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補頤生微論》~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散方十二首

(散者,散也,主於散去病邪,較丸散則功速,較煎劑則功緩。補劑亦有散者,則又以燥濕為義,往往為脾胃之方也。)

瓜蒂散,主胸中多痰,氣上衝,咽喉不得息。

瓜蒂(炒黃),赤小豆(各等分)

上為細末。取一錢,用豉一合,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頓服之。不吐少少加,得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服。

華佗曰:四日在胸,可吐之,迎而奪之之法也。《千金方》曰:氣浮上部,胸中滿者吐之。經曰濕氣在上,以苦吐之。瓜蒂苦寒,是以為君。經曰:「酸苦湧泄為陰。」赤小豆味酸,是以為臣。香豉苦寒,苦以湧泄,寒以勝熱,是以為使。吐中駃劑,重亡津液之藥也。

稀涎散,主中風暴僕,痰涎壅盛,此藥取吐。

牙皂(四條,去皮弦炙),白礬(二兩,枯)

共為末。每進三字水下。

經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又曰:「暴氣象雷。」又曰:「陽氣者閉塞。」又曰:「狥蒙招尤,目冥耳聾。」皆言陽氣之乘人,以明症之急且重也。吳氏曰:清陽在上,濁陰在下,天冠地履,無暴僕也。若濁邪逆湧,清陽失位,故暴僕而多痰耳。經曰:「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故不與疏風補虛,而先吐其痰涎。白礬酸苦,經曰「酸苦湧泄」,故以為君。皂角辛鹹,經曰「辛以散之」,「咸以軟之」,故以為佐,此固奪門之兵也。咽喉疏通,能進湯液便止。若攻盡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大戒也。

平胃散,治脾濕痰飲痞隔,或嵐氣霧露,不服水土。

蒼朮(泔浸七日,五斤),陳皮(去白),厚朴(薑汁炒。各三斤),甘草(炙,三十兩)

共為末。白滾湯點服。

濕土太過,謂之敦阜。腎挾肝邪,侮所不勝,土不能制,留於中焦,故痞隔也。嵐霧之毒,水土之症,陽明虛者受之。蒼朮甘燥,甘則入脾,燥則勝濕,故以為君。厚朴苦溫,溫能益脾,苦可下氣,故以為臣。佐以陳皮之辛,正下行之令。和以炙草之甘,為嚮導之兵。濕氣分消,敦阜以平,所以有平胃之名也。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或瀉或嘔。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土炒),甘草(炙),山藥(炒),扁豆(去殼炒。各四兩),砂仁(炒去衣),桔梗(炒去蘆),薏苡仁(炒),蓮肉(去衣及心。各二兩)

上共為末。薑棗湯調服。

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故東垣曰脾胃虛則百病生,然則調理中州,其首務也。脾悅甘,故用人參、甘草、苡仁;脾喜燥,故用白朮、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蓮子治心;土惡水,故用山藥治腎;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氣於地道,而無否塞之憂也。

玉屏風散,主氣虛表弱,自汗不已,易感風寒。

黃耆(炙),防風(各一兩),白朮(二兩,土炒)

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下。

衛氣虛薄,則玄府不閉,陽不能固,自汗乃出。黃耆甘溫,專充肉分,是以為君。防風入肺,貫徹皮毛,故東垣曰黃耆得防風而功愈大,是以為臣。白朮甘溫入脾,脾主肌肉,故以為佐。以其善補衛外,足為吾身之倚庇,故玉屏風之名立焉。

六一散,主中暑,身熱煩渴,小便不利。

滑石(六兩,白膩者水飛細),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用五錢,新汲水調服。

身熱煩渴,陽明症也。小便不利,太陽症也。滑石味甘淡,甘入中央,淡則五臟無歸,專入太陽利便,滑則利竅,不獨小便也,故以為君。然石性大寒,能傷中州,太滑能滲真氣,經曰「以甘緩之」,故用甘草為佐。經曰:「治溫以清,涼而行之。」故用新汲水調。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太陽寒水之數也。

經曰「寒勝熱」,此方專主丙丁,故有取於六一之數焉。

二妙散,主濕熱為患,腰膝疼痛,不能行動。

黃柏(乳潤一宿),蒼朮(泔浸七宿)

上二味,等分為末。空心酒服三錢。

溫性有就下之義,故其病在中半以下。濕則生熱,溫熱相搏,其痛乃作。黃柏味苦,苦勝熱,且能下行,故以為君。蒼朮性燥,燥勝濕,且能辛散,故以為臣。黃柏可去熱中之濕,蒼朮可去濕中之熱,兩者相綰,各有妙用,故曰二妙。

十灰散,治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方止之。

腳氣,小薊,柏葉,荷葉,茅根,茜根,大黃梔子,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上燒灰存性,研細,碗蓋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藕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

血屬陰,反從火化,故其色赤。為陽所動,則血菀於上,使人薄厥。黑屬壬癸,見黑則止者,火見水而伏也,故用灰與墨汁。苦澀之味聚而用者,苦能勝火,澀可固脫,更得童便引之下行,尤盡折伏之妙,勝於蘿蔔、藕汁也。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

桔梗,大腹皮,厚朴(制),升麻,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錢五分),紫蘇(一錢)

上姜三片,棗一枚,煎熱服。

正氣旺則皮毛充固,外無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內無停食之患。正氣稍有不足,外感內傷交作,以甘、桔、紫蘇,辛甘發散其外邪,厚朴、大腹苦辛宣通其內滯,更以藿香為君主,內可和中,外可解表,統領諸劑成功,正氣賴以復矣,故名藿香正氣。

不換金正氣散,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寒熱為瘧。

厚朴(薑製),藿香,半夏,蒼朮(泔浸,糠炒),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姜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正氣,指中氣也。中氣不和,水濕不行,則痰生為患。蒼、樸、陳、甘,平胃散也,所以助胃土之敦阜,而使之平也。佐以藿香,一身之滯氣皆宣;助以半夏,滿腹之痰涎盡化,俾正氣得以轉輸,邪氣無繇乘襲,可貴孰甚焉。雖有黃金,吾不與易矣。故名。

霹靂散,治陰盛隔陽,身熱脈浮,煩躁欲水。

附子(一隻,炮)

用冷灰埋之,取出細研,入真臘茶一錢同研,分二服。每服水一盅,煎六分,入蜜一匙,冷服。

陰寒太盛,隔陽於外,此即內真寒而外假熱也。無根之虛陽在外,故脈浮而大,按之如無,非表邪也。煩躁者,陰寒發躁,水極似火之象。欲水者,欲坐井中,為外有虛熱故也。此寒極反見勝己之化,譬如冬月嚴寒,水泉冰堅,堅為陽象,反於極寒乃見也。若誤以為熱,輕與寒涼,須臾之頃,便入幽泉矣。

可不謹諸?方名霹靂者,即所謂一聲雷破臘,萬象盡回春之義也。

紫雪散,治腳氣及暑中三陽,所患必熱,煩躁發斑等症。

升麻(六錢),黃金(十兩),寒水石石膏(各四兩八錢),犀角羚羊角(各一兩),玄參(一兩六錢),沉香木香丁香(各五錢),甘草(八錢)

水五碗,煮金至三碗。去金,入諸藥再煎至一盅,去渣,投朴硝二兩二錢,微火煎,柳條勿停手攪,候欲凝,入盆中,更下硃砂麝香各三錢,急攪令勻,候冷凝成雪。每服一錢,細細嚥之。

煩躁發斑,症在陽明,大青、升麻,用而下效,其毒深矣。草木無功,進求金石。黃金稟中央陰巳之氣,合西方從革之行,且能鎮定,可肅妄炎。二石有冰霜之度,二角有凜冽之風,玄參補其北,硃砂瀉其南,制以四香,無增氣之虞。君以朴硝,有隆冬之象。群陰並集,賴升麻以導入陽明。雖有苛毒,行且冰消矣。方名紫雪者,取其色,喻其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