成水皰;自身發病,會變成斑點。心臟是君火,進入皮膚後會引起癮疹(過敏性皮疹)。肺主皮毛,心臟不會傷害肺部的金氣,這是君主的德行。在皮膚潰爛之前出現抽搐,是因為外感寒邪,導致內在心熱而發作抽搐。

用茶湯下解毒丸。或犀角地黃湯主之。已發便稠密。形勢如針頭者。當輕發其表涼其內。連翹升麻湯主之。若斑已發稠密甚而微喘。飲水有熱證。當以去風藥微下之。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為在表不在裡。當微發之。升麻葛根湯主之。若有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則知熱在內。

白話文:

  • 服用解毒丸,用茶湯送服。或服用犀角地黃湯。
  • 如果毒瘡已發,並且密且大,形狀像針頭。應輕輕發散表邪,清涼內熱。服用連翹升麻湯。
  • 如果毒瘡已發密且大,甚至有輕微喘息,飲水感到發熱。應服用祛風藥物,並微量下瀉。
  • 如果毒瘡不能很快排出,清便卻自己調和。可以判斷毒邪在表層,不在內裏。應輕微發散表邪。服用升麻葛根湯。
  • 如果毒瘡乾黑,陷在肌肉中,熱度不大,大便乾燥。可以判斷熱邪在內裏。

當煎大黃湯。下宣風散。身表大熱者。表證未罷。不可利大便。若斑疹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者。當利小便。已發後有餘毒不散。為復有身熱癰瘡之類。當用解毒之藥。

白話文:

如果要煎服大黃湯,先服用宣風散。如果身體表面發熱,表證還沒有消除,就不可以通利大便。如果斑疹已經出現,但發熱較輕,小便不順利,應通利小便。出疹後還有餘毒沒有散發,再次出現發熱、癰瘡等症狀,應使用解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