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後集 (10)

回本書目錄

後集 (10)

1. 清肺化痰丸

(名祛)痰丸清痰降火甚速酒客尤宜

旋覆花(去梗葉淨末一兩) 南星(五錢薑製) 半夏(五錢薑製)

白話文:

旋覆花(去除花梗和葉子後,取淨末 1 兩) 南星(取 5 錢,用生薑炮製) 半夏(取 5 錢,用生薑炮製)

上先以南星半夏二味水浸夏二日秋三日冬五日取出曬乾共為細末九月採半黃栝蔞六枚淡竹瀝一杯勻和三味共入石臼搗極爛為薄餅先用黃蒿鋪匣內二寸厚將餅安於蒿上仍用蒿覆地下略薄三七日取出曬乾此栝蔞曲石臼搗為細末與後開藥合用

白話文:

在秋天開始,將南星和半夏浸在水裡:夏季浸兩天,秋季浸三天,冬季浸五天。取出後曬乾,搗成細末。

九月採收半黃的栝蔞六枚,取淡竹瀝一杯,將這三味藥均勻混合,放入石臼中搗爛成薄餅。

先在匣子裡鋪上兩寸厚的黃蒿,將藥餅放在黃蒿上,再用黃蒿覆蓋,並略微壓薄。

三至七天後取出曬乾。將栝蔞搗成細末,與後文所列藥材一起使用。

白朮(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黃芩(酒炒) 黃連(薑汁炒) 香附(童便浸炒) 甘草節(半生半炙各五錢) 枳實(麩炒五錢) 陳皮(鹽水浸一半去白一半不去白一兩) 晉礬(一錢) 五倍(一錢)

白話文:

**白朮(炒):**1兩

**白茯苓(去皮):**1兩

**黃芩(酒炒):**適量

**黃連(薑汁炒):**適量

**香附(童便浸炒):**適量

甘草節(半生半炙): 各5錢

**枳實(麩炒):**5錢

陳皮(鹽水浸): 一半去白,一半不去白,共1兩

**晉礬:**1錢

**五倍:**1錢

上為末與前栝蔞曲末和勻用痰生薑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早晚各進一服白湯下上此方出醫家必用古今痰方見效捷者無上(於此)服久且能健脾胃試有奇驗(痰火)為害危極者擂爛從鼻灌之無不愈者

白話文:

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與前面提到的栝蔞粉末均勻混合,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捏成像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每次服用40到50丸,早晚各服用一次,用白開水送服。

這個方子出自醫家必備的古籍,是眾多治療痰症的方子中見效最快的。長期服用還能健脾益胃,有奇特的療效。

如果是因為痰火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可以將藥材研磨成末,從鼻孔灌入,幾乎所有患者都能治癒。

眩運之症因虛痰火炎上故也宜清陽除眩湯主之

旋覆花 天麻(各八分) 半夏(制) 陳皮 白茯苓 白朮(各一錢) 檳榔(八分) 人參(六分) 甘草(四分)

白話文:

旋覆花 8 克 天麻 8 克 半夏(炮製過)15 克 陳皮 15 克 白茯苓 15 克 白朮 15 克 檳榔 8 克 人參 9 克 甘草 6 克

上用姜三片煎食遠服

嘔吐翻胃皆屬胃虛氣逆膈上有痰亦有寒有熱宜(大半)夏湯隨寒熱加減主之

陳皮(去白一錢半) 茯苓(去皮一錢半) 半夏(薑汁製二錢半)

上用水煎臨服入生薑自然汁半盞和服屬熱加芩連(各一錢半)屬寒加生薑十片同煎服時仍入薑汁半盞屬胃虛加參朮(各一錢半)服時亦用薑汁

白話文:

先用熱水煎煮,快喝前加入半杯生薑汁一起服用。屬熱證者,再加入黃芩和連翹(各 1.5 錢)。屬寒證者,再加入 10 片生薑,一起煎煮,服用時仍加入半杯薑汁。屬胃氣虛者,再加入人參和白朮(各 1.5 錢),服用時同樣加入薑汁。

翻胃膈食之症屬氣虛右脈緩而無力者是宜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少)屬血虛左脈數而無力帶澀者是撫芎(七分)白芍藥(一錢半)當歸(二錢)熟地黃(一錢半)紅花(三分)氣血俱虛口中多出沫者是並用前八味屬痰脈多滑數寸關脈沉或伏而大者是宜陳皮(去白一錢半)半夏(二錢薑製)茯苓(一錢半)甘草(五分)屬熱六脈洪數有力者是宜黃芩黃連黃柏梔子各等分屬寒六脈沉微而遲者是宜人參白朮乾薑(各一錢)甘草(減半)加白豆蔻仁丁香沉香(各七分)並用童便韭汁牛羊乳竹瀝薑汁共半鍾入前藥半鍾和勻服一日服一次此法雖緩不犯狠燥若能清心寡慾內觀自養服久必獲奇效

白話文:

胃氣上逆和消化不良:

  • 氣虛(右手脈搏緩慢無力):服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少量)
  • 血虛(左手脈搏微弱、帶有澀感):服用當歸、紅花、白芍藥、熟地黃、撫芎(七分)
  • 氣血雙虛(口中泡沫增多):同時服用以上八味藥材
  • 有痰(脈象滑數,寸關脈沉伏有力):服用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 熱體質(六脈洪盛、有利力):服用黃芩、黃連、黃柏、梔子
  • 寒體質(六脈沉弱、遲緩):服用人參、白朮、乾薑、甘草,並加入白豆蔻仁、丁香、沉香

以上所有方劑服用方法:

  • 取用上述藥材,每服半劑。
  • 加入童便、韭汁、牛羊乳、竹瀝、薑汁,各半鍾。
  • 煎服,每日一次。

注意事項:

  • 此方劑藥效緩和,不會引起嚴重的燥熱。
  • 患者需保持清心寡慾,並內觀自省。
  • 長期服用可見顯著療效。

黃疸症專屬濕熱盒曲相似宜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三錢) 白朮 赤茯苓(各一錢半) 豬苓 澤瀉(各一錢) 蒼朮 山梔 滑石(各一錢二分) 甘草(生三分) 桂(二分)

白話文:

茵陳(15克) 白朮(7.5克) 赤茯苓(7.5克) 豬苓(5克) 澤瀉(5克) 蒼朮(6克) 山梔(6克) 滑石(6克) 生甘草(1.5克) 桂枝(1克)

上用水煎入燈心一握食(遠服)

2. 秘傳棗礬丸

治黃胖累有奇效妙不可言

紅棗(一斤去核) 雞肫皮(四個焙乾為末) 皂礬(一兩) 釅醋(一碗)

上為末醋煮飛羅面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酒下)

夏月時氣瘟疫並傷寒傷風並宜十神湯隨兼(症加減用)

川芎 白芷 麻黃 紫蘇葉(各七分) 乾葛(一錢半) 升麻(七分) 陳皮 香附 芍藥(各八分)

白話文:

川芎、白芷、麻黃、紫蘇葉(各七克) 乾葛(一錢五分,約5克) 升麻(七克) 陳皮、香附、芍藥(各八克)

上用姜三片蔥白五寸淡豆豉(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八分熱服無汗惡寒發熱依本方熱甚加黃芩(一錢半)石膏(二錢)有汗去麻黃蔥白河間先生制雙解散防風通聖散合益原散是專治夏月傷寒時行瘟熱等症隨所見症加減用之極為切當但大黃芒硝麻黃三味須對症漸加減自利去大黃芒硝自汗去麻黃蔥白防風通聖散(見春類)益原散一名六一散(見本類前)

白話文:

將一杯半的水煮沸至八分熱,不發汗、惡寒、發燒者,按本方服用。若發熱嚴重,可加黃芩(1.5錢)、石膏(2錢)。若有汗,去掉麻黃和蔥白。

河間先生改良後的雙解散,即為防風通聖散,可搭配益原散治療。主要針對夏季傷寒、時行瘟熱等症,可根據症狀加減用藥,非常靈驗。但大黃、芒硝、麻黃這三味藥需對症,逐漸加減。腹瀉者減去大黃和芒硝,自汗者減去麻黃和蔥白。

  • 防風通聖散(詳見春類)
  • 益原散,又稱六一散(詳見本類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