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方劑名稱: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更多圖表
拼音名稱:Chai Hu Long Gu Mu Li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傷寒8-9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癲癇。
近代用於腦震盪後遺症,帕金森氏症,心絞痛,夢遊症,肥胖症、支氣管哮喘、心臟血管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和膽道功能紊亂、腎炎、肩周炎、脫發、濕疹、白內障、青光眼、結膜炎、美尼爾氏綜合徵、中耳炎、復發性口瘡等諸多病證。
近代用於腦震盪後遺症,帕金森氏症,心絞痛,夢遊症,肥胖症、支氣管哮喘、心臟血管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和膽道功能紊亂、腎炎、肩周炎、脫發、濕疹、白內障、青光眼、結膜炎、美尼爾氏綜合徵、中耳炎、復發性口瘡等諸多病證。
傳統服藥法:
柴胡15 薑半夏10 黨參10 黃芩10 茯苓10 桂枝10 龍骨10 牡蠣10g 制大黃10 乾薑5 紅棗15g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半量小柴胡湯去甘草加龍骨、牡蠣、桂枝、茯苓、鉛丹、大黃諸藥而成。方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宣暢樞機,使陷里之邪,得以樞轉而出;加桂枝者,非取其解肌祛風,而欲其通陽透達,助小柴胡轉出里邪;少量大黃,並無峻猛傷正之弊,而有泄熱和胃之功;至於鉛丹、龍牡,重鎮安神,定驚止煩;妙在茯苓一味,既可淡滲利水,疏通三焦,又能寧心安神以止煩驚。
去甘草者,不欲其甘緩之性妨礙祛邪也。如此攻補合用,而究以和解少陽為基礎,而有此方諸般奇妙之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所用鉛丹,雖有鎮驚安神之功,但畢竟毒性較大,用之宜慎。目前臨床本品內服較為少見,若需用之,以小量暫服為原則;或用生鐵落、磁石等品代之。
去甘草者,不欲其甘緩之性妨礙祛邪也。如此攻補合用,而究以和解少陽為基礎,而有此方諸般奇妙之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所用鉛丹,雖有鎮驚安神之功,但畢竟毒性較大,用之宜慎。目前臨床本品內服較為少見,若需用之,以小量暫服為原則;或用生鐵落、磁石等品代之。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四兩 龍骨 黃芩 生薑切 鉛丹 人參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黃二兩 牡蠣一兩半,熬 大棗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柴胡湯,今加龍骨等。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柴胡4兩,龍骨1兩半,黃芩1兩半,生薑(切)1兩半,鉛丹1兩半,人參1兩半,桂枝(去皮)1兩半,茯苓1兩半,半夏2合半(洗),大黃2兩,牡蠣1兩半(熬),大棗6枚(擘)。 主治:下肝膽之驚痰。疏解泄熱,重鎮安神。主治:傷寒8-9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谵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癲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小柴胡加茯苓湯
相似度 73%
桂枝麻黃柴胡四物去杏仁加桃仁湯
相似度 70%
加減柴胡二陳湯
相似度 70%
柴胡桂枝湯
相似度 70%
小柴胡湯
相似度 66%
平胡飲子
相似度 66%
四勝飲
相似度 66%
草果柴平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大黃湯
相似度 66%
小白湯
相似度 66%
柴胡鐵鏽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去棗加牡蠣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芒消大黃湯
相似度 63%
小柴胡加防風湯
相似度 63%
柴胡加芒消湯
相似度 63%
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
相似度 63%
柴胡加細辛湯
相似度 63%
小柴胡加五味子湯
相似度 63%
小柴胡加牡丹皮湯
相似度 63%
大柴胡湯
相似度 63%
柴胡加芒硝湯
相似度 63%
柴陷湯
相似度 60%
柴桔湯
相似度 60%
柴胡桂薑湯
相似度 60%
柴胡桂薑半夏湯
相似度 60%
久瘧飲
相似度 60%
參胡飲子
相似度 60%
斷痢湯
相似度 60%
桂枝茯苓人參湯
相似度 58%
柴胡橘皮湯
相似度 58%
柴胡薑桂湯
相似度 58%
六物黃芩湯
相似度 58%
桂枝柴胡各半湯加吳萸楝子茴香木香
相似度 58%
小柴胡六君子湯
相似度 57%
遊氣湯
相似度 57%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湯
相似度 57%
大柴胡加玄參地黃湯
相似度 57%
柴胡二桂枝一湯
相似度 57%
瀉脾湯
相似度 55%
驅瘴湯
相似度 55%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