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6)

回本書目錄

(6)

1. 小建中湯 (102)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患了傷寒兩、三天,心中感到心悸煩亂的人,可用小建中湯調理。

2. 大柴胡湯 (103)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白話文:

太陽病,經過十幾天後,又出現兩三天拉肚子的症狀。四五天後,如果柴胡證的症狀仍然存在,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嘔吐不止,心下絞痛,鬱鬱寡歡且微煩,表示體內的病邪還沒有完全消除,服用大柴胡湯瀉下便會痊癒。

大柴胡湯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枳實四枚,炙,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大柴胡湯配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過),生薑五兩(切片),枳實四枚(炙過),大棗十二枚(剖開)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爲大柴胡湯。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二升的水中熬煮,取六升藥液,去除藥渣,再熬煎一次,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另一種說法是再加入大黃二兩,如果沒有加入大黃,恐怕不能稱為大柴胡湯。

3. 小柴胡湯 (104)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傷寒 13 天後仍未見好轉,胸口和肋骨周圍出現脹滿和嘔吐,每天下午發作潮熱,接著還有輕微腹瀉。這原本是應當服用柴胡的證症,如果經通便後仍未見改善,現在反而有腹瀉,可知道醫生曾使用丸藥通便,這種治療方法並不可取。潮熱是因為實熱造成的。應先服用小柴胡湯來解除外感,之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此症。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一兩,切,半夏二十銖,本云五枚,洗,大棗四枚,擘,芒硝二兩

白話文:

柴胡加芒硝湯藥方 柴胡兩兩十六銖,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過),生薑一兩(切成片),半夏二十銖(原方寫五枚,洗淨),大棗四枚(剖開),芒硝兩兩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白話文:

以上八味藥材,加入四升水一起煮,濃縮成兩升後過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煮至微沸,分兩次溫熱後服用。如果症狀未見好轉,可再煎服一次。

4. 調胃承氣湯 (105)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沒有及時治療陽明經太陽病,導致熱氣積聚在膀胱,病人會像發狂一樣神智不清,血從下面解出,隨著解出量增加,病情就會好轉。如果病在外經還沒有解開,就不能攻裡,應該先解除外經的病症。外經的病症解除後,如果只有小腹急躁便祕,就可以攻裡,可以使用桃核承氣湯。

5. 桃核承氣湯 (106)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白話文:

沒有及時治療陽明經太陽病,導致熱氣積聚在膀胱,病人會像發狂一樣神智不清,血從下面解出,隨著解出量增加,病情就會好轉。如果病在外經還沒有解開,就不能攻裡,應該先解除外經的病症。外經的病症解除後,如果只有小腹急躁便祕,就可以攻裡,可以使用桃核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

白話文:

桃核承氣湯藥方

桃仁五十顆,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硝二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白話文: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七升煮沸,取二升半湯汁,去掉藥渣,加入芒硝,再放入火上煮沸,關火,吃點東西後溫熱服五合(約250毫升),一天服三次,會輕微腹瀉。

6.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107)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病發八九天後,使用藥物下瀉,但胸部仍感覺悶脹,煩躁不安,小便不通暢,說起話來胡言亂語,全身感到沉重,不能翻身,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白話文: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組成:

  • 柴胡
  • 龍骨
  • 牡蠣
  • 生地黃(鮮用)
  • 阿膠
  • 熟地黃
  • 山藥
  • 澤瀉
  • 丹皮
  • 茯苓
  • 甘草

功效:

調和肝膽,滋養腎陰,補益氣血。

主治:

肝膽氣滯,陰血不足,所致的潮熱,盜汗,心悸,失眠,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

柴胡四兩,龍骨,黃芩生薑切,鉛丹人參桂枝去皮,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黃二兩,牡蠣一兩半,熬,大棗六枚,擘

白話文:

  • 柴胡:四兩
  • 龍骨:一兩半
  • 黃芩:一兩半
  • 生薑(切片):適量
  • 鉛丹(氧化鉛):一兩半
  • 人參:一兩半
  • 桂枝(去皮):一兩半
  • 茯苓:一兩半
  • 半夏:二兩半(洗過)
  • 大黃:二兩
  • 牡蠣:一兩半(熬製)
  • 大棗:六枚(掰開)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柴胡湯,今加龍骨等。

白話文:

使用 12 味中藥,加水 8 升煮沸,取 4 升的藥液。把大黃切成棋子大小,再煮一兩沸。濾去渣滓,溫熱服下 1 升。原來的湯方稱為柴胡湯,現在加入了龍骨等藥材。

7. 肝乘脾,刺期門 (108)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白話文:

當傷寒病患出現腹脹、胡言亂語的症狀,同時寸口脈象浮起而緊繃,表示肝經氣血過盛而侵犯脾經。這種情況稱為「肝乘脾」,又稱為「縱」。治療方法是針刺期門穴。

8. 肝乘肺,刺期門 (109)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白話文:

傷寒發熱,感到陣陣寒意,十分口渴想喝水,但腹部一定脹滿。如果自己流汗,小便暢通,表示病情快好了。這是肝氣侵犯肺氣,稱為「橫」,可以在期門穴處針灸治療。

9. 110

太陽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白話文:

太陽病發燒第二天後,反而煩躁不安,只要熨熱他的背部就會大量出汗,產生高熱進入胃部,胃液乾枯,出現燥熱煩躁的症狀,必定會說胡話;十幾天後,身體發抖,開始腹瀉,這是快要痊癒的徵兆。因此,他的汗從腰部以下沒辦法流出,想小便也小不出來,反而嘔吐,想大小便卻解不出來,腳底怕風,大便很硬,小便應該很多,卻反而變得很少或尿不出來。大便解出後,頭部疼痛劇烈,這個人的腳心一定很熱,這是因為胃氣往下流通的緣故。

10. 火劫發汗 (111)

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白話文:

患有太陽病的中風患者,如果使用發汗法來治療,會導致體內的邪風被火熱所影響,導致血氣過度流失。由於陽氣過盛,患者可能會流鼻血,而陰氣不足,則小便困難。如果陰陽兩虛,身體就會變得枯燥。儘管患者會出頭汗,但汗液會從頸部流回,腹部會脹滿,微喘,口乾舌爛,可能不會大便。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長時間,患者可能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甚至會嘔吐、手腳躁動、抓衣服、摸牀,如果小便順利,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