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虛老人

《古方彙精》~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戊己丸(三十五)

(治反胃膈噎。)

熟地(八兩杵膏),萸肉(三兩),當歸,麥冬(去心),苡仁,牛膝(各二兩),白芥子,元參(各一兩),丹參(一兩五錢),北五味(五錢)

各取淨末。用生薑六兩。取汁。和煉蜜。同熟地杵膏為丸。每服二錢。漸加至三四錢。老米三錢。煎湯調下。

一方。用貓胎胞。新瓦炭火炙乾。研細末。每服三分。好酒送下。粒米不下者。五六次愈。酒內不可有燒酒氣。

一方。用陳倉米一斗。同山黃土炒。令米熟。去土為末。以粟米煎湯調下。再用白水牛喉管一條。去兩頭節。並筋膜脂肉。節節取下。以米醋一碗浸之。頻翻動。令勻。微火炙乾。醋淬。再炙再淬。醋乾為度。勿見日色。只宜火焙。研細末。厚紙包好收。或遇陰濕時。連紙微火烘焙收藏。每服一錢。食前陳米飲下。輕者一二服取效。

一方。治翻胃吐食。用韭汁二杯。薑汁一杯。牛乳一杯。三味調和溫服。日服一二次。三五日取效。蓋韭汁清血。薑汁下氣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熱下氣補虛也。生冷果食。麵食。均忌。

2. 扶中丸(三十六)

(治經年膨脹。)

茯苓(六兩),洋參,大麥芒(各四兩),苡仁(三兩),製附子(一兩),蘿蔔子,大黃(各八錢)甘草(三錢),白朮雷丸肉桂(各五錢)

各取淨末和勻。每服五錢。姜一片。同煎服。

一方。用鯉魚重斤許者一尾。去腸雜。清水洗淨拭乾。將小紅豆填滿魚腹。不著鹽醬煮熟。連湯食之。三四次即愈。

一方。治腹脹水腫。用亞腰葫蘆一個。蓮子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一錢。食前溫酒下。不飲酒者。白湯下。

一方。治通身腫脹。用葶藶子四兩。炒為末。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桑皮湯下。十五丸。日三次。

一方。用黃牛糞。男子用牝牛。婦人用牡牛。取糞。浸清水中七日。換水七次。去其穢氣。晾乾為末。每服一兩。用酒三碗。煎成一碗。取絹漉渣淨。不拘時溫服。三服愈。

3. 羌活桂枝煎(三十七)

(治時行感冒。惡寒發熱。舌上無苔。或苔滑白色。口中發黏作臭。肢冷無汗等症。)

羌活(六分),桂枝(五分),炮姜(二分),焦蒼朮(一錢二分),當歸,蘇梗,藿梗,白芍(炒)楂肉,神麯(各一錢),白蒺藜(去刺一錢五分)

引加小紅豆一撮。須蔥白一錢。照投二劑。汗下雙解。如腹痛。小腹脹痛。小便閉。大便結。加熟附子五分。木通一錢。青蒿五分。解後。脾胃不香。六君(方見前二十二)歸芍二陳(方見前二十三)等湯。酌投數劑。加慎調攝。

4. 溫濕丸(三十八)

(治暑濕傷脾。寒熱似瘧。面目紅赤。肌膚火熱。二便燥結。一劑知。二劑效。)香薷茯苓(各二錢),青蒿白朮(各一錢五分),厚朴(一錢),陳皮(八分),甘草(六分),

葛根(八分)

引姜皮二分。荷蒂一枚。煎湯和服。

5. 抑鬱丸(三十九)

(治寒濕內傷。因而哮喘氣促。面黃肌腫。三服取效。)

赤苓,豬苓白朮,苡仁(各三錢),澤瀉(二錢),肉桂(五分)

各取淨末。蜜丸。每服四錢。姜一片。煎服。

6. 龍虎雙降散(四十)

(治時行瘟疫。失心顛狂。一切火熱蘊結重症。)

大黃天花粉(各六兩),元參(十兩),麥冬(去心),滑石(各五兩),銀柴胡荊芥丹參(各二兩),白芍石膏(各三兩)

各取淨末。和勻。每服八錢。地漿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