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2)

1. 熱症論治

夏至前發為溫症,夏至後發為熱症。二症有因冬時伏寒,有因當時乍感,其冬月傷寒,至春夏變為溫熱者,邪有淺深,則發有遲速。(柯韻伯曰,凡病傷寒而成者,根實種於鬱火,其人腎陽有餘,好行淫欲,外傷於寒。虛陽陷入陰中,冬不遽發,寒日少而蓄熱淺,則陽火應春氣而病溫,寒日多而鬱熱深,則陽火應夏氣而病暑。

白話文:

夏至前發病為溫症,夏至後發病為熱症。這兩種疾病的病因有兩種:一種是冬天潛伏的寒氣引發,另一種是當時突然感受寒邪引起的。冬天患上傷寒,到了春天和夏天轉變為溫熱疾病的,邪氣有深有淺,所以發病有遲有速。(柯韻伯說,凡是因傷寒而得病的,其根源在於鬱火,這樣的人腎陽旺盛,喜歡行淫,導致外感寒邪。虛陽陷入陰中,冬天不會立即發病,寒日少而積累的熱邪淺,那麼陽火就會隨著春天的氣候而得溫病,寒日多而積累的熱邪深,那麼陽火就會隨著夏天的氣候而得暑熱病。

沈芊綠曰:春溫有不盡由伏寒,由現感春時之邪而病亦名溫者,夏熱有不盡由伏寒,由現感夏時之邪而病亦名熱者。皆自內達外,無表症。若有表症,必重感外邪。溫病以黃芩湯為主方,因春溫之發,當少陽司令也。熱病以白虎湯為主方,因夏熱之發,當陽明司令也。且熱甚於溫,必以白虎湯重為肅清,以其時方炎暑,其症不惡寒,反惡熱,自汗而渴,脈洪大。

白話文:

沈芊綠說:春天溫病不一定是由於冬天的寒氣伏留,也可能因為感受了春天的邪氣而引起,這種病也被稱為溫病。夏季熱病不一定是由於冬天的寒氣伏留,也可能因為感受了夏天的邪氣而引起,這種病也被稱為熱病。這些溫病和熱病都是由內達外,沒有表症。如果出現表症,一定是再次感受了外邪。溫病以黃芩湯為主方,是因為春溫的發作,是以少陽經司令的緣故。熱病以白虎湯為主方,那時以陽明經司令的緣故。而且,熱病比溫病情勢嚴重,必須以白虎湯做為清熱肅清的主方,因為那時正值炎熱的盛夏,症狀不會怕冷,反倒怕熱,自然出汗且口渴,脈象洪大。

故以石膏之辛寒,清胃腑蘊蓄之熱,以知母之苦寒,淨少陽伏邪之源,以甘草、粳米之甘平,保肺胃之氣,而熱可除也。若舌上苔滑者,尚有表邪,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熱在裡,必耗津,人參白虎湯主之。如惡熱煩渴腹滿,舌黃燥,或乾黑者,宜下,涼膈散承氣湯

白話文:

因此使用石膏的辛寒之性,清理胃腑中累積的熱氣;使用知母的苦寒之性,清除少陽經潛伏的邪氣根源;使用甘草、梗米的甘平之性,保護肺與胃的元氣,就可以消除熱氣。如果舌苔滑膩,表示還有表邪,使用梔子豉湯治療。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表示熱氣在體內,一定會耗損津液,使用人參白虎湯治療。如果怕熱煩渴、肚子脹滿、舌頭呈現黃色且乾燥,或乾黑色,應該瀉下,使用涼膈散、承氣湯。

熱兼暑濕者,涼膈散合天水散。小便不利者,竹葉石膏湯。其感夏令之邪,當時即發者,邪由口鼻吸入,治在手經,不當用足經方。其法與前乍感溫症條同參。

白話文:

如果感到燥熱同時伴有暑濕,可以用涼膈散配天水散治療。如果小便不利,可以用竹葉石膏湯治療。 感染夏季暑熱之邪,當時就發作的,是邪氣通過口鼻吸入導致的,應該用治手經的治療方法,不適宜用足經的治療方法。其治療方法與前面乍感溫症的條目相同。

2. 熱脈案

侄,夏至後伏氣自里而發,熱渴心煩,頭汗氣促,舌灰疹現,厥逆譫語,脈濡數。夫濡為濕,數為熱,里邪蒸濕則為頭汗;濕邪鬱熱則為渴煩;邪壅肺竅則為氣促,為紅疹;干心包則為譫語,為舌灰;其手足厥逆,乃熱深厥深。誤用風藥升舉助邪,遂致暈厥無寐躁擾,宜清營中伏邪。

白話文:

侄兒,夏至後,伏氣由內部發出,會感到口渴、心煩、頭部出汗、呼吸急促、舌苔灰黑、昏迷、胡言亂語,脈象濡數。濡主濕,數主熱,內邪發散濕熱,則會出現頭汗;濕邪鬱熱則會口渴、心煩;邪氣閉塞肺部竅穴,則會出現氣促、皮膚紅疹;邪熱犯心包,則會胡言亂語、舌苔灰黑;手足厥逆,則是熱邪與寒邪並存。若誤用風藥升舉助邪,就會導致暈厥、失眠、煩躁不安。因此,適宜清熱解毒。

犀角汁、羚羊角、丹皮、鮮生地、鮮藕、元參、茯苓赤芍。日再服,汗透脈和,諸症悉退,調理得平。

白話文:

服用犀角汁、羚羊角、丹皮、鮮生地、鮮藕、元參、茯苓、赤芍這些藥物,每天服用兩次,幫助疏通汗液,調節脈搏,使症狀全部消失,身體得到調理和平衡。

族女,熱症,脈緩而濡,濕甚於熱,頭暈目瞑,唇㾦齒燥,胸腹滿痛,濕蒸為熱,小溲赤澀。三焦皆邪勢瀰漫,況疹現肢厥,急須透解,勿使熱釀濕痰,矇蔽膻中,致成內閉危症。所用枳、樸,墮損胎元,柴、葛乃傷寒足經藥,與三焦無涉,醫不中窾,焉望獲效。通草、豆豉、羚羊角、蔞霜、麥冬、連翹牛蒡、山梔、赤苓、燈心、鮮蘆根

白話文:

這位族的女子,患有熱症,脈搏緩慢而濡滑,濕氣比熱氣更甚,頭暈目眩,嘴脣乾裂,牙齒乾燥,胸腹疼痛,濕氣蒸發化為熱氣,小便赤色,排尿困難。三焦皆有邪氣瀰漫,況且疹子出現,手腳冰冷,需要緊急透析,不要讓熱氣釀成濕痰,矇蔽膻中,導致內閉的危重症狀。使用的枳實和厚樸會損傷胎元,柴胡和葛根是治療傷寒的藥物,與三焦無關,醫生沒有對症下藥,怎麼能期望有療效。通草、豆豉、羚羊角、蔞霜、麥冬、連翹、牛蒡、山梔、赤苓、燈心、鮮蘆根。

二服熱勢退,手足和,去通草、香豉、羚羊、連翹、蒡、梔,加鮮生地、鮮石斛沙參、象貝、黃芩,以防熱邪內陷,兼以護胎。數服汗解而愈。

白話文:

吃了第二次藥後,發熱的症狀就退去了,手腳也變溫暖,於是去除了通草、香豉、羚羊、連翹、蒡、梔。改加了鮮生地、鮮石斛、沙參、象貝、黃芩,以防止熱邪內陷,兼以護胎。經過幾次服藥後,汗水解出而病癒。

幼孫,晡熱頭暈,汗渴煩躁,脈洪數。用大劑白虎湯加羚羊角,一啜汗透而愈。

白話文:

我的孫子在黃昏時分出現頭暈、出汗、口渴、煩躁不安等症狀,脈象洪數。我使用大劑量的白虎湯,並加入羚羊角,他服用後出了一身汗,症狀就痊癒了。

侄,少陰伏邪內發,壯熱煩冤,頭目如蒙,耳聾,舌尖絳,唇紫口乾,手心如烙,脈浮洪溢指外,右尤甚,交巳午刻症重。初用辛涼以泄衛熱,如薄荷露甘菊竹葉杏仁、梔皮、豆豉之屬,頭目略清,微汗不徹,脘痞痰沫。用疏利以滲痰濕,如枳殼、大貝、蔞霜、通草、蘆根、燈心之屬,痰稀溺爽,而臂膊紅疹隱現,胸背全無。

白話文:

侄子,您體內潛伏的陰邪發作了,出現壯熱煩冤、頭目昏沉、耳聾、舌尖發紅、脣紫口乾、手心感覺像被灼燒一樣,脈象浮洪而超出指外,右手的脈象尤其嚴重,交巳午刻時症候加重。

最初使用辛涼藥物來宣洩衛熱,例如薄荷露、甘菊、竹葉、杏仁、梔皮、豆豉等,頭目略微清醒,微微出汗但不徹底,脘部痞滿痰沫。

使用疏利藥物來滲化痰濕,例如枳殼、大貝、蔞霜、通草、蘆根、燈心等,痰液變稀,小便通暢,但手臂和肩膀出現隱隱約約的紅疹,胸背部完全消失。

再加清透之品,如赤芍、丹皮、連翹、牛蒡、青蒿、麥冬之屬,疹雖淡而舌心灰膩,舌尖紅暈,必心胃火燔。用導赤散石膏,午前服,向晚防其邪入心營。用透營救液法,如犀角尖磨汁、鮮生地、鮮石斛、元參、花粉、丹皮、沙參之屬。舌色未退,轉益乾燥,脈洪長,防其入腑。

白話文:

再添加一些清透的藥品,比如赤芍、丹皮、連翹、牛蒡、青蒿、麥冬等,皮疹雖然變淡,但舌頭中間部分灰暗且油膩,舌尖部分呈現出紅暈,這說明患者體內心胃火氣旺盛。服用導赤散加石膏,上午服用,傍晚防止邪氣進入心營。採用透營救液法,比如犀角尖磨汁、鮮生地、鮮石斛、元參、花粉、丹皮、沙參等。舌頭顏色沒有褪去,反而更加乾燥,脈搏洪大而有力,要預防邪氣進入腑臟。

急用涼膈散,(芒硝改元明粉、去甘草大棗)。得便二次,里結乍通,熱勢較退,而神迷昏寐,脈數譫語,乃熱心包,慮其蒸痰內閉。用犀角汁下至寶丹牛黃清心丸,以宣竅驅熱,數脈減。再用清鎮神明,佐豁痰通絡。如血珀、石決明茯神、羚羊角、象貝、杏仁、竹茹夜交藤、通草之屬,神識稍清,脈仍浮大,巳午為甚,額顴疹現,喜其邪從外解。再與清透,用茅根、梨、藕汁服。

白話文:

馬上服用涼膈散(把芒硝換成元明粉、去掉甘草、大棗)。服用了兩次,體內積結初通,熱勢稍微減退,精神恍惚,昏昏沉沉睡不醒,脈搏跳動頻繁,說胡話,這是熱氣積聚於心,擔心會鬱蒸痰飲而內閉。使用犀角汁送服至寶丹和牛黃清心丸,以疏通竅道、驅散熱氣,脈搏有所減緩。再服用清鎮神明、佐以豁痰通絡的藥物。例如血珀、石決明、茯神、羚羊角、象貝、杏仁、竹茹、夜交藤、通草之類,神志略微清醒,脈象仍然浮大,巳時和午時最明顯,額頭和顴骨出現疹子,高興邪氣從體外排出。再給予清透藥物,服用茅根、梨、藕汁。

明早浮脈稍斂,灰舌轉潤,決其陽極於午,必俟夏至陰生陽退,乃冀轉機,且舌尖暈痕未消,溺後色變渾濁。用黃連、人中黃、山梔、赤芍、麥冬之屬,加六一散沖服,微汗脈平,身始涼解。乃用燕窩湯及粥飲調理,漸次培養胃陰得安。(此症乃熱兼疫邪。)

白話文:

第二天早上,浮脈稍微收斂,灰色的舌頭變得滋潤,判斷其陽氣會在中午達到極盛,必須等到夏至陰氣生出陽氣退卻後,纔有希望扭轉病情,另外舌尖上暈染的痕跡尚未消失,排尿後尿液的顏色渾濁。使用黃連、人中黃、山梔、赤芍、麥冬等藥物,加上六一散一起沖服。此時病人微出汗,脈搏恢復平和,身體才開始涼爽舒適。於是使用燕窩湯和粥水調理,逐漸培養胃部的陰氣使其安定下來。(此病症是熱兼疫癉。)

余於丙夏,因診視時邪染恙,寒熱,脈浮大。服梔豉蔥白湯,胸背汗,三日後熱甚,渴煩少寐,舌苔黃變黑。服犀角、羚羊角、竹葉、蘆根、藕、蔗諸汁,熱稍平。逾夕,復壯熱譫語神昏,服至寶丹(分半),鮮菖蒲根汁下,神稍清。又用前各汁,加洋參、鮮生地、象貝、龜板、青蒿、連翹、滑石,清營滋液,專驅痰熱,兼瀉三焦,舌黑頗淡,但汗出微涼,汗收仍熱,脈數氣粗,煩擾竟夕。又服至寶丹(分半),神未定,直視氣促。

白話文:

我於丙夏染上了時令疫病,出現寒熱交替,脈搏浮大。服用了梔子、豉、蔥白湯,胸背部出汗,三天後熱度加重,口渴煩躁,睡眠減少,舌苔由黃變黑。服用了犀角、羚羊角、竹葉、蘆根、藕、甘蔗等汁液,熱度稍有好轉。過了晚上,再次發高燒,神昏語無倫次,服用了半副至寶丹,以新鮮菖蒲根汁送服,精神稍有好轉。接著繼續服用上述各藥汁,並增加了洋參、新鮮生地、象貝、龜板、青蒿、連翹、滑石等,以清熱解毒、滋養津液,著重驅除痰液和熱邪,兼顧清熱瀉火,舌苔黑苔逐漸變淡,但汗出微涼,汗一收就發熱,脈搏數且氣粗,煩躁不安持續了一整夜。又服用半副至寶丹,精神未定,直視且氣促。

再服前丹(二分半)昏睡。進洋參湯,汗出熱退,但舌心干,用石膏煎清胃,加梨、藕汁,稍津潤。逾日,目赤,舌再灰黑,神再煩擾。改服牛黃清心丸(二分),橘紅湯下,得寐。專服洋參、藕、蔗汁、麥冬、橘紅湯,寐熟,熱輕。再啜洋參湯,汗出涼解。越五宿,欲大便,以蜜煎導,當夜感寒復熱,舌苔如粉,吐痰欲嘔,此為復感。

白話文:

服用二分半的前丹後感到昏睡。於是服用洋參湯,汗出熱退,但舌心乾燥,用石膏清煎以養胃,再加入梨、藕汁,使舌頭稍感潤澤。過了幾天,眼睛發紅,舌頭再次變得灰黑,神志又煩躁不安。改服二分的牛黃清心丸,用橘紅湯送服,能入睡了。專門服用洋參、藕、蔗汁、麥冬、橘紅湯,能睡好覺,熱度減輕。再次服用洋參湯,汗出涼解。過了五天,想大便,用蜂蜜煎導,當晚受寒再次發熱,舌苔乾粉,吐痰欲嘔,這是復感的症狀。

半夏曲、杏仁、茯苓、紫蘇、薄荷、佩蘭葉加姜。熱未退,口燥脈數,煩擾不寐。再服牛黃清心丸(五分)、犀角磨汁沖服。逾日大汗如雨,乃涼,然已兼旬外矣。此案芝本日記,附志之,見熱邪之劫爍津液甚熾也。憶是夏坐臥樓窗,吸受暑暍,更加傳染,病中苦熱,見曦炎出,如膏自焚。

白話文:

用半夏曲、杏仁、茯苓、紫蘇、薄荷、佩蘭葉加上生薑做藥。發燒一直沒有退,口乾、脈搏快,煩躁得無法入眠。再服牛黃清心丸(五分)、犀角磨成汁水服用。隔天大汗淋漓,感覺清涼,但已經過了半個多月了。這則案例是芝本(作者)的日記,附記於此,說明暑熱邪氣侵襲耗損津液非常嚴重。記得當時夏天坐在窗邊,吸收熱氣暑氣,又加上被傳染感染,生病期間痛苦地發熱,看到陽光照射出來,就像油脂自ら起火燃燒一樣。

口占七絕,日十餘首,有「自笑吳牛喘明月,檐稍怕見石榴紅」之句。左氏謂明淫心疾,良不予欺。

白話文:

他每天口頭吟詩作歌,每天有十幾首,其中有一句:「自我嘲笑,像吳牛在月下喘氣,屋簷下害怕看見石榴紅。」左丘明說:「讓人心淫亂的,必定使人心裡發疾」,果然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