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6)

1. 痄腮門主方

敷痄腮,染坊靛花頻敷自消。

又方,肥皂同砂糖搗敷,紙蓋留頂出氣。

又方,黃柏、鉛粉各等分,研勻涼水調敷。

又方

豬膽汁(三個),生薑汁,米醋(各半酒杯)

和勻磨京墨,一敷即消。

腮腫

土茯苓(二斤),天花粉苦參(各二兩)

白話文:

土茯苓(一公斤),天花粉,苦參(各一百公克)

咀片分七劑,每劑加皂角子七粒水煎,露一宿,食後溫服,並治瘰癧。

時行風熱腮腫,赤小豆搗細,雞子清或米醋調敷,立消。

白話文:

流行的風熱腮腫,把赤小豆搗碎,用雞蛋清或米醋調勻敷上,立馬消除。

又方,霜後絲瓜煅存性,豬膽汁調敷,即消。

又方,扁柏葉搗汁,調蚯蚓泥搽上,立消。

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寧用赤小豆七粒為末敷之,立愈。(《朱氏集驗方》)

腮毒,大黃末、薑汁調敷,中留一孔透氣,自消。

兩腮紅腫

百合(一兩),貝母,山芝麻根(去皮),元明粉(各一錢),銀硃(七分),白麵(少許),同搗敷。

白話文:

百合(一兩)、貝母、山芝麻根(去皮)、元明粉(各一錢)、銀硃(七分)、白麵粉(少許),一起搗碎後敷在患處。

2. 大頭傷寒門主論

發於鼻額,紅腫,以至兩目腫盛而不開,額上面部皆赤而腫者,屬陽明也。或壯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來數大者,用普濟消毒飲主之。如內實熱盛者,用通聖消毒飲。若發於耳之上下前後,並頭角紅腫,此屬少陽也。或肌熱日晡熱,寒熱往來,口苦嗌乾,目疼脅下滿,宜小柴胡湯加花粉、羌活荊芥連翹、芩、連主之。若發於頭上,並腦後項下,及目後赤腫者,此屬太陽也,宜荊防敗毒散主之。

白話文:

  1. 從鼻子和額頭開始,紅腫,到兩眼腫得很大而無法睜開,額頭和臉部都發紅腫脹的,這屬於陽明證型。如果壯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象來得數且大,可用普濟消毒飲來治療。如果內有實熱很盛的,可用通聖消毒飲來治療。

  2. 如果從耳朵的上下前後開始,連同頭角都紅腫的,這屬於少陽證型。如果肌肉發熱,白天熱得厲害,寒熱交替,口苦咽乾,眼睛疼痛,脅肋下脹滿,宜用小柴胡湯加花粉、羌活、荊芥、連翹、黃芩、連翹來治療。

  3. 如果從頭上、腦後、頸下,及眼睛後方開始發紅腫的,這屬於太陽證型,宜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

若三陽俱受邪,並於頭面耳目鼻者,以普濟消毒飲,外用三陽敷之。治法當先緩後急,否則邪伏也。先緩者,宜退熱消毒;虛人兼扶元氣;胃虛食少者,宜助胃氣;候其大便內結熱甚,方以大黃下之,拔其毒根,此先緩後急之法也。蓋此毒先腫於鼻額,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從耳至頭,上絡後腦,結塊則止,若不散必成膿也。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者多不救。

白話文:

假若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皆被邪氣侵犯,而且都集中於頭面、耳目、鼻部等處,可以用普濟消毒飲做治療,另外再用三陽敷劑外敷。治療方法,適時採取緩和或急迫的措施,否則邪氣容易潛伏體內。在採用緩和措施方面,應以退燒消毒為主;體虛的人要兼顧扶持元氣;胃虛或食慾不佳的人,要助長胃氣;觀察到大便乾結而熱象嚴重時,才用大黃來瀉下,徹底拔除毒邪之根。這就是先緩和後急迫的治療方法。總之,這種毒邪 ابتدا在鼻樑和額頭腫脹,接著眼睛腫脹,然後是耳朵腫脹,再由耳朵蔓延到頭部,上行絡屬後腦,形成硬塊後就停止擴散了。如果沒有適當地處理,硬塊必然會化膿。俗話說:「大頭天行流行時,親戚之間互相避免來往,一但被傳染多數很難救活。」

泰和間多有病此者,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視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為腫盛,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是為誅伐無過,遂處普濟消毒飲子,全活甚眾。

白話文:

泰和年間,很多人患有此病,醫生用承氣湯加藍根來治療,病情稍微緩解,但第二天又復發,再用承氣湯治療,病情又緩解,但始終無法治癒,漸漸危重。東垣診視後說:身體的上半身是天的氣,下半身是地的氣。這個邪熱客於心肺之間,向上侵犯頭面,導致腫脹盛大,用承氣湯瀉胃中的實熱,是治療過當,遂處方普濟消毒飲,治癒了很多人。

3. 傷寒瘥後遺毒門主論

傷寒汗下不徹,餘部結在耳後一寸二三分,或兩耳下俱硬腫者,名曰遺毒。宜速消散,緩必成膿,以連翹敗毒散治之。如項腫痛,加威靈仙;大便實,加大黃穿山甲。如發腫有膿不消,或已破未破者,但用內托消毒散加皂針、升麻、銀花、甘草之類。然古人方書之論如此,但實多由於久熱傷陰。

白話文:

如果傷寒出汗不徹底,餘毒積結在耳後一寸二三分處,或兩耳下都腫硬,稱為遺毒。應儘快消散,否則會化膿,可以用連翹敗毒散治療。如果患有頸部腫痛,可以加入威靈仙;大便不通,可以加入大黃、穿山甲。如果腫脹化膿,但未化膿或已破,可以用內託消毒散加皁針、升麻、金銀花、甘草等。但是,古代醫書的論述如此,但實際上多是由於久熱傷陰所致。

蓋少陽、少陰,陰虧已極,乃因虛火上衝,所以腮頰耳後腫痛也。經曰:榮氣不從,逆於肉裡,乃生癰腫。況耳後方圓一寸,皆屬於腎,有何毒之謂歟!治宜以滋陰化痰,散郁和肝,而腫自愈。如熟地、麥冬、土貝母白芍連翹、甘、桔之類,略佐青皮柴胡少許足已。若尺脈甚弱者,竟用上病療下之法,投以引火歸源之藥,則腫不治而自散。

白話文:

少陽、少陰的陰氣已經極度虧損,於是虛火上衝,導致腮頰和耳後腫痛。經書上說:榮氣不流通,逆行於肌肉之中,就會產生癰腫。況且耳後一寸方圓之內,都屬於腎臟的範圍,哪有什麼毒可說呢?治療應該以滋陰化痰、散鬱和肝為主,腫脹自然會痊癒。像熟地、麥冬、土貝母、白芍、連翹、甘草、桔梗等藥物,再稍微配合一些青皮、柴胡就足夠了。如果尺脈非常虛弱的,就採用上病下治的方法,投以引火歸源的藥物,那麼腫脹不治而自散。

若誤認以毒為事而攻之,不惟腫結愈固而愈甚,必致變生別病而危矣。當詳酌之。

4. 時毒門主論

陳實功曰:天行時氣感之而發,初起與風寒相類,惟頭面耳項為真。寒熱、體強、頭眩、脈浮緊數者,為邪在表,宜荊防敗毒散萬靈丹發汗;如兩目鼻面漸次傳腫者,乃正陽明受病,其患焮腫,發熱便秘,多熱少寒,口乾,脈數有力,為邪在裡,宜五利大黃湯下之。

白話文:

陳實功說:時令氣候變化,人體感受而發病,初期與風寒相似,但只有頭、臉、耳、頸等部位纔是真正的病症。發熱、怕冷、身體強壯、頭暈、脈搏浮緊而快的人,是病邪在體表,適宜服用荊防敗毒散、萬靈丹發汗;如果先後出現雙眼、鼻子、臉部腫脹的人,是正陽明受病,症狀是腫脹、發熱、便祕,多熱少冷,口乾,脈搏有力而快,是病邪在體內,適宜服用五利大黃湯下瀉。

又頭角兩耳前後結腫者,乃手少陽經受之,其患耳鳴筋痛,寒熱嘔吐,口苦嗌乾,煩躁時甚,當以知母石膏湯小柴胡湯和之;如凶荒沿門傳染者,普濟消毒散藿香正氣散以安之。表裡俱解,腫尚不消,宜砭去惡血;腫熱甚者,如意金黃散敷之。自後仍不消者,必欲作膿,宜托裡消毒散白芷、皂角針托之;膿穢食嘔者,香砂六君子湯

白話文:

如果頭角和兩耳的前後都腫脹,這是手少陽經受到侵襲。症狀包括耳鳴、肌肉痠痛、寒熱嘔吐、口苦咽乾、煩躁加重的症狀。服用知母石膏湯或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如果在凶荒時期疾病在沿門傳染,可以服用普濟消毒散或藿香正氣散來治療。表裡俱解,但腫脹依舊沒有消失,宜以刀砭刺放惡血;腫熱嚴重的,以如意金黃散敷之。此後若仍不消,必欲作膿,宜託裡消毒散加白芷、皁角針託之;膿穢食嘔者,以香砂六君子湯治療。

又有毒中三陽,自頸項以上俱發腫,光如水色,雙目合縫,唇似豬形,口角流涎,腫痛不消,聲音不出,飲食不入,咽喉腫閉,牙關難開,破流臭水,穢氣連綿不絕者,犯此俱為不治。(《正宗》)

白話文:

又有中毒導致三陽(手少陽、足少陽、陽明)經絡病變,從頸項以上皆出現腫脹,光亮如水色,雙眼緊閉,嘴脣像豬嘴一樣,嘴角流涎,腫痛不消,聲音無法發出,飲食難以入口,咽喉腫脹閉塞,牙關難以開啟,破裂流出惡臭的水,穢氣連綿不斷的人,感染了這種疾病的人理應無法治癒。(《正宗》)

李東垣曰:夫時毒者,乃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憎寒壯熱、頭痛、肢體作疼甚者,恍惚不寧,咽喉閉塞,人不識者,將謂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增益,方悟始召醫治。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家惡言時毒,竊恐傳染。

白話文:

李東垣說道:時毒是一種隨著四季變化而產生的邪毒之氣,它可以通過鼻子、嘴巴、耳朵、脖子和咽喉等部位侵入人體。它的症狀是在鼻子、臉部、耳朵、脖子和喉嚨等部位出現紅腫,而且沒有膿頭。有時候還會出現結核,令人感到畏寒、發燒、頭痛和全身疼痛。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神志恍惚、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些人不知道這種病的嚴重性,把時毒當成普通的傷寒來治療,服用瞭解毒藥。結果一兩天后,腫脹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反而加重了,這時才意識到必須找醫生來治療。實際上,這種疾病在古代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在民間通常被稱為丹瘤,病人家屬也忌諱說出「時毒」這個詞,害怕傳染給其他人。

嘗考之與經曰:人身忽經變赤,狀如塗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謂之丹瘤,與夫時毒特不同耳。蓋時毒者,感四時不正之氣,初發狀如傷寒,五七日之間乃能殺人,治之宜精辨之。先診其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也。蓋浮數者,邪氣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

白話文:

我曾經研究過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書中說:人體突然出現皮膚發紅,就像塗了丹藥一樣,叫做丹毒。這是因為風熱邪氣毒性強烈所致,又稱丹瘤。與時毒有本質的不同。時毒是指感染了四時不正之氣,初期症狀就像傷寒,五到七天之間就能致命,治療時要仔細辨別。首先診斷脈搏,浮滑數洪、沉緊弦澀,這些都是時毒的徵兆。浮數脈表示邪氣在表,沉澀脈表示邪氣深藏。

識的時毒氣實者,攻之下之;有表者發之;年高氣弱者,連翹湯主之。又於鼻內㗜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㗜藥無嚏者,不可治之。如出膿血者,治之必愈。如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㗜藥取嚏,必不傳染。病人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毒之良法也。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猶宜和解之;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頭面腫起高赤者,可服托裡黃耆散,宜針鐮砭割出血泄其毒氣;十日外不治,自愈也。

白話文:

對於症狀重的時疫,攻下與瀉下治療;有表證者發汗治療;年老體弱者,連翹湯治療。另外在鼻內噴通氣散,噴嚏十幾次即有效果。如果噴了藥物也沒有打噴嚏,就沒有辦法治療。如果是流出膿血,治療之後一定會好。如果左右看護病人的人,每天都用噴藥來打噴嚏,就可以防止傳染。病人每天用通氣散治療三到五次,以發散熱毒,這是治療時疫的良方。經過三四天還沒好的,不能用大量瀉下藥,還是應該用和解的方法;到了七八天,大小便通暢、頭面腫脹且發紅者,可以服用託裡黃耆散,並用三棱針、砭石放血來發散毒氣;超過十天還沒治好的,就會自然痊癒。

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大腫,食不知味者,必死之候,治之無功矣。然此疾有陰有陽,可汗可下,切不可但云熱毒只用寒藥混治。(《精義》)

白話文:

這種病如果在發病的五天以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聲音說不出,頭面腫大,吃東西沒有味道,這都是必死的徵兆,治療也沒有用了。然而這種疾病有陰有陽,可以發汗可以瀉下,一定不能只說熱毒就只用寒藥胡亂治療。

竇漢卿曰:時毒乃凶荒勞役患之,安里為主,用普濟消毒飲最善。然而此症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若誤認為熱毒而用寒藥,則誤矣。(《全書》)

白話文:

竇漢卿說:時疫是兇險的疾病,往往是由於饑荒、勞役等原因引起的,安裏散主治此病,使用普濟消毒飲效果最好。然而,時疫有陰陽之分,也可以發汗或者下泄,如果誤認為是熱毒而使用寒藥,那就錯了。(《全書》)

《心法》曰:時毒初起狀類傷寒,或兼咽痛,一二日間,發於腮項頷頤,作腫無頭,漸漸紅赤疼痛,或似結核,方有根漫腫色赤,俱由感冒四時不正邪氣,客於經絡釀結而成,非發於病後之頤毒也。惟在醫者精察瘡色,辨別虛實,治法須宜疏解,不可驟用寒涼,致毒不得外發,而內攻咽喉者,則險矣。

白話文:

《心法》記載:當時一種疾病剛開始時症狀類似傷寒,或者兼有喉嚨痛。一到兩天,腮項和臉頰腫大,腫脹沒有定形,逐漸變成紅紅色,出現疼痛,或者像結核一樣,觸摸纔有腫脹感,顏色發紅。這些都是由於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邪氣入侵經絡,積聚在一起而形成的,而不是發病後產生的頤毒。治療時,醫生需要仔細觀察瘡口的顏色,辨別虛實,治療方法必須是疏通和緩解,不能驟然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免邪毒不能外發,而向內攻入咽喉,那就危險了。