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下 (6)

1. 但欲寐

(衛氣寤則行陽,寐則行陰,故寐為足少陰病)

若欲寐無表裡證,身和、脈小,是已解也(病退脈和,邪解神安)。風溫證,亦欲寐多眠,則有脈浮發熱,汗出身重,鼻息鼾鳴之異(風溫亦有欲寐證,見症與少陰不同)。

2. 口燥咽乾

屬熱邪,有實熱宜承氣,有虛熱宜養陰。

_邵評:_口燥咽乾,屬熱邪,但熱有虛實,治宜分別。

3. 咽痛

(少陰之脈上貫肝膈,循喉嚨,系舌本,故咽痛)

少陰咽痛,屬熱者,有半夏散及湯,又甘草湯桔梗湯,此散火也。屬寒者,桂枝幹薑湯,治汗多亡陽也;通脈四逆湯,治陰盛格陽也。參《準繩》。

_邵評:_咽痛熱證,是虛火上升;寒證,有亡陽、格陽二證。

《金鑑》云:咽痛一證,寒熱皆有。腫痛為熱證,仲景有甘桔半夏苦酒、豬膚等湯調治;不腫而痛為寒證,宜四逆湯桔梗主治也。

_邵評:_咽痛寒熱俱有,腫者為熱,不腫為寒,治當分別。

4.

有寒熱之分。熱者,寸口脈數、發熱煩渴、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水熱上逆),宜五苓散;食入口即吐者(痰熱上拒),宜二陳湯加薑汁、炒川連和之。

_邵評:_吐證寒熱均有。此條熱吐,又有水逆、痰熱格拒二證。

寒者,口不渴而吐,理中去白朮生薑。參《準繩》。

_邵評:_此治寒吐之正法,亦可加石蓮丁香

《金鑑》云:口不渴,厥而吐(寒邪上格),屬寒,宜理中、吳萸輩。渴而得食即吐(火熱格拒),屬火,實熱黃連解毒湯,虛熱於薑黃芩黃連湯。渴而飲,飲而吐,吐而復渴,屬水逆(水逆上升),五苓散。

_邵評:_吐證不渴為寒,渴為熱,熱有虛實之分。

5. 吐利

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涎沫(此厥陰證),亦宜此湯(寒中少陰而復上攻陽明之證,又厥陰寒邪上攻陽明,胃虛寒逆)。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表未和),當和解其外,宜桂枝湯(里和而表未解)。

6. 下利

下利屬於熱者四證。

四逆泄利下重,四逆散

_邵評:_陽郁不達於四肢,故逆。下重者,熱之微也。此陽邪下陷而入陰中,用四逆散泄熱散邪。

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

_邵評:_此虛熱,下焦有水,治以導水泄熱。

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燥者,大承氣湯

_邵評:_陽明燥實,熱利旁流,故急下以存陰。

下利咽痛,豬膚湯

_邵評:_陽邪傳入少陰,虛火上升,治以滋陰泄熱。

少陰下利屬寒者,約八證。

少陰病,下利、惡寒而蜷、手足溫者可治(陽尚存,故可治),四逆湯;四肢逆者不治(陽將絕,故不治)。

少陰病,脈浮而遲(熱在表而寒在臟,故脈浮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四逆湯主之(溫里散寒)。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者,四逆湯。

_邵評:_大汗則亡陽,下利則亡陰,陰陽俱虛,厥冷而利,非清穀,急溫之,陽回而生可望也。

少陰至四五日,傻痛、小便不利(是病根,當著眼)、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陽微而氣不化,水積下焦為病),真武湯

_邵評:_腎中有陽虛,復受寒邪,腎火衰而不能化水,致水積下焦,用真武湯、壯元湯以消陰水。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冷、脈微欲絕(陰寒盛於內也)、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格陽於外,鬱而在表也),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寒鬱其陽,則脈伏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

_邵評:_真陽之氣,被陰寒所迫,不安其處,而遊散於外,故顯假熱之象,而實非熱也。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寒傷陰血)、小便不利(陰病,故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火鬱下焦也),桃花湯主之。

_邵評:_陽邪入里,便膿血者,為協熱下利,是白頭翁湯證。此少陰病便膿血而下利,為下焦不約而裡寒也,因桃花湯固下而散寒。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下焦陽虛,不能固其內,又不能通於脈故也),與白通湯

_邵評:_用白通湯通陽散寒,姜附之辛溫破陰固里,蔥白之辛通入脈引陽也,此方最合。

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陰寒太甚,格陽上逆,陽欲通而不得通,故見此脈症),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後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_邵評:_白通湯中加人尿、膽汁之咸、苦、寒為反佐,從陰引陽,使不格拒。脈暴出,是無根之陽發露無遺,故死;脈微續者,被抑之陽來復有漸,故生。

少陰下利主死者,約六證。

少陰病,下利止(非利愈,乃臟陰盡也)而頭眩(眩,目黑而轉也),時時自冒(冒,昏冒也)者死。

_邵評:_此腎氣下絕,無根之陽泛上,神氣散亂,陰陽俱脫,是以死也。

少陰病,自下利、汗出煩躁、不得寐者(亡陽之兆,乃陰虛而真陽不關守也),死。

_邵評:_躁不得寐,則陰陽盡虛,邪氣獨盛,正不勝邪,擾亂不寧,頃刻離散而死。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陰寒太甚,而陽氣不振也),不治(陽消陰長,故不治)。

下利發熱、汗出不止者(陽夕亡也),死。

_邵評:_下利發熱,陰不內守,汗出陽從外亡,是謂有陰無陽,故死。

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陰竭陽浮),死。

_邵評:_厥利不止,臟腑氣絕矣。躁不得臥,精神不治矣。微陽不能久留,故死。

下利十餘日,脈反實者(邪氣盛也),死。

_邵評:_利十餘日,正氣受傷,其脈反實,邪未衰也,正虛邪盛,不克支撐,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