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九·御集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御集 (3)

1. 舉例

一,一人年二十五歲,以鼓盆之戚,悲衰過度,不能食飯,及十餘日,粥亦不能食,隨食隨吐,二便閉塞,脈按有力。士材以酒蒸大黃桃仁當歸砂仁陳皮以蜜丸與服。凡五服而下燥屎乾血甚多,病若失矣,數日之間,能食倍常。

二,一人飲食輒吐,或兼酸水,或兼苦水,心脅作痛。余曰:此是木鬱火鬱之症。遵趙氏治法,用黃連少加吳茱萸,煎湯細細呷之,服加味逍遙散果效。愈後以六味加減調理之。

三,一婦憂怒之餘,輒得噎,胸中隱隱痛。士材診之曰:脈緊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陳湯竹瀝、薑汁,四劑病尚不減。改大半夏湯半夏五錢,人參、白蜜各三錢,甘潤水煎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減,至二十劑而安。此濕痰滿中,非半夏不治,若泥為燥,而以他藥代之,豈能愈乎?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與服也。

四,一婦患嗝症,因怒、因勞即發。發時必在黃昏,既痛且吐,先吐清涎,以及午食,乃及早食,吐盡得安。日日如是,百藥不效。景岳診之,脈弦而大。曰:此經所謂下嗝症也。弦為中虛,大為陰不足,因命門氣衰,則食至下焦,不能傳化,故直至日夕陽衰之時,逆而還出耳。乃用八味、參、杞之屬,大補陰中之陽,隨手而愈。

乃囑其加意慎重,調至年餘始愈。

2. 嘔吐

嘔者,有聲有物;吐者,有物無聲;有聲無物,則為乾嘔;泛泛欲吐,則為噁心,東垣俱以屬之脾胃,誠為至論。經言足太陰病,食則嘔。又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則知胃為嘔吐之總司,乃脾失健運之常為本也。然所致之因不一。如經言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又言諸嘔吐酸,皆屬於熱。

此因熱之所致也。又言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此因寒之所致也。又言肝所生病,胸滿嘔逆。又言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名曰膽嘔。此二條,乃木邪乘胃上逆之所致。又言諸陽氣浮無所依,從而嘔者,此腎陰虛而孤陽上浮之所致。又《金匱》論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

此屬痰飲之嘔吐。潔古又有因氣滯,因食積所致之嘔吐。昔人云:吐而諸藥不效,必假鎮重以墜之,吐而中氣久虛,必借穀食以和之,詳別其因,對症用藥,不膠於一定之跡,方可應無窮之變耳。

竹茹湯,〔見傷寒。〕經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宜此為主。

可加石斛〔清胃除熱,〕蘇子〔降氣除嘔。〕茯苓〔導氣平火。〕虛者加人參〔補胃氣。〕白芍〔斂逆氣。〕扁豆〔下氣和中。〕如行鎮重,加代赭石〔煅末調服。〕

左金丸,〔見脅痛。〕經云:諸嘔吐酸,皆屬於熱。又云:肝所生病,為胸滿嘔逆。宜此為主。

可加白芍,木瓜〔和胃制肝。〕蘇子,茯苓,橘紅枇杷葉之屬。

此二方皆挾熱嘔吐之良劑,投之輒效。以世人之病,因火熱者甚多也。

橘紅半夏湯,《金匱》云: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痰飲故也。宜此為主。

橘紅〔下氣清痰。〕半夏〔治飲止嘔。〕生薑〔開痰止嘔。〕可加茯苓。如痰飲而有火者,加黃連。〔薑汁炒。〕如嘔吐因寒者,本方加砂仁、豆蔻。挾虛者再加人參。

此因痰飲嘔吐之劑,每見今人治嘔,必用半夏,不知東垣云:生薑止嘔,但治表實氣壅,若胃虛穀氣不行,惟當補胃。仲淳謂嘔吐若由火沖胃熱,而不由寒濕痰壅者,切禁半夏,蓋世人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者多,半夏辛溫有毒,最損津液,故相宜者絕少也。

保和丸,〔見泄瀉。〕

此方因傷食嘔吐者,主此加減。

沉香降氣散

沉香,砂仁,蘇子,橘紅,枇杷葉,茯苓,麥冬〔皆下氣降逆之品。〕挾熱者加甘蔗漿蘆根汁。

此方因氣滯嘔吐者,可用之。

嘔吐大痛,色如青菜葉者死。

3. 霍亂

霍亂者,揮霍撩亂,起於倉卒,心腹大痛,嘔吐瀉痢,或憎寒壯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心腹俱痛,則吐瀉交作。吐瀉躁擾煩亂者,方為霍亂。不煩亂者,止名吐瀉。經言: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此脾弱肝強之所致也。又言:土鬱之發,民病霍亂。

此鬱極則發之所致也。又言: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此濕傷之所致也。又言:熱至則身熱霍亂。此火熱之所致也。又言: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又言: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此因厥氣上逆,清濁不分,飲食不節之所致。《內經》所論致病之因如此。而張戴人則謂霍亂由風、濕、暍三氣合邪為病。

蓋脾濕、土為風木所克,鬱則為熱乃發,發則火上炎故吐,吐者,暍也。脾濕下注故瀉,瀉者濕也。風魚甚故轉筋,轉筋者,風也。是統內經風鬱濕火合發為言。惟河間則專主火熱,而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火性躁動故也。俗只謂停食者,誤也。

轉筋者,熱氣燥灼於筋,故筋攣而痛,並非寒也。巢氏論霍亂,謂由陰陽二氣相干,亂於腸胃間,因遇飲食而變。是即《內經》厥氣上逆之條也。考之《金匱》以嘔吐而利,名曰霍亂。是專指內傷飲食之病。以發熱惡寒,頭疼身痛吐利為霍亂者,是兼表邪之所發。又以熱多欲飲水者為熱,寒多不用水,汗出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為寒。

辨表裡寒熱分治,諸論不同。自余觀之。霍亂每起於夏秋之間,皆由外受暑熱,內傷飲食,郁遏正氣,不得宣行,陡然而發者為多,縱冬月患之,亦由夏月伏暑所致,不可泥《金匱》有屬寒之條,而遂投理中、四逆等劑。王宇泰云:治霍亂當從《內經》隨宜施治,不可執一。

余謂凡病皆然,庶不致誤。

加減桂苓甘露飲,治中暑霍亂、齒燥、煩渴、小便短赤。

石膏滑石寒水石〔清暑除熱。吐瀉則脾胃大傷,石膏寒水宜酌量用。〕茯苓〔止吐定瀉。〕澤瀉〔和水除濕。〕原方有桂枝〔嫌其辛熱。〕白朮〔嫌其閉氣,為霍亂家所忌,並忌溫補酸收。〕豬苓〔中暑必多汗,勿過利小便,故去之。〕宜加薄荷〔辛散外邪,開氣通竅。

石斛〔清胃除熱,厚腸止瀉。〕扁豆〔和中消暑,化清降濁。〕橘紅〔和胃調脾,理氣通滯。〕引用白扁豆葉。〔搗汁一杯,和服一味,單服有神。〕有食加砂仁穀芽。轉筋加木瓜。如兼見頭痛發熱,惡寒無汗,〔此寒包暑症。〕加香薷、紫蘇。

此方消暑、除濕、和中、利氣為主,隨兼症,加藥治之。

香薷飲,〔見暑。〕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霍亂吐瀉。

宜合回生散。〔藿香、橘紅,和中理氣,二味為主。原治中氣不和,霍亂吐瀉。〕

此夏月解表而兼和里之劑,宜參暑門加減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