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3)

1. 噦逆第三

《巢氏病源》小兒噦候:小兒噦,由哺乳冷,冷氣入胃,與胃氣相逆,冷折胃氣不通,則令噦也。

《千金翼》論: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者,飲水即噦。

《千金》治小兒噦方。

生薑汁,牛乳(各五合)

上二味煎取五合,分為二服。《聖惠》同以牛乳二合,薑汁一合,銀器中煎一沸,一歲兒飲半合。

《千金》又方

上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外臺》以羊乳煎,無,即以牛乳代。《聖惠》同,只煎三、兩沸。

白話文:

取上等牛乳一升,煎熬濃縮取五分之一,分五次服用。如果沒有羊乳,可以用牛乳代替。聖惠方也是如此,只是煎熬三、兩次沸騰就可以了。

《古今錄驗》治小兒噦方。

鹿角粉,大豆(末)

上等分相和,乳調塗奶上飲兒。

《聖惠》治小兒噦不止。丁香散,方

丁香藿香白茅根(銼。各一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花桑葉(三兩、炙)

白話文:

丁香、藿香、白茅根(切碎。各一分),人參(半兩,去掉根須),花桑葉(三兩,烤過)

上件搗,羅為散。三、四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帶熱服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研成粉末。三、四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上少量的生薑,煎到五分去渣,不限時間熱熱地服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噦逆不止,心神煩亂。人參散,方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甘草(炙、銼),藿香(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甘草(烤過的、切碎的),藿香(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服。

《聖惠》治小兒噦,不納乳食。草豆蔻散,方

草豆寇(三枚,去皮),甘草(一分,炙,銼),人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聖惠》治小兒多噦,心胸煩悶。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甘草(一分,炙,銼),人參,陳皮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白話文:

麥門冬(一兩,去掉心,用火焙烤),甘草(一分,烤過,切碎),人參,陳皮,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烤到香熟。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三、四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稍熱頻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噦,乳母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陳皮(一兩,去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熱服,至夜三、四服。乳母服訖,即乳兒甚效。

白話文:

把上述藥方搗碎,用粗羅篩成粉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一杯水,放半片生薑,煎到六分水量時過濾掉渣滓,趁熱服用,每天晚上服三到四次。乳母服藥後,嬰兒的症狀也會明顯好轉。

《惠眼觀證》,平胃丸,養實胃氣,大治乾嘔方。

馬芹子(生),白殭蠶(直者),丁香

上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陳皮一片炙過,煎湯化下。凡諸疾覺胃氣稍怯,即服之。

2. 霍亂吐利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霍亂吐利候:霍亂者,陰陽清濁二氣相干,謂之氣亂。氣亂於腸胃之間為霍亂也。小兒腸胃嫩弱,因解脫逢風冷,乳哺不消而變吐利也。或乳母觸冒風冷,食飲生冷物,皆冷氣流入乳,令乳變敗,兒若飲之,即成霍亂吐利。皆是觸犯腑臟,使清濁之氣相干,故霍亂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霍亂吐利的內容:

霍亂是由於陰陽、清濁之氣互相影響而引起的,稱為氣亂。氣亂在腸胃之間,就會引起霍亂。

小兒的腸胃比較嬌嫩脆弱,如果受涼或飲食不當,就會導致吐瀉。

此外,如果餵奶的母親受涼或吃了生冷的食物,也會導致乳汁變壞,嬰兒喝了這種母乳後,就會出現霍亂、吐瀉。

這些都是因為腑臟受到侵犯,導致清濁之氣交雜在一起而引起的霍亂。

挾風而結實者,則身發熱、頭痛、體痛,而腹吐利。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乳,亦以藥與乳母服,令血氣調適,乳汁溫和故也。小兒吐利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白話文:

如果感染了風寒暑濕邪而形成實邪,那麼身體就會發熱、頭痛、身體疼痛,還會腹瀉。凡是小孩得到霍亂,都要暫時停止餵乳,也要讓乳母服用藥物,使乳汁血氣調和,乳汁溫和。小孩吐瀉不止,血氣不調,就會發作驚風。

《千金翼》問曰:病有霍亂者,何也?答曰:嘔吐而利,此為霍亂。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中諸般瀉候,各別各有所見,下藥分次第。下項小兒有中霍亂吐瀉候,上吐下瀉,遍身微熱,不能乳哺。此候因吃食冷熱不調,氣不順,脾家受熱,胃冷不消化致此。所治者,先用沉香睡驚飲(方見霍亂門中)夾丁香散(方見吐利門中)、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活脾散與服安樂。(有兩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孩子出生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腹瀉症狀,不同的情況下的腹瀉,應該區別對待,用藥也應該次第分明。以下情況的小孩子有霍亂吐瀉的症狀,嘔吐腹瀉,全身微熱,不能吃奶。這種情況是由於飲食冷熱不調,氣息不暢,脾臟受熱,胃寒不消化導致的。治療方法是,先用沉香睡驚飲(方子見霍亂門中)加丁香散(方子見吐利門中)、乳香散(方子見一切泄瀉門中)、活脾散與安樂(有兩個方子,一個見胃氣不和門,一個見慢脾風門中)。

如傳變,大渴不食,面臉紅,眼微視,氣小不語,汗多,恐化慢脾風,死候不治。

漢東王先生《家寶》:凡嬰孩小兒霍亂而成吐瀉,仍須進大七寶散二、三服(方見本門),並觀音散二、三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溫白丸二、三服。如不退,恐脾困不進乳食,須進惺惺散二、三服。如依次用藥不退,往往變作慢脾風,慢驚風。如得此患,宜進竹瀝膏二、三服,間惺惺散(三方並見利久不止門中)調胃氣藥,並沉香散與之(方見本門)。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中提到:如果嬰兒、小孩得了霍亂而引起嘔吐、腹瀉,需要服用大七寶散二、三帖(配方請參閱本門),同時服用觀音散二、三帖(配方請參閱胃氣不和門),溫白丸二、三帖。如果症狀沒有好轉,恐怕是脾胃虛弱,無法進食乳食,需要服用惺惺散二、三帖。如果按照上述方法用藥後症狀仍然沒有好轉,往往會變成慢脾風、慢驚風。如果患有這些疾病,應該服用竹瀝膏二、三帖,間服惺惺散(三種方劑的配方請參閱利久不止門),調理胃氣的藥物,同時服用沉香散(配方請參閱本門)。

張渙謹按:小兒霍亂吐利,由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與大人無異。如救火拯溺,宜速療之。兼宜用聖石丹治之(方見冷吐門中)。又宜順正湯(方見本門)。

白話文:

張渙謹慎地說:小兒霍亂嘔吐腹瀉,是由於陰陽不調和,清濁相混,這與大人沒有區別。急如救火拯溺,需要迅速治療。還可以兼用聖石丹治療(方見冷吐門中)。另外,還可以服用順正湯(方見本門)。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霍亂吐奶者為何?答曰:凡將息小兒之道,切慎擇奶母:精神爽健,精神詳慢,智惠深遠;身無疾病,脂肉肥潤,溫厚淳善。能調理乳食,何疾更生,眾疾易愈。緣不慎諸味,恣意亂餐孩兒,或變蒸,或乘寒哺乳,或蒸熱飼兒,或醉後嗔怒,或悲啼不常,驚亂神氣,乳食失節,即吐瀉可疑。

白話文:

翰林院待詔楊大鄴詢問:小兒霍亂吐奶的原因是什麼?回答說:凡是照料小兒的方法,一定要慎重選擇奶媽:精神爽利健康,心性柔和有耐性,智謀深遠;身體沒有疾病,皮肉肥潤,性情溫厚善良。如果能夠調理好乳食,小兒就不會生病,即使生了病也能很快康復。如果奶媽不注意飲食,亂吃東西給孩子哺乳,或者食物過涼,或者在哺乳時受了風寒,或者給孩子吃熱的食物,或者酒後生氣發怒,或者經常啼哭,驚嚇了精神,哺乳時間不規律,那麼孩子就會嘔吐腹瀉。

《惠眼觀證》霍亂吐瀉形候:忽然吐瀉,謂之霍亂吐瀉。如有渴,即下沉香飲子(方見吐利門中)夾平胃丸服之。(方見噦逆門中)。苦未有渴,量大小下鮓湯丸,通一、二遍。白涎(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只依前用沉香飲子,平胃丸調理。或尚猖狂躁,夜睡不得,喘息急促,此死候不治。

白話文:

《惠眼觀證》:霍亂吐瀉

  • 症狀:突然嘔吐腹瀉,稱為霍亂吐瀉。
  • 治療:
  1. 如果有口渴,立即服用沉香飲子和平胃丸。

  2. 如果沒有口渴,根據患者的大小,服用鮓湯丸,排便一至兩次即可。

  3. 如果嘔吐物為白色涎液,則按照「急慢驚風門」中所述,服用沉香飲子和平胃丸調理。

  • 預後:
  1. 如果患者仍然狂躁不安,不能入睡,呼吸急促,則為不治之症。

《玉訣》:小兒霍亂,有此兩證。若胃冷霍亂,身無大熱,但只微溫,面湏青黃,宜銀白散調氣。若腹痛多喘,口吐清水,面色不定,乾噦不常,宜蘆薈丸殺蟲(二方並見霍亂門中),後調氣。歌曰:霍亂皆因胃氣傷,冷熱攻脾氣受殃。或積或蟲寒與熱,胃虛乾嘔不尋常。

白話文:

《玉訣》:小兒患上霍亂,有這兩種症狀。如果是胃寒引起的霍亂,身體沒有發高熱,只有輕微的溫熱,而且面容微青微黃,用銀白散調理氣息。如果是腹痛、氣喘比較嚴重,口裡吐出清水,臉色不穩定,而且經常乾嘔,用蘆薈丸殺蟲(這兩個方子都可以在《霍亂篇》中找到),然後再調理氣息。 以下是一首有關霍亂的歌謠:

霍亂的原因是胃氣受損,

或是因冷、熱的侵襲而導致脾氣受傷。

有的因飲食積攢而引發的,

有的因蟲寒或是受熱導致的,

胃虛的人容易乾嘔。

《石壁經》三十六種霍亂吐瀉歌:

先以青黃面色看,定因風熱在脾間。發如直立人多怕,開眼無休定有涎。胃逆更看風起搐,常疑唇白口多幹。舌上有瘡為熱極,難過二七入黃泉。

白話文:

首先觀察青黃色的面色,肯定是因為風熱在脾胃之間。頭髮像直立起來一樣的人大多恐懼,睜著眼睛不休息肯定有流涎。胃氣上逆再看風引起抽搐,經常懷疑嘴脣發白,嘴巴很乾。舌頭上有瘡是熱到極點,難以度過一、二十七日就會死亡。

此候青白滿面者,冷痰在胃間也,亦主吐瀉。若黃赤,胃有熱積所致也,亦主發霍亂。此胃虛實,皆作此證也,治各看其候調治。若失治,則口乾燥煩渴:若搐搦逆候,口中瘡,雞子白滿口者不治,不過二、七日亡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面容青白,多半是胃裡有寒痰,也以此症狀為主的嘔吐腹瀉。如果患者皮膚發黃發紅,則是胃裡有熱火積聚,也會引發霍亂。不管胃的虛實都會出現這種病症,治療方法要根據病人的情況而定。如果診斷錯誤,就會出現口乾煩渴、肚子絞痛、嘴巴長瘡、雞子白色物質佈滿口腔的症狀。患者到了這種地步將無法治癒,並且在二到七天內死亡。

《千金》治小兒霍亂吐利方。

人參(一兩),厚朴(薑製),甘草(炙。各半兩),白朮(炮,十八銖)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厚朴(用薑汁炮製),甘草(用火烤炙,各半兩),白朮(用火炮製,十八銖)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兒服一合,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分二服,中間隔乳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膩等。一方加乾薑一分,或加生薑三分。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用一升二合的水煮成半升的藥湯。六十天以下的兒童服用一合,百天以下的兒童分成三次服用,一歲以下的兒童分成兩次服用,服用期間要停止餵母乳。哺乳的母親要注意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另一方還可以加入一分的乾薑,或加入三分的生薑。

《外臺》劉氏療小兒霍亂吐利不止方。

人乳汁(二合),生薑汁(粟米許),籧篨(一小把),龍骨(六分),豆蔻(取仁,碎似蕎麥大,二、七枚)

白話文:

人乳汁(兩杯),生薑汁(一湯匙),籧篨(一小把),龍骨(六分),豆蔻(取出果仁,搗碎成蕎麥大小,二到七枚)

上以乳煎取一合,著少許牛黃麝香、兔毛灰等和,分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著蜜與吃,食即瘥止。

白話文:

用牛奶煎煮取一合汁,加入少量牛黃、麝香、兔毛灰等藥物,分為三份服用。如果口渴,可用糯米汁加蜂蜜一起服用,吃完後疾病即可痊癒。

《外臺》:《廣濟》療老少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宿食不消。理中丸,方

人參,白朮,甘草(炙),高良薑(各八分),乾薑,桂心(各六分)

上六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減之。忌生冷油膩、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白話文:

將六味藥粉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丸子。空腹時服用,每次服用三十粒,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至四十粒。老年人和小孩酌情減量。忌食生冷油膩、生蔥、海苔、白菜、桃子、李子、麻雀肉等食物。

《外臺》:《備急》療小兒霍亂吐利方。

人參(四分),厚朴,甘草(各二分,炙),乾薑(一分),白朮(三分)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霍亂吐利。人參白朮湯

人參(六分),白朮,茯苓(各四分),厚朴,甘草(各三分,炙)

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溫服立效。《嬰孺》治期歲兒。

《海藥》主小兒吐利霍亂方。

上用寡婦薦,取二、七莖煮飲之。

《子母秘錄》主小兒霍亂吐利方。

上用芹葉細切,煮熱汁飲,任性多少得止。

《聖惠》治小兒霍亂後,吐瀉不止,煩悶。半夏散,方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黃連(去須),乾薑(炮製,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去蘆頭),當歸(銼,微炒。以上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半夏(在水中洗滌七次,去除黏滑)、黃連(去除鬚根)、乾薑(炮製後,切碎)、陳年橘皮(在水中浸泡,去除白色瓤,烘焙)、人參(去除蘆頭)、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以上各半兩)、黃芩、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霍亂不止,和胃氣,定吐瀉。立效方

胡椒(七枚,拍碎),人參(去蘆頭),生薑(各半兩),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紅粳米(四十九粒),棗(三枚)

白話文:

  • 胡椒七顆,拍碎。

  • 人參去蘆頭,半兩。

  • 生薑半兩。

  • 陳橘皮一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烘烤。

  • 紅粳米四十九粒。

  • 棗三顆。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分作七服。每服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丁香散,方

丁香,木香,甘草(炙微赤,銼),葛根(銼),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各半分),藿香,人參(去蘆頭),桑黃(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木香、甘草(烤至微紅,切碎),葛根(切碎),枇杷葉(擦去毛,烤至微黃。各半份),藿香、人參(去蘆頭),桑黃(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麝香湯調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搗成細末,不限時間,用麝香湯調半錢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心煩悶。丁香丸,方

丁香,地黃花桑葉硃砂(細研。各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丁香、地黃花、桑葉、硃砂(研磨至細末。各取一分),甘草(取半兩,放在火上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硃砂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生薑溫湯下二丸。三歲以上以意加之。

白話文:

上列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硃砂使其均勻,用蜂蜜和勻,搓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生薑溫熱的湯水送服兩丸。三歲以上的兒童可以酌情增加丸藥的數量。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心神煩渴方。

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訶梨勒皮(微煨),丁香,桂心(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肉,烘乾。各半兩),麥門冬(去除芯部,烘乾),訶梨勒皮(稍微烤一下),丁香,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食飲不下。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枚,去殼),丁香,黃耆(銼),枇杷葉(拭去毛,炙。各半分),桂心,人參,甘草(炙,銼),白茯苓(各半兩),陳皮(一分)

白話文:

肉豆蔻(一枚,去殼),丁香,黃耆(切碎),枇杷葉(擦去毛,烤製。各減半),桂心,人參,甘草(烤製,切碎),白茯苓(各半兩),陳皮(一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一歲兒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干桑葉,藿香(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聖惠》又方

肉豆蔻,甘草(炙,銼),藿香(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龍骨散,方

龍骨(末,一分),草豆蔻(末,半兩),爛籧篨(末,半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奶汁三合,煎至二合去滓,別入牛黃、麝香、兔毛灰各一字,生薑汁少許調令勻,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一服。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研磨均勻,加入三杯牛奶,煎煮至剩下兩杯,去除渣滓,再加入一錢的牛膽汁、麝香、兔毛灰,再加入少許生薑汁攪拌均勻,分成三等份。每隔走五里路,服用一劑。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心胸煩悶。菖蒲散,方

菖蒲,肉豆蔻(去殼),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生薑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不必計時。用溫暖的生薑湯服用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黃連(去須),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去掉根須)、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果瓤,然後烘烤)、黃連(去除根鬚)、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塗抹生薑汁,烤至香味濃鬱。每種藥材各取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陳粟米粥飲調下半錢。三歲以上,加藥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這些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陳小米粥兌服用,服用量為半錢。三、四歲的小孩服用時,增加藥量。

《聖惠》又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豆蔻(去殼),乾薑(炮製,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字。二歲以上加藥服之。

《聖惠》又方

人參(一分,去蘆頭),丁香(半兩)

上件藥搗碎,以奶汁三合,煎五、七沸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漸漸服之。

《聖惠》又方

丁香(末,一錢),消梨(一枚,絞汁),奶汁(一合)

上件藥相合令勻,少少與兒服之。

《聖惠》又方

上用桑椹一枚,炙焦黃,細研,以奶汁灌之。

《聖惠》又方

上用蠮螉窠微炙,搗,羅為末,以奶汁調一字服之。

《博濟方》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乳香丸

乳香,硃砂(各一錢。研),半夏(半兩,湯洗七遍,薑汁炒黃)

上件三味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米飲下,日三服。《張氏家傳》方同,半夏卻用一兩,又名香砂丸

白話文:

把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粉糊和丸成像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張氏家傳》的方劑相同,只是半夏的用量改為一兩,又名香砂丸。

《博濟方》治小兒吐奶及霍亂吐瀉不止。真朱散

石亭脂(抄一錢匕),白滑石(末,炒,三錢)

上件二味,同研千餘遍,看兒大小,生薑糯米泔調下一字,立瘥。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霍亂吐瀉,不進乳食。大七寶散,方

木香(炮),丁香(炒),官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麻黃(去節),當歸,甘草(炙),人參,大腹皮訶子川楝子(二味去性),秦艽(炒。各一錢),地榆(二錢,炒),肉豆蔻(一個,炮),藿香(取葉一錢半,炒)

白話文:

  1. 木香(經過炮製)

  2. 丁香(炒過)

  3. 官桂(去除粗糙的外皮,但不要用火烤過)

  4. 茯苓

  5. 麻黃(去掉節)

  6. 當歸

  7. 甘草(經過炙烤過)

  8. 人參

  9. 大腹皮

  10. 訶子

  11. 川楝子(去除毒性)

  12. 秦艽(炒過,各一錢)

  13. 地榆(二錢,經過炒製)

  14. 肉豆蔻(一個,經過炮製)

  15. 藿香(取葉子一錢半,經過炒製)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溫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定霍亂,治吐止瀉,進乳食。沉香散,方

沉香,茯苓(各一分),甘草(炙),丁香,藿香(取葉秤。各一錢),木香(炮),官桂(去粗皮,令盡,不見火。各半錢)

白話文:

沉香、茯苓(各 1 分),炙甘草、丁香、藿香(取葉秤量。各 1 錢),炮製木香、官桂(去除粗皮,並使其完全去除,不見火。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以意加減。紫蘇木瓜湯調下,一日三服。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嬰兒每服一克,二至三歲半克,五至七歲一公克,視情況增減用量。以紫蘇木瓜湯送服,一日三次。

張渙,順正湯,順陰陽,治霍亂吐利方。

白豆蔻,高良薑(微炮),藿香葉,當歸(洗,焙乾),草豆蔻(麵裹炮),陳皮(去白,焙乾。各半兩),丁香(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粥飲調下。

張渙,二薑湯,分清濁,治霍亂吐利方。

高良薑,川面姜(各一兩),丁香,人參(各半兩),甘草(一分,炙)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湯調下。

張渙,健脾膏,治一切霍亂吐利,皆可服之方。

丁香,藿香葉,人參(各一兩),沉香,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雞頭大。每服一粒,粟米飲化下。

張渙,香連散,分清濁,定霍亂吐利方。

木香,川黃連(去須。各一兩),人參,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粟米飲調下。

張渙,快膈散,定霍亂吐利,服藥多吐,即先服此藥。

甘草(半兩,炙),高良薑(微炮),肉豆蔻(去殼),丁香(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新冷水調下。

《嬰童寶鑑》治小兒霍亂吐瀉。藿香散,方

藿香,香薷(並末。各一分),白茯苓(末,二錢)

上件研服半錢,薑湯下。如人行三、五里進一服,連進三服。

《保生信效》治霍亂吐瀉轉筋方。

硫黃,焰硝,晉礬,滑石(並細研),白麵(以上各一兩)

上將面與藥再勻研,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熟水下。小兒量與,仍別作一等小丸。

白話文:

將上將麵粉和藥物再次均勻研磨,加入水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溫水送服。而給小兒服用時,應根據年齡和病情酌情減量,並另製成更小的丸藥。

《三十六種》治霍亂吐瀉。木香散,方

木香(細銼),人參,藿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服。

《三十六種》又方,桃仁膏

桃仁杏仁巴豆(各一粒),硃砂(少許)

白話文:

桃仁、杏仁、巴豆(各一粒),硃砂(少量)。

上同研飯為丸如米大。每服一丸,以飲吞下。

《劉氏家傳》:小兒霍亂吐瀉方。

草豆蔻,檳榔,甘草(各等分)

上末之,姜煎一錢,空心服。

《王氏手集》,大姜煎丸,治脾胃伏寒,吐利不止,霍亂煩悶,身體疼痛,發熱嗜臥,手足厥逆方。

乾薑(二兩),人參,白朮,甘草(各一兩),黑附子(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湯六分盞化破,再煎至四分,連滓溫服。

《吉氏家傳》治霍亂吐瀉,丁香散,方

丁香(一錢),藿香(半兩),枇杷葉(七片,湯洗泡去毛,炙為末)

上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飯飲調下。只兩服住。

《吉氏家傳》治霍亂吐瀉不止方。

乾薑(炮),人參,白朮(各四錢),厚朴(二分,薑汁浸,炙)

上細銼,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六分,以意加減。

《吉氏家傳》,地黃散,治小兒脾胃氣衰弱,霍亂吐瀉,嘔逆不食,煩躁迷悶方。

白話文:

《吉氏家傳》記載的地黃散,用於治療小兒脾胃氣虛弱,霍亂吐瀉,嘔吐反胃不思飲食,煩躁不安,神志昏悶的方劑。

乾地黃,厚朴(薑汁拌炒),乾葛,人參,茯苓,藿香葉,黃耆(蜜炙),白朮(麩炒。各一分),丁香,訶子(炮,用肉。各一錢)

白話文:

  • 乾地黃: 一種中藥材,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厚朴:一種中藥材,有行氣化痰、溫中止瀉的功效。

  • 乾葛: 一種中藥材,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

  • 人參: 一種中藥材,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 茯苓: 一種中藥材,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

  • 藿香葉: 一種中藥材,有解暑祛濕、理氣止痛的功效。

  • 黃耆:一種中藥材,有補氣益血、強壯筋骨的功效。

  • 白朮: 一種中藥材,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丁香: 一種中藥材,有溫中降逆、止嘔止痛的功效。

  • 訶子: 一種中藥材,有澀腸止瀉、止血消腫的功效。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蒼朮煮飯飲調下,並進四、五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霍亂吐瀉方:孩兒霍亂胃虛鳴,手冷如冰面色青,冷熱未和多吐利,名方順氣便惺惺。

順氣散

人參,藿香,丁香(各一分),茯苓,乾葛,甘草(炙),天台烏藥(各半兩),紅橘皮(一兩)

白話文:

人參、藿香、丁香(各一錢),茯苓、乾葛、甘草(炙),天台烏藥(各二錢半),紅橘皮(五錢)。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用水六分入棗一個,姜一片、同煎三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