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震名

《傷寒尋源》~ 中集 (6)

回本書目錄

中集 (6)

1. 自汗

太陽病惟寒傷營者無汗。此外若風濕暑熱之邪。初起即令汗自出。至一入陽明。即寒傷營者。其始發熱無汗。至此亦濈然汗出。而不惡寒反惡熱矣。此之自汗。皆不得以表虛論治也。

白話文:

太陽病中唯有寒邪傷營的人才沒有汗。此外,若是風、濕、暑、熱等邪氣,從一開始就會讓患者發汗。及至一到陽明經,就連寒邪傷營的人,一開始發熱不汗,到這時也會滿頭大汗,而且不畏寒反而怕熱。這種自發的汗,都不能以表虛來作為治療的依據。

有邪在於表。汗出不徹。應須再汗而愈者。經云。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又曰。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白話文:

如果邪氣在體表,汗出不暢通,應該再發汗來治療。經典說:疾病通常會自發出汗,這是榮氣調和的表現。榮氣調和,衛氣就不會協同營氣調和,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榮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再次發汗,榮衛調和,則疾病就會痊癒。適合用桂枝湯治療。

還有說法稱:病人臟腑沒有其他疾病,時常發熱自汗出,卻無法痊癒,這是衛氣不調和導致的。在發汗時機之前發汗,就能夠痊癒。適合用桂枝湯治療。

麻黃乃發汗之峻劑。惟無汗者宜之。桂枝則於發汗之中。仍寓固衛之氣。故汗出而復發其汗者。不取麻黃而取桂枝也。

白話文:

麻黃是強烈的發汗劑。只有沒有汗的人才適合服用。桂枝則在發汗的同時,仍能固衛人體的正氣。所以,汗出後又再發汗的人,不選用麻黃而選用桂枝。

經云。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蓋酒氣與穀氣相併。其中必熱。故不可與桂枝。以其人濕熱重故也。酒客如此。則凡病之因暑濕而起者。其不宜桂枝更明矣。

白話文:

《傷寒論》中提到,酒客生病不能服用桂枝湯。這是因為酒客不喜歡甜味。酒氣和穀氣交雜在一起,體內必定濕熱。因此,不能服用桂枝湯,因為這類人濕熱較重。酒客如此,那麼所有因暑濕而起的疾病,都不適合服用桂枝湯,這就更加明顯了。

其有因裡實而汗自出者。經云。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又云。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蓋裡氣既通。則邪熱下行而汗自止矣。

白話文:

有些人是因為體內實熱而出現自汗的情況。經典著作中說,陽明病的人大多會出汗,這是因為體液外泄,胃中乾燥。大便一定會很硬,硬則會出現譫語。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治療。另外也說,陽明病發熱且汗多的人,應急下行療法。宜選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因為只要體內的氣通過後,邪熱就會往下走,汗自然也就停止了。

又有汗多亡津液。而邪猶在於經。未入於府者經云。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蓋必急救其陰。則煩渴除而汗亦止矣。更有汗多亡陽者。經云。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還有一些患者流了很多汗,體內津液已經耗盡,然而邪氣仍然存在於經脈中,尚未進入臟腑。經典上說,服桂枝湯。大汗出後,煩渴不解,脈搏洪大者,服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這就是要及時搶救他的陰津,那麼煩渴就會消除,汗也會停止。還有汗多亡陽的患者,經典上說,太陽病出汗,遂漏不止,患者怕風,小便困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服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

又云。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蓋必以附子合芍藥以溫經固衛。則陽回而汗自濈。則同一汗出。而虛實寒熱。治又不同矣。

白話文:

又說,發汗後的病症未解除,反而畏寒者,是虛症的原因。芍藥甘草附子湯來治療。一定是用附子合芍藥去溫經固表,那麼陽氣就會回來而汗液就會自然滲出。那麼發汗是一樣的,但虛實寒熱的治療方法卻不一樣。

陰病不得有汗。其有汗出如油。喘而不休。以及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皆死病也。其間有可治者。如經云。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又吐已下斷。

白話文:

虛弱引起的疾病,不能出汗。如果出汗如油,氣喘不停,以及傷寒六七天大便不通,發熱而腹瀉,這種人一直出汗不止的,都是不治之症。其中有可以治療的。比如經典中說:腹瀉清穀,體內虛寒體外發熱,出汗而手腳冰涼的,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嘔吐且腹瀉,小便又多又清,大汗淋漓,腹瀉清穀,體內虛寒體外發熱,脈搏微弱快要斷了氣的,用四逆湯治療。又吐又瀉已斷。

汗出而厥。四支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此皆急溫之證。不可須臾緩也。

2. 頭汗

(附手足汗,盜汗)

凡陽明病一身自汗出者。謂之熱越。此熱從外達也。若熱不得越而從上達。則有頭汗證。從傍達則有手足汗證。而其證皆屬陽而不屬陰。仲景云。陰不得有汗。故以是列陽明證也。

白話文:

凡是陽明病,全身自汗出,稱為熱越,這是熱邪從外透發的緣故。如果熱邪不能透發,而從上往外達,那麼就會出現頭部出汗的證狀。如果熱邪從旁邊透發,就會出現手足出汗的證狀。而這些證狀都屬於陽證,不屬於陰證。仲景說過,陰證不應當出汗,所以將此列為陽明病的證狀。

頭為諸陽之會。邪鬱於里。不得外越。熱蒸於陽。則頭汗自出。凡見此證者。

多發黃。經云。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身必發黃。又云。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此以熱鬱在裡。不得外越故也。然其間有郁之淺者。如經云。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有很多人患黃疸病。經典上說:只有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超過頸部範圍的,身體一定會發黃。經典上又說:陽明病因火氣侵襲,額頭上微微出汗,小便不利的人,一定會發黃。這是因為熱氣鬱結在身體裡面,不能外溢的緣故。但是,也有熱氣鬱結較輕的,像經典上說的:陽明病下瀉後,外面有熱,手腳溫暖,沒有胸悶,心中煩躁,飢餓也不能吃東西,只有頭部出汗的,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此可用吐法以宣其熱也。有郁之深者。如經云。傷寒熱結在裡。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此可用下法以泄其熱也。此皆陽明病。其邪不能外出於陽明之表。而鬱在陽明之裡也。

白話文:

此法可以用嘔吐方法來宣洩熱氣。有鬱結很深的,正如經書上所說。傷寒熱氣鬱結在體內,只鬱結在胸部沒有高熱的,這是由於水結在胸脅引起的。只有頭部微微出汗的,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此法可以用瀉下方法來宣洩熱氣。這些都是屬於陽明病,邪氣不能從陽明表的外面發出,而鬱結在陽明表的裡面。

其有不屬陽明而屬少陽者。經云。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

白話文:

有一些疾病不屬於陽明證,而屬於少陽證。醫書說:傷寒五、六天,頭上微微出汗,卻略微怕冷,手腳冰冷,心窩以下脹滿,不想吃東西,大便硬結,脈搏細微。這是由於陽氣不足,陽氣與寒邪相結。一定又有表證又有裡證。脈搏沉伏也屬於裡證。汗出,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假使純陰相結,就不應該再有外證,症狀都表現於裡證。這是半裡半外的病證。脈搏雖然沉伏而緊,但不能判定是少陰病。原因是:

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又云。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小柴胡本少陽之劑。所以兩和表裡。今里證已具。而猶持於半表。

白話文:

陰證是不能發汗的。但患者現在頭上出了汗。所以可以知道不是少陰證。適合給病患小柴胡湯服用。如果病人昏昏沉沉,應該服用大柴胡湯,通常服後大便會通暢。另外還說,發病五六天,已經發汗了,但又被醫生用瀉下的藥物治療。胸脅脹滿,有微結,小便不利,口渴而不嘔,只有頭部出汗,時而感到寒冷,時而感到炎熱,心煩。這是不徹底治療所造成的。應該以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小柴胡湯本是針對少陽證的方劑。但是可以兼顧到表證和裡證。現在裡證已經很明顯了,然而表證還留有一半。

故尚見頭汗證也。

更有邪熱陷里而成頭汗證者。經曰。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泄之。濈然汗出而愈。蓋熱入血室而肝藏實。故當刺肝之期門以泄其實。血液為汗。熱邪並汗而出。則血自止矣。然此猶入里之淺者也。更有太陽中風。以火劫發汗。陰陽俱虛竭。

白話文:

還有人邪熱陷入身體內部,導致頭部汗出不斷的症狀。經書上說:陽明病症狀出現便血和胡言亂語,是熱邪進入血室內造成的,如果只有頭部流汗不斷,就針刺期門穴。順著其實際情況而瀉出體內邪氣,汗水淋漓地流出而痊癒。這是因為熱邪進入血室內,導致肝臟實熱,所以應針刺肝臟的期門穴來瀉出體內邪氣。血液轉變為汗水,熱邪也隨著汗水排出體外,這樣便血癥狀就會自然停止了。然而,這仍然屬於邪熱淺入身體內的狀況。還有太陽中風的人,用火烤來發汗,導致陰陽二氣都虛竭耗損。

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此則津液垂涸之證。惟小便利者。則一線真陰未涸。可以亟救其真陰。故雖種種危證悉具。而仲景曰。小便利者。其人可治也。

白話文:

身體乾枯,但頭部出汗,汗水由頸部流回。這是津液耗竭的徵兆。只有小便順暢的人,纔有一絲真陰未枯竭,可以儘快搶救真陰。因此,即使各種危重徵兆都出現了,仲景也說,小便順暢的人,是可以治癒的。

又有真陽上脫而頭汗者。經云。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生。有汗者死。又云。濕家下之其人額上汗出。微喘者死。此絕證不可治也。

白話文:

真陽上脫而頭部大量出汗。經文說,關格不通,小便不通,頭部不出汗的能活,頭部出汗的會死。經文又說,濕家下之,病人的額頭冒汗,呼吸微弱的人會死。這都是絕症,無法治癒。

手足汗乃專屬陽明證。經云。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手足濈濈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蓋陽明屬胃。胃主四肢。此由熱聚於胃也。然又有不屬熱而屬寒者。經云。陽明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熱聚於胃者。可下。寒聚於胃者。不可下。此又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手腳出汗是陽明病所特有。經書中說:「手腳出汗,是因大便已硬結。」手腳出汗,大便難以排出,且身體胡言亂語的,用以瀉下治療則可恢復健康。陽明病是指胃病。胃主管四肢。這種症狀是因熱氣聚集在胃部而引起。然而,也有一些不屬於熱的,而是屬於寒的。經書中說:「陽明病,不能進食。小便不順利。手腳出汗,象徵快要形成腹部堅硬的腫塊。大便起初堅硬,後來轉為溏瀉。這是因為胃中寒冷,水穀不分。」熱氣聚集在胃部的,可用瀉下法治療。寒氣聚集在胃部的,不可用瀉下法治療。這兩種情況一定要分清楚。

更有盜汗者。乃半表半裡證。邪氣侵行於里。外連於表。睡則衛氣行於里。乘表中陽氣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覺則氣散於表而汗止矣。故經云。微盜汗出反惡寒者。表未解也。又陽明病當作裡實而脈浮者。云必盜汗。又三陽合病。目合則汗。凡若此者。皆當清裡和表為治。

白話文:

還有人盜汗,這屬於半表半裡證。邪氣侵犯到身體內部,在體表也有聯絡。睡著時,衛氣運行到身體內部,體表陽氣不足,津液得以洩出,所以一睡著就出汗。醒著時,氣血散佈到體表,汗就止了。所以《傷寒雜病論》說:「輕微的盜汗,反而怕冷的,是表證沒有解除。」另外,陽明經的疾病,本應是裡實證,但脈象卻浮的,肯定會盜汗。還有三陽合病,眼睛閉上就會出汗。凡是這種情況,都應該調理身體內部,使體表調和。

蓋傷寒盜汗。與雜病之盜汗不同。雜病盜汗可用補法。傷寒盜汗則惟有和表而已。無補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