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鈞

《友漁齋醫話》~ 第五種 (3)

回本書目錄

第五種 (3)

1. 消症

消症分上中下三種。上屬心肺,中屬腸胃,下屬肝腎。大抵消症多因水火偏勝為患,治法不外乎滋清並施。欲別其上中下,先視其外象。上消則舌上赤裂,大渴引飲,是心移熱於肺而成。古法用人參白虎湯為主。中消則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是大腸移熱於胃而成。古用調胃承氣湯為主。

白話文:

消症可分為上、中、下三種。上消屬於心肺,中消屬於腸胃,下消屬於肝腎。一般來說,消症多是因為水火偏盛而引起的疾病,治療方法不外乎滋養和清熱並用。要想區分上、中、下三種消症,首先要看其外在表現。上消症狀是舌頭紅裂、口渴引飲,這是因為心臟的熱火移到了肺臟而引起的。古方中常用人參白虎湯來治療。中消症狀是容易飢餓但卻消瘦,自汗和大便乾燥,這是因為大腸的熱火移到了胃臟而引起的。古方中常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

下消則煩躁引飲,小便如膏,多屬肝腎虧損。古用六味八味加減。至於飲一溲二,多致難治。孫真人云:消渴之人愈後,多有發大癰而卒。此無他,明系精液氣血耗盡之故也。凡消渴症。溺於乾土,必有如鹽汁然;溺於盆中,必起沫如酒酵。精液消耗。從此而去,更有平時納只數合,一旦兼數日而食。

白話文:

如果下焦消瘦,就會煩躁不安,想喝水但是喝了之後,小便如同膏油一樣黏稠,這多是肝腎虧虛的緣故。古人用六味或八味的藥方治療。如果喝水一碗,小便兩碗,那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癒。孫思邈說:消渴症即使治好了,大多數人也會得大膿瘡而死亡。這是因為精液、氣血耗盡的緣故。凡是消渴症,小便像乾涸的泥土一樣,裡面一定有像鹽水一樣的東西;小便在盆中,一定會像酒麴一樣起泡沫。精液消耗,從此而去,還有的平時只有幾合的食量,突然有一天吃好幾天都吃不飽。

此腹中有蟲積,當用攻蟲法下出之,即愈。

2. 哮喘

哮喘實因肺中有實邪。脈浮緊,喘而無汗,能食不得倒臥,大青龍湯;有汗,越脾湯;其效如神。稍遇挾虛,禍不旋踵。予每仿其制而輕其劑,用蘇葉、前胡防風杏仁連翹黃芩。若熱甚者,用石膏橘紅甘草。痰多加浮海石半夏萊菔子枳殼等味。宜加減各味列於下:如桑皮、地骨皮、花粉、青黛蘆根、茅根、桑葉竹葉枇杷葉、川貝、象貝、款冬花紫菀馬兜鈴茯苓澤瀉、苡仁、通草諸味。隨其症而採入之可也。

白話文:

哮喘實際上是由於肺中有實際的病邪引起的。脈象浮緊,喘息而沒有汗,能夠吃東西,不能倒臥著,可用大青龍湯。有汗,服用越脾湯。療效非常明顯。稍稍遇到虛弱的情況,禍患就會立刻發生。我每每仿照它的製法,減輕藥物的劑量,使用蘇葉、前胡、防風、杏仁、連翹、黃芩等藥物。如果熱氣很重,就使用石膏、橘紅、甘草等藥物。痰多的,加浮海石、半夏、萊菔子、枳殼等藥味。宜於加減的各味藥物列於以下:如桑皮、地骨皮、花粉、青黛、蘆根、茅根、桑葉、竹葉、枇杷葉、川貝、象貝、款冬花、紫菀、馬兜鈴、茯苓、澤瀉、苡仁、通草等藥味。按照症狀選用就可以了。

稍挾虛者,佐以生甜冬朮、麥冬、沙參、元參。寒而無熱者,屏去一切寒涼,加老薑、桂枝木。俟其病去六七,宜疏補並施。若痊愈後,必得補土生金,兼固表調里之藥。如異功散合玉屏風,再加甜杏仁蘇子、梨汁。或萊菔汁熬膏為丸,以杜不發。華真人曰:哮喘似乎肺實,乃肺虛也。

白話文:

如果病情略微,可輔以生甜冬朮、麥冬、沙參、元參。如果寒症而無熱症,則停止一切寒涼之藥,加入老薑、桂枝木。當病情好轉六七成之時,可施以疏通補益之藥。若痊癒後,務必服用補土生金之藥,兼以固元氣,調整裡氣的藥物,如同仁散配玉屏風,再加入甜杏仁、蘇子、梨汁。或者萊菔汁熬成膏狀製成丸子服用,以杜絕發作。華真人說:哮喘看似肺部實症,實則是肺部虛症。

信然。故用補劑,多見其效,用清疏久而愈甚,亦可驗矣。凡治肺病,能用補母收功,可謂萬全,再不復作。其有腎虛喘而不哮者,宜貞元飲,用熟地、歸身二味,其應如響。

白話文:

的確如此。所以服用補劑的人,往往能看到療效;而服用清疏劑的人,服用久了反而病情加重,這也可以驗證上述說法。凡是治療肺病,能夠使用補益腎陰的藥物使病情得到好轉,可以說十分周全,以後也不會再發作了。另外,那些患有腎虛喘而不哮的人,適合貞元飲,用熟地和當歸這兩種藥材,療效立竿見影。

3. 傷寒

傷寒,予存其名,而無言也。自南陽立法以來,歷代有人條論,各有可取。學者自當求之,豈待予言哉?然而善讀仲景書者,不但能明經絡,見症瞭如指掌,並可得其立方用意之妙。故前人云:能明《傷寒論》一書,非止能治傷寒,而於雜症亦思過半矣。豈不在立方之妙乎?不善讀書者,雖治真正傷寒,尚如隔靴搔癢,而況以此法治雜症,其為誤人非細焉!予少時曾見一人病胃痛,嘔吐酸水,色如青草汁。延城北王某來治,曰:此症正合《傷寒論》中厥後條,宜理中湯

白話文:

傷寒這個病,我保留這個名字,而沒有給予任何解釋。自從南陽張仲景創立傷寒學派以來,歷代都有醫生對傷寒進行條分論述,各有可取之處。學者們應該自己去尋找和研究這些條論,哪裡用得著我來多說呢?然而,善於研讀張仲景《傷寒論》的醫生,不但能夠明瞭經絡的運行規律,看到症狀就能瞭如指掌,而且還可以體會到張仲景立方的深妙用意。所以,前人說:“能夠明瞭《傷寒論》這部著作,不僅能夠治療傷寒病,而且對於治療其它雜症也可以解決一半以上的問題。”這難道不在於立方的深妙用意上嗎?那些不善於研讀《傷寒論》的醫生,即使是治療真正的傷寒病,也像隔著鞋子抓癢一樣,更何況用這種方法來治療其它雜症,他們所犯的錯誤那就不是小事了!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見過一個人患有胃痛病,嘔吐酸水,酸水的顏色像青草汁一樣。他請來城北的王某醫生來治療,王醫生說:“這個症狀正符合《傷寒論》中腹痛吐酸水的條款,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

方用附子乾薑半夏茯苓人參白朮陳皮白芍甘草,一服而愈,用之當也。又見一人,夏月患畏風自汗,身熱氣短,延一醫診治,用桂枝湯一服而斃,用不當也。我故曰:《傷寒論》須善讀為益廣大,不善讀貽害非細。豈虛語哉?

白話文:

使用附子、乾薑、半夏、茯苓、人參、白朮、陳皮、白芍、甘草這些藥物,一劑藥就治好了,用藥恰當。又看見一個人,在夏天患了畏風自汗,身體發熱氣短,請一位醫生診治,服用了桂枝湯一劑藥就死了,用藥不當。所以我說:《傷寒論》必須要讀好才能廣大益處,讀不好貽害不小。難道是虛假之言嗎?

4.

斑,溫熱所化也,由感而得。其邪從皮毛漸至於胃,胃主肌肉,溫熱鬱不得泄,化而為斑。其先必見脈洪數,舌黃胸悶,口渴氣穢,壯熱諸症,甚則譫語,無論見斑與未見,宜散表清胃,用蘇葉、淡豆豉、(早春初冬可用。)葛根薄荷黃芩連翹、花粉、地骨皮、鼠黏子、橘紅蘆根甘草等藥,服一二劑,無斑即可解。

白話文:

斑疹,是因受溫熱之邪而起的,是從風邪而來的。其邪氣從皮毛漸漸進入胃中,胃主肌肉,溫熱之邪鬱積而無法發散,於是轉化而成為斑疹。在發出斑疹之前,必定會有脈搏洪數、舌苔發黃、胸悶、口渴、口氣有臭味、壯熱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譫語的症狀。無論是否出現斑疹,都應該使用解表清胃的藥物,可以使用蘇葉、淡豆豉(早春初冬可以用)、葛根、薄荷、黃芩、連翹、花粉、地骨皮、鼠黏子、橘紅、蘆根、甘草等藥物,服一二劑,沒有斑疹即可好轉。

若熱不解,而反見氣急,面帶黑滯油光,大便已多日不解者,可用大黃、元明粉、枳實,再加清疏雙解之,腑氣得松,有斑即起,無斑即愈矣,犀角地黃湯化斑湯,臨症酌用可也。水晶斑乃熱之甚者,陽極似陰之象,方中須重用石膏,其藍斑必因從前失治,熱至腎水已涸,故見此症,多致不治。斑症稍涉補藥,鮮不死者。

白話文:

如果熱症沒有解除,反而出現呼吸急促、臉色黑濁油亮、大便數日不解的情況,可以用大黃、元明粉、枳實,再加清疏雙解之藥,腑氣得松,有斑即起,無斑即愈。犀角地黃湯、化斑湯,臨症酌情使用。水晶斑是熱症最嚴重的,陽盛似陰的象徵,方中必須重用石膏,其藍斑必定是以前失治,熱至腎水已枯,所以出現這種症狀,多致不治。斑症稍涉補藥,鮮不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