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水腫章 (1)

回本書目錄

水腫章 (1)

1. 水腫章

一人心脾兩部俱虛數者,由於勞神傷心,過思傷脾,以致坤元之氣不能資生於四肢百體。方書渭諸濕腫滿,屬脾是也。卻須早為攝養之計,以恬淡虛無為守。戒暴怒,卻思郁,提防涓涓不已之患,庶不至劇甚也。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同時出現心氣和脾氣不足的情況,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傷心,過度思考傷脾,導致天地萬物的根源之氣無法滋養四肢百骸。醫書上所說的那些水腫滿脹的症狀,都是屬於脾氣不足造成的。然而,必須及早採取調養的措施,以保持恬淡平和的心態。要戒除暴怒,避免憂鬱,提防綿綿不絕的疾病,這樣纔有可能避免病情加重。

方:茯苓澤瀉白朮秦艽通草山藥車前木瓜,米仁

白話文:

藥方:茯苓、澤瀉、白朮、秦艽、通草、山藥、車前草、木瓜、米仁

一人脈息六部俱澀,而脾部兼沉。《素問》云:憂則氣沉脈澀。《靈樞》云:脾憂愁而不能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蓋脾藏營,營合意也。今見此脈症,即憂愁氣都,其脾藏之意,而司運遲滯,承宣失令,以致腹滿作腫作脹,漸為臍凸背手,腹滿成臌也。

白話文:

某人六部脈息皆澀,而脾部脈息又兼沉。古書《素問》說:憂愁時,氣就會沉降,脈息就會澀滯。《靈樞》說:脾臟若因憂愁不解,就會傷害意志,意志受傷就會使思緒混亂。脾臟儲藏營血,營血與意志相合。現在看到這種脈象,就是憂愁之氣鬱積,傷害了脾藏所儲的意志,導致脾臟運化遲滯,不能正常宣通氣血,於是腹部脹滿,形成腫脹,逐漸發展為臍部凸出,背部不能合手,腹部脹滿成為鼓脹病症。

方:木瓜,砂仁大腹皮,白蔻,廣皮,厚朴木香,澤瀉,山楂苓皮

白話文:

藥方:

  • 木瓜
  • 砂仁
  • 大腹皮
  • 白蔻
  • 廣皮
  • 厚朴
  • 木香
  • 澤瀉
  • 山楂
  • 苓皮

一人八十餘,自十二歲起,戊申年夏令患腫,至秋漸愈,此後每逢歲干值戊,便發腫於夏,今經八度矣。戊午六月,診得六部沉石而數,此必水濕蓄於脾胃,而形軀有漸於濕,逢其火運之年,則濕得火而氣蒸,濕蕪肌表而為腫矣。治當苦味以泄火逆,淡味以滲濕邪,使其火自就燥,濕自流濕,庶不日增腫患耳。

白話文:

有一個八十多歲的人,從十二歲那年開始,每逢戊申年的夏天都會患病,到了秋天就逐漸康復。此後每逢年份的天干是戊,在夏天就會發作水腫,到現在已經發作了八次。

戊午年的六月,診斷發現六部(六個部位)沉重如石,脈搏數而有力。這一定是因為水濕蓄積在脾胃,身體也逐漸受濕邪侵襲。每逢火運之年,濕邪受到火氣的蒸發,濕氣就會擴散到肌肉表層而形成水腫。

治療應採用苦味藥材來瀉火,淡味藥材來滲利濕邪,讓火氣自然化為乾燥,濕氣自然流動,這樣纔不會讓水腫日益加重。

方:乾葛,荊芥,秦艽,山藥,黃連,茯苓,澤瀉,豬苓,米仁,廣皮

白話文:

配方:

  • 乾葛
  • 荊芥
  • 秦艽
  • 山藥
  • 黃連
  • 茯苓
  • 澤瀉
  • 豬苓
  • 米仁
  • 廣皮

一婦素多怒,因食燒肉,面腫不食,身倦脈沉澀,左豁大,此體虛有痰所隔,不得下降。當補虛利痰為主。每日早服二陳湯,加人參、白朮;臥時進滾痰丸五、六十粒。

白話文:

有一個婦女長期容易生氣,最近因為吃了烤肉,導致臉部腫脹、食不下嚥,身體疲倦,脈象沉澀,左邊的肋骨下凹陷很大。這是因為身體虛弱,有痰阻隔,導致氣血無法下降。治療方針應該以補虛化痰為主。每天早上服用二陳湯,並添加人參和白朮;睡前服用 50-60 顆滾痰丸。

一人六脈浮遲無力,右手為甚,兩足浮腫,胸膈脹滿,小便短少。用分利之劑,遍身浮腫,兼氣喘。此脾虛下陷,土不能生金,金不能生水也。治宜補中為主,中氣既旺,則精以時服,五陽以布。五陽者,《素問》謂胃院之陽也。如此自能健運,樞機不息,肺氣下降,滲道開通,何腫脹之患耶?用補中益氣湯加熟附子

白話文:

一位病人脈象浮弱無力,右手的脈象尤其弱,雙腳水腫,胸腔和橫膈膜有脹滿感,小便量少。使用利尿劑後,全身浮腫,並合併氣喘。這是因為脾氣虛弱下陷,脾土無法生金,金氣無法生水。治療應以補中氣為主,中氣旺盛後,精氣能夠按時運化,五臟之陽氣也能夠散佈全身。五臟之陽氣,根據《素問》所說,是指胃部之陽。這樣一來,身體就能夠健康運作,樞紐作用不會停止,肺氣能夠下降,排泄通道也會暢通,哪還會有水腫的毛病呢?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熟附子。

一人年三十,病水腫,面光如泡,腹大如箕,腳腫如槌,飲食減少,其脈浮緩而濡,兩尺尤弱,此得酒後使內,宜補腎水。家人駭日:水勢如此,視者不日通利,則日滲泄,先生乃欲補之,水不益深耶?余謂:《經》云:水極似土,正此病也。水極者,本病也;似土者,虛象也。

白話文:

一個人三十歲,得了水腫病,臉上浮腫得像水泡,肚子大得像簸箕,腳腫得像槌子,吃不下東西,他的脈搏浮緩而濡滑,兩尺脈尤其微弱,這是因為飲酒後導致水氣內停所致,應該補腎水。家人驚訝地說:「水勢這麼嚴重,看過病的人沒有一個人說不讓通利利水,而您反而要補水,這樣水腫不是會更嚴重嗎?」我回答說:《黃帝內經》說:「水勢極盛而像土一樣」,指的就是這種病。水勢極盛,是本來的病症;像土一樣,則是虛象。

今用通利滲泄而治其虛象,則下多亡陰,滲泄耗腎,是愈傷其本病。而增土濕之勢矣。豈知亢則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服六味丸,再以四物加黃柏木通、厚朴、廣皮、人參、白朮、防風。三十劑而愈。

白話文:

如今使用利尿通便的方法來治療表面的虛弱現象,那麼就會過度排泄津液,耗損腎氣,這會加重本來的虛弱,還會加劇濕氣積滯的狀況。難道不知道亢盛則有害,順應才能制衡的道理嗎?接著讓他空腹服用六味丸,再加入四物湯,加上黃柏、木通、厚朴、廣皮、人參、白朮、防風。服用三十劑後就痊癒了。

一人向喘嗽,痰中見血,忽小溲短少,小腹作脹,皮膚浮腫。余憶《經》云: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者。又曰: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也,氣化則能出矣。是小溲之行,由於肺氣之降下而輸化也。今肺受邪而上喘,則失降下之令,故小溲短少,以致水溢皮膚而生腫滿。

白話文:

有一個人患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突然小便減少,小腹脹脹的,皮膚浮腫。我回想起《黃帝內經》上說:肺臟主管全身百脈,調控水液代謝,向下輸送至膀胱。又說:膀胱是人體水液儲藏的官員,水液氣化後就能排出體外。因此,小便的產生是由於肺氣下降輸化水液。現在肺臟受到邪氣侵襲而上喘,失去了向下輸化的功能,所以小便減少,導致水液溢出皮膚而產生腫脹。

此則喘為本,而腫為標。洽當清金降氣為主,而行水次之。以白朮、麥冬、陳皮枳實蘇子、茯苓、黃芩桔梗、豬苓、澤瀉、桑皮、蘇梗,出人加減,數服而安。

白話文:

這種類型的哮喘是主因,而水腫則是表徵。治療方法應以清除肺熱、降低肺氣為主,而利水為輔。可以用白朮、麥冬、陳皮、枳實、蘇子、茯苓、黃芩、桔梗、豬苓、澤瀉、桑皮、蘇梗為藥材,依個人體質調整用量,服用幾次就能改善。

一人水腫,因起於房勞,汗出於腎,逢於風,內不入臟腑,外不得越皮膚,客玄府,行肌肉,傳跗腫,脈浮,惡風,腎之病也。理宜滋腎散風,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羌活柴胡防己之類。不宜作脾虛濕腫治,用參、術與利水之劑,恐愈使風邪下陷也。

白話文:

某人得了水腫,起因是房事過度,腎氣耗傷而發汗,遇上風邪,汗液既不能內入臟腑,也不能外達皮膚,於是聚集在體腔內、行走於肌肉之間,致使小腿腫脹。脈象浮滑,惡寒,這是腎病的徵兆。治療應滋補腎氣,祛散風邪,可以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羌活、柴胡、防己等藥材。不應當把這當成脾虛濕腫來治療,使用參、術與利水劑,以免加重風邪下陷。

一人六脈沉遲,不渴而瀉,小便清澀,遍身浮腫,胸腹不寬。《經》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臟病久,則傳於腑。夫胃主中焦,為水穀之海,各從其道而輸瀉也。胃氣不和,則出納之間不利,故水穀之津液,皆積聚而變為水,溢於肢則腫,留於中則脹。胸腹、皮膚者,臟腑之郭也,濁氣橫於中,則郭彭然而腫矣。

白話文:

一個人六脈虛弱遲緩,沒有口渴卻拉肚子,小便清澈澀痛,全身浮腫,胸口和腹部感到膨脹不舒暢。《黃帝內經》說:一切濕氣導致的腫脹,都與脾臟有關。臟腑的病症時間長了,就會傳遞到腑臟。胃主導中焦,是水穀儲存的地方,五臟六腑從自己的通道運行和排除水分。胃氣不調和,就會導致排泄不利,所以水穀的津液會積聚而變成水,散發到身體就會腫脹,停留在中間就會脹滿。胸口、腹部和皮膚,是臟腑的外圍,濁氣橫亙在中間,就會導致外圍膨脹而腫脹。

法當補脾土,分清濁,尤宜戒酒色鹽醬,庶不至日甚耳。

方:白朮,茯苓,陳皮,豬苓,澤瀉,肉桂,骨皮,防風,腹皮,生薑皮

白話文:

藥方:

  • 白朮
  • 茯苓
  • 陳皮
  • 豬苓
  • 澤瀉
  • 肉桂
  • 骨皮
  • 防風
  • 腹皮
  • 生薑皮

一人病腫,上部為甚,少氣時熱,口渴溲黃,身重不能正偃,正偃則咳,脈浮而數。《經》曰:上盛為風,身重為濕。蓋無風則濕不能上於高巔清陽之分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濕相搏,所以時熱;小便黃赤者,小腹中有熱也;不能正偃者,胃氣不和也;正僵則病咳者,肺得水而浮,使氣不宣通也。先用上下分消之法,以治其標,則風從汗散,濕由便滲矣。

白話文:

某人得了腫病,上半身尤其嚴重,經常氣喘吁吁、發燒,口渴、小便發黃,身體沉重,無法平躺,平躺則咳嗽,脈象浮而數。

經典醫書上說:上半身有病,多因風邪所致;身體沉重,多因濕邪所致。因為沒有風邪,濕邪就不能上升到上半身清陽的部位。邪氣聚集的地方,必然導致氣不足。風濕邪氣相互作用,所以會發燒;小便發黃發紅,說明小腹有熱氣;無法平躺,說明胃氣不和;平躺就咳嗽,說明肺部受水濕影響而漂浮,導致氣機不通暢。

治療時,先採用上下分消的方法處理表證,讓風邪通過發汗散去,濕邪通過小便排出。

方:紫蘇,香附,陳皮,羌活,防風,川芎,黃芩,骨皮,木通,蒼朮,厚朴,甘草,茯苓皮

白話文:

藥方:

  • 紫蘇葉
  • 蒼朮
  • 陳皮
  • 羌活
  • 防風
  • 川芎
  • 黃芩
  • 骨碎補(骨皮)
  • 木通
  • 厚朴
  • 甘草
  • 茯苓皮

一人肢體皆腫,小腹不急,初病便覺喘滿,而脈息右手弦滑,此為水出高源,夫肺非無為也,主降下之令焉。凡人飲入於胃,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熱,失其降下之令,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潰於高源,淫於皮膚而然也。宜用麥冬清肺,以開其降下之令,用糯米益脾,而培乎金之母氣。不數服而腫喘頓消。

白話文:

有一個人全身水腫,小腹沒有不舒服,剛發病時就覺得喘不過氣,脈搏右手邊又緊又滑,這是水從高處流出的徵兆。肺並非沒有功能,它負責下降的指令。一般人喝進胃裡的東西,脾氣會消化成精微物質,上升到肺。如果肺熱,就會失去下降的指令,無法暢通水道,把水分輸送到膀胱,積聚在高處,滲透到皮膚,就形成了水腫。應該使用麥冬清肺,開啟下降的指令,使用糯米補脾,培補金之母氣。服用不到幾次,水腫和喘氣的情況就消失了。

一人腹大臍腫,腰痛,兩足先腫,小水短澀,喘咳有疾,不得臥,甚至頭面皆腫,面赤口渴,便燥,雜用利水之藥而益甚。殊不知此是陰虛,三焦火旺,與衝脈之屬火者,同逆而上。由水從火溢沖積於肺而咳,甚則為喘呼不能臥,散聚於陰絡而為跗腫,隨五臟之虛者,入而聚之為腹脹,皆相火泛溢其水而生病也。宜用六味丸料,加麥冬、五味,大劑服之愈。

白話文:

有一人腹部膨大,肚臍水腫,腰部疼痛,雙腳腳踝腫脹,小便量少、排尿困難,氣喘咳嗽、無法平躺,甚至連頭臉都腫了起來,臉色泛紅、口渴,排便乾燥。他服用各種利尿劑,但病情反而加重。

其實這是因為陰虛,導致三焦之火旺盛,與衝脈中屬火的部分逆流向上。而水從火溢出,積聚在肺裡,導致咳嗽;嚴重時會喘息得無法平躺。水液散佈並積聚在陰絡,造成腳踝腫脹。根據五臟虛弱的部位不同,水液會進入並積聚,造成腹部脹大。這些都是相火旺盛,使水無法正常運作而發生的病症。

治療時應使用六味丸的材料,再加上麥冬、五味,大量服用便能治癒。

一人病後失調理,飲食頓減,元氣浸衰,致遍身浮腫,小水不利,兩足畏冷,六脈微弱,按之不鼓,此屬脾胃大虛,陽氣下陷之故。禁用利水消腫等劑,法當壯火之源,以生脾土。

白話文:

有個人生病後,沒有好好調理身體,進食大幅減少,元氣逐漸衰敗,導致全身浮腫,小便不利,雙腳怕冷,六脈微弱,按壓後脈搏沒有彈性。這是因為脾胃虛弱,陽氣下陷所導致的。因此,不要使用利水消腫的藥物,應該採取補固元氣的方法,以幫助脾臟恢復健康。

方:熟地(四兩),白茯苓(三兩),萸肉(一兩),山藥(一兩),牛膝(一兩酒洗),丹皮(一兩),肉桂,車前,澤瀉(各一兩,炒),川附(五錢),白朮(一兩炒),人參(五錢),制首烏(一兩)

白話文:

方劑:

  • 熟地:4兩
  • 白茯苓:3兩
  • 萸肉(女貞子):1兩
  • 山藥:1兩
  • 牛膝(用酒洗過):1兩
  • 丹皮:1兩
  • 肉桂:1兩
  • 車前子:1兩(炒過)
  • 澤瀉:1兩(炒過)
  • 川附(附子):5錢
  • 白朮(炒過):1兩
  • 人參:5錢
  • 制何首烏:1兩

腫脹,用砂仁末浸湯,同白朮炒用。

腫脹亦有用枳殼炒白朮,去枳殼而用白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