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嘔吐

某,胃為陽,土喜潤而惡燥,宜降不宜升。今診脈右關滑大,唇紅口甜,納穀輒吐無餘,雖湯飲不納,業已月餘,大便兩旬不解。脈症合參,系陽明實火,閉結胃氣,有失下行之旨。法宜清降。

白話文:

某患者,胃屬陽,喜潤厭燥,應該促進下行,不適合上升。現在診斷他的脈象,右手關脈滑而有力,嘴脣發紅,嘴巴甘甜,飲食後立刻嘔吐,即使喝水也不行,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大便二十天都沒有解。脈象和症狀綜合來看,這是陽明經實熱引起的,閉住了胃氣,導致胃氣不能下行。治療方法應該以降清熱為主。

川貝(五錢),活水蘆根(去節,五錢),竹茹(一錢),淡姜渣(二分)

白話文:

川貝(25 克),新鮮蘆根(去節,25 克),竹茹(5 克),生薑末(1 克)

另,用上龍井茶葉(一撮),生薑(一片),泡湯飲;白扁豆煮爛如糊,食之,以代粥。嘔止便解,用獨參湯以扶正氣。

白話文:

  • 取一撮龍井茶葉,一片生薑,放入湯中沖泡後飲用。
  • 將白扁豆煮爛至糊狀,當作粥品食用。
  • 喝完茶湯後,嘔吐和腹瀉的症狀會改善。再服用獨參湯來增強正氣。

吏左,朝日暮吐,脈來細軟。當培火生土。

焦六曲(一錢五分),焦穀芽(三錢),淡乾薑(炒,三分),茯苓(一錢),冬朮(炒,三錢),炙草(三分),益智仁(炒,一錢),遠志(炒,八分),蔻仁

白話文:

焦六曲: 1.5 錢

焦穀芽: 3 錢 淡乾薑(炒): 0.3 錢 茯苓: 1 錢 冬朮(炒): 3 錢 炙草: 0.3 錢 益智仁(炒): 1 錢 遠志(炒): 0.8 錢 蔻仁: 適量

陳左,胃氣逆行,以致作嘔。

半夏(炒,三錢),黨參(一兩),生熟砂仁(一錢),蔻仁(三),丁香(七粒),烏梅(一枚),姜(二)

白話文:

半夏(炒過,30公克),黨參(60公克),生熟砂仁(15公克),蔻仁(3顆),丁香(7粒),烏梅(1顆),生薑(2片)

陳右,厥陽犯胃,氣逆則嘔,胃氣下行為順,肝陽以清泄為宣,但由來已久,不可不兼扶正。

半夏(炒,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砂仁(一錢),枳殼(炒,四分),洋參(二錢),川連(二分),吳茱萸(一分),竹茹(八分),蘆根(五錢),車前子(三錢),姜(一片),大麥仁(四錢)

白話文:

  • 半夏(炒過,1.5錢)
  • 陳皮(1.5錢)
  • 砂仁(1錢)
  • 枳殼(炒過,0.4錢)
  • 洋參(2錢)
  • 川連(0.2錢)
  • 吳茱萸(0.1錢)
  • 竹茹(0.8錢)
  • 蘆根(5錢)
  • 車前子(3錢)
  • 生薑(1片)
  • 大麥仁(4錢)

某,納食輒嘔,著寒則甚,胸脘作痛。

冬朮(三錢),黨參(三錢),炙草(六分),蔻仁(二粒),陳皮(一錢),淡乾薑(二分),竹茹(八分),木香汁(三匕),灶心土煎湯代水

白話文:

冬朮(15克),黨參(15克),炙甘草(3克),蔻仁(2粒),陳皮(5克),乾薑(1克),竹茹(4克),木香汁(15毫升),用竈心土煎煮成湯劑,代替水服用。

王左,嘔吐本胃病,而胃為腎之關,有因水之不足而不能制胃火者,有因火之不足而不能生胃土者,此兩說之辯論最詳。大凡食入即出者,屬火之有餘,必得腎水以濟之,無過於六味作湯,資飲昨服,既能安適,不必日日更換,且服十濟再商。

白話文:

胃部嘔吐是胃部疾病的表現,而胃是腎臟的門戶。有人認為是因為水氣不足,不能控制胃火引起的,也有人認為是因為火氣不足,不能生出胃土所致。這兩種說法爭論得很詳細。

一般來說,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這表示火氣過盛,必須用腎水來幫助調和。沒有比「六味地黃丸」配合湯劑更適合的了,每天服一次,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如果服用後感到舒適,不必每天更換藥方,先服用十次再看情況。

熟地(一兩二錢),萸肉(三錢),丹皮(炒,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懷藥(三錢),澤瀉(一錢五分),懷膝

白話文:

  • 熟地黃(12 克)
  • 枸杞子(9 克)
  • 丹皮(炒過,5 克)
  • 茯苓(9 克)
  • 山藥(9 克)
  • 澤瀉(5 克)
  • 菟絲子(適量)

邵左,久咳,邪移於胃則嘔,此胃失下行之司,而上逆也。擬六君合蘇子降氣法,肺胃同調。

白話文:

邵左,久咳是因為邪氣轉移到胃部,導致嘔吐。這是因為胃失去了向下運行的功能,而是向上逆流了。打算使用六君合蘇子降氣的方法,調和肺與胃。

黨參,半夏,陳皮,茯苓,冬朮,炙草,蘇子,砂仁,生薑

某,胃氣應降不降,濁氣不泄而作嘔。

半夏(炒,三錢),陳皮(二錢),砂仁(一錢),柏子仁(一錢),萊菔子(五分),蘇子(一錢),姜(一),大麥仁(炒,一錢)

白話文:

半夏(炒製,3錢)

陳皮(2錢)

砂仁(1錢)

柏子仁(1錢)

萊菔子(半錢)

蘇子(1錢)

生薑(1塊)

炒熟的大麥仁(1錢)

陳右,診脈左寸關獨數,納食輒嘔,大便不通,肝陽犯胃,腑氣有升無降。

川連(二分),枳實(五分),吳茱萸(三分),檳榔(一錢五分),蔞仁(三錢),姜(三),川楝子(炒,三錢),青皮(炒,一錢),木香(沖,四分),洋參(二錢),黑梔(一錢),元胡索(生炒,三錢),生熟砂仁(一錢)

白話文:

川連(0.6 公克),枳實(1.5 公克),吳茱萸(0.9 公克),檳榔(4.5 公克),蔞仁(9 公克),生薑(3 片),川楝子(炒過,9 公克),青皮(炒過,3 公克),木香(過水沖泡,1.2 公克),西洋參(6 公克),黑梔(3 公克),元胡索(生炒,9 公克),生熟砂仁(3 公克)

吳,脈形兩損,咳痰嘔逆,身熱汗濡,頭暈氣升,症勢甚劇。擬調中培土,冀其嘔止納穀。

冬朮,懷藥,白芍,陳皮,茯苓,穀芽

過左,面色淡白,口吐清涎,脈至關脈沉細,寒濕停於胃脘,理中湯主之。

黨參(四錢),冬朮(炒,三錢),炙草炭(三分),泡姜(八分),陳皮(一錢),蔻仁(三粒)

孫左,胃氣大傷,納食則吐。藥味偏劣者,均非所宜。

竹茹(薑汁炒,一錢),烏梅(一個),伏龍肝(一兩),煎湯飲

又,龍井茶葉(一撮),姜(一)

又,好醋(十匕),生薑(一錢),建蓮煮爛作點心,山藥煮爛代飲,大鯽魚煮熱(姜醋煮蘸食)。

白話文:

此外,可以食用:

  • 好醋(10 茶匙)
  • 生薑(1 錢)
  • 將建蓮煮爛作為點心食用
  • 將山藥煮爛代替飲料飲用
  • 將大鯽魚煮熟(用薑和醋煮,蘸著吃)

陳,積飲停痰,作脹作嘔。

半夏,陳皮,生熟砂仁,神麯(炒),焦麥芽,茯苓,木香,生薑

華左,津液不足,氣血虛弱,納穀作嘔,脘中作痛。宜與辛潤腑氣,以通為補。

製半夏(二錢),韭白(二錢),蔞仁(二錢),會皮(三錢),姜(二),大麥仁(炒,三錢),黑芝麻(四錢)

白話文:

材料:

  • 半夏:2錢
  • 韭白:2錢
  • 蔞仁:2錢
  • 會皮(桔梗皮):3錢
  • 生薑:2片
  • 炒大麥仁:3錢
  • 黑芝麻:4錢

又,原方,加生熟砂仁(三分),川鬱金(七分)。

馬左,食入至飢,時作嘔,完穀不化。脾陽式微,運化失職。

乾薑(炒,一分),黨參(三錢),熟附(四分),生薑(一),半夏(一錢)

許左,嘔吐完穀,脘痛攻撐,六脈沉細。不特胃虛,脾陽亦衰。

黨參(砂仁拌炒,一兩),半夏(薑汁炒,二錢),乾薑(五分),白蜜(十匕),灶心土煎湯代水

葉左,脾不克運,胃氣逆行,納穀輒嘔,脘痛作酸,右關略見滑數。不無痰火,而兼挾滯。擬和中法。

製半夏(一錢五分),廣皮(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生熟砂仁(一錢),川樸(五分),楂炭(二錢),大麥仁(四兩),姜渣(五分),竹茹(五分)

白話文:

製作:

半夏(1.5錢)

廣陳皮(1錢)

茯苓(1.5錢)

生砂仁和熟砂仁(各1錢)

川貝(0.5錢)

山楂炭(2錢)

大麥仁(4兩)

薑渣(0.5錢)

竹茹(0.5錢)

趙左,知飢能納,食後一二時胸腹漸漸作痛,得水穀盡行吐出方適,顯系脾氣失健失運。

異功散,加川樸、枳殼(炒)、穀芽(炒)、神麯(炒)、檳榔、官桂、炮薑、木香。

白話文:

異功散,加入川樸、炒枳殼、炒穀芽、炒神麴、檳榔、官桂、炮薑、木香。

管右,納穀輒嘔,胸次有塊積滯踞於中宮,以至胃不容納。

製半夏(二錢),廣皮(一錢五分),檳榔(一錢五分),枳殼(五分),焦曲(一錢五分),川樸(薑汁炒,五分),木香(五分),生熟砂仁(五分),姜(二),香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半夏(6 克),陳皮(4.5 克),檳榔(4.5 克),枳殼(1.5 克),焦麥芽(4.5 克),草蔻(用薑汁炒,1.5 克),木香(1.5 克),砂仁(生熟各 1.5 克),生薑(2 片),當歸(4.5 克)

蔣左,中脘結塊如拳,攻痛嘔吐。

白朮(三錢),焦枳殼(八分),生熟砂仁(八分),焦神麯(一錢五分),木香(四分),焦穀芽(二錢)

白話文:

焦白朮(15克)

焦枳殼(4克)

生熟砂仁(4克)

焦神麯(7.5克)

木香(2克)

焦穀芽(10克)

史右,肝胃之氣上逆,為吐酸,為嘴惡。

黨參(炒,二錢),枳實(五分),青皮(五分),吳茱萸(川連汁炒,三分),炙草(三分),覆花(二錢),製半夏(二錢),蔻仁(二粒,代赭石(三錢),麥芽(三錢)

白話文:

黨參(炒,30克),枳實(7.5克),青皮(7.5克),吳茱萸(用川連汁炒過,4.5克),炙甘草(4.5克),覆盆子花(30克),製半夏(30克),蔻仁(2粒),代赭石(45克),麥芽(45克)

接方,製半夏(一兩),茯苓(一兩),廣皮(炒,二兩),香附(炒,一兩),蔻仁(一兩),蓽澄茄(五錢)

白話文:

下一步,配製成藥方,包括以下成分:

  • 半夏(一兩)
  • 茯苓(一兩)
  • 廣陳皮(炒過,二兩)
  • 香附(炒過,一兩)
  • 草蔻仁(一兩)
  • 紫蘇梗(五錢)

共研末,每用一錢,將木香湯送下。

嚴左,能食不運,胸脹痛嘔吐。

焦冬朮(一兩),焦曲(一兩),焦穀芽(一兩),焦麥芽(三錢),焦楂(一錢),製半夏(一錢),乾薑(五分),廣皮(二錢),熟砂仁(五分)

白話文:

焦冬朮:6 克

焦曲:6 克

焦穀芽:6 克

焦麥芽:1.5 克

焦楂:0.5 克

製半夏:0.5 克

乾薑:0.25 克

廣皮:1 克

熟砂仁:0.2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