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2)

回本書目錄

(2)

1. 厥逆可灸之證 (349)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白話文:

傷寒時,如果脈搏跳動很快,手腳冰冷逆寒,可以用灸療法治療。

2. 白虎湯 (350)

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白話文:

若傷寒症狀,脈搏滑順但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表示體內有熱邪,應以白虎湯治療。

3. 當歸四逆湯 (351)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當歸四逆湯方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手腳冰冷、脈搏微弱欲絕者,適合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當歸四逆湯的藥方: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過的)、通草二兩(炙過的)、大棗二十五枚(剖開),另一種作法用十二枚。將以上七種藥材,以八升水煮成三升,濾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4.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352)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四逆湯

白話文:

假設有人身體長期寒冷,應該使用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白話文: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掉樹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烤過),通草二兩,紅棗二十五顆(剝開),另有一個配方用十二顆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白話文:

以上七種材料,用八升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汁,去除雜質,趁溫熱時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生薑半斤,切,吳茱萸二升

白話文: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烤過),通草二兩,紅棗二十五顆(剝開),桂枝三兩(去掉樹皮),細辛三兩,生薑半斤(切片),吳茱萸二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白話文:

以上九種材料,用六升水和六升清酒混合,煮沸後,取五升藥汁,去除雜質,分成五次溫熱服用。另一種配方是用四升水和四升酒。

5. 四逆湯 (353)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大量流汗但體溫不降,胃部悶痛,四肢痠痛,同時腹瀉、意識模糊發冷的,可以用四逆湯治療。

6. 四逆湯 (354)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倘若出了大量汗卻突然腹瀉而且手腳冰冷的人,服用四逆湯。

7. 瓜蒂散 (355)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手腳冰冷,脈搏時而緊繃,表示邪氣積聚在胸中,心窩裡感覺飽脹煩悶,飢餓卻吃不下東西,表示疾病在胸中,需要催吐,適合服用瓜蒂散。

8. 茯苓甘草湯 (356)

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湯方茯苓二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三兩,切桂枝二兩,去皮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得了傷寒,發生手腳冰冷,心窩下跳動不安的情形,應先治療水氣,宜服用茯苓甘草湯,以消除手腳冰冷的症狀。若不如此治療,水氣會滲入胃中,必定會腹瀉。

茯苓甘草湯的方子如下:

  • 茯苓二兩
  • 甘草一兩
  • 炙生薑三兩
  • 桂枝去掉樹皮二兩

以上四種藥材,加入四升水煮沸後,再熬煮至兩升,去渣後,分三次溫服。

9. 麻黃升麻湯 (357)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白話文:

得了傷寒六、七天後,大便排出後,寸脈沉且遲,手腳冰冷逆冷,下半身脈搏摸不到,喉嚨和食道不通暢,吐出膿血,拉肚子不止,這難以治療,要服用麻黃升麻湯。

麻黃升麻湯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十八株,黃芩十八株,萎蕤十八銖一作菖蒲,芍藥六銖,天門冬六銖,去心,桂枝六銖,去皮,茯苓六銖,甘草六銖,炙,石膏六銖,碎,綿裹,白朮六銖,乾薑六銖

白話文:

麻黃升麻湯藥方 麻黃二兩半,去掉節巴 升麻一兩一分 當歸一兩一分 知母十八株 黃芩十八株 菖蒲十八銖 芍藥六銖 天門冬六銖,去掉根部 桂枝六銖,去掉樹皮 茯苓六銖 甘草六銖,烤過的 石膏六銖,搗碎,用棉布包起來 白朮六銖 乾薑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用一斗水,先煮麻黃一兩沸騰,撈掉浮沫,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去掉渣滓,分三次喝溫熱的湯。每隔煮三鬥米的米粥時間服用一次,直到全部喝完,出汗就痊癒了。

10. 腹痛自利 (358)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白話文:

生病四、五天,肚子痛,疼痛如果轉移到下腹部,表示想要自己排便。

11.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359)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原本是寒邪下陷,醫生卻施以催吐下泄的治療,造成寒邪被阻隔,更加逆流而造成嘔吐、腹瀉。如果食物一下肚就吐出來,可以使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來治療。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各三兩

白話文: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配方:

  • 乾薑三兩
  • 黃芩三兩
  • 黃連三兩
  • 人參三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與六升水一起煮,煮到剩兩升的藥湯,濾去藥渣,分兩次溫服。

12. 下利自癒之機 (360)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白話文:

腹瀉,伴隨輕微發燒和口渴,脈搏微弱,現在已經自行痊癒。

13. 下利自癒之機 (361)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1)【註】一云設脈浮復緊。

白話文:

現在下痢已止,脈博次數正常,稍微有點發熱出汗的症狀,目前已經痊癒。設若脈搏浮浮緊緊的,則表示尚未完全康復。(1)【註】另一種說法為:脈搏浮浮緊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