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璽

《胎產心法》~ 卷之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5)

1. 惡阻論

惡阻者,謂有胎氣噁心阻其飲食也。妊娠稟受怯弱,中脘宿有痰飲,便有阻病。其證顏色如故,脈息平和,但覺多臥少起,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惡聞食氣,喜啖酸鹹,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時吐痰與清水。甚者或作寒熱,心中憒悶,嘔吐痰水,胸膈煩滿,恍惚不能支持。此皆胃氣弱,而兼痰與氣滯者也。

白話文:

妊娠惡阻,是指懷孕後噁心,影響進食。懷孕後身體虛弱,中脘部位(胃脘部位)原本就有痰濕,就容易出現阻滯病症。症狀表現為面色正常,脈搏平和,但經常感到疲倦,身體沉重,頭暈目眩,厭惡聞到食物味道,喜歡吃酸鹹的東西,或者特別愛吃某種食物,或者嘔吐得很厲害,或者時常吐出痰或清水。嚴重的還會發燒或怕冷,心中煩悶,嘔吐痰水,胸膈煩悶,神志恍惚,感覺難以支撐。這些都是胃氣虛弱,又伴有痰濕和氣滯所致。

亦有素本不虛,而一受胎孕,則衝任上壅,氣不下行,故嘔逆者。又有由經血既閉,水漬於臟,臟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及三月餘而嘔吐漸止。蓋三月,相火化胎之候,未能上食於母,血氣未用,五味不化,中氣壅實,其為鬱滯痰火穢惡之氣,盡衝於胃,所以有惡阻等證。及三月後,胎元漸大,則臟氣僅供胎氣,不有鬱滯,自無暇上逆矣。

白話文:

有些女性原本體質不虛弱,但懷孕後,沖脈和任脈氣血上衝,氣血不能向下運行,因此會出現噁嘔。

另外,有些人由於月經閉止,體內水分積於臟腑,臟腑氣機不暢通,導致心煩煩悶,氣息上逆而嘔吐。

一般在懷孕三個月後,嘔吐現象會逐漸緩解。這是因為:

  • 三個月後,隨著胎兒的發育,相火化生胎兒,此時母體的血氣還未被胎兒所用。
  • 五味之氣未被化解,導致中氣鬱滯,痰火穢氣上逆胃部,產生惡阻等症狀。

三個月後,胎兒逐漸長大,臟腑之氣主要供應胎兒,無暇上逆,因此嘔吐現象也會自然消失。

亦有不拘強弱,間有不病者何也?凡婦人無病,不分強弱俱能受孕。懷子病月,不在形之強弱,在於臟腑虛實。如中宮氣健,胃中宿無痰飲,清濁自能升降,不令穢氣上壅,自無惡阻等證,即俗謂胎氣好也。又婦人懷子,喜食酸鹹果實為何?蓋陰陽交合,受胎於腎,生化於肝,二臟皆供給於胎,則肝腎不足,故喜食酸鹹以自救也。以上諸證,輕者不須服藥,乃常病也。

白話文:

為什麼有一些女性不論體質強弱都比較不容易懷孕呢?一般來說,女性沒有疾病的話,不論體質強弱都可以受孕。懷孕期間出現的病症,與體質的強弱無關,而是與臟腑的虛弱程度有關。如果脾胃功能健全,胃部沒有痰飲積聚,清濁物質就能正常升降,不會讓穢氣上衝,自然就不會有惡阻等症狀,也就是俗話說的「胎氣好」。此外,為什麼懷孕的女性喜歡吃酸鹹的水果?這是因為陰陽交合,受孕發生在腎臟,生化作用發生在肝臟,這兩個臟腑都會供給胎兒養分,所以肝腎不足的人會喜歡吃酸鹹的東西來補充自己。上述這些症狀,如果比較輕微的話,一般不需要吃藥治療。

重者須少藥調之,宜用加味參橘飲。考之古人有用半夏茯苓湯茯苓丸,專治惡阻。又有用白朮散人參丁香散人參橘皮湯醒脾飲,其中不用半夏,恐胎初結,半夏性能動胎,慮其辛燥易散。

白話文:

如果症狀較嚴重,需要用少量藥物調節,建議使用加味參橘飲。參考古籍記載,有人用半夏茯苓湯和茯苓丸專門治療孕吐。也有用白朮散、人參丁香散、人參橘皮湯和醒脾飲的,這些方子都不用半夏,可能是因為擔心胎兒剛成形,半夏具有動胎的特性,它的辛辣燥熱容易導致胎兒流產。

但惡阻又非半夏不止,須薑汁炒,以制其毒,故仲景用人參半夏乾薑丸,羅謙甫用半夏茯苓湯,朱丹溪謂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用二陳加減,治胎前惡阻,痰逆嘔吐,心煩、頭眩、惡食俱效,經云有故無殞是也。立齋云: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滯主藥,脾胃虛弱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湯,倍加白朮安胎健脾,常用甚驗也。

白話文:

但嚴重的孕吐並非單靠半夏就能治癒,需要用薑汁炒製,來制伏它的毒性。所以仲景(東漢醫學家)採用人參半夏乾薑丸,羅謙甫(宋代醫學家)採用半夏茯苓湯,朱丹溪(元代醫學家)認為肥胖的人多痰,瘦弱的人多火,遂用二陳湯加減治療孕早期孕吐、痰液倒流嘔吐、心煩、頭暈、不想吃東西等症狀,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正如經典所說:「有因由的病症不會死亡」。立齋(明代醫學家)說:半夏是健脾化痰的主藥,脾胃虛弱嘔吐或痰涎壅滯,導致吃的少,胎兒不安定,必須使用半夏茯苓湯,再加倍白朮來安胎健脾,實用非常有效。

惡阻兼腰痛者,防胎墮下,猶宜二陳、四物加條芩、白朮和中理脾為主,不可升舉,蓋嘔逆氣已上升,再用升藥,則犯有升無降,上更實而下更虛,益促其墮矣。再若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經云無陰則嘔是也。後選備諸方,用者擇取可耳。

白話文:

孕婦有妊娠反應兼腰痛,預防胎兒流產,應以二陳湯、四物湯加條芩、白朮為主,調理脾胃,切不可使用升舉脾胃的藥物。因為孕婦嘔吐的氣已經上升,再用升舉的藥物,會導致上實下虛,進而增加流產的風險。

如果孕婦脈象微弱,服用其他藥物止不住嘔吐,應服用理血歸原的藥物,根據經書所載:「沒有陰液就會嘔吐」。以下列出多種備選方劑,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加味參橘飲,治孕成兩三月後,惡阻嘔逆惡食,或頭眩暈倦怠者。

人參(一錢),歸身(酒洗),白朮(土炒。各二錢),半夏(八分,制),橘紅藿香,炙草(各四分),砂仁(三分,碎),竹茹(一團)

白話文:

人參(6克),當歸(用酒洗淨),白朮(土炒,各12克),半夏(5克,經過處理),橘紅,藿香,炙甘草(各2.5克),砂仁(1.8克,粉碎),竹茹(一團)

加姜一片,水煎服。肥人加竹瀝一盞,薑汁一匙。

止嘔安胎飲,治孕婦嘔吐,百藥不效,服此即愈。

人參,青皮(麩炒。各五分),廣皮,半夏(制),白茯苓(各八分),吳茱萸(湯泡去黃水,微炒),炙草(各三分)

白話文:

人參、陳皮(用麩炒過。各 0.5 兩),廣陳皮、半夏(炮製過)、白茯苓(各 0.8 兩),吳茱萸(用熱水泡過去除黃水,再稍微炒一下)、炙甘草(各 0.3 兩)

加煨姜三片,水煎,徐徐溫服。

歸原散,治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全不入食,服諸藥不止者。

白話文:

歸原散

功效: 治療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什麼東西都不吃,服用其他藥物無效。

人參,川芎,歸身,白芍丁香,炙草(各五錢),茯苓,白朮(土炒),陳皮(各一兩五錢),半夏(一兩,制),桔梗(炒),枳殼(麩炒。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 人參 5 錢
  • 川芎 5 錢
  • 當歸 5 錢
  • 白芍 5 錢
  • 丁香 5 錢
  • 甘草(炙製)5 錢
  • 茯苓 1 兩 5 錢
  • 白朮(用土炒製)1 兩 5 錢
  • 陳皮 1 兩 5 錢
  • 半夏 1 兩(經炮製)
  • 桔梗(炒製)2 錢 5 分
  • 枳殼(用麩炒製)2 錢 5 分

共為細末。引用姜五片,棗一枚,水煎調,每服三錢。方內丁香不若易以砂仁或豆蔻為穩,如果胃寒之甚,用者亦詳慎之。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加入姜五片、棗一枚,加水煎煮,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三錢。本方中的丁香不如改用砂仁或豆蔻比較妥當,如果患者胃寒嚴重,使用本方時也應謹慎。

自此以下諸方,出自《濟陰綱目》擇錄以備採用。

參橘散,治妊娠惡阻,吐逆痰水,不食,心虛煩悶。

人參,橘皮(去白),茯苓,麥冬(去心),白朮(土炒),厚朴(薑汁製。各一錢),炙草(五分),竹茹(一團)

白話文:

人參、橘皮(去掉白色部分)、茯苓、麥冬(去掉種子)、白朮(用土炒製)、厚朴(用薑汁炮製,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竹茹(一團)

引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青竹茹湯,治妊娠惡阻,嘔吐不食。(此方清而不寒。)

竹茹(彈子大一團),橘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制),生薑(各二錢)

水煎,溫服。忌羊肉、雞、魚、麵食。《全書》加梗米一撮。

橘皮湯,治妊娠嘔吐,不下食。

人參,竹茹,橘皮,白朮(土炒。各二錢),生薑(一錢),厚朴(一錢五分,制)

水煎服。惡阻惡食責之脾虛,嘔吐責之有火,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氣,橘皮、生薑所以開胃,人參、白朮所以益脾,開胃益脾,欲其安穀云爾。

白話文:

用溫水煎服。惡阻(孕吐)惡食是因為脾虛,嘔吐是因為有火,所謂各種逆氣上衝,都屬於火熱的緣故。這個方子裡的竹茹能平息輕微的火氣,厚朴能降低逆氣,橘皮和生薑能開胃,人參和白朮能益氣健脾,開胃健脾,目的是讓脾胃安定、吸收食物。

二香散,治妊娠胎動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覺重。

香附子(一兩,制),藿香葉甘草(各二錢)

白話文:

香附子(60克,經過炮製),藿香葉,甘草(各12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沸湯調下。

保生湯,治妊娠惡阻,少食嘔吐,或兼吐瀉作渴。

人參(一錢),白朮(土炒),香附(制),橘紅,烏梅(一方作烏藥),炙草(各五分)

白話文:

人參(五克),炒白朮(五克),製香附(五克),橘紅(五克),烏梅(或烏藥)(五克),炙甘草(五克)

加生薑,水煎服。覺噁心嘔吐,加丁香。予謂不若易砂仁七粒為穩。吐瀉作渴則效在烏梅矣。作烏藥者非。

半夏茯苓湯,治妊娠惡阻,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百節煩痛,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白話文:

半夏茯苓湯

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產生的噁心、嘔吐、心煩、頭暈目眩、厭惡食物氣味、喜食酸鹹食物、多臥少動、全身痠痛,消瘦多痰,胎兒不穩。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陳皮(各一錢),熟地(胸滿者去之),旋覆花(無痰涎不用),桔梗,半夏(湯泡七次,薑汁炒黃),白芍(酒炒),川芎,炙草(各五分)

白話文:

西洋參、白朮(乾炒)、茯苓、陳皮(各1克),生地(有胸悶患者去除),旋覆花(沒有痰液不用),桔梗、半夏(用湯泡七次,薑汁炒黃),白芍(酒炒)、川芎、炙甘草(各0.5克)

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服。《千金方》無旋覆花,有紫蘇葉細辛。有熱,加炒黃芩。有客熱煩渴、口瘡,去橘皮、細辛,加前胡、酒炒知母七分。若腹冷下利,去地黃,加炒桂心五分。桂心炒用即不墮胎,然非真腹冷下利者不宜。若氣逆作脹者,加麩炒枳殼、蘇梗、制香附。

白話文:

加入三片生薑片,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千金方》中沒有旋覆花,但有紫蘇葉和細辛。如果有發熱症狀,加入炒過的黃芩。如果有外邪熱導致的煩渴、口瘡,去除橘皮和細辛,加入前胡和酒炒至七分乾的知母。如果肚子發冷、腹瀉,去除地黃,加入炒過的桂心五分。炒過的桂心不會導致流產,但如果並非真正肚子發冷、腹瀉,不建議使用。如果出現氣逆脹氣,加入麩炒枳殼、蘇梗和制香附。

小和中飲,治妊婦胎氣滯滿,飲食停滯作脹。

陳皮,茯苓,厚朴(薑汁製。各一錢五分),山楂,扁豆(炒。各二錢),炙草(五分)

白話文:

陳皮、茯苓、厚朴(用薑汁製作,各 1.5 錢)、山楂、扁豆(炒過,各 2 錢)、炙草(0.5 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如嘔者,加製半夏一二錢。如脹滿氣不順者,加砂仁七八分。如火鬱於上者,加焦梔子一二錢。如婦人氣逆血滯者,加紫蘇梗、制香附之屬。

白話文:

取水約 375 毫升,加入生薑 3-5 片,煮沸後飲用。

若有嘔吐症狀,加入半夏 3-6 克。

若有腹脹、氣滯,加入砂仁 1.5-2 克。

若有上火,加入焦梔子 3-6 克。

若女性氣逆血滯,加入紫蘇梗、制香附等。

以下二方出《全書·新方》,錄之以備採擇。

六味異功煎,治妊婦胃虛兼寒多嘔者。

人參(二三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二錢),乾薑(一二錢,炒黃),陳皮,炙草(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2~3錢)、白朮(炒過的)、茯苓(各2錢)、乾薑(1~2錢,炒成黃色)、陳皮、炙甘草(各1錢)

水一鍾半,煎服。

理陰煎(附附子理陰煎六味回陽飲。),治妊婦肝腎陽虛作嘔者。此理中湯之變方也。

白話文:

涼陰煎(另有附子涼陰煎、六味迴陽飲)

用於治療懷孕婦女因肝腎陽虛而導致嘔吐的疾病。這是理中湯的變化方。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乾薑(一二三錢,炒黃),炙草(一二錢)

白話文:

熟地(18-36克,或60-120克),當歸(12-18克,或30-42克),乾薑(6-18克,炒黃),炙甘草(6克)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治雜證,此方內或加肉桂一二錢。加製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白話文:

將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八分,趁熱服用。治療各種疾病,此方中可加入一到二錢肉桂。加入加工過的附子,稱為「附子理陰煎」;再加入人參,稱為「六味回陽飲」,治療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良方半夏茯苓湯,治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半夏(湯泡七次,薑汁炒黃),陳皮,砂仁(炒。各一錢),茯苓(二錢),炙草(五分)

上用薑、棗、烏梅,水煎服。有煎服一二劑後用茯苓丸。

茯苓丸,治妊娠煩悶頭暈,聞食吐逆,或胸腹痞悶。

人參,赤茯苓,桂心,橘紅,半夏(湯泡七次,薑汁炒黃),乾薑(炮。各一兩),白朮(土炒),枳殼(麩炒),炙草(各二兩)

白話文:

人參、赤茯苓、桂心、橘紅、半夏(用湯泡七次,用薑汁炒至金黃)、乾薑(炮製,各一兩)、白朮(用土炒)、枳殼(用麩皮炒)、炙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空心下,日三服。必脈遲證寒方用薑、桂,用者宜詳審之。上原方有葛根二兩,似非所宜,故不開入方中。一方加去心麥冬。《肘後方》加北五味子

白話文:

研磨成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如果脈搏遲緩,症狀寒冷,才用薑和桂。使用時要仔細辨別。原方有葛根二兩,似乎不適宜,所以沒有把它加到方中。另一個方子加入去核麥冬。《肘後方》加入北五味子。

苦柚單方,治妊婦惡阻,嘔吐不食,頭暈不敢行步。

柚皮(不拘多少)

上一味濃煎湯,飲數盞即愈。吐甚者,加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