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9)

1. 瘧疾寒熱更作第十二

《巢氏病源》往來寒熱瘧候:此由寒氣並於陰則發寒,風氣並於陽則發熱,陰陽二氣更實更虛,故寒熱更往來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提到的往來寒熱瘧疾:這是由於寒氣與陰氣相結合而產生寒冷,風氣與陽氣相結合而產生發熱,陰陽二氣交替盛衰,所以寒熱交替出現。

《,全生指迷》論曰:若其人翕翕如熱,淅淅如寒,無有時度,支節如解,手足痠疼,頭目昏暈。此由榮衛虛弱,外為風邪相乘,搏於陽則發熱,搏於陰則發寒,又不治成勞氣。宜荊芥散(方在後)。

白話文:

《全生指迷》一書中說:如果一個人忽冷忽熱,忽冷忽熱,沒有特定的時間規律,四肢無力,手腳痠痛,頭暈目眩。這是因為榮衛虛弱,外感風邪侵襲,與陽氣相搏則發熱,與陰氣相搏則發冷,如果不治療就會發展成勞損之氣。適合服用荊芥散。(具體方劑如下)

《全生指迷》論又曰:若寒熱如瘧不以時度,腸滿膨脝,起則頭暈,大便不通,或時腹痛,胸膈痞悶。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結於腸間,氣道不舒,陰陽交亂。宜備急丸。(方在後)。

白話文:

《全生指迷》中也提到:如果寒熱發作就像瘧疾一樣,沒有固定的時間,腸胃脹滿,站起來頭暈,大便不通,或者有時肚子痛,胸悶腹悶。這是由於宿食停留在腸胃中,沒有消化,結在腸間,氣道不通暢,陰陽混亂。應服用備急丸。(方子在後面)。

《全生指迷》,荊芥

荊芥穗,人參白朮當歸(切、洗,焙),黃耆,芍藥桂(去皮。各一兩),柴胡(去苗,二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荊芥穗、人參、白朮、當歸(切片、洗淨、焙乾)、黃耆、芍藥、桂枝(去皮,各一兩)、柴胡(去苗,二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全生指迷》,備急丸

大黃(濕紙裹煨),巴豆(去皮、心,去油),乾薑(去皮。等分)

白話文:

大黃(用濕紙包起來燜烤),巴豆(去皮、去籽,除去油分),乾薑(去皮。等份)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米飲下。羸人服一丸如綠豆大,以大便快利為度。

白話文:

將藥物搗成細末,用蜂蜜和丸,丸的大小如豌豆。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體質虛弱的人服用一丸,丸的大小如綠豆,以大便通暢為度。

2. 瘧疾熱而不寒第十三

《巢氏病源》:夫病瘧六、七日,但見熱者,溫瘧也。(溫瘧方見先熱後寒。)又有癉瘧候。夫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下,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氣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之陰,故但熱不寒,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其狀但熱不寒,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啘,手足熱而嘔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患瘧疾六、七天,只見發燒的,是溫瘧。(溫瘧的症狀是先發熱後發寒。)又有一種癉瘧的症狀。癉瘧是肺部本來就有熱,加上氣盛於身,寒氣倒轉侵犯上下,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此有所用力,皮肉腠理打開,寒氣積聚在皮膚之內,在肌肉中間發作。發作時陽氣旺盛,氣盛而不衰就會生病。癉瘧患者的陰氣不及,所以只有發熱而不發寒,寒氣內藏於心,而外積於肌肉之間,使人消瘦脫肉,所以稱之為癉瘧。癉瘧的症狀只有發熱而不發寒,陰氣先衰,陽氣獨發,所以會少氣煩躁,手足發熱而嘔吐。

《聖惠》治大人、小兒癉瘧,但熱不寒,嘔逆不下食。宜服,香豉飲子

白話文:

《聖惠》記載的治療大人、小孩瘧疾的方法:只有發熱沒有畏寒、嘔吐吃不下飯的症狀。適合服用以下藥方:香豉飲子。

香豉(半合),蔥白(七莖,切),常山檳榔(各三分),川升麻(一兩),知母生地黃(切),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用。各一兩半)

白話文:

香豉(半杯),蔥白(七根,切碎),常山,檳榔(各三錢),川升麻(一兩),知母,生地黃(切碎),鱉甲(塗醋、烤至金黃,去除裙襴。各一兩半)

上件藥銼碎,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三服,一日服盡。小兒服一合。

《聖惠》又方

常山,甘草(生),地骨皮(各一分),生鐵(一斤,打碎如棋子大)

白話文:

常山、甘草(生)、地骨皮(各一份),生鐵(一斤,打碎如棋子大)。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於星月下浸一夜,橫刀一口安在藥上,早晨煎取一盞去滓,空腹分為二服。

重者不過二劑瘥。小兒服一合。

《聖惠》治大人、小兒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宜服此方。

常山,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丹(炒令紫色。各一兩),香豉(一合,炒乾)

白話文:

**常山:**性溫,味苦,入肺、脾經。具有宣肺止咳、燥濕化痰、消腫散結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胸悶脅痛、乳腺增生等症。

**桃仁:**性溫,味苦、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降血壓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痹心痛、血瘀經閉、腸燥便祕、高血壓等症。

**黃丹:**性寒,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散結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痢疾等症。

**香豉:**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化痰寬中、理氣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氣脹、噫氣反胃、嘔吐泄瀉、痢疾等症。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至發日,空心煎桃仁湯下十丸。於發時再一服。(小兒,粟米大五丸。)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到發作的日子,空腹喝下一煎桃仁湯,服用十丸。在發作時再服用一次。(兒童服用時,製成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

《聖惠》治小兒痰熱發瘧。知母散

知母,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一兩),牡蠣粉,常山(各半兩)

白話文:

知母、鱉甲(塗上醋,烘烤至黃色,去掉裙襴。各一兩)、牡蠣粉、常山(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瘧疾煩熱。牛黃丸

牛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白話文:

牛黃,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兩瓣杏仁,用麩皮炒至略帶黃色。各一份。)

上件藥同研如膏,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

張渙,知母丹,治小兒發熱瘧甚者。

知母(微炒),鱉甲(酥炙,去裙襴),川大黃(細銼,微炒),赤茯苓硃砂(細研、水飛。各一兩),川朴硝,川升麻(各半兩),龍腦(一錢,研)

白話文:

  1. 知母:微微烘炒。

  2. 鱉甲:酥油煎烤,去掉裙邊。

  3. 川大黃:細細研磨,微微烘炒。

  4. 赤茯苓:紅色茯苓。

  5. 硃砂:細研磨,用清水漂洗。各取一兩。

  6. 川朴硝:四川產的朴硝。

  7. 川升麻:四川產的升麻。各取半兩。

  8. 龍腦:一錢,研磨成粉。

上件同拌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生薑湯下。大便利下即愈。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邊的所有藥材攪拌均勻,煉製蜜丸,大小像小米一樣。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生薑湯送服。大便通順後,疾病就會痊癒。劑量可以根據患者體質大小適當增減。

《活人書》治瘧疾但熱不寒者。

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石膏(一斤),桂(去皮,秤三兩),粳米(二合)

白話文:

知母(十二克),甘草(烤過的,四克),石膏(二十克),桂皮(去皮,六克),粳米(三十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