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8)

1. 治熱病嘔逆諸方

夫熱病胃中有熱。則穀氣不和。新谷入與熱氣相搏。胃氣不平。故致嘔逆。或吐下以後。臟氣虛弱。亦令嘔逆也。

白話文:

當患有發熱疾病時,胃中就會有熱氣。這時,食物的精華得不到正常運化。新進食的食物與熱氣相互作用,導致胃氣失調。因此就會出現嘔吐、呃逆等症狀。有些人在嘔吐或腹瀉後,臟氣虛弱,也會導致嘔逆。

治熱病。惡寒壯熱。食則嘔逆。宜服前胡飲子方。

前胡(二兩去蘆頭),麥門冬(二兩去心),竹茹(三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生地黃(二兩),葛根(二兩),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

白話文:

前胡(兩百克,去除蘆頭) 麥門冬(兩百克,去除心部) 竹茹(三百克) 陳橘皮(一百克,用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烤製) 甘草(一百克,炙烤微紅後切片) 生地黃(兩百克) 葛根(兩百克) 枇杷葉(一百克,擦去絨毛,炙烤微黃)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壯熱。嘔逆。不下飲食。宜服人參飲子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生薑(二兩),赤茯苓(一兩),葛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白)

白話文:

人參(1 兩,去除鬚根) 陳皮(1 兩,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果肉,然後烘烤) 生薑(2 兩) 赤茯苓(1 兩) 葛根(1 兩) 麥門冬(1 兩,去除白色部分)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壯熱惡寒。食則嘔逆。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前胡(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一兩),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麥門冬(60克,去核) 前胡(60克,去蘆頭) 陳橘皮(30克,用熱水浸泡,去白色瓤後烘乾) 甘草(30克,烤至微紅,切碎) 生乾地黃(60克) 人參(30克,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的藥粉,用一大碗水加上半顆雞蛋大小的竹茹。煎煮至藥液只剩六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時服下。

治熱病。數日未得汗。遍身壯熱。嘔逆。不下食。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麻黃(一兩半去根節),川升麻(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枳實(三分麩炒微黃),知母(三分),梔子仁(三分),鱉甲(三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白話文:

柴胡(1兩,去除根鬚) 麻黃(1兩半,去除根節) 川升麻(1兩) 人參(1兩,去除根莖) 麥門冬(1兩,去除種子) 甘草(3分,炙烤微紅後切碎) 枳實(3分,用麩子炒至微黃) 知母(3分) 梔子仁(3分) 鱉甲(3兩,塗上醋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因服涼藥過多。致胃冷嘔逆。宜服白茅根飲子方。

白茅根(半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三兩),葛根(一兩),高良薑(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白話文:

白茅根(半兩,切碎) 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除去白色內瓤,烘乾) 肉桂心(三兩) 葛根(一兩) 高良薑(半兩) 枇杷葉(半兩,擦去毛,烤至微黃)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熱病煩渴飲水過多。時有嘔逆方。

枇杷葉〔二(一)兩拭去毛炙微黃〕,茅根(一兩銼),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2. 治熱病噦候諸方

夫熱病噦者。由伏熱在於胃間。令人胸滿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後。胃氣虛冷。亦致噦也。

治熱病未得汗。燥熱。飲水過多。腹脹氣急。嘔噦不止。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前胡(半兩去蘆頭),茅根(一兩銼),葛根(半兩銼)

白話文:

丁香(15克),人參(30克),陳橘皮(15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纖維,再烘乾),枇杷葉(15克,擦去絨毛,稍微烘烤至微黃),前胡(15克),茅根(30克,切斷),葛根(15克,切斷)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文中所述的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三錢,用水一碗的量煎煮,放入生薑半錢。煎到只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熱病。毒氣攻胃。嘔噦不止。宜服甘草飲子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升麻(一兩),生薑(一兩),葛根(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 甘草(一兩,烤到微紅)
  • 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果肉後烘焙)
  • 川升麻(一兩)
  • 生薑(一兩)
  • 葛根(一兩)
  • 人參(一兩,去掉根須)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腹胃虛脹。心膈壅滯。嘔噦不能食。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柴胡(一兩去苗),黃芩(半兩),赤芍藥(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三分銼)

白話文:

  • 半夏(用湯水浸泡三次,去除黏液,共七次)
  • 柴胡(1兩,去除根鬚)
  • 黃芩(0.5兩)
  • 赤芍藥(0.3兩)
  • 甘草(0.1兩,炙烤成微紅色,切碎)
  • 桂心(0.5兩)
  • 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除白瓤,烘烤)
  • 大腹皮(0.3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煩熱嘔噦。不欲飲食。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柴胡(一兩去苗),蘆根(一兩半銼),人參(三分去蘆頭),葛根(一兩銼)

白話文:

  • 麥門冬:1.5兩,去除中心;
  • 柴胡:1兩,去除幼苗部分;
  • 蘆根:1.5兩,切碎;
  • 人參:0.3兩,去除根莖;
  • 葛根:1兩,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入生地黃汁少半分(合)。更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加入一份竹茹,煎煮至剩六分。加入少量生地黃汁(與水混合),再煎煮一次。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熱病。胃中有熱。穀氣入。則胃氣逆。逆則噦。不下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生乾地黃(三分)

白話文:

前胡(一兩,去掉根部) 黃耆(一兩,切成小塊) 人參(一兩,去掉根部) 麥門冬(半兩,去掉中間的核) 陳皮(半兩,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部分,烘烤) 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生地黃(三分,新鮮未經烘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噦逆。宜服赤芍藥散方。

赤芍藥(三分),前胡(半兩去蘆頭),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犀角屑〔三分(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三分),蘆根(半兩),大腹皮(半兩)

白話文:

赤芍藥(3分) 前胡(1兩,去蘆頭) 人參(3分,去蘆頭) 桂心(1兩) 犀角粉〔3分(1兩)〕 陳皮(3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焙) 赤茯苓(3分) 蘆根(1兩) 大腹皮(1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邪熱已退。胃氣未和。噦不能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三分),蘆根(三分銼),草豆蔻(三分去皮),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白朮:3 分 蘆根:3 分,切碎 草豆蔻:3 分,去皮 人參:3 分,去蘆頭 陳橘皮:3 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膜,烘乾 枇杷葉:3 分,擦去毛髮,炙烤成微黃色 厚朴:3 分,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噦逆不下食。宜服白茅根散方。

白茅根(一兩銼),百合(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葛根(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白茅根:一兩,切細 百合:一兩 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焙乾 葛根:一兩,切細 人參:一兩,去掉根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未得汗。嘔噦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蘆根(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