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臌脹章 (1)

回本書目錄

臌脹章 (1)

1. 臌脹章

《明醫論》云:喘則必生脹,脹則必生喘。但要分標本先後,先喘而後脹者,主於肺;先脹而後喘者,主於脾。今先喘以及於脹,此肺金受病,而傳之脾土也。且小便之源,由於肺氣之降下而輸化,肺氣阻塞,所以溺道澀而為腫矣。庶保肺金以定喘,健脾以寬脹,利水以防腫,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本而標之之法也。

白話文:

《明醫論》中提到:哮喘必定會導致腹脹,腹脹必定會導致哮喘。但是要分清主次順序,先出現哮喘再出現腹脹的,主要是肺部疾病;先出現腹脹再出現哮喘的,主要是脾臟疾病。現在的情況是先出現哮喘接著出現腹脹,這是肺金受損,並傳染給脾土所致。而且小便的來源,是肺氣下降後輸送到膀胱並轉化的,肺氣受阻,所以小便道不通暢而導致水腫。所以我們要保護肺金以平息哮喘,健脾以緩解腹脹,利水以防止水腫,減少吃鹹味食物以免助長邪氣,斷絕妄想以保護元氣,這就是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方:生薑車前,白蔻,蘇子,貝母,茯苓澤瀉,米仁,通草秦艽

白話文:

藥方:生薑、車前草、白荳蔻、蘇子、貝母、茯苓、澤瀉、米仁、通草、秦艽

一人為臌盆之憂,復多思鬱結所傷,漸漸飲食不下,腹中不寬,不覺飢腹鳴,脈右關部短而沉,乃思傷脾也。《素問》云:思則脈短氣結。蓋由脾不和而食少,且不能統血行氣,所以久脹而鳴,久郁乃久積塊也。

白話文:

有一個人感到腹部脹滿,又加上思慮過多,鬱結不暢,漸漸地食物吃不下去,腹中不舒坦,也不覺得餓,肚子發出咕嚕聲。脈搏右手關脈短而沉細,這是思慮傷脾的跡象。《素問》說:思慮過多,脈搏就會短而氣機鬱結。這是因為脾胃失調,導致食慾不振,而且不能統攝血液和運行氣機,所以才會長時間脹滿和發出咕嚕聲,思慮鬱結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積塊。

方:陳皮山楂,貝母,木香,茯苓,枳實,撫芎,蘇梗,厚朴香附,白蔻

白話文:

藥方:陳皮、山楂、貝母、木香、茯苓、枳實、撫芎、蘇梗、厚朴、香附、白蔻仁

一人脈沉細,脾部則軟,肌色黃,乃脾土之陰不足以制輸運,失其常度,所以腹不覺舒暢,而飲食稍過即為脹也。《內經》曰: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人身知周乎萬物者,惟脾土坤元也。今脾病則胃之納受穀肉菜果等類,皆轉化遲滯,是以食即作脹,不食亦不覺飢。治宜健運坤元,俾能知周,庶水穀易化,美在其中而暢於肢體也。

白話文:

有一個人的脈象沉細,脾部觸感柔軟,膚色偏黃。這是因為脾土的陰氣不足,無法控制其運化功能,導致脾胃運轉異常,所以腹部經常有脹滿感,稍微吃多一點就會脹得更厲害。

《黃帝內經》中說:脾是人體的諫議之官,具有統攝全面的作用。人體中能夠周遍認識萬事的只有脾土這個坤元之氣。現在脾臟生病了,胃部運化食物(穀肉菜果等)就會變得遲緩,因此一吃東西就會脹氣,不吃東西也不會覺得餓。

治療方法應該以健運脾土坤元之氣為主,讓脾胃能夠統攝全面,這樣食物纔能夠容易消化,營養物質就能佈達全身,使人體健康強壯。

凡七情所傷,惟思為甚,尤宜戒之。

方:茯苓,半夏,米仁,陳皮,秦艽,木瓜白朮,益智,姜

白話文:

配方:

  • 茯苓
  • 半夏
  • 米仁
  • 陳皮
  • 秦艽
  • 木瓜
  • 白朮
  • 益智
  • 生薑

一人十八歲,脾胃脈滑疾,胃有壅積,兼氣滯,常患腹膨脹、作疼作暖、吞酸之症。大抵物滯氣傷,宜補益並行乎消導,須得推陳致新之法。又當樽節飲食,疾斯不甚耳。

白話文:

有一名十八歲的男子,他的脾胃脈搏又滑又快,胃部有積食,再加上氣滯,經常感覺腹脹、疼痛發熱、泛酸。一般來說,這是食物停滯導致氣受傷,應該同時進行補益和消導,需要採用代謝新舊的方法。同時也要節制飲食,這樣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方:山楂,白朮,麥芽,陳皮,枳實,白豆

丸方:神麯(二兩),香附(一兩),白朮(一兩炒),黃連(一兩),當歸(一兩),巴戟(二兩),貝母(二兩),石菖蒲(一兩)

白話文:

藥材配方:

神曲:兩兩

香附:一兩

白朮:一兩(炒過)

黃連:一兩

當歸:一兩

巴戟:兩兩

貝母:兩兩

石菖蒲:一兩

密丸。

一幼女秋間,向有瘡瘍之楚,至十月初方愈,此時便覺飲食少進,至午後發潮熱,腹脹臍突,到晚則臥不安撫,其身熱、腹脹、喘急疾嗽愈甚。予診之,六脈俱數而洪,此因積熱既久,脾土衰弱,不能生肺金,木寡於畏而來乘土,故飲食不進,腹脹如鼓,兼之睡而氣促,痰火上升也。《經》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白話文:

一個小女孩在秋天時,有傷口化膿的情況,到了十月初才痊癒,這時她食慾減退。到了下午會發燒,肚子脹脹的,肚臍突出,到晚上時躺著也不會覺得舒服,發燒、肚子脹、呼吸困難、咳嗽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我替她診脈,發現她的六脈都快速且有力,這是因為身體累積了熱太久了,脾臟虛弱,無法滋養肺臟,肝氣不足以剋制脾氣,所以導致食慾不振,腹部像鼓一樣脹大,再加上睡覺時呼吸急促,這是痰火上升的現象。《傷寒論》說:所有肚子脹大的情況,都是屬於熱造成的。

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乃知脾虛為本,濕熱為標。法當降火清金、補脾行濕為主。

方:茯苓,柴胡,澤瀉,大腹皮,麥冬,黃芩,黃連,厚朴,葶藶,蘇子,山藥桑白皮

白話文:

配方:

茯苓、柴胡、澤瀉、大腹皮、麥冬、黃芩、黃連、厚朴、葶藶、蘇子、山藥、桑白皮

一人嗜酒,病瘧半年,患脹滿,脈弦而澀,重取則大,手足瘦,腹大如蜘蛛。以參、術為君,當歸、白芍川芎為臣,黃連、茯苓、陳皮、厚朴為佐,生甘草為使。日三次飲之,嚴守戒忌。一月後,汗而瘧愈。又半月,小便長而腫退。

白話文:

有一個人沉迷於飲酒,得了瘧疾半年,還伴有腹脹腹滿的症狀。他的脈象弦緊且澀滯,按壓時脈搏強勁有力,手腳消瘦,肚子脹得像蜘蛛一樣大。

醫生用人參、白術作為君藥,當歸、白芍、川芎作為臣藥,黃連、茯苓、陳皮、厚朴作為佐藥,生甘草作為使藥。每天讓他喝三次藥,並嚴格遵守飲食禁忌。

一個月後,病人出汗,瘧疾痊癒。再過半個月,小便通暢,腹脹也消退了。

一婦腹痛,脹如鼓,四肢骨立。眾或以為娠、為蠱、為瘵也,治之罔效。予診其脈,六部弦滑且數,弦力氣急,滑為血聚,此氣薄血塞。夫氣,道也;血,水也。氣一息不運,則血一息不行。《經》曰:氣血同出而異名。故治血必先順氣,俾經隧得通,而後血可行。乃以順氣活血藥,大劑熱服,三日而腰作痛,血欲行矣。

白話文:

有一位婦女感到腹痛,腹脹得像個鼓一樣,四肢消瘦。很多人認為她懷孕了、中了蠱毒、得了癆病,但是治療都沒有效果。我診斷她的脈象,六部位的脈搏都弦而滑且數,弦脈表示氣急,滑脈表示血瘀,這是氣虛血瘀的表現。氣是運行之道,血是流動之水。氣息稍不運行,則血息就無法運行。《醫經》中說:氣血同出而異名。所以,治療血瘀必須先調理氣血,讓經絡暢通,之後才能讓血流通。於是,我開了順氣活血的藥,讓她大量服用,而且要求熱飲。三天後,她的腰部開始疼痛,說明氣血已經開始運行。

隨進以桃仁承氣湯峻逐之,下汙血累累如瓜者數枚,又以補劑調理而安。

一人飧脹不能食,溲遺血,服大黃苦寒之藥,致神乏氣脫而不能寐。診之脈則主寸沉,右寸過左一倍,兩關弦澀,尺反盛而不絕。此病得之勞傷心血,久則脾胃俱傷,逆郁不通,不能升降而作飧脹,飧脹則不能食,拂而不下閉索,閉而溲且不輸,故遺血。乃和以大補之劑,兼五郁之藥,不數日而即愈。

白話文:

一個人因晚餐後脹氣而無法進食,而且小便中帶有血,他服用大黃這種寒涼的藥物,導致精神疲乏、氣息奄奄,無法入睡。檢查他的脈象,主寸脈沉細,但右手寸脈比左手寸脈強一倍,兩關脈弦細澀,尺脈反盛而不絕。這種病症是因勞動過度,損傷心血所致,時間久了就會傷及脾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無法升降,而導致脹氣,脹氣則無法進食,氣體無法順利排出,導致閉塞,閉塞則尿液也無法排泄,因此出現遺血。於是採用溫補和氣的藥物,兼用疏通氣滯的藥物,沒過幾天就痊癒了。

一女肝脈沉,脾脈弦,乃氣食傷其肝脾,以致氣滯食阻,陰陽關格,而成脹滿之恙也。須養金以制木,健土以運食,庶或可愈耳。

白話文:

一位女性肝脈沉弱,脾脈弦緊,這是由於氣滯和食物傷害了肝脾,導致氣血不暢,消化不良,陰陽失調,形成了脹滿的症狀。需要滋養金(肺)來抑制木(肝),健運脾胃來消化食物,這樣就有痊癒的可能。

方:厚朴,大腹皮,神麯,香附,枳殼,木香,麥冬,麥芽

一人六脈浮緩無力,臌脹倦怠,短氣溏泄,此屬中氣之虛。《經》曰:脾主行氣干三陰。三陰者,太陰脾,厥陰肝,少陰腎也。其脈皆行於腹裡,脾病,則三陰之氣不行,故令臌脹。手足倦怠者,四肢受氣於脾,脾病則無以受氣,故倦怠;短氣者,腫病而中氣弱也;溏泄者,土弱不能制濕也。治當補脾扶正為主,《經》所謂塞因塞用是也。

白話文:

某位患者,六脈浮而無力,腹部脹大虛軟,疲勞倦怠,呼吸短促,大便溏稀。這是中氣虛弱所致。

《內經》說:脾臟主宰氣血運行,與太陰脾、厥陰肝、少陰腎三經相關。這些經絡都運行於腹腔。脾臟若有病,三陰之氣便無法運行,所以會導致腹部脹大。

手腳倦怠的原因是:四肢靠脾臟運化氣血,脾臟有病,氣血便無法順利輸布,因此出現倦怠。

呼吸短促的原因是:腹脹使得中氣虛弱。

大便溏稀的原因是:脾臟虛弱,無法控制體內濕氣。

治療時應以補脾正氣為主。《內經》中所說的「塞因塞用」,就是這個道理。

如數進利藥,以求速效,殊不知寬得一日、半日,腹脹愈甚,真氣已傷,是自求禍耳。

方:白朮,人參,茯苓,半夏,陳皮,甘草,厚朴,木香

一人脈息沉滑,左手獨甚,腹脹有形塊,按之而不痛移,不惡食,溲自利,大便黑色,面黃肌錯,此血症諦也。夫腹脹有形塊,按之而痛移者,氣之與火。今痛不移,則屬有形矣。然食與血皆有形,食而腹脹則惡食,今不惡食,則知其為血矣。小便自利者,血病而氣不病也;大便黑色者,病屬於陰也;面黃肌錯者,血病則不能營養其容,濡澤其膚,故令痿黃甲錯耳。宜先瀉其血絡,後調其真氣,營衛和平,陽布神清,而脹自消矣。

白話文:

有一個人脈搏沉緩滑動,左手脈搏尤其明顯,腹部脹大有形塊,按壓時不會疼痛移動,也不厭食,小便通暢,大便呈黑色,面色發黃,肌肉萎縮發黑。

這是血癥。腹部脹大有形塊,按壓後疼痛移動,是氣與火導致的。現在按壓沒有疼痛移動,屬於有形病竈。食積與血瘀都是有形病竈,但如果食積導致腹部脹大,會厭食,現在沒有厭食,就知道是血瘀了。小便通暢表明血病而氣不病;大便黑色表明疾病屬於陰性;面色發黃,肌肉萎縮發黑,是因為血病會導致無法滋養容貌,潤澤皮膚,所以出現面色發黃,肌肉萎縮發黑。

治療方法是先瀉血通絡,再調和真氣,營衛平和,陽氣外布,精神清爽,腹部脹大自然就會消失。

桃仁承氣湯紅花蘇木、韭汁。

白話文:

在服用桃仁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入紅花、蘇木和韭汁。

一人因飲食訖,乘風涼後,卒然脹滿,食飲不下,形瘦腹大,面腫惡風,頭汗,膈塞不通,右關脈浮而緩,此胃風症也。用胃風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有一個人吃飽飯後,吹了涼風,突然腹部脹滿、飲食難下,身體消瘦、腹部變大,臉部腫脹且怕風,頭部出汗,胸口脹滿不通,右關脈浮而緩,這是胃風症。可以用胃風湯加減治療。

方:白芒,升麻葛根蒼朮,柴胡,甘草,藁本羌活黃柏,草蔻,歸身,蔓荊,麻黃夏月不用

白話文:

方劑:

  • 白茅根
  • 升麻
  • 葛根
  • 蒼朮
  • 柴胡
  • 甘草
  • 藁本
  • 羌活
  • 黃柏
  • 草蔻
  • 當歸
  • 蔓荊子
  • 麻黃(夏季不用)

一人六脈沉結,身腫肢瘦,胸臆痞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晝夜不減,而頻嘆氣。此為氣滯,都因抑鬱而成者也。宜治以解鬱理氣之劑。

白話文:

一個人六脈氣血不通暢,身體浮腫而四肢消瘦,胸口和胸腔壅塞,氣息上不去也下不來,這種情況晝夜不減,而且經常嘆氣。這是氣滯造成的,都是因為鬱結所引起的。應該使用解除鬱結、疏通氣血的藥物來治療。

方:枳實,紫蘇,半夏,大腹,赤苓,白芍,厚朴,香附,木香,白朮

一人六脈遲弱,腹脹厥逆,嘔吐不食,二便清利,虛氣脹滿,按之軟而不痛,證屬虛寒。《脈經》云:胃中寒則脹滿。《內經》云:腹滿脂脹,支脅結膈,下厥上逆,過在太陽陽明,乃寒濕鬱結也。宜溫散和中藥主之。

白話文:

有一個人,六脈脈搏遲緩微弱,腹部脹大,出現厥逆(肢體逆冷),嘔吐而不食,大小便清利,體內出現虛空氣體而脹滿,按壓腹部時感覺柔軟而不痛。此病症屬虛寒之證。《脈經》記載:胃中寒冷則會出現脹滿。《內經》記載:腹部脹滿如脂塊,橫膈膜出現結塊,身體下部厥冷,上部逆氣,這屬於太陽陽明經脈寒濕鬱結。宜用溫散和中藥物治療。

方:益智仁,蒼朮,白朮,厚朴,乾薑,陳皮,藿香,茯苓

白話文:

藥方成分:

  • 益智仁
  • 蒼朮
  • 白朮
  • 厚朴
  • 乾薑
  • 陳皮
  • 藿香
  • 茯苓

一人脈息弦數,脹滿身熱,微喘,外堅內痛,按之不陷,口渴身黃,便燥。病起於飲食不節,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輸之官失職,清濁相混,隧道變塞,濕鬱為熱,熱又生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矣。宜養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害;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而子能令母實。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遠音樂,戒暴怒,無有不安。

白話文:

有一個人脈搏弦細而數,身體脹滿發熱,略有喘氣,外觀堅硬內部疼痛,按壓時不凹陷,口渴身黃,大便乾燥。這病是起於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導致身體虛弱,脾臟的陰分受到損傷,運送功能失常,清濁之氣混雜,經絡變得阻塞,濕氣鬱結化熱,熱又產生濕氣,濕熱互生,於是形成脹滿。

治療宜補養肺金以制約肝木,使脾臟不受外邪侵害;滋潤腎水以制約心火,使肺氣得以清化,而腎水又能滋補脾土。戒除鹹味以防助長病邪;斷除妄想以保全腎氣;遠離音樂,節制暴怒,保持身心安定。

方:枳殼,熟大黃,連翹,白芍,茯苓,麥冬,山梔,柴胡,地骨皮,蘇子,葛根

白話文:

藥方:

  • 枳殼
  • 熟大黃
  • 連翹
  • 白芍藥
  • 茯苓
  • 麥冬
  • 山梔子
  • 柴胡
  • 地骨皮
  • 蘇子
  • 葛根

一人傷食噁心,飽悶而脹,氣口脈緊滑有力。《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則不能運化,積其穀氣而為脹滿也。宜消導之。

白話文:

某人因飲食過度而感到噁心,脹氣和飽腹感,脈象緊滑有力。《黃帝內經》指出:食物過量會損傷腸胃。腸胃受傷後,無法正常運化食物,導致食物積滯,形成脹滿。應使用消化藥物來治療。

方:連翹,菔子,建蔻,蒼朮,厚朴,藿香,廣皮,半夏,甘草,山楂,神麯,茯苓

一人病脹,起於脾虛浸假而氣喘六脈弦數無倫次,此是肺病傳脾,謂之虛邪,脹為本而喘為標也。當以實脾為主,使土旺生金,不為脹助其喘,而沖逆之氣自下矣。

白話文:

有一個人得了一種脹病,是因為脾虛時間久了而導致氣喘,六脈弦緊且跳動頻率不正常。這是肺部的疾病傳染到了脾,稱為虛弱邪氣,脹氣是根本原因,氣喘是表徵。應該以補益脾氣為主,讓屬土的脾臟強壯以生屬金的肺,不因脹氣而助長氣喘,從而讓逆行氣息自動消退。

方:陳皮,蘇子,葶藶,桑皮,米仁,白朮,茯苓,半夏,桔梗,白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