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十五·數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數集 (2)

1. 交腸

仲淳云:交腸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或大怒,或因使醉飽,遂致臟氣乖亂,不循常道,法宜宣吐,以開提其氣,闌門清利,得司泌別之職則愈矣。

治交腸應用諸藥,大法宜升清降濁,兼補氣淡滲,忌破氣燥熱。

治交腸方

升麻柴胡〔升清。〕橘紅降香〔降濁。〕蘇子人參白芍〔補氣。〕茯苓豬苓澤瀉木通車前滑石〔淡滲。〕

2. 關格

仲淳曰:不得大小便為關,是熱在丹田也;吐逆水漿不得下為格,是寒反在胸中也。陰陽易位,故上下俱病。宜先投辛香通竅、〔丁香、白蔻、龍腦香、蘇合香。〕下降〔蘇子橘紅沉香。〕之藥,以治其上,次用苦寒〔知母黃柏。〕下泄之藥〔車前木通滑石大黃

〕以通二便。此係急症,不宜緩治,縱有裡虛,後當議補。愚按:論關格之脈,盛於平人四倍以上,為真陰敗竭,必死之症。仲淳宗丹溪立言,而景岳甚闢其非,謂豈有脈盛四倍以上而屬寒之理。又按仲景曰: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沈氏注言:溺閉因丹田有熱,吐逆因火炎上升。

愚甚韙之。亦擬數品處治,大意以甘寒清熱下降為主,臨症合宜則用治。關洛方。

治關格方

竹茹〔二、三錢。〕枇杷葉〔下氣,止嘔、數大片。〕麥冬〔五錢至二兩。〕梨汁〔清胃止嘔。〕蘆根汁、甘蔗漿。〔各一杯,〕茅根〔三、四兩搗。〕綠豆〔一合。〕茯苓〔皆止嘔逆,又利小便。二、三錢。〕煎濃湯,同諸汁和勻,頻頻飲之,外用大田螺〔二、三枚搗爛,入鹽少許,敷臍下,取汁數匙入藥中,尤效。〕

3. 舉例

一,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臍脹,膝以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東垣與以淡滲之藥,無效。精思半夜,始悟其故,夫膀胱為津液之府,必得氣化乃出,無陰則陽無以化,淡滲氣薄,皆陽藥也,孤陽無陰,欲化得乎?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即愈。

二,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秘塞,點滴不出。丹溪曰:此因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一劑而通。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至通後遺尿,一夜不止。急補其腎然後已。凡醫之治是症者,未有不用泄利之藥,誰能顧其腎氣之虛哉?特表著之,以為世鑑。

4. 小便不禁

小便不禁,內經有責之膀胱,〔宜分寒熱。〕責之腎者,〔分水衰火衰〕有責之肺,〔分氣盛氣虛。〕責之肝者。〔分實火虛火〕按趙氏云:天暖衣厚則多汗,天寒衣薄則多溺,多溺者寒也。至於不禁,虛寒之甚。又戴氏云:睡。著遺尿者,此係下元冷所致。又言:遺尿此屬於虛,所以嬰兒脬氣不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症。

河間獨以為旋溺遺失,此係熱症。《明醫雜著》亦云:因腎水不足,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能禁,而小便頻數也。老人每多患此。當補陰〔地、冬、龜甲。〕瀉火〔知、柏、白薇。〕為主,佐以收澀〔萸肉、牡蠣。〕引導之劑,〔豬膽雞腸。〕毋用溫藥。諸說不一。

惟晚村則言:多溺不禁,有熱有寒,臨症細審,不可執一。旨哉斯言。

固脬丸,〔自制,亦可煎湯〕經曰:膀胱不約為遺溺。又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宜此固之。

熟地,枸杞〔補腎益陰。〕山萸,五味〔酸以收之〕。龍骨,牡蠣〔澀以固之,〕覆盆子續斷〔益腎臟,縮小便。〕雞腸〔專治溺數不禁遺尿。煅存性〕豬脬〔鹹寒引導入脬。挾寒宜用羊腸。〕可加紫河車、〔嘉言云:取以脬補脬,而助膀胱之化原,只宜入丸藥。〕人參、柏仁〔仲淳云:小便不禁,屬氣血虛。

〕挾熱加知、柏、二冬、白薇〔益陰除熱。〕挾寒加破故紙益智仁〔暖下焦,縮小便。糯米糊為丸,桐子大,空心白湯下。〕

此方補腎益陰斂澀,以助其封藏,固其脬氣為主,當因症寒熱,而隨宜加減之。

左歸丸,〔見虛勞。〕

宜參固脬丸諸藥加之。

此方因腎水衰而火迫,遺失不禁者用之。

八味丸,〔見不能食。〕

宜去澤瀉〔嫌其滲泄。〕加收澀引導諸藥,及鹿茸鹿角膠鹿角補督脈,經言:督脈生病為遺溺,故也。〕

此方因真火衰而陽虛失禁,遺尿旋溺者用之。

竹葉石膏湯,〔見傷寒。〕治肺熱,溺數不禁。〔經言:肺氣盛則小便數。蓋氣有餘便是火,火熱入肺,高原之水,為暴虐所逼,病趨而下,故溺數甚則不禁。〕

宜加蘆根、生地、知柏、白薇。

此方清其肺熱,固為先務,然除下焦熱藥,如知柏、生地之屬,亦不可少。

生脈散,〔見中暑。〕治肺氣虛,溺數不禁。〔東垣云:小便頻數,肺氣虛也,宜安臥養氣,禁勞役,以參補之,不愈,當責之腎。〕

宜加黃耆、覆盆,續斷、雞腸,或合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

此方一補一清,一斂肺氣,虛而有熱者甚宜。按薛氏云:若系脾肺虛,宜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之類。

加味逍遙散,〔見虛勞。〕治肝經熱甚,陰莖失職,溺數不禁,虛火加二冬、白薇,實火加膽草、黃連,〔豬膽汁炒。〕俱加雞腸。

此方宜分別虛火實火,加減用之。

遺尿若見諸絕症,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