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癰疽

葛根湯,癰疽初發。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者。宜發表之。

發背初起未成。及諸熱腫。以濕紙搨上。先干處是頭。著艾灸之。不論壯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內攻。神方也。(李絳兵部手集)

若不堪熱痛者。宜隔蒜灸。先以濕紙覆上。立候紙先干處。為瘡頭。記定。然後用獨蒜。去兩頭切中間三分厚。安瘡頭上。用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炷。換蒜再灸。如瘡大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以蒜搗爛攤患處鋪艾。蒜敗再換。

桂枝黃耆當歸湯伯州散,將成膿則宜與此湯兼此散。或合排膿湯

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調胃承氣湯大黃牡丹湯,至十四五日大便秘結。口舌乾燥。或生黑胎。或嗜冷水及瓜果。腹滿譫語者。宜撰用此四方。

當歸芍藥散澤瀉參耆湯黃耆當歸生薑人參湯(方見痘門),耆歸建中湯,排膿湯,割截之後。與耆歸桂枝合排膿湯。兼用伯州散。若膿稀薄。則與歸芍散去澤瀉加參耆湯兼伯州。餌食雞肉。或耆歸姜參湯加鹿茸。若腐肉難去。只稀膿出。穢氣薰蒸。漸漸腐敗而深陷。脈微弱。

身體羸瘦。微惡寒者。上加減歸芍散料加附子。若腐肉已去。膿將盡盜汗出者。耆歸建中或加龍骨。若消渴者。麥門冬湯五味子栝蔞根。若四肢彎急者。芍藥甘草附子湯等。皆津液枯竭故也。

要訣云。癰疽未潰之際。增寒壯熱。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膿去已多而大熱不休者。似為難治。蓋毒之得膿。猶傷寒表症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熱。則為壞傷寒矣。又云出膿過多而羸瘦者。芎歸湯。方輿凌冬飲。諸腫毒服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其方忍冬黃耆各一錢五分。

當歸三分。甘草一分。上四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加酒更煎數沸。溫服有奇效云。予未試。華岡氏曰。癰愈後。半年或一年之間。不可食蕎麥麻油。方輿載敗毒散。及連翹湯涼膈散。凌冬飲。梓葉湯。櫻皮湯。

2. 疔瘡

葛根湯越婢湯大青龍湯,面疔初發。急用水蛭三四十枚。令吮血後。宜撰用。上之三方。翌日亦施蜞針。如前日大出血。四五日則大勢已解者也。

黃連解毒湯連翹犀角三黃湯石膏,表熱已去。裡熱者撰用之。

大承氣湯,裡熱甚。舌上黑胎。便秘腹滿。煩悶將死者。

小柴胡湯,患處化膿後。荏苒寒熱往來者。

加減當歸芍藥散料,膿多出。腐肉盡去。熱漸退。痛減者。宜此湯。

本草引肘後方云。疔腫垂死。菊花一握。搗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方也。冬月採根。按試此方。有神驗。菊花實治疔聖藥也。

秘錄云。有紅絲疔者。發於合谷。及掌背。指縫。指節及跗上。指縫指節。初生一點之小瘡。尖圓而如疥癬。四畔微焮腫。紅絲自瘡上起。立走注也。發於掌背者。上攻至肱。發於跗上者。至膝。惡寒發熱也。治法。針刺紅絲盡處。出血則不上攻而自消也。疔心亦針刺而出血。

此症無至死者。紀聞云。疔發於手足腹背者可治。發於面者危矣。發於人中及口吻者。多死也。痘疔。針刺而貼破敵人衽。內服柴胡半夏加栝蔞。連翹大黃湯。或黃蓮解毒湯加犀角。(秘錄),按千金云。凡療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又本間氏曰。

疔瘡不施針刺刀截之法。則多難救也。實確言也。青洲翁云。患疔者。可嚴禁沐浴。素問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按癰疽癤毒亦然。宜淡薄飲食而免此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