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痿症

痿症是肺熱葉焦。兩足軟弱而不任地。不痠痛。不紅腫。與痹症異也。肺氣熱則通陽明。陽明主宗筋。束骨利機關。陽明為熱所灼。而筋脈弛長。痿病大作。是陽明之熱。肺熱累及之也。下部屬肝腎。根由陰虧而髓空。火逆於肺。肺葉焦枯。金不生水。水益虧而火益熾。筋為熱灼。

未有不痿躄者也。丹溪有東實西虛。瀉南補北之法。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火歸窟宅。金不受火刑。而陽明亦無肺熱之氣乘之。宗筋柔和。機關可利耳。譬之弓逢暑月而力輕。逢寒月而力重。此症之筋痿。亦猶是也。痿手者少。痿足者多。痿而不咳。尚可延纏歲月。痿而咳嗽。

虛損將成。死期近矣。愚更謂痿病之來。確在筋脈之間。肺熱葉焦。亦是肺葉之脈絡焦枯。不是肺臟焦枯。若是肺臟其葉已焦。火灼之甚。安有足痿在下。而肺金不咳嗽者乎。尚有十年不咳。而其人存者乎。難經曰。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痿果肺臟葉枯。則身中毛髮盡皆敗落矣。

何今日之痿病。獨有不然者邪。

發明肺熱葉焦之旨。真超前越後。得未曾有。

補北健行湯,治痿症足不任地。真水不定。陽明為熱灼而小筋弛長。此方立效。

生地(三錢),熟地(三錢),茯苓(四錢),丹皮(一錢),龜版(三錢),女貞子(二錢),生苡仁(四錢),南沙參(二錢),丹參(一錢),阿膠(二錢),山藥(一錢五分)

水煎服。

2. 瘡閉

瘡閉一症。古書不多見病者得之。十有九死。是為極危極重之候。宜醫家之所當辨者。何古人反未之言耶。及考之各方書。惟王肯堂先生有云。患生瘡用干藥太早。致遍身腫。宜消風敗毒散。若大便不通。升麻和氣飲。若大便如常。或自利。當導其氣。自小便出。宜五皮飲和生料五苓散

若腹腫只在下。宜除濕湯和生料五苓散。加木瓜澤瀉之數。如此治法。亦皆治標而不求其本也。夫瘡之生也。由於風濕熱毒中於皮毛。不時而癢。愈癢愈發。愈發愈多。瘡雖有大小之不同。必待毒氣盡發。方可漸愈。安得有所謂瘡閉之候哉。然任其自然而生者。則任其自然而愈。

毒氣外達。瘡無由而閉。奈何今人不知此症之惡。一見瘡發。急用水銀硫黃之屬薰之擦之。望其即日而痊。不知毒氣正發於皮毛之間。而反用藥以禁其所出。則毒不達於皮毛。而內攻肺臟。以肺主皮毛。故毒得以入肺也。然肺臟中毒。則通身肌肉浮腫。咳嗽喘促。胸滿壅塞。

不能平臥。痰鳴鼻動。小便短少。是外瘡雖沒。而內毒更烈。當此之時。雖欲求其出而不可得也。不死何待耶。其通身肌肉浮腫者。以肺氣中毒。則不能下行清肅之令。而水妄溢也。其咳嗽喘促者。以肺臟中毒。不得宣通阻礙氣道也。其小便不通者。以肺有毒而不能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也。其胸滿不能平臥者。以毒入於肺。則肺葉生脹也。其痰鳴鼻動者。以瘡毒內攻。肺氣將絕也。以上惡候。極為危險。治之稍失。鮮不誤人。臨症者。急宜速救肺臟。而兼以解毒。加入鮮發之物。以托毒外出。俾瘡盡發於肌表。而不使內攻於肺。庶幾可保無虞。倘不知此理。

而徒用羌防之屬。汗之散也。是人既入井。而又下之石矣。然則羌防之不可用者何也。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人體弱也。若實體而投羌防。又何害焉。

瘡閉方法。又超人一乘矣。神化若此。能無後賢哉。

保金宣毒飲,瘡症誤治。毒氣入肺。諸證悉急。用此方治之。其驗如神。

南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百合(五錢),貝母(三錢),筍尖(五錢),糯米(五錢),鯽魚(一尾)

水煎服。

解毒內托飲,體虛瘡發。治以內托。預防陷肺。宜用此方。

何首烏(三錢生用),甘草(一錢),當歸(一錢五分),赤芍(一錢),貝母(一錢),丹皮(一錢),黑豆(三錢),忍冬藤(二錢)

水二杯。煎服。

消風敗毒散

人參獨活柴胡,枯梗,枳殼(麵炒),羌活茯苓川芎前胡,甘草,荊芥防風(各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

甘草,陳皮(各兩半),芍藥(七錢五分),大黃(五錢煨),乾葛,蒼朮(炒),枯梗,升麻(各一兩),當歸,茯苓,白芷(各二兩),乾薑,枳殼(各五錢)

三因方有厚朴(五錢),上咀片。每服一兩。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陽明經也。五積散世俗用之。故收入。蓋欲燥脾胃勝濕和氣。為治瘡之要劑。然臨症而不通變。恐不合宜也。

五皮飲

橘紅桑白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

上各一錢。水煎服。

五苓散,治下部濕熱瘡毒。小便赤少。

澤瀉(二兩五錢),豬苓(一兩五錢去皮),肉桂(七錢五分),白朮赤茯苓(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熱湯下。

除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痛。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半夏曲(炒),厚朴(薑製),蒼朮(米泔水制各二兩),藿香葉,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甘草(七錢炙),白朮(生用一兩)

上咀片。每服四錢。水一杯。姜七片。棗二枚。煎七分。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