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便血章 (1)

回本書目錄

便血章 (1)

1. 便血章

一人溲而便膿血,乃氣行而血止也。脈息肺、脾部沉澀。又屬憂思所傷,其兼寒熱者,氣虛畏寒,血虛生熱也。宜和血調氣,清利濕熱。

白話文:

某人小便帶血絲,而且大便也帶膿血,這是因為氣血流動後,出血就停止了。檢查脈象發現,肺部和脾臟部位的脈搏深沉而晦澀。並且,此人還伴隨著憂思所傷,兼有寒熱交加的症狀,這是氣虛導致畏寒,血虛導致發熱。治療應以和血調氣,清利濕熱為原則。

方:當歸(一錢),白芍(一錢),茯苓(七分),澤瀉(一錢),厚朴(一錢),山楂(二錢),黃連木香(三分),枳殼(八分),通草(五分),砂仁(一錢)

白話文:

處方:

  • 當歸:1 錢
  • 白芍:1 錢
  • 茯苓:7 分
  • 澤瀉:1 錢
  • 厚朴:1 錢
  • 山楂:2 錢
  • 黃連:適量
  • 木香:3 分
  • 枳殼:8 分
  • 通草:5 分
  • 砂仁:1 錢

一人便血飽脹,脈息右緊左弦,屬飲食傷脾,脾土不能□□,則脹滿,脾氣不能統血,則下血。治須健運坤元之氣,俟食得運化,庶可希愈耳。

白話文:

有一個人腹脹便血,脈象右手脈緊,左手脈弦。這是因為飲食損傷脾臟,脾胃運化失常,導致腹脹。脾氣不能統攝血液,於是出現便血。治療的方法是調理脾胃之氣,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這樣才會有康復的希望。

方:茯苓(一錢),白朮(二錢),黃連(一錢),白芍(二錢),陳皮(一錢),厚朴(一錢),澤瀉(一錢)

白話文:

藥方:

  • 茯苓:1 錢
  • 白朮:2 錢
  • 黃連:1 錢
  • 白芍:2 錢
  • 陳皮:1 錢
  • 厚朴:1 錢
  • 澤瀉:1 錢

一人大便下血已久,兼之飲食後腹痛,脈息寸關弦旺而尺軟,乃陰絡受傷也。《素問》云: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是也。其腹痛者,緣脾統血,血虛則脾益虧,而運化稽遲,所以作痛也。治當令血歸經絡,兼調和營衛,健脾助陰之藥主之。

白話文:

有一個人長期大便出血,而且飯後會腹痛,把脈發現寸關脈弦而旺,尺脈卻軟弱,那是因為陰脈受損。《素問》說:陰脈受損,血就會溢出體內。血溢出體內,就是所謂的後血(大便出血)。他腹痛的原因是脾主管血液,血虛則脾氣衰弱,運化功能就會遲緩,所以才會引起腹痛。治療應該讓血回歸經絡,同時調和營衛,健脾益陰的藥物為主。

方:陳皮,當歸,白朮,山楂,黃連,山藥荊芥,生地,白芍,地榆槐角

白話文:

藥方:

  • 陳皮
  • 當歸
  • 白朮
  • 山楂
  • 黃連
  • 山藥
  • 荊芥
  • 生地黃
  • 白芍
  • 地榆
  • 槐角

一人便血已久,近兩月脾胃不知,竟得體倦,六脈虛濡,是陰血虧而陽無所依,則浮散而為熱,或為耳鳴也。東垣謂:陽旺則能生陰血,陽生陰長。宜用補氣健脾胃,兼佐以生血之劑。

白話文:

有一位患者腹瀉已久,近兩個月來脾胃虛弱,感到身體疲倦,六脈虛弱,這是陰血不足、陽氣無法依附,導致陽氣上浮而化熱,或者出現耳鳴。東垣說:陽氣旺盛能生陰血,陽氣生長,陰血得以滋長。治療時應該補氣健脾胃,同時配合生血的藥物。

方:人參(一兩),黃耆(二兩),白朮(一兩半),茯苓(一兩),生地(二兩),萸肉(二兩),槐角(二兩),地榆(二兩)

白話文:

藥方:

  • 人參:10 克
  • 黃耆:20 克
  • 白朮:15 克
  • 茯苓:10 克
  • 生地黃:20 克
  • 山茱萸肉:20 克
  • 槐角:20 克
  • 地榆:20 克

一兒痘後,時有冷汗身熱之症,忽然大便下血。一醫誤以痢治,余謂:脾統血,此痘後脾土虛弱,土受木製,脾不能統攝故耳。

白話文:

一個孩子出痘後,時常有冷汗和發熱的症狀,突然間大便帶血。一個醫生誤認為是痢疾來治療,我說:脾臟主導血液,這是出痘後脾臟虛弱,脾臟被肝火剋制,脾臟無法控制血液所致。

方:白朮,茯苓,人參,乾薑,黃連,白芍,柴胡升麻烏梅

白話文:

藥方:

  • 白朮
  • 茯苓
  • 人參
  • 乾薑
  • 黃連
  • 白芍
  • 柴胡
  • 升麻
  • 烏梅

一兒腹微脹實,瀉亦不甚,糞後有血,飲食減少,向服消積止血藥不效。此係久瀉傷脾,脾虛下陷之症也。治宜溫補,兼升提之劑。

白話文:

一個小孩肚子有點脹,拉肚子也不太嚴重,但糞便中有血,食量變差,之前吃過幫助消化的止血藥也沒效。這是因為拉肚子太久損傷了脾臟,導致脾臟虛弱下陷。治療應該溫補脾臟,同時使用升提脾胃的藥物。

方:人參,白朮,乾薑,茯苓,升麻,柴胡,甘草

一老婦性沉多怒,大便下血十餘年,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燻,早起而微浮,血或暫止,則神思困倦,忤意則復作,脈左浮大虛甚,久取澀滯不勻,右澀沉細弱,寸沉欲絕。此氣鬱生涎,涎郁胸中,心氣不升,經脈壅遏不降,心血絕不能自養也,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歸隧道,以壯脾藥為君,諸藥佐之。

白話文:

一位老年婦女性格急躁易怒,已經有十幾年的大便帶血的問題,導致她食慾不振、身體虛弱,心神不定,時常有種心頭陰霾的感覺。早上起牀時,她的脈象略微浮動,血便偶爾會暫時停止。這時,她的神志比較清楚,但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血便就會再次發作。檢查她的脈象,左手脈浮大而虛弱,且間斷不均,右手脈澀沉而細弱,寸口脈象微弱,幾乎要消失了。這是因為她的氣鬱生涎,涎液積聚在胸中,導致心氣無法上升,經脈氣血瘀滯不暢通,心血的滋養功能也受到了影響。因此,要治療這種情況,必須化解涎液,疏通氣機,讓氣血運行通暢,讓心血得到滋養。以健脾藥為主要藥物,配合其他輔助藥物。

二陳湯加:紅花,升麻,歸身,黃連,青皮,貝母,澤瀉,黃耆,芍藥

白話文:

二陳湯加入:

  • 紅花
  • 升麻
  • 歸身
  • 黃連
  • 青皮
  • 貝母
  • 澤瀉
  • 黃耆
  • 芍藥

每貼加附子一片。四貼後血止,去附,加葛根、丹皮、山梔。而煙燻之氣除,乃去所加之藥,再加砂仁、神麯、熟地、木香;倍參、耆、白朮,服之後愈。

白話文:

每一帖藥方中加入一片附子。服用四帖後出血停止,去掉附子,加入葛根、丹皮、山梔。待煙燻之氣消除後,去掉剛才添加的藥物,再加入砂仁、神麴、熟地、木香;將參、耆、白朮的用量加倍,服用後即可痊癒。

一人善飲酒食,便血色清而鮮,六脈浮數。叔和曰:浮則為風。風,陽邪也。血得之則善行,數則為熱。《仁齋》曰:血遇熱則流通,風熱相搏,血不自寧,《經》所謂清色為腸風是也。屬胃與大腸經症。

白話文:

有一個人喜歡飲酒吃肉,大便時血液顏色較清澈鮮紅,脈象浮而快速。叔和說:浮脈表示有風。風是陽邪之氣,血液如果受到風的影響,就會運行順暢,脈象快速表示有熱。仁齋說:血液遇到熱氣就會流通,風熱相互搏擊,血液就會躁動不安。這正是醫經中所說的「清色」是腸胃有風的緣故。這屬於胃經和大腸經的病症。

方:條芩,丹皮,黃連,槐花秦艽,地榆,生地,當歸,白芍,荊芥

白話文:

處方:

  • 條芩
  • 丹皮
  • 黃連
  • 槐花
  • 秦艽
  • 地榆
  • 生地(生地黃)
  • 當歸
  • 白芍
  • 荊芥

一人臟毒色黯而濁,腹中作痛,右手脈芤濡無力。乃中氣虛寒,不能攝血歸經。宜補脾生陽,以降澀之。

方:人參,白朮,柴胡,升麻,當歸,甘草,炮姜,烏梅,白芍,茯苓,川芎桂枝

白話文:

藥方:

  • 人參
  • 白朮
  • 柴胡
  • 升麻
  • 當歸
  • 甘草
  • 乾薑
  • 烏梅
  • 白芍
  • 茯苓
  • 川芎
  • 桂枝

一人四肢沉重,大便滑瀉,後血直來,而血色不鮮,紫黑如豆汁,六脈洪儒,種種皆濕毒所傷。夫濕,陰邪也。血得之則敗壞而色變。宜用升陽之劑。陽氣升騰,則陰火有所依歸,佐以風藥,助風以燥之也。

白話文:

有一個人四肢感到沉重,大便滑瀉,後來直接排血,血色暗淡,呈紫黑色和豆汁一樣,六種脈象洪大有力,種種症狀都是因為濕毒侵害所致。濕氣是陰邪之氣,血氣遇到濕氣就會受到破壞並變色。應當使用能夠提升陽氣的藥物,陽氣提升後,陰火就會有一處依附,同時再配合一些發散風氣的藥物,藉助風氣的燥熱來除濕。

一人右關脈獨大而芤,先便後血。張三錫云:出自胃經,其來也遠,謂之遠血。胃者,守營之血,守而不走,存於胃中。胃氣既虛,則邪易湊之,率由醉飽房勞積熱所致。治當清胃和中,使胃氣因而自循於經矣。

白話文:

一個人右關脈特別強大和滑,先拉肚子,接著又大出血。張三錫說:這發源於胃經,來源已久,稱為遠血。胃,是儲存營養血的,應該是儲存起來不流動的,貯存在胃中。如果胃氣虛弱,那麼邪氣就容易聚集,往往是由於酗酒暴飲、過度房事或積熱所致。治療上應該清胃和中,讓胃氣自然循著經脈運行。

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吳茱萸炒黃連,白芍椿根皮,桔梗

白話文:

方劑組成:

  • 人參
  • 白朮
  • 茯苓
  • 甘草(炙制)
  • 吳茱萸(炒黃)
  • 連翹
  • 白芍
  • 椿根皮
  • 桔梗

一人少食腹脹,失血後便,雜以糟粕,氣口脈大於人迎一二部,是腸胃過傷酒食,使營血失道,滲入大腸,書謂近血是也。

白話文:

某人食量少,但腹部脹滿,失血後大便帶血,且混雜食物殘渣,氣口脈比人迎脈強大一至兩部。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傷胃腸,導致營血運行不順暢,滲入大腸,也就是中醫書籍中所說的「近血」。

方:白芍,白朮,厚朴,廣皮,山楂肉,枳殼,黃連,茯苓,澤瀉

一人好飲患便血症,一日如廁二、三次,每次便血碗許,後重腹痛,此濕熱酒毒所傷也。治以苦寒,始能勝熱,佐以苦燥,始能勝濕。果服之而痊。

白話文:

有個人愛喝酒,得了便血的毛病,一天上廁所二、三次,每次都便血一碗那麼多,後來肚子很痛,這是因為濕熱和酒毒造成的。治療時使用苦寒的藥物才能剋制熱氣,再搭配苦燥的藥物才能剋制濕氣。服用後果然痊癒了。

方:黃連(酒炒),木香,當歸,白芍,生地,川芎,條芩,防風,荊芥,白芷

白話文:

藥方:

  • 黃連(用酒炒過)
  • 木香
  • 當歸
  • 白芍
  • 生地黃
  • 川芎
  • 條芩
  • 防風
  • 荊芥
  • 白芷

煎好入橡斗子灰二錢,調服。

一人便血,其血與水穀另作一派,四散遠射,腰沉沉然,腹中大痛。此因酒色過度,勞動之中,或驟飲大吞,致水穀釀成瘀血,乃陽明少陽經濕熱之毒也。《經》曰:飲食不節,起居不時,則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填滿閉塞,下為饗泄,久易為腸澼也。治直升陽氣,祛濕熱,和血脈。

白話文:

有人便血,血液與未消化的食物呈分離狀態,四處噴射,腰部痠痛,腹部劇痛。這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酒色,在疲勞勞動中,或是突然大量飲酒進食,導致食物和飲水變成淤血,這是陽明少陽經受到濕熱之毒影響所致。經典中記載:飲食沒有節制,作息時間不規律,就會被陰邪所傷;被陰邪所傷,就會侵入五臟;侵入五臟,就會導致五臟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腹瀉,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腸道潰瘍。治療方法是直接提升陽氣,祛除濕熱,調和血脈。

方:白芍,升麻,黃耆,秦艽,生熟地,丹皮,甘草,柴胡,蒼朮,歸身,葛根,桂少許

白話文:

配方:

  • 白芍藥
  • 升麻
  • 黃耆
  • 秦艽
  • 生地黃、熟地黃
  • 丹皮
  • 甘草
  • 柴胡
  • 蒼朮
  • 當歸
  • 葛根
  • 少許肉桂

一人腸鳴腹痛,泄瀉少食,嘔酸惡冷物,心下痞,手足梢冷,時或煩躁,不得安臥,面色青黃不澤,脈息沉細而遲,此名陰結之症。《經》云:結陰者,便血。蓋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而血留之,結陰之病,陰氣內結,不得外行,血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宜和中散寒,除濕溫胃,開導陰氣,與陽氣相和,則陰血自然歸經,而無滯結之患矣。

白話文:

某人腸鳴腹痛,拉肚子卻吃不下多少東西,嘔吐酸水並對冰冷的食物感到厭惡,胸腹脹滿,手腳冰冷,時而煩躁不安,無法安穩睡覺,面色青黃且沒有光澤,脈象沉細而緩慢,這種情況稱為「陰結」症。《黃帝內經》說:「陰結會導致便血。」這是因為邪氣存在於五臟,導致陰脈失調,而血被阻滯,陰結之症,是陰氣在體內積聚,無法外散,氣血得不到滋養,滲入腸道,所以導致便血。治療應當和中散寒,祛除濕氣溫暖胃部,疏導陰氣,與陽氣相調節,這樣陰血自然會歸於經絡,而不會出現瘀滯結塊的病患。

方:白朮,茯苓,白芍,歸身,地榆,烏梅,炮姜,山楂,厚朴

三、四劑後去楂、樸,加人參、柴胡、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