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8)

1. 瘰癧結核癭瘤馬刀論治

瘰癧生於耳前後項腋間,與結核相似,初起小塊,漸大如桃核,皮色不變,連綴不一,有單窠癧,難治。宜小犀角丸。遍繞頸項,為蛇蟠癧,消毒化堅湯。外起一皰,中裹十數核塊,為蓮子癧,宜內消丸琥珀散。初止單窠,後乃疊出,為重臺癧:形似燕窩,為燕窩癧。皆不治。

白話文:

瘰癧生長在耳朵前後、脖子和腋窩部位,與結核類似。剛開始形成時像小塊硬物,逐漸長大如桃核,皮膚顏色不變,彼此連接著並不統一,其中單一的一處瘰癧,難以治癒。這種情況宜服用小犀角丸。遍佈於脖子部位的瘰癧,稱之為蛇蟠癧,可用消毒化堅湯治療。皮膚表面長出一個像水泡的包,裡麪包裹著十幾個核塊,稱之為蓮子癧,宜服用內消丸、琥珀散。剛開始時只有一個瘰癧,後來接二連三地長出來,稱之為重臺癧。形狀像燕窩的,稱燕窩癧。這幾種瘰癧都難以治癒。

初生項後,流注四肢,為流注癧。夏枯草散。症由肝膽三焦風熱血燥,及肝腎陰虛生熱,憂思恚怒氣結而成。《外臺秘要》云:肝腎虛熱則生癧。《病機》云:瘰癧不繫膏粱丹熱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宜補形氣,調經脈,自愈。不得妄汗妄下,致虛虛之禍。初起寒熱拘急腫痛,邪在表也,宜荊防敗毒散

白話文:

  1. 初生在項後,流注四肢的癧,稱為流注癧。治療方法: 使用夏枯草散。

  2. 病症是由肝膽三焦風熱火熱,以及肝腎陰虛生熱,憂思恚怒氣結而造成的。《外臺祕要》說:肝腎虛熱則生癧。《病機》說:瘰癧不一定是膏粱丹熱造成的,是由於虛勞氣鬱所致。宜補形氣,調經脈,自愈。不得妄汗妄下,致虛虛之禍。

  3. 初起時出現寒熱拘急腫痛,說明邪在表,宜使用荊防敗毒散。

用蒜餅安癧核上,艾灸六七壯,可消軟。外用敷瘰方,內服立效散。若患頂軟膿成,針之,外貼琥珀膏,內服托裡散。若結核焮腫,肝經風熱也,梔子清肝湯龍膽草。發熱抽痛,肝經血燥也,加味逍遙散。脈弦尺數,肝腎陰虧也,地黃丸白芍、五味。癧核堅而不移者,連翹散堅湯海藻潰堅湯

白話文:

  1. 將生蒜搗成泥,和麵粉調成餅狀,敷在癧核上。然後用艾條灸壯六七次。可以使癧核消退。

  2. 外用中藥敷瘰方治療。內服立效散,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3. 如果患了頂軟膿成,用針刺破,外敷琥珀膏,內服託裡散。

  4. 如果結核腫脹,是肝經風熱引起的,可用梔子清肝湯加龍膽草來治療。

  5. 如果發熱抽痛,是肝經血燥引起的,可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6. 如果脈弦尺數,是肝腎陰虧引起的,可用地黃丸加白芍、五味來治療。

  7. 癧核堅硬,且移動困難的,可以用連翹散堅湯、海藻潰堅湯來治療。

怒傷肝火筋攣者,柴胡清肝湯。郁傷心脾掣痛者,歸脾湯,耆、朮、草生用。氣血俱虛,膿汁清稀者,八珍湯加生耆。經久不愈,體羸自汗出,保元湯熟地、白芍、五味。婦女項癧,流注遍體,孔竅相穿,膿水淋漓者,化氣調經湯。潰久瘡口不斂者,先服益氣養營湯,次服十全大補湯香附、貝母、遠志肉。

白話文:

  1. 怒氣傷肝,肝火旺盛,筋脈攣縮者,服用柴胡清肝湯。

  2. 憂鬱傷心脾,導致疼痛抽搐者,服用歸脾湯,其中黨參和白朮應使用生品。

  3. 氣血兩虛,膿汁清稀者,服用八珍湯加生黨參。

  4. 經久不愈,體質虛弱,自汗不止者,服用保元湯加熟地、白芍、五味子。

  5. 婦女頸部腫瘤,遍體流注,孔竅相穿,膿水淋漓者,服用化氣調經湯。

  6. 潰瘍久不癒合者,先服用益氣養營湯,後服用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肉。

氣血已復,癧核不去者,用必效散。丹溪云:治癧用必效散與栝蔞散間服,神效。瘡口斂後,再服益氣養營湯。男子患此,忌潮熱咳嗽,加味地黃丸。婦人患此,忌潮熱經閉,但以加味逍遙散澤蘭、牛膝解鬱調經。立齋謂:堅而不潰,潰而不斂,皆由於氣血不足,不加調補,變為瘵症。

白話文:

如果人的​​氣血已經恢復,但癧核(一種皮膚病)仍然不去除,可以使用「必效散」來治療。丹溪說:治療癧核可以使用「必效散」和「栝蔞散」交替服用,效果非常顯著。當瘡口癒合後,再服用「益氣養營湯」來調理身體。如果男性患有癧核,要避免出現潮熱、咳嗽的症狀,可以服用「加味地黃丸」來治療。如果女性患有癧核,要避免出現潮熱、經閉的症狀,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搭配「澤蘭」、「牛膝」一起服用,來達到疏肝理氣、調經止帶的效果。立齋認為:癧核堅硬而不潰爛,或者潰爛而不收斂,都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如果不加以調補,最終可能會轉變成瘵症(一種慢性疾病)。

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地黃丸。若發寒熱,眼內有赤脈貫瞳人者,死不治。結核經年,不紅不痛,堅而難移,久而漸腫疼者,為痰核,多生耳項肘腋等處,宜消核丸。專由肝膽經氣鬱痰結,毒根深固,不易消潰,未潰前忌貼涼膏。外宜山藥膏。忌服涼劑。內宜養營湯。全生內消法,用陽和犀黃丸

白話文:

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有發燒發熱,眼睛裡面有紅色脈絡貫穿瞳孔,那麼就活不了了。結核經年累月,不紅不痛,堅硬而難以移動,時間長了逐漸腫脹疼痛的,是痰核,多生長在耳後、脖子、肘部、腋下等部位,應該服用消核丸。是由於肝膽經之氣鬱結成痰,毒根深固,不容易消散潰散,在沒有潰散之前忌諱貼敷涼膏。外用山藥膏。忌服寒涼藥劑。內服養營湯。全面的內部消散方法,是用陽和犀黃丸。

王維德著《外科症治全生集》。若堅久難消,咸以軟之,海帶丸。寒凝氣滯,溫以散之,夏枯草白芥子厚朴半夏橘紅、生香附。風痰鬱結成核,搜而逐之,消風化痰丸。氣火爍筋為痛,清以泄之,鉤藤、山梔、生地、丹皮、貝母、連翹。血結入絡為腫,鹹辛通理之,旋覆花湯當歸尾、延胡。

白話文:

王維德所著的《外科症治全生集》中提到,如果腫塊堅硬結實,難以消除,可以用海帶丸來軟化它。如果腫塊是由寒凝氣滯引起的,可以用夏枯草、白芥子、厚朴、半夏、橘紅、生香附等溫熱性藥物來散寒通氣。如果腫塊是由風痰鬱結而成的,可以用消風化痰丸來搜風化痰,驅散腫塊。如果腫塊是由氣火爍筋引起的疼痛,可以用鉤藤、山梔、生地、丹皮、貝母、連翹等清熱瀉火的中藥來治療。如果腫塊是由血結入絡引起的,可以用旋覆花湯加當歸尾、延胡等鹹辛通理的藥物來治療。

腫痛潰膿不痊,和之。內托白蘞散。生耳項,加鉤藤、川芎、連翹、夏枯草。生肘臂,加薑黃桑條桂枝。生兩腋,加柴胡青皮白芥子。生遍體,多是痰注,竹瀝達痰丸。潰久不愈,照瘰癧治法。

白話文:

腫脹疼痛,已經潰爛流膿,久久沒有痊癒,則使用涼藥和補藥同時治療。同時在內服白蘞散。如果發生在耳後頸項部位的腫瘤,則在藥方中加入鉤藤、川芎、連翹、夏枯草。如果發生在肘部和上臂部位的腫瘤,則在藥方中加入薑黃、桑條、桂枝。如果發生在腋下部位的腫瘤,則在藥方中加入柴胡、青皮、白芥子。如果腫瘤遍佈全身,多是由於痰濕壅結所致,則服用竹瀝達痰丸。如果潰瘍久治不愈,則參照瘰癧的治療方法。

更有癭瘤初生,如梅李狀,皮嫩而光,漸如杯卵。癭生肩項,瘤隨處皆有,其症屬五臟,其原由肝火。癭有五:筋癭者,筋脈呈露,宜玉壺散破結散。血癭者,赤脈交絡,宜化癭丹合四物湯。肉癭者,皮色不變,宜人參化癭丹。氣癭者,隨憂思消長,宜白頭翁丸、消癭散、歸脾丸

白話文:

還有一些癭瘤剛開始生出來的時候,像是梅子或李子一樣,皮膚光滑細嫩,逐漸地像雞蛋一樣大。癭瘤長在肩頸部,瘤則可以長在任何地方,這些症狀都屬於五臟病,其根本原因是肝火旺盛。癭瘤分為五種:筋癭,筋脈呈現出來,適合治療用玉壺散、破結散。血癭,赤色脈絡互相交錯,適合治療用化癭丹合四物湯。肉癭,皮膚顏色不變,適合治療用人參化癭丹。氣癭,隨著憂思而消長,適合用白頭翁丸、消癭散、歸脾丸治療。

石癭者,堅硬不移,宜破結散。瘤有五:筋瘤者,自筋腫起,按之如筋,或有赤縷。此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也,六味丸,或四物湯,加山梔、木瓜。血瘤者,自肌肉腫起,久而現赤縷,或皮色赤,此勞役動火,血沸而邪搏也,四物湯加茯苓、遠志。肉瘤者,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

白話文:

石癭:是指堅硬不移的腫物,治療應以破結散結為主。

瘤有五種:

  1. 筋瘤:起源於筋,按壓時感覺像筋,有時可見紅色血絲。這是由於肝火旺盛,血熱而筋攣所致。治療可用六味丸或四物湯,加山梔、木瓜。

  2. 血瘤:起源於肌肉,腫脹後會逐漸出現紅色血絲,或皮膚發紅。這是由於勞累過度,動火傷陰,血熱而邪氣搏結所致。治療可用四物湯加茯苓、遠志。

  3. 肉瘤:起源於肌肉,按壓時感覺比較柔軟。這是由於氣血鬱滯,痰濕凝聚所致。治療可用二陳湯加山楂、烏梅。

此鬱結傷脾,肌肉傷而邪搏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氣瘤者,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此勞傷肺氣,腠疏而邪搏也,補中益氣湯。骨瘤者,自骨腫起,按之堅硬,此房勞腎傷,陰虛不榮骨也,六味丸。外有膿瘤,宜海藻丸。石瘤,神效開結散:一井散。脂瘤,用針挑去脂粉自愈。

白話文:

  1. 鬱結傷脾,肌肉受傷而邪氣入侵,可以使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

  2. 氣瘤從皮膚腫起,按壓柔軟浮腫,這是勞傷肺氣,腠理疏鬆而邪氣入侵,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

  3. 骨瘤從骨頭腫起,按壓堅硬,這是房事過多導致腎氣受傷,陰虛血虧不能滋養骨頭,可以使用六味丸。

  4. 外部有膿瘤,可以使用海藻丸。

  5. 石瘤,可以使用神效開結散和一井散。

  6. 脂瘤,使用針挑出脂粉即可自愈。

凡癭瘤皆忌決破,令膿血崩潰,多致夭枉。宜敷桃花散止血藥。惟脂粉瘤紅色,全是痰結,可決去脂粉。又有形似垂茄,根甚小者,用五灰膏點其蒂。俟茄落,以生豬脂貼自愈。又有手背生瘤,如雞距,如羊角,嚮明照之如桃膠,名膠瘤,以排針刺破,按出膿立平。生於面名粉瘤,海藻浸酒飲。

白話文:

所有膿腫和腫瘤都不可以刺破,不然膿和血會崩潰流出,很多都會死亡。應該塗抹桃花散,用止血藥。只有脂粉瘤是紅色的,這是完全由痰凝結而成,可以切開去除脂粉。另外有些腫瘤長得像茄子,根很小,可以用五灰膏點在它的根部。等到茄子掉了,用豬油貼上,就可以痊癒。另外手背上長了腫瘤,像是雞距或羊角的形狀,在光線照射下看起來像桃膠,叫做膠瘤,可以用排針刺破,按出膿就可以治癒。長在臉上的叫做粉瘤,可以用海藻浸酒喝。

有翻花瘤,用馬齒莧燒灰,研豬脂調服。立齋云:瘤者留也,隨氣留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乖違。當求其屬而治其本,勿用蛛絲纏芫花腺等治。又有毒堅如石,形長似蛤,瘡名馬刀,亦屬肝膽三焦經部分,浸及太陽陽明,流注胸脅腋下,不論未潰已潰,用鮮夏枯草熬膏服,並敷患處。初起氣血未損,用立應散一錢,濃煎木通湯下。

白話文:

  1. 治療翻花瘤,可用馬齒莧燒成灰,研磨成粉,與豬脂混合服用。

  2. 立齋說:瘤是停留的意思,是氣滯留而不暢所致,都是因為臟腑受傷,氣血不合所造成的。應該找出腫瘤所屬的臟腑,治療其根本原因,不要用蛛絲纏芫花腺等方法治療。

  3. 還有一種毒瘤堅硬如石頭,形狀像蛤蜊,叫做馬刀瘡,也屬於肝膽三焦經的範圍,影響到太陽和陽明的經絡,流注到胸脅和腋下。無論是未潰爛還是已潰爛,都可以用新鮮的夏枯草熬製膏藥服用,並敷在患處。

  4. 如果是腫瘤初期,氣血未受損,可以用立應散一錢,濃煎木通湯送服。

毒從小便出如粉片血塊是也,倘小便澀,用益元散,煎燈芯湯調下。宣毒後,接服薄荷丹。疏散風熱。若腫猶不消,海藻潰堅湯、消腫湯。氣血已虧,補中勝毒餅。潰久不愈,依前瘰癧法治。

白話文:

毒從小便中排出,像粉狀的血塊。如果小便不利,使用益元散,用煎過的燈芯草湯調服。在毒素排出之後,服用薄荷丹。以疏散風熱。如果腫脹仍然沒有消退,可以使用「海藻潰堅湯」、「消腫湯」。若氣血虧虛,可服用「補中勝毒餅」。潰瘍若久未癒合,可採用前面治療瘰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