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飲子

BAI MAO GEN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七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8%
膀胱經 13%
脾經 13%
心經 10%
肝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白茅根飲子

中藥方劑「白茅根飲子」,由白茅根、橘皮、桂枝、葛根、高良薑、枇杷葉等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益氣健脾、止嘔止瀉的功效,主治熱病後虛寒嘔吐。

組成藥材介紹

  1. 白茅根:性寒涼、味甘,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生津止渴、解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
  2. 橘皮:性溫、味苦、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解暑化濕等功效。
  3.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心、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止痛止嘔等功效。
  4. 葛根:性涼、味甘、辛,入脾、胃、肺經,具有升陽解肌、透疹生津、止渴、止瀉、解酒毒等功效。
  5.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膽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等功效。
  6. 枇杷葉:性微寒、微苦,入肺、胃、肝、脾、大腸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止血等功效。

適應症

白茅根飲子適用於熱病後虛寒嘔吐,症見嘔吐不止、胃脘灼熱、口乾口苦、大便溏瀉、小便短赤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日一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

  1. 孕婦忌服。
  2. 脾胃虛寒者慎服。
  3.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總結

白茅根飲子具有清熱瀉火、益氣健脾、止嘔止瀉的功效,主治熱病後虛寒嘔吐。臨牀常用於治療暑熱感冒、胃腸炎、痢疾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茅根1握(銼), 桑根白皮2兩(銼), 麥門冬2兩(去心), 赤茯苓1兩, 露蜂房1兩(炙黃), 紅雪2兩。
上銼細。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淡竹葉3-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白茅根清熱利尿,可緩解熱病引起的煩熱、口渴等症狀;
  • 橘皮化痰止咳,可緩解熱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 桂枝發汗解表,可緩解熱病引起的發熱、頭痛等症狀;
  • 葛根解肌退熱,可緩解熱病引起的發熱、頭痛等症狀;
  • 高良薑溫中散寒,可緩解熱病引起的胃冷嘔逆等症狀;
  • 枇杷葉清熱解毒,可緩解熱病引起的咽喉腫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癤和癰嘔吐背部膿瘡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白茅根飲子,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白茅根半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兩,葛根1兩,高良薑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主治:熱病,因服涼藥過多,致胃冷嘔逆。

白茅根飲子,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 組成:白茅根1握(銼),桑根白皮2兩(銼),麥門冬2兩(去心),赤茯苓1兩,露蜂房1兩(炙黃),紅雪2兩。 主治:因服硫黃及諸丹石,熱發,關節毒氣不得宣通,心肺躁熱,渴利不止,及發癰疽發背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