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4)

1. 咳嗽作呀呷聲第四

(齁䶎附)

《聖惠》: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有聲。其咳嗽大體雖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藥,以此為異耳。

白話文:

《聖惠方》:小兒咳嗽,並且發出「呀呷」的聲音,是胸中濃痰過多,咳嗽時痰液上湧,刺激咽喉之間,痰液與氣體互相碰撞,隨著咳嗽和呼吸的動作,「呀呷」有聲。小兒咳嗽,大體上雖然病症相同,但在治療上,需要加入化痰、祛除體內積水的藥物,這一點與其他疾病不同。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中齁䶎嗽,周歲以上有此。因多吃鹽、醋,熱奔上胃致此。即下渾金丹(方見本門中)與吐下涎;然後下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及雌黃丸(方見咳嗽門中)與服,即愈。

白話文:

茅先生說:嬰兒出生後有中齁䶎嗽(一種咳嗽症狀),一歲以上纔有這種症狀。這是因為吃了太多鹽、醋,熱氣衝上胃部造成的。立即服用渾金丹(配方請參閱本門中)並催吐下涎;然後服用勻氣散(配方請參閱胃氣不和門中)和雌黃丸(配方請參閱咳嗽門中),即可痊癒。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咳嗽氣粗者為何?答曰:小兒臟腑虛細,因食肥膩熱食及諸生冷,致冷熱相增,遂積痰涎結聚,冷熱攻脾,壅閉不通,宿痰黏涎,肺經虛熱生於膈上,喉中如鋸,氣喘悶絕,嘔吐不快,面色青黃。大約此疾,難逢妙藥,積久不除,變成風病。

白話文:

翰林院待詔楊大鄴問:小兒咳嗽氣粗的原因是什麼?回答說:小兒的臟腑虛弱細嫩,由於吃了油膩熱的食物和各種生冷食物,導致冷熱相互作用,痰涎積聚,冷熱侵犯脾臟,阻隔不通,宿痰黏涎,肺經虛熱在膈上產生,喉嚨像被鋸子鋸一樣疼痛,氣喘悶絕,嘔吐不舒暢,臉色青黃。總之,這種疾病難以找到有效的藥物,積累很久不消除,就會變成風病。

《玉訣》小兒咳嗽齁䶎候歌:

咳嗽因風肺受寒,氣傷咯血喘生涎。齁䶎腑熱因風盛,嗽喘無時臥不安。

此候先治肺,後利膈下涎,如此治者,即無誤也。

《玉訣》小兒咳嗽齁䶎候云:因肺感寒,宜貝母丸、油袞丸。(方並見後)

白話文:

《玉訣》中提到小兒咳嗽齁䶎,是肺部受到寒邪侵襲引起的,可以服用貝母丸或油袞丸來治療。(藥方見後)

《惠濟》小兒齁䶎候歌:

齁䶎推來肺熱風,一回發作氣相沖。得名奶齁為初候,龜背龜胸恐起峰。口閉不言涎作響,一沖雙目柘黃同。此根終久成殘患,少有名方得斷蹤。

白話文:

劇烈咳嗽使肺部發熱生風,每次發作都氣息衝逆。早期症狀是胸部發悶,好像奶子腫了,然後背部、胸部隆起,像烏龜殼一樣。嘴巴緊閉,說不出話來,口水也像阻塞住一樣作響。這種病一次發作後,眼睛就會發黃。這種病總是拖成慢性病,很少有良方可以完全治癒。

《聖惠》治小兒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聲。射干散方

射干,麻黃(去根節),紫菀(洗去苗土),桂心(以上各半兩),半夏(半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白話文:

射干、麻黃(去掉根部和節)、紫菀(洗淨泥土)、桂心(以上各半兩)、半夏(以湯洗七次,去滑),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一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攪令勻。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物搗碎,用粗羅過篩成藥粉。每次服用一錢藥粉,用一小杯水,加入少量生薑,煎煮至五分之一的量,去掉渣滓,加入半茶匙蜂蜜,攪拌均勻。不限服用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酌情減少劑量,溫熱服用。

《聖惠》治小兒咳嗽,咽中作呀呷聲。陳橘皮散

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甘草(炙微赤,銼),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陳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筋膜後烘乾),桑樹根的樹皮(切成小塊),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兩瓣果仁,用麩皮炒到發黃),甘草(烘烤至微紅、切碎),葶藶(隔著紙炒至呈紫色。以上各一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咳嗽喘急,作呀呷聲。蘿蔔子散

蘿蔔子(微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分),燈心(一大束),皂莢子(十枚,煨,去皮),甘草(炙微赤,銼,半分)

白話文:

蘿蔔子(微炒),麻黃(去除根和節,各一分),燈心(一大束),皁莢子(十枚,烤熟,去皮),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咳嗽,喘急煩熱,喉中作呀呷聲。牛黃散

牛黃(細研),柴胡(去心),栝蔞子(各一分),蟬殼(微炒,半分)

白話文:

  • 牛黃(研磨成細末)。

  • 柴胡(去除中心)。

  • 栝蔞子(各取一份)。

  • 蟬殼(微微炒過,取半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下一字,日三服。二歲以上加之半錢。

《聖惠》治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呀呷聲。蟬殼散

蟬殼(微炒),半夏(湯浸七次,去滑),甘草(炙微赤,銼),漢防己(各一分),桔梗(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分)

白話文:

蟬殼(微炒),半夏(用沸水浸泡七次,去除滑膩),甘草(烤到微紅,切碎),漢防己(各一份),桔梗(去除蘆頭),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果瓤,烘烤。各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粥飲調下一字。三歲以上加之半錢。

《聖惠》又方(太醫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硃砂(細研,水飛,半兩),五靈脂(半分)

白話文:

半夏(用湯浸泡七遍,以去除滑溜):一份

甜葶藶(隔著紙炒至紫色的):一份

杏仁(用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一份

硃砂(研磨成細粉,再用清水飛淨):半兩

五靈脂(切碎):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麻黃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研成細粉,用生薑汁煮成麵糊,然後將藥粉與麵糊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先煎麻黃湯,然後加入五顆藥丸,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酌量增減藥丸數量。

《聖惠》又方

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麻黃(去根節),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頓服。

《聖惠》治小兒肺藏熱多,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聲,宜服,郁李仁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治療小兒肺臟熱氣過多,咳嗽喘急,喉嚨裡發出「呀呷」的聲音,應服用郁李仁丸方劑。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如膏,三分),川大黃(銼,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各一分)

白話文:

郁李仁(用溫熱水浸泡,去皮後稍微炒至微焦,磨碎成膏狀,三等分)

川大黃(切成小塊,稍微炒至微焦)

杏仁(用溫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磨碎成膏狀,每一種各一份)

上以大黃一味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入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研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使用大黃一味藥材,搗成粉末。將研磨好的藥粉與適量蜂蜜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先用粥將藥丸研磨成粉,再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藥丸數量。

《聖惠》治小兒多咳嗽,咽中如呀呷聲。桃仁丸

桃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琥珀(末),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秤一分)

白話文:

桃仁(四十九粒,以熱水浸泡,去皮尖,分成兩瓣,用麩皮炒至微黃),琥珀(研成粉末),甜葶藶(隔著紙炒至變成紫色。每種稱重一分)。

上件藥,先搗葶藶、桃仁如泥,次下琥珀末,更搗令勻,丸如綠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湯化破五丸服,日三服。三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白話文:

將葶藶和桃仁搗成泥狀,再加入琥珀粉末,攪拌均勻,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將桑根白皮湯煎煮後,將五顆丸劑溶入湯水中服用,每天服用三次。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增加丸劑的數量。

《聖惠》又方

上用大栝蔞一枚,白麵搜瓤作餅子燒熟,卻杵為末。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嗽,咽喉不利,狀如呀者。貝母散

貝母(焙微黃),紫菀(洗去苗土),麻黃(去根節。各一分),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微赤,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白話文:

貝母(烘焙至微黃),紫菀(洗去根莖上的泥土),麻黃(去除根和節。各一分),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甘草(烤至微紅,切碎),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端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博濟方》治小兒瘕呷,咳嗽不止。肉湯丸

銅青,大黃,豬牙皂角(炒,併為末。各一分)

上件三味,同研令至細。用油餅面和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煎豬肉湯下,忌醋、咸。

白話文: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油餅面和水拌勻,做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到7粒藥丸,用煎豬肉的湯送服。食用期間忌諱食用醋和鹹的食物。

茅先生治小兒齁䶎,嗽渾金丹

巴豆(粉,不出油),砒霜(末),白丁香(末。各等分)

白話文:

巴豆(粉末,不出油),砒霜(末),白丁香(末。各等分)

巴豆(粉末,沒有油脂),砒霜(粉末),白丁香(粉末。各分量相同)

上為末。用皂角揉水濃煎膏,相合為丸如此○大。看兒大小,每服三丸、五丸,用鯽魚淡煎湯吞下。掠出

白話文:

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皁角加水濃縮煎煮成膏狀,和粉末混合製成藥丸,每丸約0.5公克。根據小孩體型,每次服用3丸或5丸,用鯽魚煮成的清淡湯送服。喝藥後要漱口。

延𨫼小涎來,亦用勻氣散補。(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嬰孺》治少小咳嗽肺脹,咽中水聲。九味湯

細辛,桂心,阿膠(炙),甘草(炙),紫菀,款冬花(各二兩),半夏(四兩),生薑(三兩),蜜(二合)

白話文:

細辛、桂心、阿膠(經過炙烤)、甘草(經過炙烤)、紫菀、款冬花(各二兩)、半夏(四兩)、生薑(三兩)、蜂蜜(二合)

上水一斗,先煮半夏及六升,去滓,下諸藥蜜煮及升半。五歲盡服;六歲六合,酌之。《千金》亦以此治咳逆喘息如水雞聲。

白話文:

將一斗水煮沸,先放入半夏和六升水,去除渣滓,加入各種藥物和蜂蜜,再煮至一升半。五歲以下的兒童全部服用;六歲以上的兒童酌量服用。《千金方》也用此方治療咳嗽逆喘,呼吸聲像水雞的叫聲。

張渙,桔梗湯方,治小兒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去蘆頭),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紫蘇葉(微炒),石膏,甘草(炙。各半兩),皂莢(燒炭存性,一分)

白話文:

桔梗(去除蘆頭),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然後焙乾),紫蘇葉(微炒),石膏,甘草(炙烤後各半兩),皁莢(燒成炭後,保留藥性,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九籥衛生》,青銅散,療小兒瘕,呷涎、嗽,癇病。

海浮石,甘鍋子(曾銷銀多者。各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生粟米泔調下。不拘時候。

《玉訣》,貝母丸,治小兒齁䶎。

貝母,天南星(薑汁製),人參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七個,炮)

白話文:

  • 貝母:一種清肺化痰的藥物。

  • 天南星(薑汁製):一種祛痰止咳的藥物。

  • 人參:一種補氣益血的藥物。

  • 茯苓:一種利水滲濕的藥物。

  • 甘草(炙):一種補氣益血、清熱解毒的藥物。

  • 白附子(各等分):一種溫中散寒、止痛的藥物。

  • 皁角子(七個,炮):一種祛痰止咳的藥物。

上末之,煉蜜丸。每服五、七丸,薄荷湯吞下。

《玉訣》,油滾丸,治小兒齁䶎及蟲積。

雷丸,五靈脂(各一分),巴豆(十五粒,取霜)

上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滾過,井水吞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粉末,做成水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麻油滾燙後,用井水送服。

《惠眼觀證》,渾金丹,治大人、小兒齁䶎、咳嗽方。

黃丹,信砒(末。各抄二錢),飛羅面(炒,一錢)

上再研極細,滴水為丸如此○大。每服三丸,用糖冷水五更初吞下。如天明不吐,再進一、二丸。小兒一丸。

《惠眼觀證》,甘瓜散,治小兒齁䶎。

瓜蒂,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五更初用茶清調下,小兒半字。

《惠眼觀證》治小兒齁䶎嗽。犀角散

犀角屑,人參,甘草(炙),杏仁(各一兩),白朮(一分),肉桂(春夏一分,秋冬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人參,甘草(經過炙烤),杏仁(各一兩),白朮(一分),肉桂(春夏季為一分,秋冬季為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五分盞,煎兩、三分,通口服,此藥大效。兒小分減服。

《惠眼觀證》,內金丸,治小兒齁䶎、咳嗽。

雞內金,雌黃(細研,水飛過,去水露,三日方使),半夏(生),延胡索

白話文:

  1. 雞內金:它是雞胗裡面的黃色硬塊,具有消食化積、健胃止瀉的作用。

  2. 雌黃:是一種礦物,呈黃色或橙色,具有解毒殺蟲、清熱燥濕的作用。在使用前需要經過細研、水飛、去水露等程序,以去除其毒性。

  3. 半夏:是一種中藥,呈白色或淡黃色,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在使用前需要生用,不可炒制。

  4. 延胡索:是一種中藥,呈黃棕色或棕紅色,具有活血止痛、消腫止痛的作用。

上各等分為末,以棗肉為丸如此○大。周歲三丸至四丸,燈心湯下。(與咳嗽門中茅先生雌黃丸同。為各有牽引,故兼存之)

白話文:

將上述各味藥材等分為末,用棗肉做丸藥,丸藥要這麼大 ○。一歲至四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三丸至四丸,以燈心湯送服。(此方與咳嗽門中茅先生的雌黃丸相同。由於二者各有引導作用,故同時並列)

《張氏家傳》治孩子瘕疾。

密陀僧(一分),靈砂(半分),輕粉(五錢匕)

白話文:

密陀僧(十分之一錢),靈砂(二十分之一錢),輕粉(五錢)

上件三味細研,綠豆粉煮糊為丸如麻子大。空心,沙糖水研化三丸,兒小化一丸。

白話文:

將上項三味藥研磨成細粉,加入綠豆粉煮成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糖水將三顆丸劑化開服用,對於幼童,只要化開一顆丸劑即可。

《王氏手集》治小兒瘕喘方。

上用精豬肉蘸蛤粉燒吃,不拘時候。日吃三兩,指大一片子,瘕止。

《吉氏家傳》治小兒氣嗽作聲。

麻黃(去根節,秤),桔梗(苦者),石膏,紫菀(各半兩),乾薑,半夏(各半錢),王母杖(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一分)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和莖節後稱重)、桔梗(苦的種類)、石膏、紫菀(各半兩)、乾薑、半夏(各半錢)、王母杖(一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蜜為丸如○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兒小減丸。

《吉氏家傳》治小兒齁䶎。

雞內金(七個),黃丹(少許),砒霜(半錢,生用),豆蔻(四十九粒,湯浸,焙乾為末)

上件研為末。豆蔻入三錢匕,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茶清湯下。兒小一丸至二丸。

《吉氏家傳》治小兒呷病。

青礬(二兩),魚茗子(七粒)

上末。每服半錢,茶點下。

《吉氏家傳》又方

雄黃,雌黃,硫黃,信砒(各半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肉汁調下,空心,量大小服。

《吉氏家傳》治奶齁䶎方。

天竺黃,蚌粉(炒)

上件等分研勻,蜜調,塗奶頭與吃。

《吉氏家傳》治小兒齁䶎。

雌黃(末,二錢),砒霜(如使砒,須以豆粉拌之),硃砂(各半錢),山梔子(末,五錢)

白話文:

雌黃(研成細末,二錢),砒霜(如果使用砒霜,須先以豆粉拌勻),硃砂(各半錢),山梔子(研成細末,五錢)

上件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三粒,生油冷水下。兒小一粒。

《吉氏家傳》又方

砒,白丁香,黃丹(等分)

上件末,白飯丸粟米大。湯使如前,量兒大小服。

《吉氏家傳》,軟肺丸,治小兒久年齁䶎。

衡砒(一錢),豆豉(半兩,蒸,去皮)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此○大。每服二丸至三丸,嚼魚鮓吞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呀呷嗽。

砒霜,黃丹(各一錢),白丁香(二十粒),白頭面(二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二丸,量孩兒大小加減。如此○大,薄荷湯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滴水和成如黃米粒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一丸或二丸,需視患兒年齡增減。用這種方法服用至症狀痊癒,以薄荷湯送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大人鰕嗽喘滿,唾涎黃色及小兒奶鰕。千金散

鬱金(十個,生用),半夏曲青皮(去白。各一錢半),巴豆(十粒,去皮、不出油)

白話文:

  • 川鬱金(10個,生用)

  • 半夏曲(1錢半)

  • 青皮(1錢半,去除白色部分)

  • 巴豆(10粒,去除外殼,不要榨出油)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匕,用豬肉一片摻藥,火上炙黃,任意細嚼,冷齏汁一呷送下。兒小少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傷風,喘嗽不住,,腦子散,。兼治瘕呷。

大黃(一分),鬱金(二錢)

上件二味,先以豬牙皂角煮一復時,取切片子,焙乾為末;次入粉霜、腦子各少許,再同研令勻。每服一字,沙糖水調下。量小兒肥瘦加減用之。

白話文:

上述的兩味藥(皁角刺和豬牙皁角),首先用豬牙皁角汁煮一碗,同時取(皁角刺)切片,烘焙乾燥後做成粉末;然後加入少量的粉霜和腦子,再一起研磨使均勻。每次服用一字的劑量,用沙糖水調和後服用。根據兒童的體重肥瘦酌量增減用量。

長沙醫者劉之才傳,芫花散,治小兒齁䶎、喘嗽。

芫花(醋拌勻,炒乾,黃色為度),地龍(去土,微炒。各半兩),羊消花(一分)

白話文:

芫花(用醋拌勻,炒乾,呈黃色為度),地龍(除去泥土,微炒。各半兩),羊消花(一分)。

上件同為末。半錢,雞子清少許,蒸熟。臨臥匙抄與孩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