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通說》~ 下卷 (6)

回本書目錄

下卷 (6)

1. 不易

天地定位,陰陽對侍,星迴斗轉,寒往暑來,皆一定不易。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亦是不易之理。不易者其體,交易、變易者,其用。醫家治方,以寒治熱,以熱治寒,不易之法也。熱因熱用,寒因寒用,是交易之法也。先寒後熱,先熱後寒,變易之法也。合宜而用,決不執方。

白話文:

天地有其規律,陰陽交替,星辰運行,四季更迭,這些都是恆定不變的道理。不同地域的人羣都有自己的特質,無法改變,這也是不變的原則。不變的是本質,可以改變的是方法和運用。醫者治病,用寒性藥物治療熱性疾病,用熱性藥物治療寒性疾病,這是恆定的法則。針對熱性病因用熱性藥物,針對寒性病因用寒性藥物,這是靈活運用的方法。先治療寒性病症,後治療熱性病症,先治療熱性病症,後治療寒性病症,這是變化運用的方法。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拘泥於固定方劑。

如仲景云:亡陽厥逆,兩脛攣,咽乾,心煩,譫語,飲甘草乾薑湯,兩足當溫;脛尚拘急,用芍藥甘草湯,腳即伸;再以調胃承氣湯,止其譫語。忽用寒藥,忽用熱藥,變動不拘,深合《易》旨。

白話文:

正如張仲景所說:陽氣虛衰,兩腿抽搐,咽喉乾燥,心煩意亂,胡言亂語,可以服用甘草乾薑湯,雙足會感到溫和;如果小腿仍抽筋拘急,可以使用芍藥甘草湯,小腿就會伸展;再服用調胃承氣湯,可以止住胡言亂語。有時用寒性藥物,有時用熱性藥物,隨證變動,不拘泥於一格,這與《易經》的思想十分符合。

2. 互卦

二至四,三至五,兩體相互,各成一卦。先儒謂之互卦。一卦之中又包兩卦,比如大山中又生小山,大營中又包小營,一事中又有支節,一器中又雜零星。譬如廚灶,於卦為風火家人,凡家必有灶,灶以風火為用,其卦䷤,中爻互坎。灶非水不能熟食,故必須互坎。艮為山䷳,中互坎,有山必有水也。

白話文:

「二」和「四」,「三」和「五」,兩組卦象互相對應,各自形成一個新的卦象。古人稱之為「互卦」。一個卦象中還包含兩個卦象,就像大山中又長出小山,大軍營中又有小營寨,一件事中還有小的枝節,一件器皿中還有零星的配件。

例如,廚房的竈臺,在卦象上對應風火家人卦。每個家庭都必備竈臺,竈臺靠風火生火做飯,因此卦象中有一個陰爻,中間的爻互為坎卦。竈臺沒有水不能煮熟食物,因此必須互坎。艮卦代表山,中間互坎,表明有山就會有水。

坎為水䷜,坎中互艮,有水必有山也。離為火䷝,下互巽,火發則風生也;上互兌,物有膏澤,乃生火也。醫家配合方藥,當仿互體之義。藥分君臣,如卦之正體;又有佐使,如卦之互體。仲景麻黃湯,用桂、麻達太陽,杏仁利肺經,而必兼甘草,以調和其間。溫經湯,溫血脈也,而必用參、甘。

白話文:

坎卦代表水,坎卦中間相交的是艮卦,有水的地方必然有山。離卦代表火,離卦下方相交的是巽卦,火燃燒就會產生風;離卦上方相交的是兌卦,事物有油脂就會產生火。

在中醫配伍方劑時,應該效仿卦象相交的原理。藥物分為君藥、臣藥,就像卦象中的正體;另外還有佐藥、使藥,就像卦象中的相交體。張仲景的麻黃湯,使用桂枝、麻黃發汗,杏仁宣通肺經,但是一定要加上甘草,來調和其中。溫經湯,是用來溫暖血脈的,但是一定要用人參、甘草。

建中湯,溫中氣也,而必用芍藥。腎氣丸,地、萸、桂、附溫水也,而丹皮、澤瀉為運用。小青龍湯桂、辛、麻、姜散寒也,而五味、白芍相斡旋。他如瀉心湯寒熱互用,烏梅丸、白通加膽汁人尿湯皆寒熱互用,或以脾為轉關,或以胃為機紐,或治肝肺而以少陽為樞,或治心脾而以厥陰為輔。因其臟腑交通,是以藥物互用。

白話文:

建中湯用來溫暖中氣,但必須加入芍藥。腎氣丸以地黃、山茱萸、肉桂、附子溫暖水氣,但加入丹皮、澤瀉來調整運用。小青龍湯以肉桂、乾薑、麻黃、生薑散寒,但加入五味子、白芍來緩和作用。其他如瀉心湯交替使用寒熱藥,烏梅丸、白通加膽汁人尿湯都交替使用寒熱藥,有的以脾臟為轉換點,有的以胃為關鍵,有的治療肝肺但以少陽經為中心,有的治療心脾但以厥陰經為輔助。由於臟腑之間相互聯繫,因此藥物也可以互相使用。

醫者按證處方,必先定其本臟,然後兼求互體,則得宜矣。

3. 爻位

《易》曰:六爻相雜,惟其時物;其初難知,其上易知。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三與五同功而異位。聖人此章,詳言爻位,說易家辨論綦詳,毋庸再贅。今但以人身言之。弱冠二十年當初、二爻,中歲二十年當三、四爻,晚歲二十年當五、六爻。又以足至膝為初爻,膝至股為二爻,小腹至臍為三爻,臍至膈為四爻,膈至胸項為五爻,項至頭頂為上爻。

白話文:

《周易》上說:六爻錯綜複雜,是因為它們代表不同的時令和事物;一開始難以理解,後期就容易理解了。二爻和四爻功用相同但位置不同,三爻和五爻功用相同但位置不同。聖人在這一章裡詳細說明瞭爻的位置,易經專家們的論述已經非常詳細,這裡不再贅述。現在僅以人體為例進行說明。20歲以前屬於初爻、二爻;20到40歲屬於三爻、四爻;40歲以後屬於五爻、六爻。另外,從腳到膝蓋是初爻,從膝蓋到大腿是二爻,從小腹到肚臍是三爻,從肚臍到橫膈膜是四爻,從橫膈膜到胸部和頸部是五爻,從頸部到頭頂是上爻。

以一藥配之,根為下爻,梗為二爻,莖為三爻,枝為四爻,葉為五爻,花實為上爻,睹於剝卦,上爻一陽象碩果,便知花實應上爻也。藥性之升降浮沉,全視爻位為衡。草木惟牛膝之根下行入土甚深,如卦之初爻,惟牛膝下達足脛。木通亦下行,然不盡直入,雖入下焦,不單應卦之初爻,能通行小便,是兼應二三爻也。

白話文:

配藥時,將中藥的根部比喻為卦象中的下爻,莖部比喻為二爻,莖部比喻為三爻,樹枝比喻為四爻,樹葉比喻為五爻,花果實比喻為上爻。這是根據《易經》中的剝卦得出的結論,剝卦中上爻代表盛果,因此可推斷出中藥的果實對應上爻。

中藥的藥性是否升降浮沉,完全取決於藥材對應的爻位。像牛膝,其根部深入土中,就像卦象中的初爻一樣,牛膝的藥效可以直達小腿。木通也能下行,但它不是直入土中,雖然它能進入下焦,但不僅對應卦象中的初爻,還能通行小便,所以也兼具了二三爻的功效。

杜仲是樹身之皮,以近根者為佳;續斷是草根,然入土不深。故二物皆當應二三爻,能治膝股腰腿病。食茄治發脹,食葫蘆治臌脹。因二物生於莖中,故走中焦,應第四爻。厚朴是樹身之皮,枝上者不取,樹身應中爻四三位,故厚朴理中焦之氣。枳殼是樹之果,是上第五爻,故治胸中之氣。

白話文:

  • **杜仲:**樹皮,靠近根部的品質最佳。杜仲是應對「二三爻」的藥物,可以治療膝蓋、大腿、腰部和腿部疾病。
  • **續斷:**草根,但根部不會深埋入土。續斷也是應對「二三爻」的藥物,可以治療膝蓋、大腿、腰部和腿部疾病。
  • **茄:**莖中生長的果實。茄能走「中焦」,應對「第四爻」,可治療脹氣。
  • **葫蘆:**莖中生長的果實。葫蘆也能走「中焦」,應對「第四爻」,可治療臌脹。
  • **厚朴:**樹皮,但枝上的不要取。厚朴應對「中爻四三位」,可以理順「中焦」之氣。
  • **枳殼:**樹的果實。枳殼應對「第五爻」,可以治療胸中的氣。

杏仁亦然。至於荊芥穗、旋覆花、薄荷葉金銀花、白菊花,皆系草之顛末,應上第六爻,故治頭目諸疾。然羌活獨活皆根也,而性升,蓋自下生上,仍屬下爻。太陽膀胱經雖在上,而腑實在下,故羌活、獨活根入膀胱而走太陽經。蘇、芥子皆實也,而性降,蓋自上降下,仍屬太陰肺經,雖下行而實歸肺。

白話文:

像杏仁也是如此。至於荊芥穗、旋覆花、薄荷葉、金銀花、白菊花,這些都是草的頂端和末梢,應該對應卦象中的第六爻,因此它們用於治療頭部和眼睛的疾病。然而,羌活和獨活都是根,但它們的性質是上升,因為它們從下往上生長,所以仍然屬於卦象中的下爻。太陽膀胱經雖然在上,但膀胱這個器官實際在下,所以羌活和獨活的根可以進入膀胱並走太陽經。蘇子和芥子都是果實,但它們的性質下降,因為它們從上往下生長,所以仍然屬於太陰肺經,即使它們向下生長,但它們的作用主要歸於肺。

甘草頭能補氣,身能和中,梢能利水,則一物而備升降之性。皆以上中下三停為辨,而《易》經爻位之理,可於此悟。

白話文:

甘草的根部可以補氣、調和身體,而嫩葉可以利水消腫,因此一種植物就具備了升提和下降的兩種特性。這正是根據人體的上、中、下三焦來區分的。而《易經》中爻位的道理,也能從這裡領悟出來。

4. 序卦

《連山》首艮,所以成始成終也。《歸藏》首坤,以地承天也。《周易》首乾,萬物皆本於天也。本天必親地,故以坤配乾,一陰一陽,形則對待,氣則循環,人物皆於是秉氣,故《繫辭》曰:乾坤,其易之門耶。近出泰西天學,謂天體極大,地球極小,日月五星皆各是一地球。

白話文:

《連山》以「艮」為首,這是因為「艮」代表著萬物的開始和結束。

《歸藏》以「坤」為首,因為「坤」代表著大地承載著天空。

《周易》以「乾」為首,這是因為萬物都源於天空。

以天空為本,必定會親近大地,所以用「坤」來配「乾」,一個陰,一個陽,形體上是對立的,但氣息上是循環不息的。人物都從這對立的陰陽中得到氣息,因此《繫辭》中說:「乾坤兩卦,是易經的大門啊。」

最近從西方傳來的天文知識認為,天體非常巨大,而地球非常渺小,日月五星都各自是一個地球。

又謂天空中如地球者尚有二三,斥中國以地配天之非。試問日月五星各是一地球,從何而知?則曰:乘氣球上升至數十丈,再用遠鏡窺測,恍有所見,得此境象。問所見絲毫不差否?則曰:有里差、視差、蒙氣差。是躲閃語,不足據為定論。今且勿與之爭,即云日月五星各是地球,各有人物,亦彼此各一天地,不得是彼而非此。

白話文:

另有人說,在天空之中,像地球這樣的星球還有二、三個,這否定了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說。那麼,請教這些人,說太陽、月亮和五顆行星都是像地球一樣大的星球,這是從哪裡知道的?他們就會回答:乘坐熱氣球上升到幾十丈的高度,再用望遠鏡觀察,似乎可以看到,由此得出這些星球的景象。我問他們,所看到的跟真實情況是否毫無偏差?他們回答道:有裏差、視差、蒙氣差。這只是一種迴避問題的說法,不足以作為定論。現在先不與他們爭論,即使假設太陽、月亮和五顆行星都是像地球一樣的星球,都有自己的居民,並且各自都有獨立的天地,也不能證明這邊是錯的而那邊是對的。

即云如地球者,天空中尚有二三,然彼之地球仍當配天,此之地球亦當配天,譬如人同父異母,仍當以父母並稱,不得謂母不配父也。我等既生此地球中,則當以此地球上配乎天。而乾坤定位,日月往來,遂生出形形色色。一本萬殊,總不外乎乾坤也。聖人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非不論之,謂不關造化,無容鑿空。

白話文:

有人說,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在天空還有好幾個,但那些地球仍然要與天上的天配對,這個地球也應該與天配對。就像人雖然同父異母,但仍然稱呼父母為父母,不能說母親不配父親。我們既然生於這個地球,就應該讓這個地球與天相配。於是,乾坤有了定位,日月往來交替,便產生了萬事萬物。所有千差萬別的事物,都離不開乾坤。聖人所說的六合之外,是存在的,但不去討論。不是不去討論,而是認為那與造化無關,沒有必要空談。

觀於《易》首乾坤,而舍地球以談天文者,可息喙矣。又云里差、視差,尚可推測,惟蒙氣差無可如何,不知聖人於乾坤後繼以屯、蒙。屯者,氣之上騰者也。蒙者,氣之下覆者也。人生皆在屯蒙氣交之中,聖人早已言及。今欲舍蒙氣以窺星辰,舍地球而言天象,安知造化功用哉。

白話文:

從《易經》一開始的乾坤卦中,就已經捨棄了地球來談天文的人,可以閉嘴了。至於裏差、視差,還能推測一下,但是蒙氣差卻無能為力。不知道聖人為甚麼在乾坤卦後面接著屯卦和蒙卦。屯卦代表的是氣向上蒸騰,蒙卦代表的是氣向下覆蓋。人生都在屯蒙兩氣交相作用的狀態中,聖人早就說過這一點。現在如果想要忽略蒙氣來觀察星星,忽略地球來說明天體現象,怎麼能知道天地造化的奧妙呢?

《上經)多言天道,故首乾坤。《下經》多言人事,故首咸恆。咸者,感也。人物相感,而後吉凶生焉。《序卦》一篇,已有明文。或謂序卦出於偽託,然頗有理致,足開學者悟境。夫聖人作《易》,萬理畢賅,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即聖人繫辭,亦不能竭盡《易》道,不過略一隅令人三反。

白話文:

《上經》主要談論宇宙萬物的規律,所以以乾坤卦為首。《下經》主要談論人事,所以以鹹恆卦為首。鹹卦的含義是感應,人與萬物相互感應,吉凶禍福才會產生。《序卦》一篇經文已經明確說明瞭這一點。有人認為《序卦》是假託聖人之名所作,但它很有道理,可以啟發學者理解《易經》。聖人創作《易經》,包羅萬象,智慧的人能從中悟出智慧,仁慈的人能從中體會仁義。即使是聖人自己所留下的繫辭,也不能完全闡述《易經》的道理,只是簡要地提示讀者反覆思考。

吾於易道,未窺萬一,只就己見,進質高明。願天下賢士大夫發明聖道,啟迪萬世,予雖與執鞭,所欣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